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
>
德育论文
浅谈怎样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时间:2021-05-29 12:03:15 来源: 作者:刘春巧
关键词: 找准切点 挖掘含义 言传身教 各显神通
论文内容摘要: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我们必须以培养合格的新世纪人才的战略眼光认识德育工作,并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学中务必注重实效,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新一代优秀少年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
当今社会,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要实施素质教育,我们首先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而转变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一、找准教育切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谈起思想品德课,大家往往会有这样一种印象:老师在苦口婆心地说教,学生却在无动于衷地听。的确,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功能很强的一门学科,所谈的也是一些苦口婆心的道理,因此,一向被认为枯燥、乏味,说教味浓重,不容易得到学生的真心喜欢。我在上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吃穿用哪里来》这课时,我先出示问题:1、我们当地农村主要生产哪些农产品? 2、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 3、了解家乡的一种农作物,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 问题出来后,学生一一作出了回答。但他们却只能从表面现象去了解、去解答,很多实质问题及德育教育没有渗透进来,于是我又从教材中找切入点:追根寻源──为日常用品找“老家”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他们来自:农业(种植业)、牧业(养殖业)、渔业(水产养殖)、林业(造林营林)等各个行业,而我们的生活却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这课学习结束后,学生都会带着问题去面对每一个劳动者,并决心努力学习,今后更多地参与社会、关注社会,让拥有的知识和本领去创设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挖掘学科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我在教《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怎样才能挖掘它本身具有的思想性呢?这篇《小英雄雨来》写的是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抗战能不能胜利?中国有没有前途?作者通过雨来——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写出了全民抗战的决心与精神,这么小的一个人都有如此强烈的爱国之心,如此勇敢的斗争精神,何愁日本侵略者不被赶出中国!这样准确地选取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渗透,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生活中言传身教,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我们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孩子获得较好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比如说:看到路上的垃圾我会随手捡起把它丢进垃圾桶;遇到老人小孩主动让座;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主动扶老人过马路;有任务积极主动承担…..严格地按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四、各学科各显神通,让德育教育走进课堂。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
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
品德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
“学艺先学做人。”作为音乐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更要把情感融入教学中,用真情实意打动学生。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创作可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审美教育,使学生增长了辨别美丑的能力,能自觉抵制淫秽物品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作品欣赏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艺术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把美育和德育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现今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学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期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所以,必须以培养合格的新世纪人才的战略眼光认识德育工作,并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学中务必注重实效,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新一代优秀少年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
参考文献:1、《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语文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应用探究
浅谈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之工具性
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作用浅析
信息技术在整合各学科教学中显神威——现代远程教育工
以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例谈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