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 七下数学教案
文件名称: 5.2.1 平行线教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618.33 KB         整理时间:2024-04-02
文件简介:
5.2.1 平行线
教学设计
课题 平行线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会用三角板、直尺、方格纸等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基本事实).
教学重点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能用符号表示;能借助三角板、直尺、方格纸等画平行线.
2.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基本事实).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公理.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用体育运动项目引入平行. 【情境导入】
你喜欢滑雪运动吗?早在5000年前,人们就把滑雪作为雪上旅行的一种方式,今天滑雪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一项十分普及的运动.
你知道滑雪运动最关键的是什么吗?
滑雪运动最关键的是要保持两只滑雪板平行!
本节课我们将对两条直线不相交的情况进行研究. 【教学建议】
教师可简单介绍平行,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与平行有关的例子.


活动二:问题引入,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
引入平行线的相关概念及符号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

回顾平行线的画法,为后续画图探究做准备.



探究点1平行线的概念
问题(教材P11思考)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木条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c的右侧与b相交.

(1)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这种位置关系是什么?
答:有,如图②,在木条转动过程中,存在直线a与b不相交的情形,这时我们说直线a与b互相平行.我们可以这么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概念后,如何用几何语言来描述平行线呢?
答:通常用“∥”表示平行,读作“平行于”.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记作AB∥CD.
如果用l,m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l与m
平行记作l∥m.
(3)对于平行线这个几何图形,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在同一平面内;
②两条直线;
③不相交(即没有交点).
(4)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答:相交和平行.
试一试:平行线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能在下面的图片中找出平行线吗?

【对应训练】
1.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 1 ;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 0 .
2.在下图中,哪些线段是相互平行的?

答:HI∥FG,ML∥NO.
探究点2平行线的画法
问题如图,已知直线a和点P,过点P画直线b∥a.
想一想,画平行线需要哪几步?

【对应训练】
1.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有三条直线l,m,n,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三条直线的平行线,并用符号表示它们.

解:如图,a∥m,b∥l,c∥n.(答案不唯一) 【教学建议】
教师使用教具带领学生共同探究,找出a,b不相交的情况.教学中应注意:①平行是直线间的位置关系,通常我们所说的射线(线段)平行指的是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②可以长方体等立体图形为例,简单介绍直线不相交的另一种情况(异面),故平行线需要强调是“在同一平面内”.



【教学建议】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回顾,并总结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的一般步骤.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模型和画图验证,总结出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教材P12练习.
探究点3 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问题1在活动二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直线a与b平行?
答:只有一个位置能使a与b平行.
问题2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答:只能画一条.
通过观察和画图,可以发现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平行线基本事实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问题3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和前面过点B画出的直线平行吗?
答:直线b和c互相平行.
由平行公理,进一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用符号语言表述:如果b∥a,c∥a,那么b∥c.
【对应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
①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
②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③因为a∥b,c∥d,所以a∥d;
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平面内有A,B,C三点,且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过三点画两条平行线,这样的平行线能画出几种?

解:如图①②③,有三种.
【教学建议】
先借助模型来引入平行公理,再通过画图验证,使学生对平行公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平行公理中的“有且只有”具有两层含义:①表明存在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存在性);②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是唯一的(唯一性).

活动三:重点突破,提升探究、设计意图
强化对平行公理推论的理解和应用. 例 如图,直线a∥b,b∥c,d与a相交于点M.

(1)判断直线a,c的位置关系:a∥b,b∥c,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得a∥c;
(2)判断c与d的位置关系:直线a与d可以看作经过直线c外一点M的两条直线,根据平行公理和问题(1)可知c与d不平行.
【对应训练】
如图,若AB∥CD,经过点E可画EF∥AB,则EF与CD的位置关系是EF∥CD,理由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教学建议】
学生独立思考作答,对于平行公理的推论,要掌握并灵活运用.教师可适当介绍,该推论中的三条直线并不要求位于同一平面中.
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 【随堂训练】见《创优作业》“随堂小练”册子相应课时训练.
【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如何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知识结构】

【作业布置】
1.教材P15习题5.2第3,8,9题.
2.《创优作业》主体本部分相应课时训练.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板书设计 5.2.1平行线
1.平行线的特征:①在同一平面内;②两条直线无交点.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的推论:如图,如果b∥a,c∥a,那么b∥c.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三线八角”模型贯穿始终,全程都与由“模型”抽象概括得到的基本图形有关,这不仅渗透了“模型”思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利于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同时该模型还应用于平行线的其他内容,需要熟练掌握.



平行公理的推论可以作为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依据
例 下面选项中,根据直线a,b,c,d的关系推理正确的是( C )
A.若a∥b,b∥c,则c∥d B.若a∥c,b∥d,则c∥d
C.若a∥b,a∥c,则b∥c D.若a∥b,c∥d,则a∥c
解析:A.由a∥b,b∥c可得a∥c,无法得到c,d之间的位置关系,故本选项错误;B.由a∥c,b∥d无法得到c,d之间的位置关系,故本选项错误;C.由a∥b,a∥c可得b∥c,故本选项正确;D.由a∥b,c∥d无法得出a,c之间的位置关系,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
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①③正确;②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错误;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错误.正确的说法有2个,故选B.
例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互不重合,它们的交点有多少个?
甲:交点个数为0,因为a∥b∥c,如图①所示.
乙:交点只有1个,因为a,b,c交于同一点O,如图②所示.
谁的说法对?为什么?

解:甲、乙说法都不对,还有其他情况.如图③,a∥b,c与a,b相交,交点有2个;如图④,a,b,c两两相交,交点有3个.所以三条直线互不重合,交点有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共四种情况.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的综合运用教案
  •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章末复习导学案
  •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活动——画平行线导学案
  • 七年级数学下册5.3.1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
  • 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导学案
  • 七年级数学下册5.2.1平行线导学案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章末复习作业课件
  • 七年级数学下册题型强化专题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推理
  • 七年级数学下册难点探究专题与平行线有关的类比探究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