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 > 综合论文

流行音乐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之我见

时间:2023-08-24 17:30:18  来源:  作者:伍金连
摘要: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本文通过探讨现代流行音乐在近代之后兴起与发展的原因,针对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爱及追求这一社会现象,从各方面分析其对中小学生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为此提出一些建议,主张中小学生对流行音乐应采取客观冷静的态度。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小学生;社会现象;原因;影响

一、前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在音乐发展史上,现代流行音乐成了当代音乐文化的主流,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它以势不可挡的迅猛速度发展传播,很快波及全球,流行音乐深深地影响和冲击着当代人们。对此现象笔者作了分析与探讨,希望中小学生在欣赏流行音乐当中能够真正找到属于他们的艺术天地。
二、流行音乐的起源、含义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按英文字面的解释为盛行、传播很广的音乐。“它在内容上直面人生、贴近普通人日常生活,捕捉定向的瞬间社会情绪,注重个人情感的宣泄和交流,服务于娱乐消费的需求,在形式上多样多变,较短小精练,通俗上口,易于流传,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大众化、商业化的色彩。”
流行音乐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包括“布鲁士”、“爵士流行曲”、“摇滚乐”、“乡村歌曲”等多种形式。《新格罗夫美国音乐大辞典》是这样界定“流行音乐”的涵义的:“流行音乐,一种音乐类型,包括多种风格,易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对于它的欣赏无需多少音乐知识或音乐技能。在某些方面它与古典音乐、民谣音乐以及爵士音乐有很大不同。流行音乐的篇幅一般不长,突出旋律线条(声乐作品居多),和声语音比较有限、简单。”英国《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似乎更侧重于流行音乐的历史:“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初期指能吸引广大观众的音乐会,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POP’一词特指非古典音乐,通常称如甲壳虫、滚石、阿巴等音乐的表演者们所演唱的歌曲……”
它的产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城市音乐文化的主流,全球各国迅速发展起流行音乐,但在中国真正的发展只是近二十多年的事。
三、流行音乐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原因
流行音乐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广泛的对象团体,一位音乐学者说:“通俗音乐(流行音乐的另一种说法)使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作为年轻人特权的艺术形式。”他们年少气盛,往往不满足现状;不满家庭和学校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厌倦枯燥的学习生活;不满信息的匮乏、交际的固态;总想寻求刺激,思索人生、爱情与社会。他们心中有太多的困惑需要寻求答案,而流行音乐在某些程度上也许能够表达他们的心声。通过流行音乐来表达他们反叛现实、反叛循规蹈矩的生活,用流行音乐来表达自我。
再者,他们处于人生的花季雨季时期,往往需要激情的表达和柔情的倾诉,而流行音乐多以“爱情”为主题,使他们在其中能获得一种自然流露的轻松和宣泄后的释放。据调查显示,83.5%的中小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喜欢严肃音乐的仅有20.8%,其中有8.7%的人既喜欢流行音乐、又喜欢严肃音乐。喜欢流行音乐的人数要远远多于喜欢严肃音乐的人。
流行音乐缓解了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学习中所带来的压力,诉说了他们的心声,消除他们不满的情绪,有利于中小学生保持一种平衡与健康的心态。这是流行音乐对中小学生有其正面意义的价值,然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流行音乐,也有其对中小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一面。 
四、流行音乐对中小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许多流行音乐由于情感过浓大而失去真实感,造成情感的扭曲,导致人们在自身的解脱中陷入困境,尽管流行音乐中出现了许多诸如“人生”、“爱”、“痛苦”等词语,但它们已失去了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低俗的流行音乐使人陷入多愁善感的境地,导致其意志消沉、学业荒废,这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很不利。
他们日渐不喜欢欣赏高尚音乐,以致不能很好地培养高尚情操。流行音乐越来越肤浅,使得中小学生也越来越肤浅。追求即时行乐,这不利于中小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小学生流行文化现象研究”课题组在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中小学生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对广东、北京、黑龙江等地部分中小学生(包括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社会青年)进行了深入访谈。结果显示,流行音乐已经融入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观念与行为方式。我们有必要对此引起重视,引导中小学生对流行音乐采取客观冷静的态度,选择正面积极的流行音乐来陶冶情操。
五、正确引导中小学生有选择性地听流行音乐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求知欲强,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在他们还没有被这社会“同化”之时应当及时加以指引。
学校是中小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透过学校,音乐老师应引导他们听一些健康向上,具有一定艺术性、思想性,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流行音乐,培养他们对优秀音乐的审美兴趣,提高其辨别流行音乐丑美、优劣的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对优秀音乐的选择是发自内心的需求。
六、总结
中小学生群体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将在社会作为主要角色,担负起重要的责任,人们应当关注中小学生的成长。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正在形成,他们的求知欲强,对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应当尽早正确引导他们接触优秀、高尚的音乐文化,陶冶他们各方面的情操、塑造美的灵魂。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俗文化现象生长在大众之中,中小学生应采取客观冷静的态度,不要盲目跟从。应自觉提高本身的艺术修养,拒绝外来过多的靡靡之音,选择优秀的音乐来陶冶高尚情操,使流行音乐真正变成一种精神享受,提升对“美”的追求。“因为只有优秀的音乐才能带给人美,也只有优秀音乐才能使人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净化和洗礼。”


注释:
①依秀.《现代城市与流行音乐文化》[J].音乐艺术编辑部,2003年3月,第92页.
②②沈汝发.《流行音乐与中小学生成长》研究[J/OL].
http://www.cycrc.org/cnarticle_detail.asp?col=1&id=197,2004-2-29/2006-4-30
③龚妮丽:《音乐文化精神之我见——兼谈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J].中国音乐学,1997年增刊,第111——112页.
④[美]弗.杰逊演讲录,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陕西师大出版社,1987年,第129页.
⑤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第21页.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