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试题
>
历史试题
>
高二上历史试题
文件名称:
河南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前训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468.54 KB
整理时间:
2021-05-04
文件简介:
2021届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前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诸侯争霸、礼崩乐
2.战国末期,荀子曾将当时的各种学说一一驳斥,认为,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百家异说”,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这一主张( )
A.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B.奠定了政治变革理论基础
C.顺应了政治发展潮流 D.消弭了各家学派思想隔阂
3.董仲舒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并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旨;他把一些自然现象加以神秘化和宗教化,使其成为一种社会规律来加以宣扬,从而提出“灾异谴告”说。由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谴告”说( )
A.意在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B.使儒学完成思辨化进程
C.有利于限制皇权的滥用 D.巩固了“大(一)统”的局
4.表1是汉代董仲舒的部分言论。表1
言论 出处
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 《春秋繁露·离合根》
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
仁者,所以爱人类也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据此判断,董仲舒
A.排斥了法家学说 B.创立了全新儒学体系
C.恪守了儒家传统 D.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
5.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诠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儒家思想已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6.朱熹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据此可知
A.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正常的私欲 B.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
C.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 D.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7.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一贯强调积极人世和社会责任担当之精神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8.顾炎武认为,“天下之病民者有三:曰乡宦,曰生员(俗称秀才,亦称诸生),曰吏胥”;“病民之尤者,生员也”。他大声疾呼:“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这些言论主要体现出顾炎武()
A.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B.致力于社会变革
C.主张废除八股取士 D.重视博学与考据
9.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李贽提倡“童心说“(注:强调真情实感),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据此可知,他们都( )
A.抨击理学 B.为专制辩护 C.突出人性 D.为市民代言
10. 昆曲长期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以昆山方言吟唱,故名为“昆山腔”。万历末昆腔传入北京,又迅速取代了继北曲之后盛行于北京的弋阳腔。它不仅为士大夫所喜爱,而且也深受百姓欢迎。昆曲在当时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了时人的文化需求
11.图1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该幅作品( )
图1
A.反映了传统山水画的意境美 B.体现了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索养
C.掀起了画坛上的一股新潮流 D.吸收了西方国家的外来美术风格
12.北宋画师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
A.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 B.画家的商业意识浓厚
C.文人画开始一统天下 D.绘画普遍受理学影响
13.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格拉强调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学生普罗狄克思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他们的观点( )
A.重视人与人之间平等 B.彻底否定了神灵崇拜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强调了“美德即知识”
14.16世纪中国的王阳明强调“发明本心”,靠内心自我反省;西方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强调“信仰即可得救”。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
A.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B.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C.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5.启蒙学者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他们从“理性”“天赋人权”出发,对未来新国家进行设想,其中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是( )
A.自然神论理性崇拜 B.三权分立相互监督
C.自然赋予人类权利 D.人性解放思想自由
16.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卢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二者的共同点是( )
A.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设想 B.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D.推动了当时社会变革
17.15世纪学者曼内蒂说:“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有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然后人们接受了它并使之更美丽、更荣华与更典雅。”据此可知,曼内蒂( )
A.倡导宗教信仰自主性 B.表达了新兴阶层的价值取向
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开创了人文主义思潮最高峰
18.“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抱持这样的认识,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极大地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内容是
①人的情感 ②人的个性 ③尊重自然 ④宽容心态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9.1935年,沃尔夫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说:“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它以非凡的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项成就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20.这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的位置的看法,其学说的创立者被称之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该学说是( )
A.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B.施来登的细胞学说
C.林耐的动植物分类法 D.达尔文的进化论
21.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
A.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科技革命
22.鲍宗豪在《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中说道:“自我教育、交互教育正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成为一 种潮流,或许……到校上学反而成为富裕人家孩子的特殊服务。”材料主要说明了互联网技术
A.正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B.拉大了贫富差距
C.改变了教育及学习方式 D.是一柄“双刃剑”
2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夫‘蛮夷羌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未知主化者言之。……非谓本国而外,凡有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可见,魏源这一认识
A.尚未完全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 B.阐释了“师夷长技”的救国主张C.旨在唤醒国人的爱国保种意识 D.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
24.“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政治领域。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 )
A.“器物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25.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避免了用“外因”来解释中国历史及其所暗含的中国仅仅是“作回应”的思想陷阱。(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据此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
A.中国应付挑战的主动奋斗开始于洋务运动 B.西方侵略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
C.中国近代的反应是由于西方侵略引起的 D.近代中国摆脱了儒家思想影响
26.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C.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D.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27.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A.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B.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
