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化学试题 > 九上化学试题
文件名称: 2023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沈阳市铁西区含解析)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1.05 MB         整理时间:2023-11-16
文件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
九年化学
(时间:与物理同考共150分钟 化学满分:50分)
温馨提示:
(1)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卷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上交;
(3)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规定区域内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生活现象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的是
A. 水果腐烂 B. 酥脆饼干久置变软
C. 木炭燃烧 D. 动植物呼吸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果腐烂是因为发生了缓慢氧化,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与氧气无关,符合题意;
C、木炭燃烧,是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了反应,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D、动植物呼吸,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振荡试管 D. 塞紧橡胶塞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药品时,应该悬空放置在试管口的正上方滴加,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塞紧橡皮塞时不能将试管放在桌面上,这样容易使试管破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蒸馏水 B. 酸奶 C. 果汁饮料 D. 原味豆浆
【答案】A
【解析】
【详解】A、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B、酸奶中含有蛋白质、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果汁饮料中含有水、糖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原味豆浆中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本质原因是
A. 气体密度不同 B. 分子质量不同 C. 物质用途不同 D. 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D。
【分析】
【点睛】
5. 氢气被压缩成液态作为火箭发射的推进剂。氢气液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 氢分子大小 B. 氢分子种类 C. 氢分子间的间隔 D. 氢原子种类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气液化时,只是氢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氢分子的大小不变,选项错误;
B、氢气液化时,只是氢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氢分子的种类不变,选项错误;
C、氢气液化时,只是氢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正确;
D、氢气液化时,只是氢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氢分子的种类不变,则氢分子中的氢原子保持不变,选项错误,故选C。
6. 镓作为半导体材料在现代电子及通信技术领域应用广泛。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根据如图得出有关镓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是31 B. 元素符号是Ga
C. 镓元素是金属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69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镓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1,该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符号,则镓元素符号是Ga,该选项说法正确;
C、镓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7. 下列化学用语可以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 2O B. H2O2 C. O2 D. 2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符的前面写出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则2O表示2个氧原子,选项正确;
B、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物质的1个分子和1个分子中的原子数目,即H2O2表示过氧化氢、1个过氧化氢分子和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选项错误;
C、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物质的1个分子和1个分子中的原子数目,即O2表示氧气、1个氧分子和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选项错误;
D、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数目,即2O2表示2个氧分子,选项错误,故选A。
8.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干冰 B. 氯化钠 C. 氮气 D. 金刚石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各组物质利用物理性质不能鉴别的是
A. 白糖和食盐 B. 水和3%的双氧水
C. 铁片和铜片 D. 酒精和白醋
【答案】B
【解析】
【详解】A、白糖有甜味,食盐有咸味,两种物质的味道不同,味道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B、水和3%的双氧水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水不能与二氧化锰反应,3%的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够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产生气泡,该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C、铁片呈银白色,铜片呈红色,通过颜色能够区分铁片与铜片,颜色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D、酒精有酒的气味,白醋有酸味,气味与味道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故选B。
10. 2023年春晚《满庭芳·国色》以传统艺术呈现了桃红、群青、沉香等典雅“中国色”,如诗如画,一展满庭芳华。沉香中含有沉香螺醇(C15H16O)下列有关它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 B. 相对分子质量为222g
C. 含有26个氢原子 D. 由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沉香螺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氧化物的特点,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B、沉香螺醇的相对分子质量=12×15+1×16+16=222,选项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1个沉香螺醇分子中含有16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沉香螺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11. 水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重要资源。
【宏观水世界】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水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我们周围有各种水,海水、河水、湖水、自来水、蒸馏水……我们用海水晒盐,用河水灌溉农田,用蒸馏水______……日常饮用我们最好喝______水。
(2)请结合自来水厂生产的流程图回答问题:

①过滤池的作用是______。水池X处常放入的物质是______。
②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变化有______。
(3)航天员喝的水是尿液净化来的。下图尿处理子系统在单工作周期内能从6L尿液中提出5L的蒸馏水。

在空间站,使用水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奢侈的事情。试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不从地球上运送水上去,而是要从上述自循环系统中得到饮用水呢?______。
【微观水世界】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水及其发生的变化:

(4)水滴中聚集有大量的______,一个该微粒是由______构成的。
(5)下图是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

