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历史试题 > 八上历史试题
文件名称: 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8.38 MB         整理时间:2022-12-20
文件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卷(选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2.实体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从这一条约开始,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英国部分实现了其战争目的,通商口岸成为西方掠夺中国的中心。“这一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从这一条约开始,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被迫打开国门,A项正确;《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不是中国国门被迫打开的开始,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点睛】
2. 洋务派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在这个国家里,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旧式制度。这反映出( )
A.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 洋务运动受到外国势力的挤压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中国开始了第一次近代化探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洋务派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在这个国家里,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旧式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体现了洋务运动维护的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说明洋务运动具有局限性。A项正确;材料内容中没有涉及关于洋务运动受到外国势力的挤压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3. 维新变法时期,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原有的世界观发生了极大变化,开始重新寻求思想的新方向。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发展了工商业 B. 推动了思想观念转变 C. 开启了近代化 D.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原有的世界观发生了极大变化,开始重新寻求思想的新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商业,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4. 下表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部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毙伤多人,迫使联军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
A. 建立了农民政权 B. 反对清朝统治 C. 制定了革命纲领 D. 反抗外来侵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出太平军、义和团民众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体现了二者都有反帝性质,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农民政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军、义和团民众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没有体现反对清朝统治,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5. 以下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
《时务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近代化的探索 B. 宣传维新思想 C. 新式海军建立 D. 提倡民主科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由此可见,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属于近代化的探索。A项正确;只有《时务报》宣传维新思想,排除B项;洋务运动期间新式海军建立,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 “今日救亡之术,固当以振兴实业,为惟一之先务。”以下人物中实践这一主张的是( )
A. 林则徐 B. 洪秀全 C. 张謇 D. 胡适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出实业救国主张的是张謇,C项正确;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排除A项;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排除B项;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7. 下表反映出清末学堂的情况,其作用是( )
年代 1903 1905 1907
新式学堂(所) 769 8277 37888
学生(人) 31428 258873 1024988
A. 推动了戊戌变法 B. 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 延续了科举制度 D. 阻碍了西方科技的传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新式学堂在1905年之后数量呈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这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B项正确;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排除A项;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阻碍了西方科技的传入,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8. 毛泽东谈到自己学生时代喜爱的一份刊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除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这份出版物应是( )
A. 《申报》 B. 《国闻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由题中“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可知,这份出版物应出版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文章。结合所学,《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创刊人为陈独秀,最初命名为《青年杂志》。D项正确;《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排除A项;《国闻报》于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是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排除B项;《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9. 1919年6月,上海商学工报联合会成立并通电全国:“北京政府庇护卖国诸贼,主签亡国条约。北京学生为国请命……此间工商界全体,于本日起一律辍业,与学界一致进行。与此通电直接相关的是( )
A. 中国同盟会成立 B. 武昌起义 C. 袁世凯复辟帝制 D. 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1919年6月”“上海商学工报联合会成立并通电全国:北京政府庇护卖国诸贼,主签亡国条约。”“北京学生为国请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反映的都是关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四日,要求惩治三个卖国贼,1919年6月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D项正确;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市价是1905年,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武昌起义时间是1911年,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时间是1915年,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0. 1919年,他发表文章指出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头,并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作了系统阐释。材料中的“他”是( )
A. 李大钊 B. 蔡元培 C. 鲁迅 D. 茅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是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他发表文章指出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头,并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作了系统阐释。A项正确;蔡元培是北大的校长,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B项;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与题意信息不符,排除C项;茅盾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与题意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1. 图中①处应填( )

