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案
>
语文教案
>
五下语文教案
文件名称: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第15课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1.47 MB
整理时间:
2021-06-24
文件简介: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导教】
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展现了思辨与智慧。编排本单元,意在引导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习作话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发挥想象写故事”“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等经验,知道要根据所给的情境合理想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次习作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本单元教学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教师要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作为推想人物思维过程的依据,并引导学生将思考过程用自己的言表达出来。教师可将“交流平台”的内容转换为教学活动,融入课文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在了解人物思维过程的同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块 教学关注点
语文要素分解 教学策略设计 课外拓展链接
自相矛盾 精读
阅读人物对话,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理解寓意。 引导学生以“其人弗能应也”为切入点,思考背后人物的思维过程,并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理解。 课外拓展阅读:
《韩非子》中的
《郑人买履》
《智子疑邻》
田忌赛马 精读
能借助对阵图,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 先默读课文,通过梳理文中的关键信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借助对阵图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最后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要像孙膑一样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制定策略达成目标。 依据课后选做题推荐阅读:
《围魏救赵》
《退避三舍》
《赤壁之战》
跳水 精读
根据船长观察到的情况推想船长的思维过程。 先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第一题梳理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孩子心情的变化,并理解水手的“笑”在故事发生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船长出舱是观察到的情况,揣摩船长的思维过程,感悟船长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 推荐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七颗钻石》
《鲨鱼》
习作 1.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等写具体。
语文
园地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
3.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长的内心体验。
4.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5.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
现象。
3.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阅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相矛盾》。
2.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3.能说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4.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5.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书面表达:
1.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3.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长的心理体验。
15自相矛盾
【课前解析】
关注原著:《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全书共二十卷,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关注作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河南新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人之一,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关注理解文意的方法:学习文言文,理解文意是难点,除了借助已经掌握知常用字字义和注释以外,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也是必要的方法。
关注人物的思维过程,深度理解寓意: 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从而深度理解寓意,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2.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和学习经验,猜测“誉”“弗”“立”的意思,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观察古汉字,引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屏幕上这两个古汉字,你能猜出来是哪两个字吗?
出示课件1:矛和盾的古汉字
2.识记、书写生字“矛”和“盾”:大家猜得很对,这两个字分别是“矛”和“盾”,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以便我们更好的识记这两个字。大家把这两个字在本上工整漂亮地写两遍,注意字的结构和笔顺。
3.交流:这两个字分别代表了一种兵器,他们有什么差别?
预设:盾是防御的,矛是攻击的。
教师引导:我们把这两种兵器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一个词语“矛盾”,你是否想到了一个成语。
预设:“自相矛盾”。
教师引出课题:是的,就是这个成语“自相矛盾”,它也是一则寓言,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出示课题,教师板书)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以“矛”和“盾”两个古汉字导入,引导学生聚焦课题,通过字理识记生字,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又能为学生根据学习经验理解课题,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二、解读课题,了解相关资料。
1.问题入手,解读课题:根据刚才对这两个字的学习以及你的生活经验来说说,你觉得“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预设:自己说的话和做的事发生了冲突。
师总结提升:说的基本正确,自相矛盾就是指: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出示课件3:
2.了解资料
过渡:关于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大家都很熟悉,其实它出自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之前也学了不少的寓言故事,它们都是有出处有典故的,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和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与自相矛盾相关的资料。
出示课件4、5:
学生自由阅读。
教师过渡:看了关于作品的介绍,你是否发现我们似乎对这部著作并不陌生?其实我们所熟知的很多寓言故事都出自于《韩非子》这部著作。比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另外除了这些故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引用的一些语句也都出自《韩非子》,你们来看。
出示课件6: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寓言的出处和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为学习寓言打基础。)
三、初读感知,正确朗读。
1.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韩非子·难一》里的这则寓言《自相矛盾》。这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7: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读文。
(2)小组内互读,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师指名朗读课文,引导注意“吾、弗、夫”这几个认读字的读音。
出示课件8:
学生展示。
师提问引导关注:大家注意到“夫”字的注音了吗?对是二声,读“fú”。我们日常积累的大多夫字词语中读音都是一声。那什么时候读作二声呢?大家注意一下旁边的注释。
出示课件9:
(设计意图:关于朗读的指导,在各个学段都是不能忽视的,对于文言文来说,读准字音是为理解内容做铺垫,课上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练习。)
四、借助多种方法,理解文意。
1.过渡:大家读的都不错,字音都没有问题了,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每句话的意思。先来看第一句。
出示课件10:
2.理解第一句
师提问:谁来说说,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预设:楚人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说:“我的盾很坚固,什么都不能刺破它。”
师引导:说得不错,书上有注释的两个字的意思都说出来了,没有注释的“者”、“吾”、“莫”的意思也都解释的很准确。这三个字是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者”是“…的人”;“吾”就是“我”;“莫”是“没有什么”。只是这个“誉之曰”的“誉”字没有说清楚。这个誉是什么意思呢?咱们来看看字典中都有哪些意思?
