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激趣作用
时间:2021-05-16 09:20:38 来源: 作者:
记得著名教授叶澜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热情的行程。”真实的高效课堂需要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善于设计有效问题,创造质疑机会,捕捉错误资源,从而促进有效生成和学生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给学生注入精神成长的力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入手。有时教师虽全力引导,学生却启而不发。其根源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出发,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情感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开放、有趣、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在主动而积极的探索中,学生就很容易生成富有智慧性的新的东西。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按照教材设定的思路,我们可以设想:学生手拿三角形,听老师布置完任务。怎么拼,能拼出什么都不太清楚,只能先随便的拼一下试试。如果运气好或者预想能力较强,可能直接拼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学生在试验时,会发现不等边拼接没有后续效果,因为这些组合图形都不规则,不能把握。然后,学生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特殊图形上。一类是那些中心对称的平行四边形,这是学习过的内容;一类是那些左右对称的凸多边形,这是好奇心驱使,随后即会放弃。学生的试验,开始可能是无序状态,随着注意的集中,目标一个一个的出现,学生的意识中必定会对自己刚才的所有拼凑进行回顾(很多时候这个回顾是无意识的),找到拼出所有图形的方法得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顺次拼出三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使自己的思维进入有序状态。
教材把这个过程缩减了,有些教师则更希望把它压缩成一个或几个动作,为后面的讲解和练习挤出时间,不愿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这个非目标、非重点、也非难点的中间环节上。认为只要知道了转换的道理,就有了“等底等高,面积2倍”这个重点的突破。在动手操作上延长时间,势必影响教学目标的讲解和强调。
其实这是个误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本身也是对公式的熟悉过程,过程熟悉了,结果也就熟悉了。以后也就无须用多的吓人的练习题让学生做,把公式强印到学生的脑子中。举一个化学上的例子: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这是先决条件。但是反应所需要的环境如加热、电击、搅拌或是放在溶液中使其反应更充分,以及催化剂等这些控制反应进行的因素也很重要,甚至是必须的。学生在探寻知识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就是知识发挥作用的控制因素。一般上,我们认为把知识放在问题中,解决问题,知识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但是,问题从何而来?来自思维。思考什么?思考我们看到的,感觉到的。如果对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相互作用、矛盾冲突以及相似性、特殊点,没有任何的反应,就不会产生问题、提出问
如果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过程呢?
1,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三角板
(师)那三角板的面积怎么计算呢?与长方形面积有什么联系呢?
2,动手操作、观察、思考
(师)将三对三角板分给三个小组,分别拼凑、小组讨论。
(师)你们发现可以拼凑什么图形呢?
(生)可以拼凑成长方形,有的说可以拼凑成平行四边形。
(师)说的很对。它的面积和长方形有什么联系呢?
(生)他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边说变拼凑给大家看。还有的同学说:三角形面积:底×高÷2.
(师)你们真棒!说的非常好。
(师)底乘以高适合所有的三角形吗?当拼凑出来为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呢?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还是底×高÷2
(师)你们说的很对,说明所有的三角形面积都适合公式:底×高÷2
3,(师)利用课件将拼凑过程演示给同学们看,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加强直观教学,同时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识的快感。
(师)提问: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板能拼凑出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
(生)不能
(师)对!然后利用课件演示给同学们看,发现拼出的只能是不规则的图形。
4,完成推导
根据这节课,同学们一起拼、摆,老实课件演示,我们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 式:三角形面积=底 ×高÷2
5,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d,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成: S=d×h÷2
上述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地提供锐角、直角、钝角三角板各一对,围绕学生熟悉平行四边形面积技术情境展开教学,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现源于已知而又发展于已知的“新的东西”,使学生始终置身于跃跃欲试的学习境地,展开有效的数学思考。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师生在这样的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时获得“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些情况,学生的知识建构就会产生困难,甚至错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临危不乱”,冷静思考,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意外当成一种有用的教学资源,去引领学生探究,促进有效生成,使课堂教学演绎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高效性浅析
语言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有效性浅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之我见
浅谈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之效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作用浅析
浅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之运用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高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