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解决《连加、连减》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1-04-24 12:29:38  来源:  作者:
浅谈解决《连加、连减》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标之一。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包括会用数学解决现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或者提出问题,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人教版的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做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计算的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是把连加、连减的情景图制成可以活动的课件,动态地演示小鸡来吃米和离去的先后顺序,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动态过程理解“5+2+1|”、“8-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组织学生讨论这样连加、连减的算式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紧接着引导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出第一步的得数后提问:第二步怎么算?以此提醒学生第二步应根据第一步的得数进行计算。这样使学生较顺利地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了因为看不见第一步极端的得数的计算障碍。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就不困难了。
二、是加强了学生的学具拼摆练习,让他们在学具拼摆的活动中解决两个问题:1、根据摆的过程填写连加算式中最后一个加数、连减算式中的第二个减数。2、根据摆过的过程说算式,并说出相应的计算过程。通过学具的拼摆,加深了学生对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和计算顺序的理解。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这样才能收到事到功倍的效果。(文/潘伟珠)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