出示课件11:
师提问:猜猜看,文中的誉应该是哪个意思?
预设:称赞
师追问:说说看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预设:他在卖他的盾,就得称赞他的盾很坚固。
师总结:我们知道了“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的意思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吾盾之坚,莫能陷也”是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东西能刺穿。联系起来就能知道“誉”的意思是称赞、夸耀。学习文言文遇到生僻的字,我们就可以像这样联系上下文来进行理解。
相机指导识记“誉”字:我们现在知道了“誉”字的意思是称赞。那再来看这个字的字形,就很好记忆了:称赞的言语能够使人高兴。
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根据自己对句意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要注意准确断句。
出示课件12:
3.理解第二句: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出示课件13:
引导学生自悟:根据第一句的意思以及对故事的了解,第二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谁来说一说?
生交流理解。
继续引导:谁来完整的说一说前两句的意思?
生交流理解
出示课件14:
4.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
师引导:根据自己对句意的理解,再来读读前两句话,要注意准确断句。
出示课件15:
继续指导:对照插图,想像画面,用怎样的语气读,才能读出夸耀的感觉?
出示课件16
(2)指导背诵。
师引导同桌合作:同桌两人合作背一背,一人读旁白,一人试着背出楚人夸赞的话。然后再交换角色。
出示课件17
师生合作背诵:咱们一起合作背一背,我读旁白,你们背出楚人夸赞的话。
指名背诵:谁来试一试,完整背一背前两句。
5.理解第三、四句。
过渡:有了学习前两句的经验,第三、四句的意思理解起来应该就相对容易了,谁来说一说第三、四句的意思。
预设:有个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回答不出来。
师追问:理解的特别准确,不仅“以”“子”“何如”几个常用字的字的字意都说出来了,连“弗”字也解释的很准确,“弗”就是“不”的意思,你能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理解出来的吗。
出示课件18、19:
预设:因为他自己说的话前后矛盾,所以当别人质疑他的时候,他肯定回答不出来。
师总结:真好,你已经学会了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去理解文中生僻的字的字意的方法了,这就是学以致用。
分角色朗读前四句:
师提问引导:想象一下提出问题的人表情是什么样的,语气如何?
预设:提出问题的人脸上带着嘲讽的笑容。
师追问:刚才还在眉飞色舞的夸耀这自己的“矛”和“盾”的楚国人被问住了,答不上来的样子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预设: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师引导:说得好,咱们来试一试,谁来当那个楚国人,谁来当质疑他的人?想象着画面,读出人物的语气。
出示课件20:
课件辅助背诵:
出示课件21:
6.理解第五句。
师引导:联系前面的内容,想一想“同世而立”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立字在字典上的解释有很多条,你能不能根据故事内容判断出来呢?