A. 新文化运动兴起 B. 护国战争爆发 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所以①处应填中国共产党诞生,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兴起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A项;护国战争爆发是孙中山领导的,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B项;国共两党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2. 北伐战争期间,全国工会会员由100万人增加到近200万人。从1926年7月到10月,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由3万多人猛增到20万人,江西农民协会会员从600多人发展到5万多人。这说明( )
A. 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 B.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C. 北伐战争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D.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全国工会会员、农民协会会员猛增,这说明北伐战争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黄埔军校,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于1927年南昌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材料可以推断出该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古田会议 D. 遵义会议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的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是1934-1936年间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因此“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进行了彻底的改变”,这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D符合题意;1921年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不符合题意;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不符合题意;1929年古田会议提出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 下表教材某单元中的三课。这一单元是( )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A.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交材料内容“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指的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B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5.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要求“加紧地组织领导发展群众的反帝国主义运动。”这一决议的背景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华北危机 D. 七七事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1年9月22日”和《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结合所学Zhi是可知,该决议的背景是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A项正确;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华北危机出现是在1935年,排除C项;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6. 一位记者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个“胜利”是指( )
A.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B.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题干材料中直接给出了西安事变说它“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在渐渐诞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注意内容指的是西安事变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项正确;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指的是北伐战争,排除A项;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指的是张学良东北易帜,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建立的,与西安事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7.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现在已再没有所谓的“红军”和“白军”互争胜负的斗争了。第八路军和国民党士兵现在肩并肩地做同样广大的战斗。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时期是( )
A.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第八路军和国民党士兵现在肩并肩地做同样广大的战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产党的军队改编成立八路军和新四军,与国民党的军队并肩作战。C项正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组成了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也叫作国民革命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项;解放战争时期是国共内战时期,与肩并肩地做同样广大的战斗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8. 《时代》周刊1938年1月报道:“在1937年,日本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粉碎日本“时间表”的是( )
A. 一二·九运动 B. 淞沪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1937年,日本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结束,淞沪会战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打了三个多月,正好是“13个星期之久”,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B项正确;一二·九运动是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排除A项;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排除C项;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9. 1940年,日军在记录中写道:(八路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这反映出( )
A. 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 B. 八路军取得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
C.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40年”“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内容指的是百团大战。D项正确;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的战役,排除A项;八路军取得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是平型关大捷,排除B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0. 一位同学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看到以下展品。按展品反映的时间排序应是( )

①红军过草地时吃剩的皮带 ②《南昌起义》(绘画) ③中共七大投票箱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展品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过草地时吃剩的皮带”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过草地 ,其时间是1935年8月;“《南昌起义》(绘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其时间是1927年8月1日;“中共七大投票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共七大,其时间是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故排序应是②①③,C项正确;而ABD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21. 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这一宣言内容得以实现是在( )
A. 19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后期 C. 20世纪初期 D. 20世纪40年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开罗宣言》中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中国收回台湾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所以该宣言得以实现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D项正确;ABC项时间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22. 以下材料反映出
