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钱学森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考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题,50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 1843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开办墨海书馆;1845年,英国人在广州黄埔开办柯拜船坞,美国传教士在宁波开办美华书馆;1850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办《字林西报》。与这些情况的出现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五处为通商口岸,所以出现了材料反映的现象,A项正确;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排除B项;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排除C项;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 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 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 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 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矛盾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走近代化的发展道路。故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故D符合题意;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只是近代中国器物层面的建设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并未是近代中国面对的主要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保护传统经济不利于中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图片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社会中枢”指的是清朝的都城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焚毁了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A项正确;“侵略者坐在秦朝皇帝的宝座上”指的是八国联军侵战争期间占领北京,排除B项;图C是甲午中日战争日军在旅顺制造的大屠杀,图D是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从地点和战争名称上均与题干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4. 曾国藩、李鸿章认为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要“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奕䜣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长技。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 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B. 客观上激发了洋务运动
C. 改变了中国人的革命思想 D.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曾国藩等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发现需要借助西方先进军事武器,而中央奕等人也转变了思想,要向西方学习,从而引发了洋务运动,因此选B项;A项的结论并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材料并没有提到革命思想的转变,故排除C项;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事件是洋务运动,D说法错误,故排除。
5. “欲自强,必先裕饷(有资金),欲浚(疏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为此,洋务派创办了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C. 轮船招商局 D. 福州船政局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材料中“欲浚(疏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指的是兴办民用工业,C项正确;ABD项都是军事工业,排除ABD项。故选C项。
6. 1895年5月15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戚继光抗击倭寇 B. 《马关条约》签订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故B正确;戚继光抗倭是在明朝时期,故排除A项;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故排除C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故排除D项。故选B。
7. 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变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将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里的先进知识分子包括( )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陈独秀 D. 孙中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变”“将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指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改革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B项正确;林则徐、魏源等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了解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且只限于学习了解阶段,他们的主张中没有改革政治制度的内容,排除A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主张解放思想,改造国民性,培养独立人格;他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排除C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D项。故选B项。
8.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清政府与十一国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大大发展了不平等条约制度体系,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最能体现“新阶段”的是( )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反帝活动
C.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D.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清政府与十一国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指的是签订的《辛丑条约》,“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指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条约中规定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B项正确;“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AD项;“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是条约中的赔款数额和条件,此项规定的危害性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在经济上长期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此项规定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9. 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 )
A. 成立兴中会 B. 筹建同盟会 C. 策划武昌起义 D. 组建临时政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说明孙中山强调联络各地革命力量的重要性,为此他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B项正确;兴中会是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团体之一,排除A项;武昌起义是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推动下积极谋划的,与联络各省革命力量无关,排除C项;组建临时政府是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且孙中山此时远在海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0.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发生在武昌的一场意外事件,毁了一个王朝,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外一个轨道上。“另外一个轨道”是指( )
A. 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 B. 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道路
C.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D.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狭义的辛亥革命即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由材料中“近代中国”“武昌”“毁了一个王朝”等信息,可知与辛亥革命相关,走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道路,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幻想走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实行君主立宪,排除A项;五四运动以来,无产阶级试图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排除C项;国民革命失败后,1927年的八七会议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说:“以暴动手段来夺取政权我倒不怕,以合法的手段来、争取政权,却厉害得多了。”由此他采取的行动首先是( )
A.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 制造“宋案”
C. 镇压“二次革命” D. 镇压护国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以合法的手段来争取政权,却厉害得多了”指的是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这些都是以合法手段实现他的独裁专制。所以,他采取的行动首先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A项正确;制造“宋案” 、镇压“二次革命”、 镇压护国运动都是暴力手段,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 1917年,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写道:“余之掊击(pouji,抨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由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 反对封建专制 B. 倡导西方文化
C. 传播马克思主义 D. 改造儒家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不是批判孔子本人,而是抨击、反对孔子所代表的封建专制,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及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排除BC项;题干并无改造儒家思想的意图,排除D项。故选A项。
13. “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评价的应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全面觉醒”。五四运动中,学生、工人、商人等阶层共同参与,促使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故D符合题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排除ABC。故选D。
14. 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 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 D.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一北京大学与图二中共一大会址分别对应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共同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选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材料不符;
C选项武装反抗反动派斗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15. 位于郑州市中原区的碧沙岗公园原为冯玉祥将军命人修建的北伐阵亡将士墓地,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北伐将士们浴血奋战,推动了( )
