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一八四二……胁迫清廷,割地赔款;占我香港,掠我银元”可知,铭文内容反映的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割香港岛赔款给英国,故A项正确;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2.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以上叙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A. 产生原因 B. 时代背景 C. 具体内容 D. 历史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可知这是对太平天国运动意义的阐述,不是产生的原因、时代背景和具体内容,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 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了很多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下列英雄人物与英勇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邓世昌——黄海海战 ④左宝贵——威海卫战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夕进行虎门销烟,左宗棠于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①②③正确;左宝贵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平壤战役中为国捐躯,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4. 下图是一本人物传记的目录节选。据此判断该著作是
A. 张之洞 B. 谭嗣同
C. 严复 D. 康有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的作品,借此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参加的举人,联合签名上书,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D项正确;A项是洋务派,BC项与《新学伪经考》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5. 陈旭麓曾经这样评价一个组织:“它不是教门,也不是秘密会社,它激烈而又执着地反洋人、反洋教……成为了一场反帝群众运动。”这个组织是
A. 强学会 B. 义和团 C. 兴中会 D. 同盟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反洋教”“反帝群众运动”,可知与义和团有关,19世纪末,在中国北方兴起了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场运动最初是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B项正确;强学会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立的政治团体,主张变法图强,并没有直接反帝,排除A项;兴中会是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同盟会是孙中山等资产的革命党人成立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两者都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清王朝和封建帝制,并没有直接反帝,排除CD项。故选B项。
6. 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革命派成立革命团体 B. 革命派建立了革命政权
C. 革命党发动武装起义 D. 全国各省陆续宣告独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可知反映的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前夕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清朝统治,C项正确;题干主题是革命党人反清起义,而非成立革命团体,排除A项;这些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并没能建立革命政权,排除B项;全国各省陆续宣告独立发生在武昌起义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7. 对下列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②三民主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A. ①属于历史结论 B. ①阐释了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C. ②属于历史史实 D. ②肯定了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②肯定了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属于历史评价,故D项正确;①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1924年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排除B项;②属于历史评价,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8. 纪念币通常是为了纪念重大历史事件而发行的。下图纪念币所纪念的历史事件
A.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纪念币所纪念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根据所学,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项正确;A项是洋务运动,排除A项;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排除B项;D项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9. 以下是一部重要文献的部分条款。这部重要文献应为
A. “明定国是”诏书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民国约法》 D. 《讨袁檄文》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等信息可知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宪法,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B项正确;“明定国是”诏书是晚清时期光绪皇帝颁布的诏书,宣告戊戌变法正式开始,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执政时期为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取代《临时约法》而颁布的文献,排除C项;《讨袁檄文》是民国初年孙中山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而发表的文献,排除D项。故选B项。
10. 知识分子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了一线光明,当时人们是多么的欢欣鼓舞啊!但是,转瞬之间,_______把中国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人们的痛苦和失望,真是达于极点。”“______”处指的历史事件是
A. 《辛丑条约》签订 B.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C.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 国民党发动军事“围剿”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作者是对辛亥革命的结局表示失望,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前,排除A项;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得国共第一次合作局部破裂,此后国民革命逐渐走向失败,排除C项;国民党发动军事“围剿”是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与辛亥革命并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
11. 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孙中山先生的大事年表。其中①处应填
时间 事件
1894年 上书李鸿章
1905年 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7年 领导广西起义
1915年 ①
A. 领导武昌起义 B. 就任临时大总统
C. 领导护国运动 D. 主持国民党一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护国之役、洪宪之役),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C项正确;A项是1911年,B项是1912年,D项是1924年,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2.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 《时务报》B. 《新青年》
