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调研检测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系。研究发现,宇宙中还有一颗“超级地球”——巨蟹座55e——距地球约40亿光年,围绕着某星系的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运行,该“超级地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10倍,没有自转运动,公转周期18小时。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完成下面小题。
1. 有关《流浪地球》的讨论合理的是( )
A. 木星是类地行星,由岩石组成 B. 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
C. 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河外星系 D. 太阳活动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 据材料推测,该“超级地球”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距恒星近 B. 没有大气层
C. 公转周期短 D. 质量庞大
【答案】1. B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木星体积和质量较大,属于巨行星,A错误。地下城位于据地面5千米深的地区,地壳最底部大约在距地面17千米的深度,所以地下城位于地壳部分,B正确。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流浪地球的新家园距地球4.2光年,银河系直径为10万光年,新家园在银河系,C错误。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不是太阳活动,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该“超级地球”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 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 摄氏度。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距恒星近,获得的光热较多,A正确。没有大气层,不能推出该恒星昼温度就高,有无大气层不是温度高的主要原因,B错误。公转周期18小时,质量是地球的10倍,公转周期短,质量庞大,但不是气温高的原因,C、D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温度适宜”可知,行星和恒星的距离是行星温度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下图为2023年4月26日(农历初七)NASA发布的最近一次满月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天体所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
A. 银河系 B. 河外星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4. 推测摄影师拍摄该照片时的日期及大致朝向是( )
A. 6日 东 B. 11日 西 C. 20日 东 D. 25日 西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为:最高一级为总星系(即目前所知的宇宙范围),第二级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又向下分成第三级的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向下分成最低一级的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图中显示的天体(满月)为月球,故其所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D正确,排除ABC。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4题详解】
天文现象中月亮由小逐渐变满,变圆就是满月,一般在每个农历月的15日或16日,该照片发布的日期是4月26日(农历初七),距离其最近一次满月(农历月的15日或16日)大约为4月6日左右;由于地球的自转,天体都是东升西落,满月时,月球日没时升起,在午夜时位于南中,在日出时沉没,由图中可看出此时车流量较大,且月球高度较低,应该为月升阶段,故其位于东部天空。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月相变化的规律:农历上半月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其更替周期是29.53059天,约为一个月。顺序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
2021年9月28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研制的太阳双超卫星首次亮相。作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计划在今年发射,卫星若发射成功,将标志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
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③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
④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主要有( )
①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
②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干扰地球的电离层
③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
④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煤炭,②表示风的运动,③为火山喷发,由材料“颇似淳漆,燃之如麻”可知,④表示石油。石油、煤炭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风属于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其动力也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火山喷发为地球内力作用导致,与太阳辐射无关。综上,①②④正确,③错。本题选B。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太阳黑子和耀斑活动剧烈时,会产生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电离层,从而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造成影响,①②对;极光只在两极高纬地区出现,④错;黑子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左右,但并不是11年出现一次,③错。综上,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2022年9月20日,研究人员在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中发现了动物新种化石,取名为帽天山开拓虾化石。帽天山开拓虾属于奇虾类,奇虾类生活在距今5.2亿年—4.0亿年的海洋中,在全球分布广泛。下图为帽天山开拓虾三维艺术复原图和地质年代简表。完成下面小题。
