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上语文教案
文件名称:
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28.50 KB
整理时间:
2021-10-18
文件简介:
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课内4首,课外8首)
课内4首:
《诗经》二首:
20.蒹葭
21.关雎
第六单元唐诗二首
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23.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考点掌握:
一、《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1.《诗经》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2.识记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感情)。
3.理解并分析“起兴”手法的作用。
4.掌握《诗经》重章叠咏手法的作用。
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1.牢记诗歌的思想感情。
2.赏析重点诗句的表达效果。
3.按理解默写诗句。
一、《诗经》二首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起初叫做《诗》。一共305首 ,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为基本内容,后三为表现手法。
2.《关雎》主题:写了男子对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蒹葭》主题:写了主人公苦苦追寻伊人,最后求而不得的惆怅之情,表达了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4.起兴手法: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说其他事物,再引出要说的事物。(不记定义,记其作用)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运用起兴手法,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借景起兴,情景交融,音韵和谐。
4.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不记定义,记其作用)
作用:重章叠咏,反复吟唱,加强诗歌的节奏感和抒情效果。
二、唐诗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歌:古代诗歌体裁,通称“歌行体”,古体诗。
2.情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赏析主旨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答: 诗人推己及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胸怀(或,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第一节,运用动作描写,生动描绘秋风破屋的景象,突出风的威力,表达诗人痛苦之情。
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①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②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概括内容:讲述了卖炭翁辛苦烧出一车炭,最后被官宦以极低的价钱抢夺的故事。揭示了宫市的残酷。
2.情感:全诗揭露了宫市的残暴,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文中卖炭翁和宫使各具什么特点,诗人通过哪些描写方法进行刻画?
(1)卖炭翁——悲惨、凄苦、贫穷、艰辛
①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外貌描写,生动写出卖炭翁的苍老和生活的艰辛。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心理描写,通过描写卖炭翁反常的矛盾心理,反映出他悲惨的境遇。
③晓驾炭车辗冰辙。动作描写,写出卖炭翁早起驾车运炭的艰辛。
④牛困饥日已高,侧面描写,烘托运炭的艰难。
(2)宫使——蛮横无理、公开掠夺、残暴
①“翩翩”,神态描写,写出宫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的样子。
②把、称、回、叱、牵,动作描写,刻画出宫使蛮横无理、霸道凶残的掠夺。
4.“一车炭,千余斤” 是什么意思?“半匹红纱一丈绫”又是什么意思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反差?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一车炭,千余斤” 极言炭多;“半匹红纱一丈绫”极言价值低。两者强烈的反差,说明了宫市实为公开掠夺的实质。
5.面对宫使蛮横的行径,卖炭翁有何表现?
答:宫使驱将惜不得。“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不敢反抗、无可奈何的心理。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王勃与骆宾王、卢照邻、杨炯,合称“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劝朋友不要哀伤,表达诗人乐观旷达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点明两人皆不在本乡,此别为别中之别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宦游人。)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人简介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1.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2分)
【答案】(2分)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1分),(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2分)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1分)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四句中可以得出作者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诗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五、式微
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翻译: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劳作)!
主旨内容: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六、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táo)兮达(tà)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挑达:来往轻盈的样子。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翻译: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一直在我的心间萦绕。
纵然我不前往与你相会,你难道就不捎个音信给我吗?
你所佩戴的那绿色的宝石,一直在我的脑海徘徊。
纵然我不前往与你见面,你难道就不主动前来?
走来走去望眼欲穿啊,在高高的城楼上啊!
主旨: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七、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主题:
这首诗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院来写,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颔联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的小路弯曲幽远和后禅院景色幽静迷人,含蓄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志趣。
2、赏析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颈联中“悦”“空”两字是此联的“诗眼”,“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悦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的幽静,更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3、赏析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声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营造了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
4、有人说,既然万籁此都寂,就不应再有钟磬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这是一种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钟磬音把环境衬托得更加清幽静谧。这首诗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
八、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主题:
这是一首情意深厚的送别诗,诗人描写了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及嘶鸣的班马等,刻画了动人的送别场景,渲染了离别时的悲伤气氛,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意。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出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1】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
【2】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2.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作简要分析。
“孤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了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漂浮不定,写出了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3.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
【1】 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对友人的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之情。
九、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主题:
本词作者描写了深夜所见景象,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十、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写出与梅有关的古诗句:
【1】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5】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6】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
2021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病句(题)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中考优秀作文品析
中考语文复习应用文写作与修改专题训练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句子排序、修辞、仿写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汉字书写、汉字常识和书法鉴赏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