C. 《民报》D. 《申报》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高举“民主”“科学”的口号,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 下图摘自一位学生的课堂笔记。他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口号
1919年5月4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1919年5月4日”、“北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C项正确;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新文化运动爆发于1915年,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只有党员420人,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时党员人数发展到994人,到1927年4月,党员人数已达到近6万人,并培养出大批骨干人才。工农运动在南方各省蓬勃发展,各地的农民协会和工会纷纷成立。以上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北伐的胜利进军
③中国共产党深入工农群众 ④抗日根据地巩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1923年-1927年,中共党员数量快速增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三大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此后,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以推翻北洋军阀为目标进行北伐战争,中共更是深入群众中组织和领导工农运动,这些因素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力,推动了党员数量的增加和工农运动的发展,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1923-1927年抗日战争尚未开始,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点睛】
15. 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知识结构中①处应填写
A.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开展了北伐战争,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1927-1937年国共对立。1927年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故A项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1913——1928年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1915年新文化运动,BC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6. 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的召开地点位于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会议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召开于贵州遵义,位于图中的②处,B项正确;①处是长征的出发点,排除A项;③④都不是贵州遵义,排除CD项。故选B项。
17.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某校开展了“手绘党史”活动。以下学生作品按照历史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在1936年12月,北伐战争始于1926年夏,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红军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因此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④①。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 下图为抗日根据地的新年年画。它生动反映了民兵的英雄气概,深受百姓欢迎。该作品
A. 呼吁国共合作抗日
B. 动员人民参加北伐
C. 动员百姓开展土地革命
D. 激励人民反抗日本侵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年画中的文字信息“军民合作”可知反映了抗日根据地鼓励人民反抗日本侵略,D项正确;题干的主题是军民合作而非国共合作,排除A项;此时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北伐战争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排除B项;动员百姓开展土地革命发生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9. 以下时间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其中①应为
A. 血战台儿庄 B. 保卫大武汉 C. 平型关伏击日军 D. 发动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0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D项正确;血战台儿庄、保卫大武汉都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争,排除AB项;平型关伏击日军是在1937年,排除C项。故选D项。
20. 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此次来重庆的主要目的是
A. 参加国民党代表大会 B. 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
C. 推进解放区土地改革 D. 争取和平,避免内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945年8月”、“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等信息可知这是对毛泽东赴重庆进行重庆谈判的描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来重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国民党的谈判,争取和平,避免内战,D项正确;毛泽东并不是要参加国民党代表大会,排除A项;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排除B项;重庆不是解放区,并不是推进解放区土地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21.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说:“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指的是
A. 粉粹国民党全面进攻 B. 千里挺进大别山
C. 打退国民党重点进攻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大别山”“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时,党中央决定派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迫使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部队回援,即材料所述的“插上一刀”,B项正确;党中央指挥解放军通过运动战、游击战等方式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与材料中“大别山”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中共通过转战陕北、孟良崮战役打退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与材料中“大别山”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渡江战役,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与材料中“大别山”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2. 阅读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民党兵力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②三大战役的进行使得国民党兵力减少
③国共兵力在内战初期相差悬殊 ④渡江战役的胜利使得共产党兵力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题干中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可知1946年6月、1947年6月时国民党军队都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是1948年11月时国民党兵力在数量上已经低于共产党兵力,由此可见国共兵力在内战初期相差悬殊,但是随着1948年9月三大战役开展后,国民党军队兵力显著减少,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②③正确;依据题干可知国民党兵力并非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到解放战争后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已经明显变化,①错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与题干图片涉及的时间段不符,④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3. 1949年,洪荒作为上海漫画工学团的作者,目睹当时上海解放的情景,创作了漫画《强烈的对比》。漫画上半部分描绘的是三个国民党士兵正在役使民夫,掳掠百姓,抢走一头肥猪,军民如寇仇;下半部分是三位解放军战士在帮助农民挑担、收割和背稻谷。作者借助漫画想表达