7. 帽天山开拓虾可能生活在( )
A. 寒武纪 B. 石炭纪 C. 第四纪 D. 侏罗纪
8. 帽天山开拓虾生活的时代可以看到( )
A. 被子植物繁盛于陆地 B. 两栖类动物大量出现
C. 三叶虫游弋于浅海地区 D. 大量恐龙在陆地上漫步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帽天山开拓虾属于奇虾类,奇虾类生活在距今5.2亿年-4.0亿年的海洋中,结合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其生活时期为古生代早期,寒武纪属于古生代早期,A正确;石炭纪属于晚古生代,B错误;第四纪属于新生代,C错误;侏罗纪属于中生代,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帽天山开拓虾生活在古生代早期,是三叶虫生活的时期,可以看到三叶虫游弋于浅海地区,C正确;被子植物主要出现在新生代时期,A错误;两栖类动物大量出现于古生代后期,B错误;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
北京时间2023年4月5日06时18分在巴拿马南部科伊瓦岛附近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该首先感觉到上下颠簸
B. 距震中越远,建筑物受损程度越大
C. 地震释放的能量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
D.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10.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11. 当地震来临时,图中的避震措施,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9. A 10. B 11. B
【解析】
【9题详解】
因为地震发生时,有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因此人们先感受到的是纵波,因此人首先是上下颠簸,A正确;距震中越远,建筑受损越小,B错误;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与地震的震源深度无关,C错误;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
【10题详解】
地震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的,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如果纵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水平晃动,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的间隔正好相差12秒,题意表明,一般认为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地震发生后,横波到达之前是躲避或逃避的最好时间,即“黄金12秒”。由此判断,“黄金12秒”产生的原因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正确;“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等无关,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地震发生时,从窗户跳下会造成生命危险,①错误;躲在坚固的课桌椅下方或使用物品保护头部,可减轻头部遭受的伤害,②③正确;发生地震时,使用电梯逃生易困在电梯里面或随电梯掉落造成生命危险,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
当地时间2023年6月7日,美国夏威夷,熔岩从基拉韦厄火山喷涌而出,火山喷发将火山尘抛射至30千米的高空(下左图)。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等物质可能会产生“阳伞效应”(指由大气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地面冷却效应),带给地球多种影响。下右图为地球表面辐射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本次火山喷发物最高冲到大气层中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宇宙空间
13. “阳伞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上右图中( )
A. ①增加 B. ②增加 C. ③减少 D. ④减少
14. 受“阳伞效应”的影响( )
A. 周边海域降水减少 B. 航空飞行不受影响 C. 太阳活动强度减弱 D. 气温日较差变小
【答案】12. B 13. C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大量火山灰最高冲至约30千米高空”,汤加位于赤道附近,对流层的高度大约18千米,平流层的高度大致位于18-55千米之间,故应为平流层。故选B。
【13题详解】
据图2可知,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②表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③表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④表示大气逆辐射。火山喷发后大量的火山灰停留在大气当中,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导致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产生阳伞效应,C正确;大气吸收太阳辐射主要与大气中的臭氧、水汽、二氧化碳等成分有关,与阳伞效应关系不大,A错误;大量火山灰停留在大气中会使②增加,但不是产生阳伞效应的主要原因,C错误。大量火山灰停留在大气中,④大气逆辐射会增加,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火山喷发的大量火山灰、火山气体等悬浮在大气层中形成气溶胶,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气温日较差变小,D正确;大气中凝结核增多,加上海底火山喷发使海水变热,产生大量水蒸气,容易形成降水,A错误;火山灰直冲平流层,会威胁航空飞行,B错误;火山喷发与太阳活动强度无关,C错误。故选D。
【点睛】阳伞效应又称微粒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两者相比,前者大于后者,因此总的效应是使气温降低,这就是所谓的阳伞效应。
研究表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明显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 B. 约占大气总重量的0.03%
C.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D. 是地球生物体最基本的组成元素
16.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可以使小麦和水稻等农作物增产,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 )
A. 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使植物免受伤害 B. 能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温度降低
