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上语文教案
文件名称: 高一语文《致云雀》教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36.50 KB         整理时间:2022-01-05
文件简介:
高一语文《致云雀》教案
《致云雀》参赛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从新诗表达与章节形式的角度,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2.以作品的诵读、领悟为基础,从表现形式的角度落实赏与仿的训练。
一、知识梳理
1.关于雪莱
珀西比希雪莱(1792—1822),__________著名作家、__________诗人,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作大量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等。雪莱崇尚__________,歌颂__________,善于描写自然现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描写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的同时,寄托自己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雪莱把自然人格化、精灵化,象征着诗人自己的__________化为了大自然的__________。在艺术上,雪莱完成了一个溶于伟大的自然的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酣畅lín( ) lí( ) 不shì( )雕琢 霞wèi( )云zhēng( )
wǎn( )转歌hóu( ) 倾吐zhōng( )心 xī( )利无比
zhān( )前顾后 yíng( )火虫 蔚lán( ) 晨xī( )
ní( )虹 甘lín( ) guī( )阁 chì( )热
晶yíng( ) yìn( )蔽 摧cán( ) 芳fēi( )
鲁mǎng( ) 闪shuò( ) 春lín( ) 花lěi( )
chún( )酒 bèng( )涌 明chè( ) 倦dài( )
yì( )或 涌xiè( ) bìn( )弃 zēng( )恨 bǐ( )弃
凯旋(意思是“”习惯性错误:胜利凯旋、凯旋而归)
3.创作背景
据雪莱夫人回忆,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作。诗歌写于他创作的高峰期,两年后,诗人便不幸辞世,而这首诗被人们公认为雪莱的“好诗”。
二、问题探究
1.梳理文章结构
1-2节:
3-6节:
7节:
8-12节:
13-16节:
17-19节:
20-21节:
诗歌从美开始,以感叹告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2.听与诵,整体把握内容
(1)听名家朗诵,学生用心倾听,用几个核心词概括诗中“云雀”的形象特征。
(2)自由诵读作品,思考:这首诗的意旨就是描摹、赞美云雀吗?
(3)这首诗如何借助象征和比喻表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3.本诗运用了象征和积极修辞手法,同学们自由朗诵作品,挑出自己喜爱的若干节,分享自己喜爱的“点”,以青春为话题,进行仿写。
2.2《致云雀》导学参考答案
1.关于雪莱
珀西比希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作大量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致云雀》、《云》等。雪莱崇尚大自然,歌颂自然美,善于描写自然现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描写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的同时,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雪莱把自然人格化、精灵化,象征着诗人自己的人格化为了大自然的灵魂。在艺术上,雪莱完成了一个溶于伟大的自然的自我形象。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酣畅淋漓 不事雕琢 婉转歌喉 倾吐衷心 犀利无比 蔚蓝 霞蔚云蒸
瞻前顾后 萤火虫 晨曦 霓虹 甘霖 闺阁 炽热 晶莹 荫蔽 摧残 芳菲 鲁莽 闪烁 春霖 花蕾 醇酒 迸涌 凯旋 明澈 倦怠 抑或涌泻 摈弃 憎恨 鄙弃
二、问题探究
1.梳理文章结构
1-2节:喜悦的问候开篇,美云值这快乐的精灵不事原的天之音
3-6节:极力赞美云雀丰沛四溢的歌声。
7节:过渡,以问句“什么和你最为相似”转换抒情语调。
8-12节:揭示云雀的本质,字里行间寄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13-16节: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浮华的贫乏,都比不上云
的歌声,探讨美的的根源。
17-19节:将云雀与人类比较,以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和人的不幸。
20-21节:对云雀歌声的美妙进一步概括,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渴望学会云雀的欢欣,向全世界泼洒欢乐,希望与爱!
诗歌从美开始,以感叹告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2.听与诵,整体把握内容
(1)听名家朗诵,学生用心倾听,用几个核心词概括诗中“云雀”的形象特征。
明确方向:云雀是欢乐、光明、美好的象征。
(2)自由诵读作品,思考:这首诗的意旨就是描摹、赞美云雀吗?
明确:是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的象征,向往光明,追求理想,欢乐歌唱。
(3)这首诗如何借助象征和比喻表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云雀——雪莱理想的自我形象:整体性的、暗示性的;
云雀——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句子层面,是明示性的,是比喻修辞。
提示:人称视角把握(第1、2节)
修辞(9、10、11、12节,13、14、15节)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