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地理试题 > 高一上地理试题
文件名称: 淮安市阳光学校2021届高一上学期地理10月份月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855.17 KB         整理时间:2021-05-04
文件简介:
2021届江苏省淮安市阳光学校高一上学期地理10月份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请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所经过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3.与地球相比,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中国将于2010年~2011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请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天宫一号”进入太空后,属于( )
A.天体系统 B.天体 C.地球的一部分 D.河外星系
4.2018年1月15日,我国某天文爱好者发现一颗小行星在天空中以每天0.54度的速度快速移动。该小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应在 ( )
A.水星和金星 B.地球和火星 C.火星和木星 D.木星和土星
读我国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太阳能资源最少和最多的地区分别是( )
A.1地区、2地区 B.2地区、1地区
C.3地区、4地区 D.4地区、3地区
6.太阳能资源最多的地区形成的原因是( )
A.纬度低 B.地势高,晴天多 C.人类活动弱 D.红外线辐射强
7.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地震、火山喷发的主要能量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据其含义,完成下列小题。
8.农谚体现了太阳辐射( )
A.为水循环提供了主要动力 B.为人类提供了风能和水能
C.促进了大气的运动 D.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光、热资源
9.下列城市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
A.广州 B.北京 C.重庆 D.拉萨
10.下列能源中不是直接或间接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 )
A.煤炭 B.地热 C.风能 D.水能
11.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历史,主要依据的是( )
A.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 B.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
C.地层顺序和化石结构的复杂程度 D.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


观察发现甲、乙两地中①②③④地层含有化石且有对应关系,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2.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件表明( )
A.生物灭绝与环境变迁无关
B.地球已不适合生物生存和发展
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
14.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是( )
A.元古代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元古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前期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该地质时期是指(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第四纪
16.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17.该地质时期( )
A.联合古陆形成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重要的成煤期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19.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回答下列问题。
20.图中序号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1.“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韩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利用地震波在伊拉克北部的Hawler油盆发现一座新油田。经试开采,油井每天的石油产量为1万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发生变化
24.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39公里,震源位于地下55公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5.此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下上颠簸
C.只有上下颠簸
D.只有左右摇晃
26.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幔       B.地壳
C.内核 D.软流层


27.右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8.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
A.上冷下热 B.水汽、杂质含量多
C.对流旺盛 D.二氧化碳含量多
29.“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
A.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
B.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
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30.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读下图,完成31~32题。

3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32.如果此图表示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3.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34.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35.若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 000,1 008、1 016、 1 024、1 032,那么等压线②④的气压值分别是(  )
A.1 024、1 032     B.1 000、1 032
C.1 016、1 308 D.1 008、1 024
36.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37~38题。
37.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
A.①环节   B.④环节  
C.⑤环节   D.⑦环节
38.“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  )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39~40题。
39.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A B.B
C.C D.D
4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 综合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41.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
D________;I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图中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哪个更小: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 、密度、 。
(2)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①: ;
②: 。
(3)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原因是 。
(4)飞机选择在B层飞行的原因是 。
(5)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 ,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 运动为主。
(6)C层中有 层, 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 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