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试题
>
历史试题
>
高二上历史试题
文件名称:
安徽涡阳县育萃中学2021届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41.00 KB
整理时间:
2021-05-03
文件简介:
2021届安徽省涡阳县育萃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
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壮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的革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汉武帝时期,政府出面组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儒学教育亦即国家教育体制,儒学与选士制度结合起来,并被确定为统一社会思想,其经典教义成为判断人们言行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传统的社会观念已被颠覆 B.科举选官制的萌芽
C.百家争鸣具有了新的内涵 D.儒家学说的官方化
3、董仲舒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并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旨;他把一些自然现象加以神秘化和宗教化,使其成为-种社会规律来加以宣扬,从而提出“灾异谴告”说。由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谴告”说( )
A.意在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B.使儒学完成思辨化进程
C.有利于限制皇权的滥用 D.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4、程颢认为,“人心”与“道心”的对立,就是“人欲”和“天理”的对立,心为人欲所蔽就会忘掉天理。所以,人们必须通过“持敬”、“集义”的修养功夫,以达到“与理为一”的境界。材料意在强调( )
A.理学具有培养社会责任感的价值 B.提高道德修养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C.克制欲望与维护理学权威的关系 D.发明本心是实现“与理为一”的途径
5、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女权意识的日益觉醒 B.反映了明清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C.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反映理学对社会影响日益深入
6、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宋宁宗即位初科举取士“稍涉义理者悉皆黜落”,后期却追谥朱熹曰“文”,周敦颐曰“元”,程顥曰“纯”,程颐曰“正”,张载曰“明”。这一变化说明,宋宁宗后期( )
A.理学迎合了统治需要 B.科举制逐步走向噩化
C.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 D.理学有重大理论创新
7、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益民”;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对这些思想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主张维持和保护小农经济 B.都反对土地兼并和贫富不均
C.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 D.都主张平均土地、关注民生
8、苏格拉底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两者的共同之处体现了( )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
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9、恩格斯说,“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中世纪指欧洲的封建社会)这次“变革”指的是( )
A.古希腊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10、哲学家中曾流传这样一句格言,“在哲学问题上,你可以赞同康德,也可以反对康德,但不能没有康德。”人们之所以给康德思想这么高的评价,主要原因是康德( )
A.首先宣传理性至上的观点 B.将哲学发展为研究人的学问
C.以“人非工具”来发展理性 D.提出“人是外物的尺度”的观点
11、清代小说《镜花缘》描绘的女儿国,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此小说( )
A.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真实反映 B.比历史著作可信度更高一些
C.反映出时代环境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D.可作为研究清进步思想的资料
12、宋人的宫廷画作《折槛图》描绘了西汉成帝时,一名臣子因纠举宰相触怒皇帝,成帝下令将他处死,这名臣子紧抓住殿槛不放,以至槛折,后来在大臣的力保下,这名臣子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成帝下令将殿槛保持原状,籍以表彰忠臣。宋人作此画意在彰显( )
A. 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B. 皇帝与土大夫的共生关系
C. 士大夫振衰起弊的政治抱负 D. 宋代统治者对文臣的重视
13、1692年,牛顿给英国牧师本特利回信中说:“当我写作关于宇宙系统的著作时,就曾经特别注意到足以使深思熟虑的人们相信上帝的那些原理。当我发现我的著作对这个目的有用时,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材料表明( )
A.近代自然科学有利于思想解放 B.牛顿力学未能冲击神学思想
C.上帝原理启发了近代科学研究 D.科学研究与宗教可以相兼容
14、某学者在评论一理论指出:“其思想核心是事物随着时间而变化,凡是具有时间、运动和相互作用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进化的可能。使人们开始从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的角度看待自然、看待人类社会、看待世界,一种进化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在社会中得到普及。”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15、21世纪初,有学者指出:“知识经济对受过教育和有熟练技能的劳动力更有价值。政府通过协调网络和技术扩散来增强知识的扩展能力,可促进公众接受多种技能的训练以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知识经济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 B.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
C. 政府应通过立法等方式大力扶持新经济 D. 政府应采取措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16、1893年前后,英美传教士、外交官组建的广学会印制了《开矿富国说》、《国贵通商说》、《辨明技艺工作说》、《传道会说》等书籍,科举考试时在十省科场外向士子发送近60000册。广学会此举主要目的是( )
A. 宣传中体西用思想 B. 推动清政府改革政治
C. 协助中国抵御侵略 D. 加强对清廷的影响力
17、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张“全盘西化”的陈独秀认为,“改新的主张十分,社会惰性当初只能够承认三分,最后自然的结果是五分”,如果“自始就主张五分,最后自然的结果只有二分五”。据此可知,陈独秀的“全盘西化”意在( )
A.彻底地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最大限度地革新中国文化
C.极力推进民主与科学普及 D.促进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18、1906 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
