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诗文诵读

时间:2021-05-21 18:57:33  来源:  作者:余淼

中国是世界少数几个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几千年不曾中断,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中国古代诗文就是这一宝贵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典诵读教育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最佳了解中国古文化的入门方式。这些经典集中了古代圣贤的智慧,且经久不衰,它们已经成了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同时与世界其他经典文化一起构成了现今世界文明的源头活水。
一、朗读经典诗文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人文”“自然”“奇偶”“会通”这四种基本精神,可谓包罗万象,涉及到人们生活领域中的各个方面。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经典诗文的诵读,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这也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儿童进行“古诗文经典诵读”不仅抢救了黄金年代的记忆,而且这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不要让学生错过了积累的黄金时段。我们要让孩子们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去领略大千世界的美;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去体验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去感受诗人那浓浓的思乡情怀;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去了解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二、如何朗读经典诗文
1、注重课内诵读诗文
对语文教学的缺陷,这几年社会上批评得很厉害,有人甚至认为它“误尽苍生”。好端端一篇文章,非要拆开了、揉碎了,告诉你这是肺部,这是肝脏,割裂了文章的整体、意境、韵律之美和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两多”(教师问得多,说得多),“两少”(学生读得少,说得少),切切实实让学生多读书。特别是古诗教学,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反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儿歌,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表达琅琅上口。因为读是语言实践练习最重要的途径。只有读的多,才能悟得深。多读有助于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正如愈平伯先生所指的那样:“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的轨道,逆溯上去。作者当时之感寄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咏背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文章的理解是以诵读为基本前提的,而且诵读最有价值的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
2、课内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呢?
(1)初读感知
首先是让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然后,用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抽查学生读准字音没有,把诗歌读成什么样了?这一环节,教师可相机适当范读。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
(2)熟读自悟
教学中,应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古诗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如教学《诗经·采薇》时,我让学生自己找出最喜欢的诗句反复的朗诵,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慢慢的领会诗句的意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学生说喜欢这句,因为诗句中把春天里杨柳娇美的身姿仅用了依依二字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仿佛和煦的春风此刻就吹打在脸上。我要学生把这种春风拂面的感觉用朗读声表达出来,那在朗读的时候学生特别对杨柳依依进行了处理,读的格外的轻缓,甚至身体还会不由自主的作出随风摆动的样子。样子固然是滑稽可笑,但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对这句诗注入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在表达上当然也有自己的特色。“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的学生喜欢这句,当我问他们理由的时候回馈给我的答案也各不相同。有的喜欢诗句中对景色的描写,用学生的话来讲那就是漫天的大雪在天地之间纷纷落下,那场景如仙境般美丽。那理所当然在朗读的时候听到的感受多是表达自己内心对雪地喜爱,节奏舒缓且灵动,仿佛学生也成了那片天空中落下的一片雪花;有的学生却从这句中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因为从“昔我往矣”到“今我来思”诗人在外飘荡了一年,走时的心情肯定与回来的心境有所不同,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学生感到今非昔比,一切都已不复从前的模样。在朗读的时候学生就强调性地读出了“今我来思”的惆怅情怀。
姑且不论学生领会的诗句意思是不是正确,但我们要清楚,小孩子的内心活动是与我们不同的,不能以我们的或者是注释以及教案上的诗意去要求学生理解的完全一致。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对同一首诗有着不同的理解,关键是要学生从朗读中悟。
(3)延伸拓展
不一定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才去联系经典古文,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也可以穿插。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时就可以引用很多的古诗词为课堂添色彩。“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在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这几句话的时候我启发学生用自己知道的诗句来表达跟这句话一样的意思。有的学生很自然的就念出了课外阅读连接里面的诗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了文本从而也使得他们对文嘉的《明日歌》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引用了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几句诗强化了学生的理解,学生也乐于接受,有的甚至在书上记录了下来。
