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上语文教案
文件名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知识点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整理时间:
2022-11-13
文件简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知识点
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共分三集,是鲁迅后期杂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广泛,思想成熟,科学性、战斗性都很强。写作这些杂文时,鲁迅住在上海四川北路山阴路亭子间。这地方是当时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用以修筑马路的区域,叫做“半租界”。于是鲁迅就取“租”字的右半边而成“且”,取“界”字的下半部而成“介”,再与“亭子间”的“亭”字,合成“且介亭”这个名称,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这不仅点明了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也暗示出写作这类文章时的社会环境。
杂文基本常识
杂文: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杂文特点:
1.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2.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
(像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
3.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4.说理生动、议论生动。
驳论文知识
驳论文: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驳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驳论点是直接批驳,驳论据与驳论证属于间接批双驳。
驳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言同事实、谬论同真理之间的矛盾。
驳论据:批驳对方论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论据起着支撑论点的作用,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驳论证:通过驳论证反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并不是由论据推出的。
怎样学习驳论文 ?
首先要明确作者是怎样抓住批驳的“突破口”,要学会识别谬论,能够知道它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
其次学习反驳谬论,明白作者是通过哪种方式批驳对方的。
最后还要注意驳论文语言的特点,体会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对于加强驳论效果的作用。
渺
miǎo
茫
脊
jǐ
梁
诬
蔑
miè
脂
zhī
粉
玄
xuán
虚
省
xǐng
悟
前
仆
pū
后继
作者批驳的观点:“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
主张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课文第l、2段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论论点?什么谬论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谬论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谬论论据: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了;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最富于讽刺意味的文字: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揭露了国民党政府面对日本侵略“只会哀求国联”,采取坚决不抵抗政策的卖国投降的本质。
2.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原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
从公开的文字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自夸,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前后照应
3.再看3-5段,说说作者是如何反驳错误观点的?
悲观论者早就失掉了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
抓住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就能击中要害。
4.作者是如何树立自己论点的?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人们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
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正面立论,间接反驳敌论点。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1.如果删去前半句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作者批驳对方论证是就对方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而言的,如果删去就会使批驳变得以偏概全。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2.“他信力”“自欺力”分别指什么?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他信力”指信地、信物、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自欺力”指求神拜佛,欺骗自己。
运用仿词的修辞手法将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3. 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
“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的战斗的路。指相信自已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4.作者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危害性是:“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已。”
原因:信国联是切实的东西,对国联是否有益结果很快就会让人看到,不能长久的进行欺骗,求神拜佛、玄虚之至,是益是害,找不出分明的结果。
“求神拜佛”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批判了国民党一些官僚和社会名流以号召人民求神拜佛为幌子,蒙蔽群众,对日本的侵略实行妥协,不抵抗政策。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检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
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去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1.“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人?
(1)指埋头苦干的人……;
(2)这是比喻的说法。
他们使中国挺立起来, 他们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
3.文中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 ?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4.如何理解文中的“脂粉”、“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地底下”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脂粉指美化、伪装;
筋骨和脊梁指精神、品质、人格、操守等;
状元宰相指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暗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5.你还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口号。
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9月至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运动。
6.鲁迅提出的“要自己去看”,有何深意?这对我们今天观察社会有何价值?
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愚民”,惯用“以假盖真”伎俩:正史——为帝王将相作家谱,掩盖“中国脊梁”的光辉;现代统治者——“摧残 ”“抹杀”战斗着的革命者。
在各种思潮泛滥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那种鲁迅式的特立独行的心力、智慧和洞察力,从而拨开迷雾,把握真实。
概括主题
本文按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作出结论的顺序逐层推进。通过驳论证批驳了对方的论点,通过正面立论间接反驳了对方论点,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鼓舞了民族的自信心。
这篇驳论文明确指出中国人的绝大部分没有失去自信力,它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的一颗爱国赤子之心。
学后感悟
面对精神幻灭的论调,鲁迅先生大声呼喊: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中国的脊梁!这无疑是一声惊雷,振奋了民族精神。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当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写作特色
1.驳立结合,论证严密。
对方的论据也是事实,错误在于这些论据只是一部分事实,不是全部事实,不能一概而论。悲观论者从部分事实中概括出一个普遍性结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作者从驳论入手,又驳又立,紧密结合。课文先直接反驳对方错误论点,是驳论。紧接着再间接反驳错误论点,从正面立论,从而使对方论点不攻自破。
2.语言凝练,尖锐犀利。
这篇文章的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例如,在文章开头,“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充满了嘲讽意味。“总”表现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表现出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表现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辛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巧用修辞,形象贴切。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仿词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是仿词,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欺力”等词语,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仅仅改动一个字,就将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
2021年部编版九上语文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