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德育论文

以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例谈德育渗透

时间:2021-05-07 23:02:09  来源:  作者:

初中化学第六章课题3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继氧气之后另一种重要物质的性质,也是继水之后极重要的化合物的性质二氧化碳的知识在这里出现。
  无论在化学知识的联系上还是在德育教育的渗透上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从化学知识上看二氧化碳是一种较简单的含碳化合物,一方面可转化成碳,另一方面还可转化成较复杂的其它含碳化合物,即二氧化碳是游离态的碳和一些含碳化合物的中介物质,把它编写在游离态碳之后,其它含碳化合物之前、可起到上关下联的作用从德育教育上看,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和生活上的重要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塑造的大自然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等观点的教育配合二氧化碳性质一节的学习、翻开编者加在课本页的溶洞内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图,领略广西桂林地区的溶洞,那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都会打动学生的爱美之心,更深邃地认识到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含二氧化碳的自然界的水能把含石灰岩的大山变为仙境般的溶洞,这种物质间绝妙的化学转化现象,不仅会使学生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事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处理我们身边所发生的现象二氧化碳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极为密切,我们每天都要吸大量的氧气,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仅人类如此,自然界所有的生物都是如此假如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对人类及生物会有什么不好呢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在二氧化碳含量过多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窒息,通常空气里含二氧化碳为,达到时,对人就有害处,达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时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像干涸的深井,深洞和久未开启的白菜窖或甘薯窖,二氧化碳的含量往往很大,过去曾发生过有人进人这些地方去而不返,
  为社会上的各种迷信传说提供了“素材”现在我们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这深窖和涸井之迷也就不解而开了其实历史上的众多之迷,都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掌握科学知识的不断丰富而陆续揭晓人和其它各种生物每天都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总能保持稳定呢这要归功于绿色植物,它们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出氧气所以人们都称绿色植物为自然界的净化器,此外,大片的绿树还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消灭细菌、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目前我国森林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但人们已经认识到绿树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一方面制止乱砍滥伐,一方面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看到当把二氧化碳气体通人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中,液体中会出现白色浑蚀,如继续向试管内液体通二氧化碳气,浑浊的液体会逐渐澄清由于二氧化碳量的不同,试管中的物质呈现出的现象也不同,一个浑浊,一个澄清这种现象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即量变会引起质变自然界里的物质在变化时,量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同样,我们的学习、品德修养上量的变化,也同样会引起质的变化,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量变质变观点的教育如在道德品质修养上,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于不良倾向的出现和滋长,要“防微杜渐”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上,要堵塞一切漏洞,以防“缕蚁之穴,决千里之堤”在学习上应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当将少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滴人到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时,可以看到紫色试液变红,然后将变红的液体注人到试管中稍稍加热,液体又恢复为紫色由此看出条件对物质变化的作用,正如辩证法所述内因与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通过对有关问题的分析,向学生渗透以下教育对于每个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党的教育,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但是在外部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班的同学进步的情况却不同,有的进步得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个别同学在一个时期内还可能退步,这里主要是内因不同,即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又注意学习别人的优点,虚心接受别人的帮助,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二氧化碳虽有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但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通常的燃烧通过这一事实,同学们的共同认识是看问题要全面,不要带有片面性总之,做为一名化学教师应注意挖掘化学科学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当作自己的重要任务来完成,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潜移默化地进行,当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垢,就会反馈到学习中去,激励他们潜心探索化学原理、反应规律,这就自然地构成了智育与德育的互补关系。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