①将图中的“□”补充完整______。
②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变化过程:_______。
【答案】11 ①. 配制试剂(合理即可) ②. 自来水
12. ①. 过滤 ②. 活性炭 ③. 投药消毒
13. 运送大量的水,会导致火箭的运输量大,会浪费燃料,耗费资源
14. ①. 水分子 ②. 一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
15. ①. ②. 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或医院通常用蒸馏水配制试剂(合理即可);日常饮用我们最好喝自来水,因为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小问2详解】
①过滤池的作用是过滤;水池X处常放入的物质是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变化是头摇消毒,杀死细菌病毒;
【小问3详解】
不从地球上运送水上去,而是要从上述自循环系统中得到饮用水,因为人要消耗的水多,运送大量的水,会导致火箭的运输量大,会浪费燃料,耗费资源;
【小问4详解】
根据微观图,水是水分子构成的,水滴中聚集有大量的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一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
【小问5详解】
①由图示可知,在通电条件下每两个水分子分解生成了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所以,图中的“□”应补充两个氢分子:;
②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变化过程:在通电的条件下每两个水分子会分解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12. 进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请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经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气体的制取与性质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需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择D装置。图中D装置所示应是实验______(选填“开始前”或“进行中”)的情况,理由是______。
(3)图中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以选用______和F组合,其中空气会从F装置的______端被排出。
(4)用G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通过设置对照实验,能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证据是______。实验中通过观察到______,同时证明了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实验二】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5)如图是用______实验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______。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答案】12. ①. A ②.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③.
13. ①. 进行中 ②. 集气瓶中有气体
14. ①. 长颈漏斗 ②. B ③. b
15. ①. 干燥的石蕊纸条不变红,湿润的石蕊纸条变红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6. ①. 电解水 ②.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③. 两电极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极相连的管中气体的体积和负极相连的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1:2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选择A为发生装置;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D装置所示应是实验进行中的情况,因为D中集气瓶中有气体存在;
【小问3详解】
仪器①是长颈漏斗;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选择B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若用F收集,气体应从a端通入,空气从b端排出;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若干燥的石蕊纸条不变红,湿润的石蕊纸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通过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小问5详解】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用电解水实验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两电极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极相连的管中气体的体积和负极相连的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1:2。
【分析】
【点睛】
13. 化学用语及化学计算是连接学科知识及生活的桥梁。
(1)化学用语能帮助我们认识商品标识及成分含量。如图所示,该瓶饮用天然矿泉水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填符号,下同),含有的物质除H2O外,还有______等。

(2)根据化学用语可以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并进行有关计算。
①氯乙烷(CH3CH2Cl)被称为足球场上的“化学大夫”,当运动员出现软组织挫伤或拉伤时,将其喷在伤处,可以快速有效缓解伤痛。在氯乙烷分子中,碳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
②马拉松运动近年来深受大家欢迎。马拉松运动员需要饮用生理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并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来及时补充能量。葡萄糖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③马拉松赛后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中产生了过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在乳酸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45g乳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④根据葡萄糖和乳酸的化学式,分析两者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______。
【答案】13. ①. Sr2+、K+、Na+、Ca2+、Mg2+、Li+ ②. 多种无机盐
14. ①. 2:1 ②. 6:1 ③. 氧##O##氧元素 ④. 18 ⑤.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的2倍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该瓶饮用天然矿泉水中含有的离子有Sr2+、K+、Na+、Ca2+、Mg2+、Li+,故填Sr2+、K+、Na+、Ca2+、Mg2+、Li+;
由图可知,该瓶饮用天然矿泉水中含有的物质除H2O外,还有含有金属离子的多种无机盐,故填多种无机盐。
【小问2详解】
①由化学式可知,在氯乙烷分子中,碳原子与氯原子个数之比为2:1,故填2:1。
②葡萄糖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12×6):(1×12)=6:1,故填6:1。
③乳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12×3):(1×6):(16×3)=6:1:8,则乳酸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故填氧或O;
45g乳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45g××100%=18g,故填18。
④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12+16×6=180,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6+16×3=90,则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的2倍,故填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的2倍。
14. 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日常点滴做起,低碳生活。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继续。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迫在眉睫。
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人员提出通过促进人为碳循环实现碳中和的方法,如图1。首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电解水制得氢气,像这样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得的氢气称为绿色氢气。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捕捉的CO2与氢气反应制得甲醇(CH3OH)等化工产品。
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对实现上述人为碳循环至关重要。研究人员使用两种催化剂,探究了影响CO2与H2制备甲醇反应效果的因素。反应效果可用甲醇的选择性衡量,数值越大反应效果越好,结果如图2。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氢气是指_______。
(2)由图1可知,捕捉的CO2来源于_______(写1点即可)。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_______能。
(3)由图2可知:
Ⅰ.①⑤⑨组实验目的是_______。
Ⅱ.制备甲醇反应效果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
Ⅲ.实验研究多个因素中,对反应效果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
(4)除碳循环外,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也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
①若采用碳减排的途径实现碳中和,你想到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
②人们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吸收CO2实现“碳捕集”,这是碳封存最重要的操作。在“碳捕集”过程中,生成了碳酸钠(Na2CO3)已知Na2CO3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5)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其中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

【答案】14. 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得的氢气
15. ①. 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②. 化学
16. ①. 探究制备甲醇反应效果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比例的关系 ②. 温度越高,制备甲醇反应效果越好 ③. 催化剂种类
17. ①.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 +4
18. 碳替代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文章内容可知,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得的氢气称为绿色氢气。
【小问2详解】
由图1可知,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产生二氧化碳;
制取甲醇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小问3详解】
Ⅰ、由图2可知,①⑤⑨组实验中,催化剂种类相同,温度相同,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比例不同,则目的为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比例对制备甲醇反应效果的影响。
Ⅱ、若想比较制备甲醇反应效果与温度的关系,则变量只选温度,其它条件均相同,则比较①②或③④等,可知温度越高,制备甲醇反应效果越不好。
Ⅲ、由图可知,改变催化剂种类时,甲醇的选择性越大,则影响较大,则说明催化剂对反应效果影响最大。
小问4详解】
①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则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Na2CO3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x+(-2)×3=0,解得x=+4。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碳代替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2023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湖南邵阳市隆回县)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河南省开封市
  •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
  • 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2023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南昌市东湖区心远中学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江苏省常州市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黑龙江省齐齐
  • 2023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
  • 2023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含
  • 2023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大连市高新园区名校联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