出示课件22:
预设:是“存在”的意思
师总结:没错,“不可陷”的盾与“无不陷”矛是相互对立的,不能同时存在在世上,“立”是“存在”的意思。
7.发现第五句和前四句的关系。
过渡:学到这里,这则寓言的意思我们已经都明白了。你再来读一遍,看看最后一句和前几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交流,师总结:是的,就像大家所说,前四句是在讲故事,最后一句揭示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那这个故事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出示课件23: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理解文意是难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总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意,形成基本的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誉”和“吾”
剩下的时间大家把“誉”和“吾”工整漂亮的写两遍,注意结构和笔顺。
出示课件24:
六、课后作业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通过理解文意,你一定对这个故事的内容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回家后用自己的话给家人讲讲这个故事吧。我们还学习了生字词,请大家把课后生字书写两遍并分别组两个词语。
七、板书设计
15 自相矛盾
寓言故事
誉:称赞、夸耀
弗:不 联系上下文
立:存在
前四句 最后一句
讲故事 说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3.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引发讨论:上节课咱们初步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很好的理解了文意,相信大家一定对这个故事有了更加充分地了解,谁来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在小组里先练习一下。
出示课件25:
①小组交流,老师巡视点拨。
②全班展示、互评。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讲述故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也为理解寓意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本单元的习作做铺垫。)
二、分析“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初步理解寓意。
师提问启发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里的原句回答。
出示课件26:
预设: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教师板书:不可陷 无不陷)
师追问:楚人说自己的“盾”不可陷,又说自己的“矛”无不陷,很显然这两种事物根本不可能同时存在,所以当有人提出质疑的时候他只能哑口无言,让自己陷入尴尬。所以这个寓言故事在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提升。
出示课件27: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发思考,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找到故事内容和寓意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寓意。)
三、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深入理解寓意。
1.师提问引发思考:联系生活想一想,你理解楚人为什么要这么夸赞自己的矛和盾吗?
出示课件28:
学生联系生活谈看法。
教师适时总结:为了把自己的兵器卖出去,所以就使劲吹嘘,生活就很多商家在做广告的时候都会有夸大的现象;为了吸引眼球,得到关注。
2.继续引发思考,解决问题:他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无法卖出去,还被问得哑口无言了,那他应该怎样介绍他的矛和盾呢?你能给他出出主意吗?
出示课件29:
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的分别介绍矛和盾的优点,不要盲目夸大,不要让两者形成对立。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发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人物面对的情形和人物的表现,分析人物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寓意。)
四、联系生活,进一步延伸。
师提问引发思考:我们再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都觉得楚人很可笑,可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也难免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时候,因为生活本身就处处充满矛盾。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出示课件30:
学生交流。
师总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实事求是,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设计意图:在深度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课后作业
读一读《韩非子》里其它的故事,将给别人听。
五、板书设计
15 自相矛盾
矛 利 (无不陷)
盾 坚 (不可陷)
教学反思:
《自相矛盾》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韩非子》,是一则内容浅显、寓意深远的小故事。讲的是楚国有个人既夸自己的矛锐利,又夸自己的盾坚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1.字理识字,走进成语。
上课伊始,通过字理的方式,学习“矛”和“盾”。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 展示了汉字造字的魅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为走进这个故事打下基础。
2.借助多种方法,理解文意。
这篇文言文中,有几个字比较冷僻,学生不理解。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与现代汉语意思进行对比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理解。比如教学“誉”时,我把誉字在现代汉语中几个常用意思出示出来让学生进行选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联系上下文就很容易理解“誉”就是赞美、夸赞的意思。这样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很好的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3.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深入理解寓意。
教学时抓住关键句“其人弗能应也”引发学生思考,一方面了解发问者问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思维过程,进一步体会商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行为;另一方面在说清原因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商人如此夸赞的思维过程。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寓意。
4.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是很多的,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实事求是,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15自相矛盾学案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第15课自相矛盾课件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