A.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 B.国民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孙中山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D.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19、毛泽东在某著作中论述道:“中国革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而其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特点。……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该论述出自(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新民主主义论》
C.《共产党人·发刊词》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0、毛泽东在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驳斥国民党顽固派:“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发表上述主张的著作应该是( )
A.《论持久战》 B.《新民主主义论》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1、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叙述,正确的包括( )
①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④对经济、政治等诸方面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经济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 )
A.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23、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的确立( )
A.消除了文艺领域的分歧 B.意在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热情
C.表明党的执政方针改变 D.使中国的文艺领域领先世界
24、“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和业余大学是一条腿。教育制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该恢复的恢复,能实行便实行。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邓小平的这一看法旨在( )
A. 初步建成国民教育体系 B. 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D. 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5、18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德国青年作家发起了“狂飙突进运动”,他们往往取材于本民族历史,在作品中提倡自然、重视感情和个人主义。据此可知,该运动( )
A.对理性主义思潮有所反思 B.是现代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
C.旨在批判金钱至上的罪恶 D.属于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他坚持统治者拥有统治权力的同时,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他和柏拉图一样,要国王做贤者,认为如果他们具有一个绅士的五条美德--诚实、正直、忠诚、恩惠和仁爱(也就是通人情),他们就能成为贤者……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到了宋代,由于知识传播的成本大幅下降,士绅的规模日渐扩大……士绅阶层是平民社会当中连接国家与个人的中介,将一君万民的社会结构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纲八条目则进一步内化于一般士绅的心性当中,日常的洒扫应对亦可体会天地之理,修身齐家亦有治国平天下之功,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明清时期以“礼不下庶人”为特征的儒家伦理的民间化,是以统治者为主导,士人为主体,通过政令与教化手段,向下层社会普通民众推广实施的。原本仅适用于贵族、上层士人的儒家伦理和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社会,将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纳入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内,使之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日益伦理化。原本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进行研究的儒学、理学的高深的理论也普及到普通民众。儒学、理学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心理诉求不断冲突、融合。
——摘编自聂春艳《论儒学、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宋代“理学的精神自觉也因此深入到民间基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世俗化与实用化的表现及影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会出现在西方?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从各门生物科学中得到鼓舞。医生们研究了希波克拉底和加伦的全部著作,博物学家们则研究了亚里士多德、迪奥斯科里特斯和泰奥弗拉斯托斯的著作。不过,若无西欧有利的社会氛围,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主导思想,即“自然选择”,一定会被当作科学上的确定真理而为人们所接受。它有一切伟大的自然科学真理所具有的特征,变模糊为清晰,化复杂为简单,并且在旧有的知识上添加了很多新的东西。达尔文是本世纪的、甚至是一切世纪的博物学中最伟大的革命者。
——摘编自英国植物学家华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科学革命”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影响角度说明“达尔文是本世纪的、甚至是一切世纪的博物学中最伟大的革命者”的依据。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世纪末以来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流行词汇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 兴民权、托古改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915-1920年 民主、科学、“打倒孔家店”、白话文、“以俄为师”
1921-1949年 三大政策、“星星之火”、持久战、新民主主义革命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个阶段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主流思想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堵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主张。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度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四川等地的农民自发地进行联产承包,触及了“禁区”,引起“两个凡是”派的激烈反对。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指出:“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福不是罪过。”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方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对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他称之为“伟大的创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刘剑华《邓小平理论与农村改革实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