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上语文教案
文件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必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和考点梳理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31.00 KB
整理时间:
2022-11-23
文件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必背古诗文原文+翻译+考点梳理
《岳阳楼记》(全文必背)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
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
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
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
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
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
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
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
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
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
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
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
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
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
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
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
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
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
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
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
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
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
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
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
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
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
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考点梳理
『作者』
范仲淹(989-1052 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
阳楼记》。
『主题』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
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全文必背)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
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
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
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
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
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
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
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
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
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
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
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
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
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
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
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
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
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
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
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
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考点梳理
『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
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
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
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主题』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
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全文描
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
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湖心亭看雪》(必背)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而已。(余拏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
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
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
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
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
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
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
(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
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
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
痴的人啊!”
考点梳理
『作者』
张岱(1597 年~1679 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
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清初文学
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主题』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
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
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
人生渺茫的慨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必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
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
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
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
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
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
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
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
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
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
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
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
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
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考点梳理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
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
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
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 余首诗被保留
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 年间
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痛苦,并推己及人,表
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
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必背)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
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
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
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
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
振作起精神吧。 考点梳理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
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
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赏析』
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
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
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
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
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水调歌头》(全文必背)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
又恐一作:惟/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
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
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
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
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
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
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考点梳理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汉族,四川人.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
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
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
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乐府》等。
『主题』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
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
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