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试题
>
历史试题
>
高二上历史试题
文件名称:
赣县三中2021届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200.11 KB
整理时间:
2021-05-04
文件简介:
2021届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题
范围:必修三专题一至专题七 时间:2020.12.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先贤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为此,他主张( )
A.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B.以无为达到无不为
C.“非攻”可以民富国安 D.君主要以法来治国
2.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 )
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 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 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3.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
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 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
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 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4.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
A.反对君主独裁 B.反对君主制度 C.提倡格物致知 D.提倡尊君卑臣
5.朱舜水是浙江余姚“四先贤”之一,他曾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著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乎纯弄虚脾,捕风捉影。”这一观点与下列哪种主张最为接近( )
A.春秋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
C.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雕虫篆刻,又何益哉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则无伦物矣
6.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天”的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周易》也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更明确提出“人”是“天地之心”。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 )
A.天人合一意识尚未形成 B.儒家思想反对神权主义
C.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离 D.已具有了人文主义精神
7.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
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八股取士禁镏人们的思想 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8.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下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 )
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
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
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9.鸦片战争后,徐继畲指出:“欧罗巴一土,以罗经视之,在乾戌方,独得金气。其地形则平上之中,容畜沧海数千里,亦与他壤迥别。其人性情缜密,长於制器。造舟尤极奧妙。测量海道,处处志其浅深,不失尺寸。越七万里而通於中土,非偶然也。”上述材料表明他( )
A.最早关注欧洲历史、地理和经济 B.从西方视角否定封建制度
C.认识到中国丧失主权的重大危害 D.秉持本土文化价值的立场
10.“民权”与“民主”这两个词均为舶来品,同源于一个词,意为“人民的权力”。但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思想家王韬等人,均倡民权而反民主,认为“民主之制,犯上作乱之滥觞也”。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 B.中西文化交流遭遇挫折
C.民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 D.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
11.下表是不同学者有关康有为的记载。
记载 出处
“(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浏览西学译本,凡上海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 冯自由《革命逸史》
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 茅海建《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
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
A.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 B.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C.反映了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完全得益于西方传教士的熏陶
12.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
A.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B.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C.“尊孔复古”受到批判 D.“文学革命”的影响扩大
13.19世纪末,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下列对这些翻译著作影响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 B.表明了中共指导思想形成
C.标志着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 D.使工人运动有了组织保障
14.戴维·麦克莱伦说“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
A.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
C.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基础 D.规定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15.1980年3月,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苏联搞社会主义,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六十三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我们确实还缺乏经验,也许现在我们才认真地探索一条比较好的道路”。邓小平意在说明( )
A.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B.要完整准确地研究清楚社会主义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体上是失败的 D.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本国国情结合
16.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文学创作上除了工农兵题材作为主流之外,还出现了突破概念化的边缘性文学,如李国文的《改造》、宗璞的《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这些边缘性文学作品产生的主要原因( )
A.经济建设巨大成就 B.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百花齐放方针的推行 D.三大改造的巨大成功
17.黎巴嫩曾发表时事评论:“中国第一次进入宇宙空间是壮观的……中国人设计了比苏联、美国在第一阶段所使用的大得多的火箭……过去中国人感到他们的国家,对于来自苏联和美国的宇宙间谍,是开放着的……现在这种情况改变了。”该评论反映的科技成就( )
A.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 B.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C.引领世界载人航天技术 D.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18.苏格拉底与游叙弗伦在王宫前廊相遇,游叙弗伦要告自己的父亲杀人。苏格拉底开始表示不理解,但他相信,游叙弗伦告父亲是有理由的,他之所以做出控告父亲的选择,是因为他的虔诚,即对神无所隐瞒。可见,苏格拉底( )
A.强调神性 B.注重人权 C.倡导民主 D.推崇理性
19.在古希腊,神除了比人更聪明,更勇敢,更有力量外,其他都跟人一样,神也有感情,也有欲望,人可以向神挑战,可以向自己的命运挑战。这一现象( )
A.促进了自然哲学的发展 B.推动了公民意识的发掘
C.体现了民主政治的施行 D.反映了宗教思想的局限
20.文艺复兴开始以后,意大利建筑的主题由寺院转变为宫室,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逐渐取代了在欧洲盛行多时的使人产生肃穆感和敬畏感的哥特式风格。这样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突破了常规创造出一种新颖而生动的活力。这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
A.实质是古典文化的重现 B.主要目标是反宗教压迫
C.推动了世俗王权的强化 D.意在恢复被泯灭的人性
21.1529年,英王亨利亲自主持召开国会,免去罗马教廷在英国的代表约克大主教兼国王枢机大臣乌尔西的职务。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这表明英国( )
A.宗教神权遭遇挑战 B.立宪政体开始确立
C.宗教改革更加彻底 D.世俗主权逐渐回归
22.下表是两位启蒙思想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看法,其共同点是( )
伏尔泰: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在这个政府里,君主……倘使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
孟德斯鸠: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构由两部分组成,二者用否决权彼此约束,并与行政机构相互制约。
A.主张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B.倡导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C.猛烈抨击了教会的特权 D.强调要对权力进行制约
23.德国哲学家康德评价卢梭:“首先发现了人性中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矛盾,并且自觉地去探讨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提出了“回到自然”的人性构想和建立“社会契约”的政治理想。”这一评价( )
A.肯定卢梭的人文主义精神 B.违背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C.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D.推动欧洲科技革命的发展
24.下图是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其意为“光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的哲学原理》)上。对该封面寓意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牛顿的理论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
B.牛顿的科学成就为启蒙运动提供理性这一思想武器
C.牛顿的相对论理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钥匙
D.牛顿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25.1765年瓦特发明了分离式凝汽器,这是蒸汽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展。他于1769年取得了关于分离式凝汽器的专利。1782年,瓦特又实现了两项更为著名的改进,并取得了专利。后来他又与博尔顿合作进行蒸汽机的改进工作,最终研制成功双作用的回旋杆蒸汽机及其凝汽器和离心式调速器。这一过程说明( )
A.瓦特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为工业革命服务
B.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推动瓦特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C.蒸汽机的改进过程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D.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二、材料阅读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4分,29题1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所以《史记》上出现的“中国”字样,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摘编自《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
材料二
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偏安定命”,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这般人实际上都是“风痹不知痛瘁之人”。他指出,凡足以“开物成务,治国家平天下”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王霸并用”的主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
——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亮思想主张的时代背景及影响。(6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康有为)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己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反应。(5分)
(2)材料一、材料二两则材料相比较,哪则材料更具史料价值?请说明理由。(7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处在希腊古典社会由盛转衰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在其哲学中提了“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的命题。他认为人类天生就有合群的性情,人不能单个独立生活,他必须同与自己一样的人交往,共同组成社会,才能力谋自给,才有实现自然赋与他的生活目的。而在古希腊,社会的构成就是城邦,即“政治共同体”。因此,人同城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个人必须置身于城邦之中,参加城邦的政治生活,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达到追求、向往幸福的目的。
——李丽《古希腊人本思想的表现及其历史演变》
材料二
在这批启蒙哲人中,最杰出者为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和卢梭。在一个还处于专制王权统治,出版遭到审查的时代,这些启蒙思想家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正是因为他们真诚地希望启发民智,要把潜藏于每个人自身之中的理性召唤出来,挣脱任何外在权威的束缚,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的独立的、自由的人。
——李宏图《“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8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启蒙运动时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演进。(6分)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右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河南平顶山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二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答
河南平顶山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二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福建莆田2021届高二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福建莆田2021届高二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