C.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D.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28.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29.陈独秀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 )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30.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31..1989年3月,邓小平说:“不要怕外国人议论,管他们说什么,无非是骂我们不开明。多少年来,我们挨骂挨得多了,骂倒了吗?总之,中国人的事中国人自己办。”邓小平意在说明
A.外国的社会制度不合乎中国国情 B.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道路
C.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必须改变 D.要与市场经济体制划清界限
32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而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载。“超越”主要表现在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33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称:“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34.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时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
时间 1977 1979 1984 1988 2008 2011
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在曲折中发展起来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35.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
A.加强国防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 C.建立科研体系 D.服务生产发展
36.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这
A.是教育领导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促进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有利于强化公民对新意识形态的认同 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7.19世纪初期,某一流派更敏感地体察和感受到了代表着“无限”的理想与表征着“有限”的现实的冲突。这一流派的文学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民族主义 D.现代主义38.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39.2018年10月30日,著名作家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在于,他以武侠小说的幻景形式和生花妙笔有效地掩盖了现实处境的严峻,完美地连缀了来自现实的矛盾的裂缝,而向世人昭示出一种理想化、和谐化的世界的可能性。世界文学史上与其风格类似的是
40.“从近处观察这类绘画作品时,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而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符合材料所述的作品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41、42题必做,43——45题任选一道,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共11分)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唐代 宋代 明代
1人 267人 36000人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材料三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
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3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唐至明代“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说明李贽这一看法形成的原因。(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共19分)
材料一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材料二 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手。所以在甲午以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四 杜维明:“五四”知识精英对儒学的创造转化有极大贡献。但对一种源远流长的文明全盘否定,把一个民族的没落,全归结在儒家文化头上,有些粗鲁。不能平心静气地判断传统核心价值的优质部分,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一样残酷。当时的精英认为激烈批评传统文化,即能为学习西方创造条件,还认为西化了,就充分现代化了。今天,最普通的知识人也知道,这种极端心态必须超越。
袁伟时:杜先生曾提出,新文化运动应肯定仁、义、礼、智、信,我赞同,但想补充,五常的道德规范应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否则,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
——摘编自《究竟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杜维明VS袁伟时》
(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一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5分)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陈独秀思想主张反映的实质是什么?(2分)
(4)据材料四概括杜维明与袁伟时的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6分)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2分)
43(10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朝建立后,儒家传统礼仪备受文帝的重视。礼部也因此屡次颁布律令,继承和发展汉代礼仪,使之更加细致,也更加系统化。隋文帝认为,道教思想中追求一体的理念和佛教一不可分的思想与儒家大一统的观念相吻合,因此下诏提倡和保护佛道两教。他摈弃了北周武帝用暴力武断压制宗教文化发展的做法,赢得了广大宗教信徒的支持,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各阶层、各方面人们的拥护。隋炀帝担任扬州总管时,团结和招徕在南方有广泛影响的儒、道、佛三教代表人物,修订编纂因战乱散佚损坏的佛教经籍凡四藏,经卷近10万轴。此外,杨广的身边还聚集了大量南方著名文人,称为王府学士,竭力修撰书籍,凡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等,内容包罗万象。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文化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文化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
44.(10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联合国也通过了派遣联合国军的决议案。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骤然逆转。苏联与朝鲜致电中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作战。10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主张出兵,但会上有不同意见,遂决定第二天召开扩大会议再行商议。会上,多数人主张对出兵朝鲜的问题要谨慎从事,决定4日再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在4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仍然坚持出兵的意见,并说服彭德怀挂帅,还在会上讲了三驾马车的故事——那两匹马一定要拉,我们不拉怎么得了!会议随即做出派兵入朝作战的决定。10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批准联合国军占领整个朝鲜领土,美军开始越过三八线。但苏联考虑到美国因素,决定不出兵。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10月18日做出最后决定: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改变,时间不能推迟,就算打不过美国也要打。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直接向志愿军下达了出国作战的命令。
——摘编自沈志华《面临危机的抉择:关于朝鲜战争之中国决策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决策异常艰难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朝作战对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意义。(4分)
45.(10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钱伟长(1912~2010),被誉为“中国力学之父”,同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称为“三钱”。1931年,他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的第二天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物理只考了5分的他为了造飞机大炮,经过艰苦努力转入了物理系。1940年,他远赴加拿大留学,后又到美国从事火箭和导弹的研究工作。1946年,他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教授。1954年起,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是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还参与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强规划》的制定。他的研究领域广泛,被称为“万能科学家”,他曾多次表示:“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有许多开创性的成就,其中一些学术理论被国际学术界以其姓名来命名。改革开放以后,钱伟长曾先后担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和上海大学校长,同时先后出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为香港、澳门的回归以及祖国的和平统一四处奔走。
——据《一切为了国家——“万能科学家”钱伟长访谈录》等
(1)根据材料,概括钱伟长的主要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伟长取得成就的原因。(4分)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