A.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B.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基本结束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D. 近代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伐战争中,先后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项正确;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是五四运动,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排除C项;近代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指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
16. 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基于这一变化,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迅速
A. 与国民党合作 B. 发动南昌起义
C. 召开遵义会议 D. 进行战略转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可知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和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B符合题意;与国民党合作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A;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排除C;战略转移是指1934年开始的长征,排除D。故选B。
17. 下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突出了这段历史( )
A. 时间跨度长 B. 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 经过的地区多 D. 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重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934年至1936年是红军长征,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这些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D项正确;题干突出事件的重大意义,而不是时间跨度长,排除A项;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指的是长征精神,没有突出“转”的意义,排除B项;题干体现不出经过地区多,排除C项。故选D项。
18. 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不仅早于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早于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更早于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上述史实能够用来证明九一八事变( )
A.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B.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D.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侵略计划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说明九一八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早于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早于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更早于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说明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即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排除A项;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从国内影响来说的,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侵略计划,排除D项。故选B项。
19. 这里炮声成了中华民族总动员的号角,全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性别、年龄,纷纷自觉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形成了中华民族史上空前的团结御辱、抵抗侵略的壮观局面。“这里”是指( )
A. 柳条湖 B. 卢沟桥 C. 上海 D. 武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全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性别、年龄,纷纷自觉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形成了中华民族史上空前的团结御辱、抵抗侵略的壮观局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全民族抗战,1937年发生的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标志,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20. 1937年9月24日深夜,从南国山水中走出来的勇士们埋伏在山西的一处田野里,第二天上午,战斗打响了。没有子弹就用刺刀;刺刀弯了,就用枪托;排长牺牲了,班长顶上;班长牺牲了,老战士顶上。打到最后,只要站得起来的照样冲峰,歼敌1000多人的战果,使全国民心士气为之一振。此次战役
A.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 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仗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1937年9月24日深夜,从南国山水中走出来的勇士们埋伏在山西的一处田野里……歼敌1000多人的战果,使全国民心士气为之一振”,结合所学可知所指的是平型关大捷这一历史事件,1937年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是全面抗战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选择B项;根据所学,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的是七七事变,故排除A;打破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是淞沪会战,故排除C;根据所学,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是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故排除D。
21.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这些现象反映了( )
A.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 抗战胜利得到了爱好和平和正义国家的支持
C. 抗战中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题干中提及国民党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青年学生、广大妇女、海外华侨的抗日之举,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巨大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C项正确;题干没有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爱好和平和正义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22. 某班同学围绕解放战争开展多主题探究学习,其中一组同学收集的资料如下,这组同学探究的主题应当是( )
1947年3月 青化砭战役 1947年4月 羊马河战役
1947年5月 蟠龙战役 1947年8月 沙家店战役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孟良崮战役 D. 转战陕北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项正确;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是战略决战阶段的战役,时间是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排除AB项;孟良崮战役是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C项。故选D项。
23. 某次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同时使我国的解放战争获得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该战役( )
A. 解放了中原地区 B.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 解放东北全境 D.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歼敌47.2万人”“使我国的解放战争获得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的战役是辽沈战役,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C项正确;解放了中原地区的是歼敌55万余人的淮海战役,排除A项;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排除B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歼敌人数是52万余人,排除D项。故选C项。
24. 下图是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比例图。该图反映了我国民族工业( )
A. 地区分布不平衡 B. 资金少,规模小
C. 行业分布不平衡 D. 一战期间增长迅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通过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轻工业所占比例较大,重工业所占比例较高,行业分布不平衡,C项正确;图片不能看出地区分布不平衡,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资金少,规模小,排除B项;一战发生在1914-191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5. 如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A. 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 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 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 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1940年”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根据神话故事创作的坚定抗战必胜的著名绘画《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C正确;图片中是劳动人民的形象,没有体现神秘气息,A排除;“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与当时创作背景无关,B排除;《愚公移山》反映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搬运大山的故事,与农耕无关,D排除;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题,50分)
26.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浙江嘉兴、江西井冈山与瑞金、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北京天安门……,都留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足迹。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的足迹
①内页刊载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的《新青年》杂志 ②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的照片 ③对一二·九运动时任中共北平地下党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刘导生的采访录
④宛平城城墙上被迫击炮等武器击中留下的弹孔 ⑤北京大学红楼 ⑥《人民日报》北平版创刊号
(1949年2月2日)
知识链接: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人们所能认识、搜集和运用的史料大体有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与文书;文集、笔记、书信与日记;地方史志;报刊;碑铭与简牍;族谱、契约、账簿等)、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口述史料(包括回忆录与其他口述史记录:神话、传说、史诗)、图像史料(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古地图),以及现代音像史料和数字资源等。
(1)阅读知识链接,将材料一中的史料进行归类。(填序号)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_ 属于口述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__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 属于图像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之一。请仿照示例,从材料一中选择除示例外的一则相关史料加以说明。
【示例】选择②。说明:这张照片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北京成立。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
材料二 东交民巷的故事
东交民巷位于崇文门内以西至前门以东地区,又称江米巷,1861年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公使相继入驻。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在中方绘制地图中则正式更名为东交民巷,成为各个使馆自行管理的使馆区。东交民巷使馆区,各国行使“驻兵权”,并在外围墙壁上张贴布告:“华人勿入,近者格杀勿论”。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在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的时候,毛泽东特别批准:要让威武的人民解放军穿过东交民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