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解决问题的思路

时间:2021-04-24 12:24:48  来源:  作者:
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宜情境,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索,从而不断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数学能力。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种感受。
一、创设情境,拆题训练
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分解两步应用题为连续的两个一步应用题,提出中间问题,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教学两步应用题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拆题训练,能够进一步沟通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的联系,使学生比较熟悉地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以教科书两步应用题为例:“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红花?”在进行这道例题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讨论、动脑思考。例题能怎样分解,再让学生说一说:“黄花25朵,紫花18朵,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是多少朵?”即25+18=43(朵)
    “黄花、紫花的总数43朵,红花比总数少3朵,红花有多少朵?即43-3=40(朵)
解答完了,再提出两个问题,把第三个已知条件分别改成: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3倍。使之成为一道新的应用题,启发学生思考该怎样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的思考的能力。
二、加强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
掌握数量关系是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依据,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题意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数量关系的强化训练,就会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合理地解题。如第五册教科书第二组教学两步应用题,结构特点是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但在解答过程中,有一个已知条件要用两次,这是解答两步应用题中的难点。如果数量关系掌握不好,常常导致计算的错误。如: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10”用了两次,可是有的学生竟错误地把算式列式10+6=16(只),结果是一共养了16只兔。怎样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可以把拆题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有机地结合,先给时间进行分组讨论,调控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进行训练。
三、讨论汇报,激发乐趣
要改变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弊病,必须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它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采用多种形式,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如: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在线段图中白兔的只数怎样表示?这一问题是解决本领的难点,留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条线段怎样画,才能使白兔比黑兔多6只?”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开阔了思路,得出了结论。这种抽象的问题通过讨论,转化成直观的线段图,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升华,发挥了学生问优势互补作用,提高了参与的效度,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的兴趣。
四、观察比较,辨别异同
在低年级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出能突破难点的具体对比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形成新旧知识矛盾冲突,激起他们寻根问底的认知心理向。如教学两步应用题,设计了复习题:“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白兔16只,一共养了多少只兔?”例题:“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养了多少只兔?”把第二个条件改为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只数是黑兔的3倍,一共养了多少只兔?”理解新知后,教师有计划地黑板上出示这三道题,引导学生观察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比较这三题解答方法的异同点。通过分组讨论,自主地解决问题,突破了难点,掌握了知识重点。
五、练习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温故而知新。”虽说是练习课,但是学生往往有不同的想法。由于思维的起点不同,分析角度不一,会得到不同的解法。在课堂中,要设计出现巩固性的练习,让学生独立看题,独立审题,独立解题,然后发挥学生的群体功能,让其互评。关键的步骤,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最后,指导学生对全课进行系统回忆、归纳总结,明确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示学生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效果。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发现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寻找解题方法,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发展,学生就会自觉地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数学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数学素养就会全面得到提高。(文/陈金转)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