C. 直接影响地面温度,增加降水量 D.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原料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的地区和毁林严重的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A正确,C错误;二氧化碳约占大气总体积的0.03%,B错误;地球生物体最基本的组成元素是碳元素,不是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之一,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多的原料,从而使农作物增产,D正确;二氧化碳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较强,紫外线波长较短,A错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B错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会直接影响地面温度,与降水量变化关系也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组成指的是干洁空气的化学成分。氮气占干洁空气的体积比最大,约为 78%。其次是氧气,约占干空气体积的 21%。剩下的 1% 由其它各种气体构成。
杜牧《山行》中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形象地描述了枫林景色。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诗句中霜形成的夜晚( )
A. ①增强 B. ②减弱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18. 下列关于⑤大气吸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B. 对流层中的水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C. 对流层中的尘埃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D. 平流层中的CO2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答案】17. D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霜是夜间地面温度低,水汽在地物表面上凝华而成的,一般发生在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时。图中④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减弱使近地面大气温度较低,有利于霜的形成,D项正确;①箭头较粗,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箭头较细,说明太阳辐射被大气层削弱,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地面辐射,①②③与霜的形成无直接关系,A、B、C项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⑤由太阳辐射指向大气层,代表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短波辐射,A项正确;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B、D项错误;大气中的尘埃主要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不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项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辐射先通过大气圈,然后到达地面;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地面吸收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释放能量,形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对流层大气因为水汽、尘埃和云等较多,能吸收相当数量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或空气中湿度比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散射的热量归还给地面,使地面增温,这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徽州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平面有呈口字、凹字、日字、字母H等几种类型。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的思想。天井使民居通风透气,冬暖夏凉,还可以有效排泄雨水。下图为徽派建筑实体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符合天井近地面大气环流形式的是( )
A. B.
C. D.
20. 天井民居布局格局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
①夏季可以有效减少太阳辐射②夜晚便于保持室内温度③冬季可以增加室内太阳辐射④白天有利于排泄室内潮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9. D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白天,天井内接受阳光少,近地面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通过各个房间窗户水平流向室外,C错误,D正确;晚上天井内热量不易散失,近地面气温高,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水平方向上各个房间气流流向天井近地面,通过天井的上升气流排出到外界,AB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徽派民居四周住房相围,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降低气温,①正确;白天室内通过天井得到外界的空气,潮气通过窗口排出,④正确;四周住房相围,仅留天井,不利于光照进入室内,③错误;夜晚室内气流流到天井近地面,不利于保持室内温度,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而高空形成 高气压 ;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辽河口位于我国海岸线的最北端,南临辽东湾,海水盐度分布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明显不同于外部海洋的特征。下图示意辽河口及三道沟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辽河口海水盐度最低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2. 影响三道沟海水水位日变化的因素是( )
A. 密度 B. 温度 C. 风浪 D. 潮汐
23. 影响辽河口海水盐度的主导因素有( )
