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上语文教案
文件名称:
长征胜利万岁 教案1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30.47 KB
整理时间:
2023-12-19
文件简介:
第2课 长征胜利万岁
【教材定位】
《长征胜利万岁》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杨成武上将的回忆录里的一篇文章,以杨成武上将为第一人称视角,记述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表达了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充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必要性、必然性和历史意义。同时,还要把握文章对于具体场面的描写,鉴赏文章的细节描写。同时,要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历史氛围中,阅读时多加体会,感悟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所表达的情感内核。进而,加强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
【教学目标】
1.通读文章,明确线索,理清主要事件。
2.鉴赏并掌握文章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感悟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了解历史背景,结合文本,体会长征精神的内核。探讨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4.了解回忆录文体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学习细节描写和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2.学习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传承革命文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圈点勾划法、诵读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于1929年参加革命,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他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了解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驻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随后又同十五军团胜利会师。至此,中央红军胜利地完成了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行程2.5万里的长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终于找到了长征立足点,抵达最后的目的地,胜利地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
红军喘息未定,宁夏二马(马鸿逵、马鸿宾)和毛炳文的骑兵一直尾追红军而来,共有2000多人,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21日晨,红军在吴起镇头道川两边的山岭上进行伏击,消灭了国民党军一个团,击垮三个多团,俘敌700余人,缴获一批轻重武器和战马。
1935年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会议。会议形成了关乎中国未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把国内战争同民族革命战争结合起来的主张。第二天,中共中央在当年的果树园打麦场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发表了震古烁今的演说,首次提出长征这一词语,并总结长征精神。后来“长征”一词不胫而走,传遍中国,传遍世界。
作为这一伟大进程的亲历者,杨成武饱含深情回顾了那一段光辉的岁月。
3.了解长征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 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其中 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这次战略大转移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
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 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给予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红军长征 的胜利,用铁的事实表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英勇的人民军队,具有战胜任何 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4.了解回忆录
回忆录,一种文学体裁,属于记叙文体,是用记叙、描写、抒情等方法,追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感情和经历。篇幅有长有短,具有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回忆录的写法特点: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导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长征胜利的激情岁月--《长征胜利万岁》。
“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长征胜利”是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万岁”蕴含着作者对参与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行动并取得胜利的自豪之情。
二、议+ 展 +评
(一)初读感悟
1.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那么本篇回忆录重点回忆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明确:进驻吴起镇、痛打二马骑兵、甘泉会师、路遇小平同志、参加全军干部会议。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由先到后,使文章脉络清晰。
结构导图
2.作者为什么会选取这些事件放进本篇文章?
因为这是记忆中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
第一件事:渡尽劫波兄弟在。历尽艰险排除万难之后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激动欢乐终生难忘。第二件事:长征中的最后一仗!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意味着长征终成正果。第三件事:毛主席总结长征精神,从理论高度总结了长征的价值和意义,永远激励着中国革命者奋勇前进。
(二)精研教材
1.阅读课文1-8段,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部分,找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指战员抵达吴起镇的心情。
场面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
心理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怎么能不兴奋,不激动呢?”,直接写出了战士们的情感和心情。
动作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环境描写: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天空是蓝盈盈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了队伍进入小镇的欢乐祥和的氛围。
2.阅读课文23-46段,召开全军干部会议,聆听毛主席总结长征意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理解。
长征是宣言书。红军以其在长征中体现出的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袖。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所以“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红军在长征途中,以实际行动向所经过的省区宣传党的思想,宣传红军的道路才是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长征是播种机。一是红军在思想上向所经过的地区播种革命思想;二是在长征途中,红军鼓励各族人民实现独立自治和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三是招收革命战士,“扩红数千人”。四是锻炼了队伍,经过长征考验的人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2)精读倒数第5段,通过毛主席对长征的总结和评价,体会长征胜利的意义,并分析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提示:本段写毛主席高度评价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
毛主席对长征作了高度而准确的评价,从四个方面论述阐释长征的功绩和意义。
照应上文写红军指战员的兴奋激动的感性描写,并上升到理论意义方面,使文章内容深入推进,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使红军指战员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表现毛主席非凡的品略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有助于突出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
3.在文中标划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语句,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情感的写法。
(1)你们--党的领导人,不知疲倦地操劳着,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第38段) 抒情中带有议论
(2)“长征万岁!”会场里刹时升起欢呼声。(第40段) 抒情
(3)“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第41段) 抒情
(4)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第42段) 议论
(5)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第43段)议论中有抒情
本文是回忆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
在记叙过程中,运用场面、运用、心理描写及侧面描写来表现红军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记叙中融入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之情及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及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之,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充沛。
4.总览全文,再次感受革命前辈的光辉品质和革命豪情。
(1)课文中说,红军“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难岁月”,根据课文内容,特别是毛主席的讲话,对长征的艰辛加以概括说明。
自然环境的恶劣、物质资源的匮乏、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路途的遥远
(2)长征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有共产党的领导:代表人民的利益,正确的方针政策。
有老百姓的拥护,军民同心
红军将士团结一心,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
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3)这篇文章展现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
通过描写红军战一们消灭反动民团,刻画了红军战一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
通过描写红军战一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4)结合本文的叙述和历史课程的学习,尝试归纳长征精神的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5)有同学认为如今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富裕,我们不必再忆苦思甜、回顾艰辛的长征历程了。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你认为我们当下还有学习长征精神的意义和必要吗?
观点一
树立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能够为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前进的动力。
观点二
团结一心,顾全大局。在红军长征途中,曾发生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论是行进路上的彼此搀扶,还是把最后的食物留给战友,正是团结一心、顾全大局的精神,带领红军走向了最终的胜利。独木不成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成功。这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观点三
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是长征胜利的关键因素。虽然山高水险、饥寒交迫,但红军战士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们脸上始终充满阳光的笑容,眼中始终流露出坚毅的光芒,正是这样的乐观精神,让他们成为不可战胜的队伍。这启示我们在遭遇挫折时,不要轻易低头,要坚信希望就在前方。
5.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记述红军经过长途跋涉进驻吴起镇的经历,以及毛主席在吴起镇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的讲话,表现长征胜利后的激动和喜悦,表达了作者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展示了红军的精神面貌,传递出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念。
三、测
阅读毛泽东《长征》和写作背景,简要赏析。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大意: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赏析: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56个字,浓缩了长征的艰难、险阻、曲折和悲壮,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2.1 长征胜利万岁教案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