(1939-1943年)国民党战场实际上没有严重的战争。日本侵略者的刀锋,主要地向着解放区。到一九四三年,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四和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五,为解放区军民所抗击。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A. 抗日战争是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 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到一九四三年,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四和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五,为解放区军民所抗击。”可知,该材料内容发没有美化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排除A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3. 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大公报》评论的事件说明( )
A. 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B. 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C. 国民党进攻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D.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重庆谈判。根据“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可知重庆谈判是中共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A项正确;重庆谈判之前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排除B项;重庆谈判时国民党还没有进攻解放区,排除C项;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才宣告结束,排除D项。故选A项。
24. 一位同学要研究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以下最可信的资料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是在1947年开始的,颁布的文献是《中国土地法大纲》。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①时期不是解放战争这个时期;④《暴风骤雨》这部小说发表的时间是1948年,是一部反映颂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后,在中国农村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但是小说都是改编的,不能成为最可信的资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25. 以下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其主题是( )

A. 近代列强侵略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 工农武装割据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给出的这个年代尺中开始时间为1919年,这一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结束时间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据此可知这个年代尺反映的主题应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B项正确;近代列强侵略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排除A项;1927年,毛主席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就此开始,排除C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指的是191年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第二部分 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 1911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
材料一 1895年革命党人发动的反清起义失败,全国舆论将孙中山等人看作“乱臣贼子,大逆不道”。1898年后,通过改革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梦想被打碎,原来参加变法运动的很多人转为革命派。尤其是经过1900年的外敌入侵,清政府从里到外的腐朽暴露无遗。1901-1905年间,全国先后出现一百多个革命团体。
——摘编自陈坚等《睡狮觉醒》
材料二
革命党人的著作或书信 内容(部分)
1903年,陈天华撰写的《猛回头》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黄兴写的绝命书 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方声洞写给父亲的信 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
材料三
① ② ③
大清皇帝统治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 1909——1911年中国新开设面粉厂11家,资本额181万元;1910年中国工业商品总量为25.5亿元。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三年银元 1912——1914年中国新开设面粉厂28家,资本额320万元;1919年中国工业商品总量为44.8亿元。
材料四 (我们)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对外的责任,定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1)依据材料一,指出1898年前后革命形势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猛回头》描述的中国面临的形势。概括以上著作和书信反映的精神。
(3)依据材料三,比较辛亥革命前后的变化。
(4)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革命主张。
(5)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案】(1)变化:由“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反对革命党人发动的反清起义,到参加变法运动的很多人转为革命派,全国先后出现一百多个革命团体。原因:对清政府的态度的变化,也就是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2)形势:中国遭到列强疯狂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社会状况。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精神,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3)变化:肯定了国民在国家中的主权地位,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废除皇帝年号,建立中华民国;工商业得到发展等。
(4)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结合史实分析即可。如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1895年革命党人发动的反清起义失败,全国舆论将孙中山等人看作’乱臣贼子,大逆不道’。1898年后,通过改革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梦想被打碎,原来参加变法运动的很多人转为革命派”,可知1898年前后革命形势的变化,是“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反对革命党人发动的反清起义,到参加变法运动的很多人转为革命派,全国先后出现一百多个革命团体。因此这一变化的原因,在1895年时期,人们把清政府看作是正统,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直接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对革命党人态度的变化实际体现了对清政府的态度的变化,也就是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由“……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因此《猛回头》描述的中国面临的形势,是中国遭到列强疯狂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社会状况。由“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可知这著作和书信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精神,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三,由①“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到“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定了国民在国家中的主权地位,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由②“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到“中华民国三年银元”,可知废除皇帝年号,建立了中华民国;由③“1910年中国工业商品总量为25.5亿元”,到“1919年中国工业商品总量为44.8亿元”,可知中国工业商品总量增加;因此辛亥革命前后的变化,在于肯定了国民在国家中的主权地位,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废除皇帝年号,建立中华民国;工商业得到发展等。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四,由“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可知反对封建主义;由“至对外的责任,定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可知反对帝国主义。因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小问5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点睛】
27. 近代交通的发展