A. 解放军装备比国民党优越 B. 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
C. 国民党抢夺物资发动内战 D. 国民政府贪污腐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漫画上半部分描绘的是三个国民党士兵正在役使民夫,掳掠百姓,抢走一头肥猪,军民如寇仇;下半部分是三位解放军战士在帮助农民挑担、收割和背稻谷”可得出,国民党军队与人民解放军的区别,反映出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维护人民的利益,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装备好坏,排除A项;发动内战的原因不是抢夺物资,排除C项;D项不是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4. 20世纪20年代以后,都市女子结婚时多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婚礼依然以红色为基调,女子结婚时穿红袄戴珠冠,乘红轿。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政府推行风俗改良促进了城市服饰的变革 ②西洋风尚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
③近代服饰呈现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点 ④不同婚服体现了人们身份等级的差别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20年代以后,都市女子结婚时多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政府推行风俗改良促进了城市服饰的变革,①符合题意;根据题干“都市女子结婚时多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婚礼依然以红色为基调,女子结婚时穿红袄戴珠冠,乘红轿。” 可得出西洋风尚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②符合题意;近代服饰呈现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点,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题干不同婚服体现了西洋风尚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不是“体现了人们身份等级的差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3题,共52分。
25. 中国近代航运
材料一 中国近代航运主权丧失
时间 近代航运主权丧失情况
①19世纪50年代 西方轮船可以自由出入包括上海在内的五个开放口岸
②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的沿海、沿江航运被外轮垄断,如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和英商太古洋航,可以到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③1895年后 日本的轮船公司进入中国航运网络,与英国争夺在华航运霸权
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英国主导的远东航运公会被迫吸收德国、日本等国的航运公司
——依据[美]罗安妮《大船航向:近代中国的航运、主权和民族建构(1860-1937)》等
①
②
③
④
材料二 为了解决漕运及军事企业运输、经费等困难,1873年,李鸿章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创办轮船招商局。中国领水内第一次出现了悬挂中国旗的轮船。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初,李鸿章等人称公司的宗旨是与外国航运公司展开竞争,为朝廷“收回利权”。开业的头几年,轮船招商局竞争劲头十足,积极扩充船队, 1877年便成功收购实力最雄厚的外轮公司旗昌轮船公司。但收购不久,轮船招商局就面临财政危机,为了解决财政危机等困难,招商局与英国轮船公司达成妥协,规定了彼此在长江航运利益的分配比例。
——摘编自[美]罗安妮《大船航向:近代中国的航运、主权和民族建构(1860-1937)》等
A.1930年红军反剿匪胜利的捷报 B.红军政治部门口的标语 C.1931年苏维埃政府布告
(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史料类型。
(3)不同类型史料可以相互印证。材料二中标出了相关历史信息的序号①②③,从材料三中找出可以印证相应历史信息的材料。(只填写字母即可)
①
②
③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史实,说明为什么国民党军官认为“消灭朱毛红军恐怕无期”?
【答案】(1)特点:都是年轻的知识分子;都组织和参与了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很多人领导和参加了五四运动;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贡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领导了全国各地的工人运动;1922年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1927年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材料二:文献史料;材料三:实物史料
(3)
① C
② B
③ A
(4)红军纪律严明,军队战斗力强;建立了革命政权,组织完善;战略战术灵活多样(或游击战争);通过打土豪、分田地(或开展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支持与帮助。【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特点:从代表的年龄可以看出都是年轻的知识分子;根据备注里的内容可以看出都组织和参与了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结合备注里具体的内容可得出很多人领导和参加了五四运动;根据“与陈独秀等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等内容可得出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贡献:根据“五四运动爆发后,领导了武汉地区的爱国学生运动,与董必武在武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北京大学学生,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可得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领导了全国各地的工人运动;结合所学可得出还有1922年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1927年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小问2详解】
材料二: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党史资料》”可得出是文献史料;材料三:材料三是当时的布告和标语等,属于实物史料
【小问3详解】
根据“同时他们的组织很完善——如乡有乡政府,村有村政府,区有区政府,故我们很不容易得到他们的行踪。”“ 1931年”可得出这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江西瑞金,因此①C;根据标语中的“平分土地”可得出是土地革命,因此得出②B;根据“我们走够了路程,然而剿匪(这是国民党对红军的污蔑性称呼)的结果是没打伤朱毛好多(很多)”可得出是长征,因此可得出③A;
【小问4详解】
根据“他们的行军力和纪律实在很好”得出红军纪律严明,军队战斗力强;根据“同时他们的组织很完善——如乡有乡政府,村有村政府,区有区政府,故我们很不容易得到他们的行踪”可得出建立了革命政权,组织完善;根据“战术:一、麻雀阵;二、跳梁阵;三、两手撮合阵;四、钻山阵。”得出战略战术灵活多样(或游击战争);根据“匪区(这是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污蔑性称呼)的民众都是分了田地。”得出通过打土豪、分田地(或开展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支持与帮助。
【点睛】
27. 晚清画报反映社会生活变迁
材料一 晚清画报是一种由西方传入并“以图像为中心”叙事的新型报刊。1884年创刊于上海的《点石斋画报》,由于采用了石印技术,使得画报在中国迅速推广。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全国各地发行的画报有120多种。《申报》曾在《论画报可以启蒙》中写道:“上海自通商以后,取效西法,日刊日报出售,欲使天下之人咸知世务,法至善也。然中国识字者少,不识字者多,安能人人尽阅报章,亦何能人人尽知报中之事?于是创设画报,月出数册。或取古人之事,绘之以为考据:或取报中近事,绘之以广见闻。”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