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
>
课改论文
网络环境下教学教研的新模式探讨
时间:2022-11-25 14:36:43 来源: 作者:
网络环境下教学教研的新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教育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传统的集中式教研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了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可能,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尽快地创建网络教研环境,激发校本教研活力,重新认识并学习掌握网络环境下教学教研的新模式。笔者从教育信息化建设参与者的角度,以学校具体应用为例,对校本教研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网络 教研环境 校本教研
一、 问题的提出
(1)我们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教研形式
我们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一般就是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之类,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师的参与不积极,教研活动比较低效。
由于教研组是以年级或学科划分,这样的教研只局限于组内几个人的研究,组与组之间、全校之间的教研少,更谈不上校际间教师的教学研究。而且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员必须在同一个时间、同一地点才能进行,因此往往出现平时有问题无法有效研讨,一到教研活动时间又无话题研讨的情况,教研组活动往往变成了聊天、发牢骚。教研活动缺少研究,缺少交流。有时,为了完成教研的次数,就将听课作为一种教研,但是,听完课的评议,老师也只是不痛不痒地说几句以完成“教研”。
(2)我们浪费着先进的教育资源
如今我校配备了5名信息技术教师,所有教室都装备了多媒体,也有了校园网、备课中心、综合管理平台和自己的网站,但打开学校的网站,几乎空空如也,学校的主页中找不出对教研有什么作用的信息,更没有发现校园网、备课中心在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上有什么作用(备课中心倒是起到了一个共用U盘的作用)。
再看看我们老师上网干些什么?概括起来无非是炒股、听音乐、看电影、看新闻、看商品甚至玩游戏。再有就是疯狂地下载,对自己有用无用的教案、反思、论文等统统下载下来,领导要什么,改个名字或标题就交上一份……以上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没有利用校园网开展教研,校园网的利用率很低。
这些弊端的克服,有待于网络环境下学校教研活动方式的变革。
二、网络教研的优点
(1)网络为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了平台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不就是记录他平日所见、所做、所思吗?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实践和不断的反思,网络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和平台。
过去教师要想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学校或个人订的有限几本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已陈旧的理论书籍,学习渠道极为狭窄。网络的明显优势在于其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而且不受时空限制,搜索查询资料十分方便。在信息社会时代,网络已经是教师知识来源的主要窗口,网络资源是教师最大的参考书,网络电子文本资源具有数据量极大、数据内容异彩纷呈等优势。在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电子书籍、教育专题网站等。而且网络资源更新快,可以保持数据的完善与新鲜。这些不是书本这种古老的传媒载体所能比拟的。
(2)网络能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教研氛围
网上教研教师间交流的方式主要以写帖、读帖和回帖的方式进行,交流是互动的,读帖回帖之间就如言来语去一样的直接。随着交往的深入,一些不便在上面贴出来的,可以用“悄悄话”来实现交流,还可以借助聊天的工具如QQ、MSN进行更直接的交流,就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一样。但这种交流不同于现实中的交流。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不可能给你过多的时间去思考,容不得你缜密地去组织自己的语言。而网络教研却不同,读帖之后,有感要发有话要说,可以斟酌好了再写帖发言,斟酌不好可以不“说话”,只浏览。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者看法不成熟,想说又怕别人知道自己是谁,还可以多注册几个网名发表不同的见解。只要不是侮辱人格的,在论坛上是完全可以畅所欲言的。所以,网络学习和交流是非常轻松随便的。更重要的是,在交流过程中,没有校长、主任,大家都作为朋友进行交流,因此更显得和谐、民主。
(3)网络为大家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
平时我们的教研范围仅限于同组的老师之间,范围再扩展一些,也只能是本年级、本校。网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教研天地,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可参与全国各地的教研。
在各个教育论坛上,集结着来自天南地北的一线教师,也有各地专家、名师、教学骨干。比如,在人教论坛有人教社的老师和一些特级教师;在教育在线有教育专家卢志文、李镇西、朱永新等,我曾与李镇西老师在网上进行过交流,并得到他的一些指导,这些专家还可以亲自把我们所需要的一些资料发到教师个人的邮箱中。教师们在与他们的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深入研讨,在交流中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信息。
(4)网络可以大大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教研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学校通过网络开辟“教研专题论坛”、开展“问题研究”、“每周一题”、“教育教学故事”、“我与教材”、“课后一得”等研究活动,并通过网络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教研,大大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常规的评课必须先听课再评课,而网络可以让我们边听课边评课,时间可以缩短一半)。
三、网络教研的形式
(1)博客——经验总结与反思
教师在博客上发表的每篇日志都有时间显示,学校也可以通过博客日志的时间表,检查教师写教学反思录的情况,了解教师近期思想动态,避免了有些教师在学校临近检查时,临时补上去的做法。温州市教育学院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博客,并在网站首页上公开,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值得广大学校和教师借鉴模仿。
由于博客使用简单、功能强大,因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教师的学习、思考、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管理等有很大的帮助,因而非常适合作为校本教研的平台。报载,作为一位博士、北师大的一名教师庄秀丽老师几乎每天更新她的博客,从她的博客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博士、一名年轻教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她的博客经历,也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经历。
(2)论坛——互动多向探究
