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中学2021—2022学年上期初2020级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A卷和B卷两部分,共5页,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编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A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叫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破坏了中国的
A. 领土主权
B. 军事自主权
C. 司法主权
D. 关税自主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结合所学可知,这条条款为协定关税,即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这有利于英国进行商品输出。破坏了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的经济作用。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词“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闯进圆明园,对园内的文物进行大肆的掠夺和破坏,然后放火烧毁了这座皇家园林。故选B。
3.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在这次农民战争中,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 率军北伐 B. 永安封王 C. 天京事变 D. 进行西征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事变发生。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C符合题意。故选C。
4. 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A. 创办民用工业
B. 任用维新人士
C. 实行三民主义
D. 宣传民主科学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的“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的大意是欠缺了本应具有的民间日用之物。由此可以看出,张之洞主张创办民用工业。故A符合题意;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与任用维新人士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实行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与张之洞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与张之洞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花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 清军战斗力不强 B. 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 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 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恭亲王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则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
6.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历史人物中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
①林则徐②叶志超③左宗棠④邓世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林则徐禁烟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抗击日军壮烈殉国都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叶志超是甲午战争的平壤战役弃城逃跑的清军将领,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7.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材料说明( )
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B. 中国门户开始被列强打开
C. 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的侵略工具 D. 列强联合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的信息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条约》。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的侵略工具,C项符合题意;AB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D项与题干材料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 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C.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D.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指的是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项正确;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且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目标,所以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A项;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指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B项;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是五四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9.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自由 B. 爱国 C. 平等 D. 博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描述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色彩。这一口号强调“中国的土地”“中国的人民”,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故选B;A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0. 使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是在( )
A. 中共二大后 B. 国民革命失败后
C.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 D. 北洋政府的覆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这一认识是在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而失败后得出的经验教训,C项正确;1922年初到1923年春是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中共二大后工人运动正蓬勃开展,排除A项;国民革命失败后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军队和革命的领导权,排除B项;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开展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这是题干中共得出认识之后发生的,直至1928年底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北洋军阀政府才彻底覆灭,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孙中山先生在某校成立大会上说:“今天这个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学校”是 ( )
A. 京师同文馆 B. 北京大学 C. 黄埔军校 D. 京师大学堂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创造革命军”的学校指的是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不是军校,且均与孙中山无关,故选C。
12. “在不过8个月的时间里,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这叙述的是
A. 护国战争的发展 B. 北伐的胜利进军
C. 工农运动的高涨 D. 北洋政府的覆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叶挺独立团为革命革命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由此据题干关键信息“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可知,叙述的是北伐的胜利进军,B正确;ACD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
13.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中共三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选项C符合题意;八七会议,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A排除;中共三大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B排除;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D排除。故选C。
14. 红军长征中的“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会合了”。“三大主力军”会合的地点是( )
A. 甘肃腊子口 B. 甘肃会宁 C. 陕西吴起镇 D. 陕西延安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在甘肃的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地点不是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 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以上”“日本的滔天罪行”这三个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旅顺大屠杀 B. 厂窑惨案 C. 南京大屠杀 D. 常德细菌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6周的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屠杀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达30万人以上,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C项正确;旅顺大屠杀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杀害两万多中国人,排除A项;厂窑惨案、常德细菌战也均于南京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16.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与扫荡,振奋抗战军民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均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
A. 中国战区有效牵制了日本军力 B. 中国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 苏军在欧洲战场上的对德作战 D.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中国的抗战开始的最早,中国战场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有效地牵制了日本军力,故A项符合题意;B项只是针对中国自身而言,与题意不符合;CD项并没有体现中国人民的作用,排除。
18. 下面知识卡片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A. 中共七大 B. 重庆谈判
C. 转战陕北 D. 挺进大别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在1946年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撕毁《双十协定》,但其历史意义和启示仍是非常重大的。所以答案选B。
19.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以下属于大纲规定的内容是( )
①减租减息政策②实行耕者有其田③没收地主土地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②③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①减租减息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不符合题意;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
20. 淮海战役中,承担运输等任务的民工有543万人,他们提供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口76.7万头,船只8500艘。这段描述反映淮海战役胜利的条件是
A. 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B. 解放军作战指挥正确
C. 人民群众积极支持 D. 国民党军队装备落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淮海战役中,承担运输等任务民工有543万人,他们提供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口76.7万头,船只8500艘”可以看出,黄海战役的胜利,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解放军的英勇奋战、解放军作战指挥正确的内容,排除AB;国民党军队装备落后,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C。
21. 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悲喜剧,在报纸的头版中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1949年4月22日,李先生最有可能在当天报纸上阅读到的头条新闻是( )
A. 城头变幻大王旗,清帝宣统下诏退位
B. 火烧赵家楼,30多名学生遭政府逮捕
C. 应蒋之邀,毛泽东抵渝共商建国大计
D. 毛泽东、朱德下令渡江,南京解放在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49年4月22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城头变幻大王旗,清帝宣统下诏退位(1912年);选项B火烧赵家楼,30多名学生遭政府逮捕(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选项C应蒋之邀,毛泽东抵渝共商建国大计(1945年8月);选项D毛泽东、朱德下令渡江,南京解放在即(1949年4月22日);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2. 标语和口号,不仅折射着时代精神,还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下列口号按产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③自强、求富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是抗战时期的口号;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时的口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口号,所以正确的排序是③①②④,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3. 1912 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 楼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 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 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描述的是一个男子剪辫子前还要到照相馆照相留念,说明 其心态新旧杂陈,故 B 项正确;A 项与剪辫子的史实的不符,应排除;长辫子不是传统 精华,故 C 项错误;共和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故选B。