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苏东坡、李清照……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如果写作文,有了唐诗宋词的功底,文章就会放出光彩。因此,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这样就自然将诵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三、诵读诗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众人拾柴火焰高
儿童心理是很重模仿的,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就比较有兴趣,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人人都上学,他就上学了。也并不一定都喜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大家都去学,他也就不排斥了。所以一人读古诗文较难,小孩一起读,则兴趣将会大为提高。为此,我们把《弟子规》印出作为经典诵读的突破口,让学生利用早读每天读几句。这样大清早就可以听见教室内书声朗朗,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学生相互之间感染影响就不由自主的参与到了其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2)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首先作为教师要摆正心态,不能认为经典诵读只是孩子们的事情。如果学生在诵读的时候老师抱臂站在一边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制灌输或完成任务的心态,学生会认为老师在一旁监督,读一读只是为了做个样子给老师看。如果这样的话那就违背了开展经典诵读的初衷了。如果在学生诵读的同时,老师也能积极参与进来与学生一起诵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的提高。他们会觉得老师在和他们做同一件事情,老师离他们很近。在这样的心态之下,相信诵读的效果会好很多。不仅是老师,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若起初儿童未进入情况,须有耐心去等待,一天不得两天,家能感染孩子。到后来有些家长不但有兴趣,甚至真的和小孩一起读古诗文,互相考试比赛,虽然每次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温经受益,而且一家人兴致高昂,这也成了最好的亲子活动。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如果只是以单一的方式来进行诵读势必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对诵读的兴趣。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都可以。主要是读出、读好句子的语气。儿童的感应最灵敏,他也会被诚恳所感动,并不是非玩花样不可的。
(4)让奖励激发学生诵读的欲望
奖励的方式很多,在课堂上我采用的小组合作加分制颇有成效。四人为一个小组,对参与诵读或诵读的好的学生进行加分。小组分数累计到了一定的量时就可以“升级”了。此外,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还会被追封为“诗仙”、“诗神”、“诗圣”,这样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其实无论是分数、级数还是封号,都只是个虚幻的“名头”而已。但学生就会冲着那份儿“名誉”去,这也算是一种前进的驱使力吧。
(5)提供机会多念多背
由老师来教读古诗文几乎没有兴趣不兴趣的问题,只要老师有热诚、有信心,就可以带起来。因此,可以在全校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也可以在班级进行“名诗鉴赏”。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读,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读,不过,最好是每早读利用几分钟,一天读一首,不但不会增加工作压力,反而可以收到读古诗文之乐。特别是现在的家庭作业,大体以照顾中下程度的学生为标准,对于部分学生,有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浪费掉了。鉴于此,我们也可以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让这些孩子以“背古诗文”代替写作业,这样就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诵读机会。我想,现在的孩子如果能做到平均每天背诵一首,坚持几年,将会终身受益。
四、朗读经典诗文的作用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能把孩子们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
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如今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明儒雅的校风正在形成。进入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目之所及,到处是经典古诗文;耳之所闻,名曲萦绕,配乐古诗朗读。在古诗文的濡染下,儒雅的气质在师生的身上正逐渐有所体现,班风班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与书为友,书中成长,读出味,读出书香。
2、古诗文诵读最大受益者是学生。诵读大量振奋精神,温润生命的诗文,将使学生受益终身。那一首首工整优美,寓意深刻的诗词,宛如一只短笛,吹奏出诱人的曲调,使人遐想,让人感叹,给人振奋,催人奋进。活动中那反复诵读,意境体会,师生交流,呈现给学生的是五彩缤纷的诗的世界。让学生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和思想境界提升。事实证明古诗文诵读,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我们能切身感受到诵读好的孩子,表现出的是性格开朗,自信乐观,品格有相当内化、深化现象,(这大概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间、师生间、家庭成员间,关系也更和谐一些。古诗文诵读的益处还表现在孩子识字量增加得快,诵读中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随着诵读活动开展,识字量水涨船高,特别是低年级表现更加明显,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古诗文诵读对提高学生记忆力,专注力都有一定效果。古诗文朗朗上口,颇有韵味,学生诵读起来易上口,易入心,有的孩子边玩边背,路上背、吃饭、睡前也背,无形中在训练他们的记忆和专注力。记忆力、专注力是一个人学习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终身发展才能保证。从这一点来看,诵读古诗文,恰好体现了我校的育人宗旨,为每个孩子终身发展积蓄力量。
总之,古诗文诵读是为学生注入中华文化源头活水,是为学生生命补充元气。从小让学生直面古诗文,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反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开出花、结出果。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