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 七下数学教案
文件名称: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垂线导学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289.50 KB         整理时间:2024-04-01
文件简介:
5.1相交线
5.1.2垂线
第1课时 垂线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观察周围的景物:墙与地面、桌腿与地面、公路两边的电线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都给我们垂直的印象,导出课题——垂线.
2.学习目标:
(1)能说出垂线、垂线段的意义、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记住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3.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
难点:能利用垂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课本P3至P4“探究”之前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对重、难点内容做好标记.不清楚,不懂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
(4)自学参考提纲:
①垂线的定义:结合相交线模型和图5.1-4体会当∠α=90°时,a和b互相垂直,这说明: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②垂线的定义推理过程(如图1):
因为AB⊥CD(已知),
所以∠AOC=∠AOD=∠BOC=∠BOD=90°(垂直定义).
反之因为∠AOC=90°(已知),
所以AB⊥CD(垂直定义).

③如图2,直线a ⊥ b,∠1 = 35°,则∠2 =55°.
④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时,这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互相垂直.
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在自学中遇到疑难或认识有偏差的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2)生助生: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各自遇到的问题.
4.强化:
(1)垂线、垂线段的概念.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垂直现象.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课本P5练习之前的内容.
(2)自学时间:3分钟.
(3)自学要求:根据探究提纲动手操作画图;在动手过程中互助交流作图方法.
(4)探究提纲:
①如图,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小组内交流,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条,即垂线存在,但位置有不确定性.
②如图1,在直线l上取一点A,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 能画几条?如图2,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③从②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会列表,是否理解表中的数据的意义以及画图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分类指导.
(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
4.强化:
(1)用三角尺过已知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①一边靠线;②移动找点;③画垂线.
(2)垂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在同一平面上,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练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如图,请你过点P画出射线AB或线段AB的垂线.

三、评价
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各小组长谈学习收获和存在的困惑.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方法和成效进行点评.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真正亲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同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升华了对知识的理解.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巩固(70分)
1.(10分)如图所示,若AB⊥CD于点O,则∠AOD=90°;若∠BOD=90°,则AB⊥CD.
2.(10分)如图所示,已知AO⊥BC于点O,那么∠1与∠2的关系是∠1+∠2=90°.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10分)如图,OA⊥OB,OC是一条射线,若∠AOC=120°,则∠BOC=30°.
4.(10分)如图所示,直线AB⊥CD于点O,直线EF经过点O,若∠1=26°,则∠2的度数是(B)
A.26° B.64° C.54°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15分)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AB,垂足为O,∠EOC=35°,求∠AOD和∠BOD的度数.
解:因为EO⊥AB,
所以∠EOB=∠EOA=90°,
所以∠COB=∠COE+∠EOB=125°.
又因为∠AOD=∠BOC(对顶角相等),
所以∠AOD=125°.
因为∠AOC=∠AOE-∠COE=55°,
所以∠BOD=∠AOC=55°(对顶角相等).
二、综合应用(20分)
6.如图,AB⊥l,BC⊥l,B为垂足,那么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吗?为什么?

解: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AB⊥l,BC⊥l.且交点都为B.
∴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三、拓展延伸(20分)
7.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OM⊥AB于O.
(1)若∠1=∠2,求∠NOD;
(2)若∠BOC=4∠1,求∠AOC与∠MOD.
解:(1)因为OM⊥AB,所以∠1+∠AOC=90°.
又∠1=∠2,所以∠2+∠AOC=90°,所以∠NOD=180°-(∠2+∠AOC)=180°-90°=90°.
(2)由已知条件∠BOC=4∠1,即90°+∠1=4∠1,可得∠1=30°,所以∠AOC=90°-30°=60°,所以由对顶角相等可得∠BOD=60°,所以∠MOD=90°+∠BOD=150°.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垂线段作业课件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垂线作业课件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垂线段随堂练课件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垂线随堂练课件
  • 2021年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试题
  • 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试题
  • 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
  • 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
  • 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
  • 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