①径流②降水量③潮汐④蒸发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21. B 22. D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辽河口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稀释河口海水,海水盐度明显降低,B正确;其他季节河流径流量小,稀释作用弱,海水盐度高,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据图可知,三道沟海水水位一天有两次涨落,且盐度与水位呈正相关,符合潮汐一天中海水涨落各两次,涨潮时海水进入河口,盐度增加,落潮时盐度降低,故影响因素为潮汐,D正确;与密度、 温度和风浪无关,AB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河口是位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处的半封闭水体,是河流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根据三道沟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可知,潮汐会影响盐度,根据第一题可知,径流也会影响盐度,故径流与潮汐是影响河口盐度分布的两个最主要因素,①③正确;降水量主要通过转化为径流,对河口盐度影响大,②错误;辽河口夏季径流量大,冬季结冰,蒸发量对盐度影响不大,④错误;排除ACD,故选B。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蒸发量与降水量、地表径流、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
2022年开封市成功入选全国“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绘就绿色生态宜居的魅力家园画卷在开封市全面铺开。下雨时“海绵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海绵城市”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示意“海绵城市”原理。完成下面小题。
24. 有关“海绵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表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湖泊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B. 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 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D. 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25. 某班同学为开封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禁止开采地下水②地面铺设透水砖③扩大绿地面积④杜绝城市污水排放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过滤杂质、净化水质,减少水污染,C正确;河流、湖泊可能增加局地降水,但无法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差异,A错误;树木、草坪只吸收一小部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B错误;城市小区地面硬化,地表水难于下渗,减少了下渗水量,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禁止开采地下水和杜绝城市污水排放不现实,①④错误;扩大绿地面积和地面铺设透水砖可增大雨水下渗量,实现吸水、蓄水的目的,符合“海绵城市”的理念,②③正确。故选D。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快速城市化显著改变城市下垫面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城市下游某水文站观测的城市化前后径流过程曲线对比。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
A. △Q→城市化后削减洪峰 B. Q2→城市化后径流曲线
C. Q1→城市化前径流曲线 D. △T→城市化后洪峰提前
27. 城市下垫面显著改变影响城市水循环环节,使得( )
A. 地下径流量增加 B. 蒸发量减少 C. 降水量减少 D. 下渗量增加
28. 图中△Q的出现往往会导致城市发生( )
A. 内涝 B. 暴雨 C. 干旱 D. 高温
【答案】26. D 27. B 28. A
【解析】
【26题详解】
城市化后下垫面透水性能降低,雨后地表径流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大。因此,△Q表示城市化后增大的洪峰流量,A错误;Q2表示城市化前的天然下垫面情况下的径流曲线,B错误;Q1表示城市化后的径流曲线,C错误;△T表示城市化后洪峰提前出现的时间,D正确。故选D。
【27题详解】
由于城市化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硬质下垫面增多,透水性能降低。在城市水循环环节中,相同降水量的基础上,下渗量减小、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并汇入附近的河流,使得城市地区地表存储水量减少,可蒸发量就会减小,B正确,AD错误;由于城市雨岛效应影响,城市降水量有可能增多,C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因△Q表示城市化后增大的洪峰流量,若城市排水条件有限,很容易出现城市内涝,A正确;△Q的出现是暴雨引发的,不会引发干旱、高温等灾害,BC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内人口大量增多,交通运输压力增大,城市建设越来越密集,道路铺建面积越来越多,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区域的地表环境,绿地面积减少,致使城市雨水从地表渗透到地下减少,主要依靠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排水。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在城市建设初期建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建设标准偏低,且过去的排水系统无法满足当前城市的需求,因此城市内涝现象多发。
在台湾澎湖的海滨,矗立着一种古老的人工建筑物——石沪。从空中俯视,它们规模宏大,形状复杂,仿佛是一只巨手在大海中绘制的神秘线条。石沪是广泛分布于台湾海峡两岸的陷阱式捕鱼设施,涨潮时海水淹没石沪,鱼群随湖而入;退潮时,鱼蟹随潮进入沪房。图为澎湖列岛某石沪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澎湖列岛的石沪形态多样,沪门并非统一朝向海岸,主要原因是( )
A. 水下地形复杂 B. 潮汐规律不同 C. 季风风向差异 D. 海岸曲折多变
30. 依托石沪资源,福建滨海地区适合打造的产业是( )
A. 亲水旅游 B. 潮汐发电 C. 水产养殖 D. 海水晒盐
【答案】29. A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石沪主要是靠落潮时鱼类随潮水回落过程中,被沪房阻拦而无法逃脱来实现捕鱼的,因此沪门要根据水下地形,沪门尽量和潮水水位一致,避免出现一边高于潮水水位,而另一边仍在潮水水位以下的现象,这样容易导致鱼类逃脱,无法高效捕鱼,A正确;季风风向、潮汐规律和海岸线是否曲折多变对沪门朝向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沪形态美观,旅游体验较为新颖奇特,因此可以利于石沪资源打造亲水旅游,A正确;潮汐发电一般在海湾内进行,石沪面积较小,无法用来进行潮汐发电,B错误;石沪资源主要分布在潮间带,落潮时该地并没有海水,因此水产养殖并不是依托石沪资源最适合打造的产业,C错误;海水晒盐一般在陆地上进行,D错误。故选A。
【点睛】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潮汐发电。潮汐发电与普通水利发电原理类似,通过出水库,在涨潮时将海水储存在水库内,以势能的形式保存,然后,在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科幻冒险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下图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