24.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 《大公报》 B. 《申报》 C. 《新青年》 D. 《解放日报》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5. 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伟大作品是( )
A. 《毕业歌》 B. 《国际歌》
C. 《渔光曲》 D. 《黄河大合唱》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冼星海在延安作词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D项正确;《毕业歌》是聂耳创作的名曲,排除A项;《国际歌》是为纪念巴黎公社而创作的,排除B项;《渔光曲》是经典影片,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二、材料解析题(32分)
26. 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士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是什么政治运动?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史学界对这一“革命”的评价既有成功论,也有失败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四: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4)材料四中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指的是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
【答案】(1)洋务运动。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2)戊戌变法。
(3)三民主义。成功: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失败: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4)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可知是李鸿章对洋务运动的反思。结合课本所学,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创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但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放油发展军队的强大作用;由材料一内容可知“办了一辈子的事”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2)依据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意思是变通,是天下不变的道理。由此可知梁启超主张中国变法。结合课本所学,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借助光绪帝,主张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了戊戌变法。
(3)依据材料三“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由此可知,要进行反对满人的统治(即清朝的统治),反对君主专制,统治者压迫人民的革命。结合课本所学,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成功论,即辛亥革命取得成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观深入人心;革命失败论即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目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4)依据材料四“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可知是新文化运动。结合课本所学,辛亥革命后,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陈独秀等,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27.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经过了从“贸易+特权”到“投资+特权”的转变。在侵略中,中国沿海沿江的各通商口岸大都被帝国主义所控制。重要的煤铁矿和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几乎直接和间接被列强控制。外人运输原料还享有内地免税减税等特权。而在工业机器等方面,中国的民族资本企业更是依赖外国进口。
——摘编自庄鸿铸《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贸易+特权”、“投资+特权”开始的标志,并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发展中面临哪些不利因素。
材料二 《临时约法》给予资产阶级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民族工商业者身份地位有所改变。南京政府鼓励民间开办银行,为工商业贷款服务;裁撤厘金、苛税;劝用国货、抵制洋货等等。改易服饰的浪潮,给近代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对服装衣帽等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耗,不仅使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的商品输出,腾出部分中国市场,而且更需要大批的中国轻工业产品输入欧洲。
——摘编自《史学月刊》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张謇的大生集团借助张謇的状元身份以及官府的支持,阻止其他企业或商人进入南通地区,使大生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企业丧失了竞争能力。而集团管理者多来自官僚阶层,凭经验进行决策,凭行政命令办事,经常出现挪用公款的情况。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大生企业很快败了下来。
——摘编自《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
(3)据材料三,归纳大生集团衰败的原因。
【答案】(1)标志: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因素:列强享有各种侵略特权,交通便利的通商口岸受列强控制,工业原材料受控于外国,没有税收等方面的保护政策,缺乏技术支持。
(2)民族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提高;南京政府出台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生活习俗变化提供了机遇;一战的影响。
(3)垄断市场、排斥竞争;经营管理落后;一战后外资重来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甲午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中日甲午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贸易+特权”开始的标志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投资+特权”开始的标志是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由材料“在侵略中,中国沿海沿江的各通商口岸大都被帝国主义所控制。重要的煤铁矿和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几乎直接和间接被列强控制。外人运输原料还享有内地免税减税等特权。而在工业机器等方面,中国的民族资本企业更是依赖外国进口。”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不利因素包括列强享有各种侵略特权,交通便利的通商口岸受列强控制,工业原材料受控于外国,没有税收等方面的保护政策,缺乏技术支持。
(2)由材料二“《临时约法》给予资产阶级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民族工商业者身份地位有所改变。南京政府鼓励民间开办银行,为工商业贷款服务;裁撤厘金、苛税;劝用国货、抵制洋货等等。改易服饰的浪潮,给近代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对服装衣帽等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耗,不仅使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的商品输出,腾出部分中国市场,而且更需要大批的中国轻工业产品输入欧洲”可知,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原因包括民族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提高;南京政府出台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生活习俗变化提供了机遇;一战的影响。
(3)由材料“张謇的大生集团借助张謇的状元身份以及官府的支持,阻止其他企业或商人进入南通地区,使大生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企业丧失了竞争能力。而集团管理者多来自官僚阶层,凭经验进行决策,凭行政命令办事,经常出现挪用公款的情况。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大生企业很快败了下来”可知,大生集团衰败的原因包括垄断市场、排斥竞争;经营管理落后;一战后外资重来。
三、综合题(18分)
28.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什么?
(2)1927年,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哪里?在这里创造了什么局面?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综上,你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得出哪些认识?
【答案】(1)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实现共产主义;
(2)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战争性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正义之战,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根本原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外部原因: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配合与支持。
(4)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等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一大上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物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其中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战胜利的原因可从战争性质、根本原因、决定性因素和外部因素等方面分析,如战争性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正义之战,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根本原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外部原因: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配合与支持。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带领中国人民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等等。
B卷(20分)
2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是当时中国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之间的合作与斗争贯穿了当时整个历史时期。请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部编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
(1)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请任举两例?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
材料三 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由谁领导?
材料四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4)根据材料四,判断“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说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5)以史为鉴,振兴中华。从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答案】(1)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2)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主张合作抗日,团结抗日是中华民族的共识。
(3)南昌起义;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
(4)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为为安;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当前,两党应加强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可知,“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说明国共再次合作的原因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族面临生死存亡;“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说明合作的原因是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说明合作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主张合作抗日。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指的都是南昌起义,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指的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共中央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即红军长征。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胜利的重大意义是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为为安;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小问5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国共两次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国共合作破裂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伤害,说明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从当前看,因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导致祖国至今没能统一,所以两党应加强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