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 七下数学教案
文件名称: 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168.15 KB         整理时间:2024-04-02
文件简介:
5.3.2 命题、定理、证明
教学设计
课题 命题、定理、证明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及命题的构成.
2.知道什么是真命题和假命题,并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3.理解什么是定理和证明,了解证明的意义.
4.了解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和步骤,通过一些简单命题的证明,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5.通过举反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教学难点 理解命题,分清其题设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通过对常见句子的分类,引出命题的概念. 【情境导入】
我们日常讲话中,有些话是对某件事情作出判断的,有些话只是对事物进行描述的,如:
(1)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判断)
(2)今天的天气很好.(描述)
(3)浪费是可耻的.(判断)
(4)春天到了,花儿开了.(描述)
在数学学习中,同样有判断和描述这两类语言,如:
(5)画线段AB=3cm.(描述)
(6)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判断)
今天我们将对其中表示判断的句子进行学习,感受数学中文字语言的魅力.

【教学建议】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两种句子在构成上的区别,找出能够确认句子类型的关键字.
活动二:问题引入,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命题及其构成. 探究点1 命题及其构成
问题1观察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③对顶角相等;
④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1)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答:上面这些语句,都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
概念引入:在数学中,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比较问题1中的①②④,它们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都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条件,后半部分是由条件得出的结论. 【教学建议】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命题的结构.教师在教学中可对命题解释如下:①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是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都不是命题;②必须对某一件事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语句,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判断命题是否正确.

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3)请指出②③④的题设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答:②的题设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是“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互补”.
③的题设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可以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④的题设是“在等式的两边加同一个数”,结论是“结果仍是等式”.可以写成“如果在等式的两边加同一个数,那么结果仍是等式”.
【对应训练】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C )
A.连接A,B两点 B.用三角板画∠AOB=30°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两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2.教材P21练习第1题.
探究点2真命题与假命题
问题2观察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②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④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
(1)上述语句哪些是命题?
答:四个语句都是命题.
(2)指出上述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答:①题设是“两条直线相交”,结论是“它们只有一个交点”;②题设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互补”,结论是“这两条直线平行”;③题设是“两个角相等”,结论是“它们是对顶角”;④题设是“两个角是直角”,结论是“它们相等”.
(3)判断上述命题是否正确?如果错误,为什么?
答:①②④正确,③错误,因为相等的两个角只是在数值(角度)上相等,无法确定其位置关系,比如:这两个角可能是角平分线分出的两个角,也可能是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
概念引入: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
【对应训练】
1.教材P21练习第2题.
2.教材P22练习第2题.

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改写的时候需要将其条件补充完整.


【教学建议】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前两问,师生共同分析完成第三问.对于真假命题的区别,教师可结合具体实例对照说明:真命题是无一例外,都是正确的;而假命题就不能保证总是正确的,只要举出反例就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定理和证明的概念,并展示如何证明一个命题为真命题.


探究点3定理与证明
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的性质,都是真命题.其中有些命题是基本事实,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等.还有一些命题,如“对顶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等,它们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问题3根据定理的概念,同学们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定理有哪些吗?
答: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教师可适当补充)
概念引入: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例1(教材P21例2)我们以证明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为例,来说明什么是证明.
(1)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答:真命题.
(2)请将这个命题所叙述的内容用图形表示出来.
解:如图.

(3)写出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用几何语言表述.
解:题设: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
结论:这条直线也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几何语言:如图,在同一平面内,如果b∥c,a⊥b,那么a⊥c.
(4)下面已经给出了该命题的已知和求证,请利用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证明这个结论.
如图,已知直线b∥c,a⊥b.求证a⊥c.
证明:∵a⊥b(已知),
∴∠1=90°(垂直的定义).
∵b∥c(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1=90°(等量代换).
∴a⊥c(垂直的定义).
由此,我们归纳出几何证明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②根据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③通过分析,找出证明的方法,写出证明过程.
注意: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