我们可以在学校网站开辟“教研专题论坛”,开展“问题研究”、“每周一题”、“教育教学故事”、“我与教材”、“课后一得”等研究活动, 教务处和教科室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根据教师需要出题(“发帖”),引导全校教师展开讨论,为教师搭建一个对研究主题思考、讨论、争鸣的广阔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个平台,畅所欲言,不拘一格,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跟帖”),评判他人的观点。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人员限制,能够经常性地交流研究,集思广益,也有助于教师教研方式的个性化发展,使理论学习在思考中内化、在讨论中交流、在争鸣中实现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彻底摆脱了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局限,使教研活动弥散在教师日常教学的每一天。通过“读帖”,实现教师之间的教研互动,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这里碰撞,教学经验在这里分享,教学能力在这里得到快速提升。教务处、教科室及时综合教师的观点,发表对教师言论的综述性发言,引领教师发展正确的观点,创造性地付诸教学实践。通过论坛,营造了学校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家对主题理论的认识日臻深入,提高了主题理论与实践转化的速度。
学校可将教师的精品教案上传到学校的网站上,让老师们进行点评;教师也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感受等放到网上征求老师的意见,让同行进行点评,实现双赢提高。
(3)备课中心——网络多次备课
将现有的“课件中心”改造成“备课中心”,建立《公用备课库》(教师只可读取不可写入),教师从《公用备课库》中可直接下载教案,付诸课堂教学。教师下载后,也可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本班学生的特征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特点风格进行加工调整并记录于“个人教学特色补白”一栏中,并于课后及时记录课堂即时生成的对策或反思,经整理过的教案按单元再次上传至《个人备课库》中(个人备课库中以教师名字建有文件夹)。学校将此内容列入备课常规检查的重点,将其作为教师教学创新评价的一个硬性指标来检查,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避免“大一统”式教学,实行教学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网上评课——录像与直播
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可一改传统的听课评课,实现课堂教学研究即时化。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课堂教学直播或录像的研讨形式进行。一方面,开展课堂教学“直播”研究就是运用校园网和网络监控系统,将课堂教学现场进行实况直播,让教师在其他教室边听课边评课,使课堂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及时准确获取和反馈信息,这样的研究,不仅及时、省时,而且有实效。还不会干扰所听课教师和学生的上课。
另一方面开展课堂教学录像研究,就是运用校园网和网络监控系统,将课堂教学全程录像,组织教师边看录像边评课,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若干个教学情境,或突出地针对课堂教学中具有某些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情境,如导入设计、提问内容、合作学习、朗读指导、媒体呈现、资源整合、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等,对这些单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做出具体的、针对性的评价与诊断。这样即时的微格研究,将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将教学理想预设与教学实践效果紧密结合,将课堂宏观评价与微观诊断有效互补,将评价教学与改进教学和谐联动,研究具体、形象、生动,有力地克服了传统的听课评课与改变课堂教师行走方式、改善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的不足,因此,这既是教师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的好形式,也是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好形式。
四、几点建议
(1)建立平台、分工负责
要使教师能够在网上开展教研,就要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平台。我校可利用省基础资源网站、综合管理平台和备课中心(由现有“课件中心”改造而成)建立自己的研究平台。设立“教案”、“论文”、“试卷”、“课件”、“日记”、“论坛”等版块使教师有自己进行教研的地方,而依托这个平台,教师们又可以参加长沙市一中网校、教育在线、人教社论坛等的教研活动。建议学校行政在学校论坛中都负责一个或两个版块,担任版主,对老师们网上教研进行组织、指导,对老师们的教案、论文、反思等进行点评。更要鼓励精通电脑、有热情、不怕苦的教师也负责一或两个版块,担任版主。如果白天忙不过来,就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负起责任来,保障网络的安全畅通,并向年龄偏大的教师进行技术指导。
(2)建立制度、及时反馈
为了有效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学校建立了严格的制度,与教师的考核挂钩。要求教师每月上传一定数量的课件、教案等,并要求教师积极在论坛上浏览别人的帖子、发表自己的观点,要让浏览成为我校教师每日“必修课”。每个教师每天必须浏览学校的教研平台,特别是教师上传的教案、论文、课件等。另外对学校论坛中所有话题进行浏览,对学习版块的内容进行认真的阅读并采用跟帖的方式留下学习体会。
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建议每周进行最佳帖子评选,为其“加精”,每月评选最多话题者,对教师质量较高的一些话题,我们可以转到校外的课程网、教育在线等论坛上参与交流。教师在网上上传的教案,课件、论文,发表的话题,学校都要及时反馈意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每月都要对老师进行这方面的考核。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更要有答复,让每个老师都感受到网络的迅捷和温情。
(3)培训教师、逐步推进
学校就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方法、模式、技术等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教师进行上传、开通和编辑博客、在论坛上的发表话题、回帖、转帖、简单的网页编辑、简单动画制作以及相应的视、音频的处理技术,以及熟悉网络环境下对多媒体的控制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培训。负责各个版块的版主(学校行政和各科中精通电脑、有热情、不怕苦的部分教师)要定期碰头,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优化网络、提高实效
学校要给教学楼的每间教师办公室配备至少一台电脑,要让教室和办公室的每一台电脑都能通畅地联接互联网。并对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的各电脑进行监控,以防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炒股、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真正让网络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研。
诚然,网络化教研不排斥传统的教研活动,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设想和建议,以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网络环境的运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