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
>
德育论文
后进生转化策略浅见
时间:2022-04-13 17:57:27 来源: 作者:
摘要:后进生的缺点与不足较多,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后进生的转变。要使后进生彻底转变,必须对他们严格要求。但是,一味地严格要求或用高压方法,只能使他们口服心不服。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严格要求和耐心说服相结合的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企求一两句话或几次谈心就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策略 人民教师
正 文:
后进与先进是相对而言的。一个班五六十甚至七八十名学生,总会有几个比较后进的学生。他们身上的不良行为较多,具体表现为经常违反校纪校规和班规班约,如打架骂人、厌学逃学、扰乱课堂纪律、破坏公共财物等等。他们在班里虽是少数,但他们能量大,对班集体影响也大。在大力实施新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后进生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转化后进生工作已被放到素质教育的突出地位。我们作为服务于一线的教师只有及时全面掌握每一位后进生的情况,重视他们的转化工作,才能无愧于新时期素质教育下“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一、“爱心”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
爱是教育的桥梁!陶行知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班主任老师不能歧视、讥笑后进生,更不能当“糊涂的先生”。要正确认识到他们的后进只是暂时的,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关心。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信赖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一心一意“亲其师“,聚精会神“信其道”,并“乐而受教”。因此,班主任要以博大的胸怀、炽热的情感去爱他们,去感化他们,同时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相信每个儿童都能成为好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教育好的观念,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后进生的个性特长,不搞“千人一面”,信任每个后进生,以乐观的精神期待其潜能的发现和发展,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耐心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二、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表扬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正面教育起强化作用。公开批评、冷漠、歧视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增加负面效应,不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因此,在教育学生,促使后进生转化中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后进生经常处于“被告”地位,他们经常看到的是老师和同学的白眼,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因而丧失了进取心,对批评特别是公开批评会产生逆反心理。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尊重他们,以表扬为主,尽可能表扬一个人,细心留意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点滴的进步,都应当给以真诚的赞扬和鼓励。以激起他们进取的希望和火花。教育家陈鹤琴说得好:“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班主任在批评时应慎重,要做到适时适度。适时,应在后进具有正常的心态的情况下进行,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切忌在他们失去理智的情况下“火上浇油”,否则只能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适度,即要了解后进生犯错误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以免批评的失真。
三、严格要求和耐心说服相结合
赞可夫说:“对学生的爱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结合。”后进生的缺点与不足较多,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后进生的转变。要使后进生彻底转变,必须对他们严格要求。但是,一味地严格要求或用高压方法,只能使他们口服心不服。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严格要求和耐心说服相结合的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企求一两句话或几次谈心就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班主任要考虑到后进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要耐心地说服,要长期用真情感化他们。苏霍姆林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四、惩前的目的是为了毖后
教育后进生始终立足于教育、转化的基点上。后进生的缺点和错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因而他的思想转变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的后进生往往改正了一个缺点,接着又出现了另一个毛病。因此,班主任老师不能泄气,要反复抓,抓反复。要完全地转化后进生,就应使他们对以前的缺点与不足有正确的认识,引以为鉴,以防重蹈覆辙。“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惩前的目的是为了毖后,毖后才是惩前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单用批评或高压措施,只能使他们暂时的、表面的转化,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改正错误和缺点,这种转化其实是教育工作的失败,只有从思想上、根本上引导后进生去找到自己缺点的根源,在惩前中使他们心悦诚服,这才取得良好的毖后效果,才能促使后进生彻底地转化。
总之,“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是新时期素质教育下光荣的“人民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班主任》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2008年第6期
[2]《基础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2010年第1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