【对应训练】
1.教材P22练习第1题.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D,AB∥CE,求证∠A=∠B.
证明:∵CE平分∠ACD(已知),
∴∠ACE=∠DCE(角平分线的定义).
∵AB∥CE(已知),
∴∠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DC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等量代换). 【教学建议】
教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定理的概念,学生回顾学过的定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定理不仅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还可以将它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教学建议】
在证明几何命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命题的题设和结论;②依据与过程要对应,不能张冠李戴;③证明过程应符合逻辑顺序,禁止用未学过的定理进行证明.
活动三:重点突破,提升探究
设计意图
探索条件开放性问题的证明. 例2如图,现有以下三个条件:
①AB∥CD;②∠B=∠D;③∠E=∠F.
请以其中两个为题设,第三个为结论构造新的命题.
(1)请写出所有的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真命题进行证明.
解:(1)命题1:如果AB∥CD,∠B=∠D,
那么∠E=∠F;
命题2:如果AB∥CD,∠E=∠F,那么∠B=∠D;
命题3:如果∠B=∠D,∠E=∠F,那么AB∥CD.
(2)选择命题1.(答案不唯一)
证明:∵AB∥CD(已知),
∴∠B=∠DC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D(已知),
∴∠D=∠DCF(等量代换).
∴DE∥B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对应训练】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AE所截,直线AM,EN被MN所截.有以下三个条件:①AB∥CD;②AM∥EN;③∠BAM=∠CEN.请以其中两个作为题设,第三个作为结论,构造命题.
(1)请按照“如果……那么……”的形式,写出所有的命题;
(2)在(1)所写的命题中选择一个加以证明.
解:(1)命题1:如果AB∥CD,AM∥EN,那么∠BAM=∠CEN.
命题2:如果AB∥CD,∠BAM=∠CEN,那么AM∥EN.
命题3:如果AM∥EN,∠BAM=∠CEN,那么AB∥CD.
(2)以命题1为例.(答案不唯一)
证明:∵AB∥CD(已知),
∴∠BAE=∠CE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M∥EN(已知),
∴∠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AE-∠3=∠CEA-∠4(等式的性质),
即∠BAM=∠CEN.
【教学建议】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师统一答案.对于此类问题,开放性比较强,所以答案一般不唯一,可用列举法穷举出所有的命题,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选择合适的真命题并按照要求严格证明.
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 【随堂训练】见《创优作业》“随堂小练”册子相应课时训练.
【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什么叫做命题?请举例说明,并结合例子说明命题的构成.什么是真命题?什么是假命题?什么是定理?你学过哪些定理?谈谈你对证明的理解.
【作业布置】
1.教材P23习题5.3第6,12,13题.
2.《创优作业》主体本部分相应课时训练.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板书设计 5.3.2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
2.命题的构成:如果……(题设),那么……(结论).
3.真命题与假命题.
4.定理.
5.证明.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命题、证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要说明一个命题成立,应当证明;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可以举反例.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初步养成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习惯,形成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1.对命题的判断:结合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定义判断.
例1下列句子是命题的是( D )
A.画∠AOB=45° B.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吗?
C.连接CD D.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同位角相等;③等角的余角相等;④如果x2=y2,那么x=y.
A.1 B.2 C.3 D.4
解析:①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假命题;②同位角不一定相等,假命题;③等角的余角相等,真命题;④如果x2=y2,那么x=±y,假命题.故选A.
2.对命题进行改写:找到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然后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例3把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如果两个锐角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例1如图,点D在AB上,直线DG交AF于点E.请从①DG∥AC,②AF平分∠BAC,③∠DAE=∠DEA中任选两个作为题设,余下一个作为结论,构造一个真命题,并予以证明.
题设:①②,结论: ③ .(均填写序号)
证明:∵DG∥AC,∴∠DEA=∠EAC.
∵AF平分∠BAC,∴∠DAE=∠EAC.∴∠DAE=∠DEA.(答案不唯一)

例2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①a∥b;②a⊥c;③b⊥c;④a⊥b.请你用①②③④所给出的其中两个事项作为条件,再选一个事项作为结论(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写出一个真命题,并证明它的正确性;
(2)写出一个假命题,并举出反例.
解:(1)如果a⊥c,b⊥c,那么a∥b.
证明:∵a⊥c,b⊥c,∴∠1=90°,∠2=90°.
∴∠1=∠2.∴a∥b.
(2)如果a⊥c,b⊥c,那么a⊥b.
反例:如图,a⊥c,b⊥c,但a∥b,a与b不垂直.

三种几何并存
《原本》(也叫做《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的一部数学著作,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欧几里得在这本书中用公理法对当时的数学知识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使得《原本》成为用公理法建立演绎的数学体系的最早典范.
《原本》共有13卷,其中:第1卷给出了23个定义,提出了5条公设和5条公理.长期以来,数学家们发现第五公设和前四个公设比较起来,显得文字叙述冗长,而且也不那么显而易见.有些数学家还注意到23个定义中的最后一个是平行线的定义,而第五公设直到第29个命题中才用到,而且以后再也没有使用.为此,数学家们针对“平行线理论”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讨论.
直到1826年,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在喀山大学发表了《简要论述平行线定理的一个严格证明》的演讲,勇敢地抛弃了第五公设,提出了完全相反的公设:过一点至少可以有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后来人们把这个公设叫做“罗氏公理”.由罗氏公理很容易推出以下结论:过一条直线外一点可以引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由于尚未找到新几何在现实世界的原型和类比物,罗巴切夫斯基的理论遭到了大部分数学家的反对.直到1868年,意大利数学家贝尔特拉米找到了一种曲面(人们称之为“伪球面”,如图①),罗巴切夫斯基的理论才开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在“伪球面”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小于180°.
之后,德国数学家黎曼在1854年提出了一种与前两种几何完全不同的几何,叫做“黎曼几何”.黎曼几何认为:在同一平面内,任何两条直线都有公共点(交点),也就是过直线外一点不存在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黎曼几何的模型是球面.在黎曼几何中,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大于180°(如图②).
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曼几何最根本的不同是关于平行公理的认识,这导致了诸多互不相容的结论.虽然如此,这三种几何各自所有的命题都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公理体系,各公理之间满足和谐性(也称不矛盾性)、完备性和独立性.因此这三种几何都是正确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欧氏几何是适用的;在宇宙空间或原子核世界,罗氏几何更符合客观实际;在地球表面研究航海、航空等实际问题中,黎曼几何更准确一些.
总之,从逻辑上说,三种几何学有同样的地位.从数学的实现上说,三种几何学都有相应的模型.从现实世界上说,三种几何学各在一定条件下成为现实世界的一种理论的近似.因此,三种几何都是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真理,并且可以在更高的观点下统一起来.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