材料一 1860年以前,中国的航运以帆船为主。十余年后,中国航运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长江流域的3000多艘帆船只剩400余艘。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后来它收购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船只从12艘增至30多艘,往来于中国各地,还相继开通至日本、东南亚等地的航线。此后,更多人投资近代航运业,轮船运输成为主要航运方式。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二 1906——1908年,天津、上海相继开通了电车,此后电车向其他城市传播。近代历史上,电车在成都等内陆城市始终没有出现。公共汽车出现较晚,但很快发展到一些大城市,汉口公共汽车开通后成为市民重要的交通工具。地处内陆的徐州等城市,近代电车、公共汽车都没有得到发展,公共交通工具以传统的人力车和畜力车为主。
——摘编自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材料三 1937年底国民政府组织修建滇缅公路,每天有汉、回、傣、白等10多个民族10多万人修路。公路开通后,司机和技工不足,3000多名爱国华侨回国担负运输任务。1939年至1941年滇缅公路运输战略物资22万吨,海外华侨捐款购买的物资和同盟国的援华物资大多由滇缅公路运输。这些物资装备了大量军队,也部分缓解了内地物资的匮乏。
——摘编自程利《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的背景。说明近代航运业发展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说出滇缅公路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谈谈滇缅公路修建和运输物资过程中体现出的抗战精神。
【答案】(1)背景:中国科技落后;列强垄断中国航运。作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同时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沿海沿江城市出现电车、公共汽车;内陆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以传统的人力车和畜力车为主。
(3)作用:支撑中国抗日战场的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经济供应的运输大通道,给中华民族抗战最终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体现出滇西民众不屈不饶,积极抗战,体现出他们的合作精神,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伟大的抗战精神。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由“1860年以前,中国的航运以帆船为主”,可知中国科技落后;由“十余年后,中国航运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长江流域的3000多艘帆船只剩400余艘”,可知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因此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的背景,是中国科技落后;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由“……往来于中国各地,还相继开通至日本、东南亚等地的航线。此后,更多人投资近代航运业,轮船运输成为主要航运方式”,可知近代航运业发展的作用在于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同时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由“1908年,天津、上海相继开通了电车,……汉口公共汽车开通后成为市民重要的交通工具”,可知沿海沿江城市出现电车、公共汽车;由“地处内陆的徐州等城市,近代电车、公共汽车都没有得到发展,公共交通工具以传统的人力车和畜力车为主”,可知内陆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以传统的人力车和畜力车为主。因此中国近代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特点是沿海沿江城市出现电车、公共汽车;内陆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以传统的人力车和畜力车为主。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三,由“海外华侨捐款购买的物资和同盟国的援华物资大多由滇缅公路运输。这些物资装备了大量军队,也部分缓解了内地物资的匮乏”,可知滇缅公路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是支撑中国抗日战场的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经济供应的运输大通道,给中华民族抗战最终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由“ 1937年底国民政府组织修建滇缅公路,每天有汉、回、傣、白等10多个民族10多万人修路。公路开通后,司机和技工不足,3000多名爱国华侨回国担负运输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滇缅公路,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生命线,支撑中国抗日战场的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经济供应的运输大通道,给中华民族抗战最终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体现出滇西民众不屈不饶,积极抗战,体现出他们的合作精神,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伟大的抗战精神。
【点睛】
28. 海疆·内河·主权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土地为命脉的农本经济,导致中国社会中重陆轻海观念突出。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因此形成“历代备边,多在西北边陲”的防御战略格局。19世纪初的中国不具备近代工业的基础,没有发展近代海军和海防的能力。近代百余年间中国先后遭到列强从海上入侵几十次。
——摘编自周仕德《近代西方列强屡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原因管见》
材料二 以下是国家海洋博物馆的3件展品

①1839年,林则徐呈给道光皇帝关于虎门销烟的奏折(复制品)。 ②1869年,福州船政局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清”号炮舰模型。 ③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奋勇作战,不幸沉没的“致远”舰的残件(打捞出水)。
材料三 内河航行权是在本国江、河、湖水道上从事航行、不容任何外国侵犯的主权。
时间 事件
1858年6月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946年11月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但由于当时中国落后,根本无法与美国对等的实现权利,实际上全中国内河向美国开放。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长江北岸准备发起战役,英国海军“紫石英号”军舰强行闯入长江国共交战区。多次警告无效后,解放军将其击伤搁浅,随后解放军又炮击了赶来支援的英舰。从此再没有外国军舰敢进入中国内河横行霸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件“列强从海上入侵”的史实。分析近代列强主要从海上侵略中国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写出能直接用于研究北洋水师历史的一件展品。(写序号)概括3件展品反映的共同主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人民解放军准备发起战役的名称。分析从1858年到1949年,我国内河航行权发生的变化。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西方资本主义过得海权意识观念不断强化,即“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统治世界“,他们的战船和火炮技术不断改进,海上的军事实力日益增强,所以近代列强主要从海上侵略中国。
(2)③。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3)渡江战役。由丧失主权到收回主权。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振兴中华。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列强从沿海侵入中国的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西方资本主义过得的海权意识观念不断强化,即“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统治世界“,他们的战船和火炮技术不断改进,海上的军事实力日益增强,所以近代列强主要从海上侵略中国。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奋勇作战,不幸沉没的“经远”舰的残件能直接用于研究北洋水师历史。①1839年,林则徐呈给i光皇帝关于虎门销烟的奏折(复制品)体现的是虎门销烟,反映的屙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②1869年,福州船政局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清”号炮舰模型,体现的是洋务运动,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③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奋勇作战,不幸沉没的“经远”舰的残件(打捞出水)体现的甲午中日战争,反映的是列前的侵略。所以可以概括的共同主题是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长江北岸准备发起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指的是渡江战役。根据材料“1858年6月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1946年11月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但由于当时中国落后,根本无法与美国对等的实现权利,实际上全中国内河向美国开放。”“1949年4月从此再没有外国军舰敢进入中国内河横行霸道。”可知,从1858年到1949年,我国内河航行权经历了由丧失主权到收回主权。通过这一变化,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振兴中华。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2021年内江市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