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下语文教案
文件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虚词盘点1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29.13 KB         整理时间:2021-12-29
文件简介:

1、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在、从
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出师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介词,表示动作的对象。向、对、同、给、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3、介词,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被
受制于人。
4、介词,表示比较。比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苛政猛于虎。
5、介词,表原因。由于、因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连词,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2、连词,表承接。“就、接着”或不译
学而时习之。《论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连词,表转折。但是、可是、却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连词,表修饰。“地、着”或不译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5、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或不译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1、代词,指代人、事、物;指示代词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可不译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4、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陋室铭》
5、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不译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6、动词。到、往
已而之细柳营。《周亚夫军细柳》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1.介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2.介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用 拿 凭借
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三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以大易小《唐雎不辱使命》
3.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方式 把 拿 用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
4.连词,表目的 来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狼》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5.连词,表结果 以致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6.连词,表承接,“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 或 省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7.动词 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副词,表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 才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2.副词,表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 就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3.副词,表出人意料 竟 竟然 却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副词,判断句中表判断 是 就是
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
5.连词,表前后的衔接或转折 于是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1.连词,表假设 即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连词,表转折 虽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 “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
2.第三人称代词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 “他、它(不加的)”
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3.指示代词 “其中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其一犬坐于前 《狼》
4.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 “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难道”,后一个“恐怕”)


1.动词,表判断 “是”
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
2.动词,表动作行为 “做”
可以为师也 《论语》
3.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向、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4.介词,表示被动(常与“所”连用,也有单用) “被”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5.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为着、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鱼我所欲也》


1.副词,用在动词或副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将,将要,将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2.连词,表递进 “况且”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3.连词,表示让步“尚且,还”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4.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和,而且,并且”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十一、则
1、连词,表承接。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相当于“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连词,表假设。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假使、如果,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余则 袍敝衣处其间。
4、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相当于“是,就是,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说文解字》:“则,等画物也。从刀,从贝。贝,古之物货也。”会意字,本义为定出差等而区划物体(分画),以刀、贝示意。虚词与本义无关,而是“曾”“即”“才”等的假借字。“则”可用作连词、副词和语气词。先秦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在文言中。
一、连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表示顺承或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
例: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⑵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2.表示顺承关系
⑴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或解释。可译为“有“就是”“就是因为”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则有功者,秦之深仇也(《史记·苏秦列传》) 按:“则有功”句:就是因为凡是有功绩的国家,都是秦国刻骨的仇敌。
⑵所连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后一部分表结果,或在事理上有相承关系。可译为“就”“便”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⑶表示所连接的两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承。可译为“就”“便”“才”等。
例: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3.表示转折关系
⑴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反而”“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 例:A.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B.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郑风·东门之墠》) 按:B.他家虽在我近旁,人儿却象在远方。
⑵用在由相同的两个词(或词组)构成的复合谓语中,表示让步。可译为“是”“倒是”等。
例:治则治矣,非书意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按:(燕国)治倒是治理好了,但这并不是信的原意啊。
4.表示假设关系。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例: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按:⑴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助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犯的祸害,国家常会因此灭亡。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可按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⑴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⑵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 表示仅限于某种范围。可译为“仅”“只”“才”等。
例: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三、语气词
用在句末,常与疑问代词“何”一起构成“何则”,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宋人闻之,俨然感悦,而晋国日昌。何则?以其诸逆存顺(《韩诗外传·卷一·第二十二章》)
四、名词: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grade〗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标准权衡器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榜样〖example〗。如:以身作则
五、动词:
划分等级 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
仿效,效法。如:则先烈之言行
做,作 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

十二、乎
1、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吧”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表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其心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用于感叹句,相当于“啊,呀”
呜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介词,相当于“对(于),在,在……上面”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
2、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否~?
3、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
4、表示祈使,跟“吧”相同:长铗归来~!
5、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无须~。出~意料。合~规律。超~寻常。
6、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迥~不同。确~重要。
7、跟“啊”相同:天~。!呜乎。嗟乎。)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段落作用
  •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 赏析句子修辞角度
  •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 赏析句子人物描写角度
  •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专题五现代诗歌阅读
  •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大全
  •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打印版
  • 中考语文复习对联积累巩固ppt课件
  •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