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历史试题 > 高一上历史试题
文件名称: 广东珠海职业学校2021届高一上学期中外历史纲要10月月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64.12 KB         整理时间:2021-05-03
文件简介:
2021届广东珠海职业学校高一上学期中外历史纲要10月月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包含3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70分,请将答案填入题后答题卡上)
1.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
A. 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 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
C. 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札记-王制》载:“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又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这些规定(   )
A. 保障了西周贵族特权的延续                                B.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                                D. 明确了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3.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 奴隶制                          B. 分封制                          C. 中央集权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5.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度
6.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    )
A. 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                                    B. 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
C. 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                                    D. 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
7.《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囗囗囗囗,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 分封之制                           B. 郡县之制                           C. 郡国并行                           D. 行省制度
8.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蕴含着“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中秋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9.《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家族宗法观念深厚             
C. 个人观念淡漠            D. 专制王权强大
11.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
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治大国,若烹小鲜                                               D.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12.战国时期,官员禄秩的秩名来自俸禄额度。秦国和燕国,俸禄成为官阶,出现了三百石以上,五十石之官,千石之令等官阶。秦汉时期,禄秩附丽于职位,标志职位高低,出现了中两千石之少府、太常,两千石之永乐少府等官。以上现象说明:(   )
A. 秦汉中央集权的加强                                           B. 贵族政治没落,以吏治天下
C. 战国秦汉时期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                      D. 布衣将相之局的必然结果
13.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杀身之祸的是(    )
A.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B.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C.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D.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14.《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
A.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C. 革除了陈风陋习                                                   D. 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
15.中国古人以天干地支为年、月、日、时的序号。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说明:(    )
A. 商周时期王权的天命观                                        B. 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
C. 商周以来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的宇宙观               D.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
16.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秦朝将强制剃除头发、鬓毛和胡须的髡刑和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的耐刑等刑罚作为纯粹的耻辱刑而存在。这反映出秦朝()
A. 刑法受传统思想影响                                           B. 社会风俗得到了革新
C. 法律由严酷走向宽容                                           D. 法律执行缺乏严肃性
17.春秋时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表明春秋时(   )
A. 郡县制普遍建立          B. 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         
C. 宗法制得到加强          D. 田地广阔,百姓富足
18.“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 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 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C. 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D. 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19.商鞅指出:现在治理国家,依靠官多吏众,官吏下又设辅佐和监察人员,这本来是为了禁止官员们谋私利。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这说明商鞅(    )
A. 重点加强对在职官吏的监督                                B. 认识到监察的模式尚有缺陷
C. 建立起完善的官吏监督机制                                D. 认为官吏贪渎严重危及政权
20.《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是(    )
A. 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B.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 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D.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1.下列《诗经》名句不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的是
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C.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D.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22.孟子评述《春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说明孔子著《春秋》旨在(  )
A. 匡正封建秩序                       B. 有闻必录                       C. 道德教化                     D. 彰显儒学地位
23.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②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③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
④诸予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4.湖北睡虎地出土秦简中有当地郡守发布的告示,其内容包括: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清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这反映了(   )
A. 秦秉承儒家的民本思想                                       B. 儒法结合巩固了秦朝统治
C. 秦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                                       D. 秦始皇希望成为仁王圣主
25.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 改变了“刑不上大夫”                                       B.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C. 废除“世卿世禄制”                                           D. “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确立土地私有制
26.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27.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 )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28.《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该史书记载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井渠
29.据《两汉书•地理志》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平定江南地,在今嘉兴市南湖区置长水县,属会稽郡。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可以世袭 B.郡守是会稽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会稽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长水县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
30.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
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
下列哪一地区?(  )
A.黄河中游             B.长江下游        
C.珠江三角洲         D.辽河流域
31.央视《探索·发现》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有关原始人生活场景在专题片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元谋人使用打制石器劳动                    
B.北京人学会用火御寒照明
C.大汶口人学会制作蛋壳黑陶                
D.河姆渡人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
32.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西周,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的堂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商鞅变法内容中确立了新型生产关系的措施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D.“为田开阡陌封疆”
34.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具有民主色彩 B.以血缘为纽带 C.权力高度集中 D.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35.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战国之际,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  )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农业和工商业繁荣
C.中心城市人口众多 D.货币流通十分广泛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1分)受封的对象主要是哪些人?(3分)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是什么关系?(1分)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6分)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什么?(2分)
3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华夏体系中的落后国家,当时地处中原的国家都以“戎翟”这个贬义词来称呼秦国。 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材料二 :
商鞅变法的意义重大而深远,“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及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8分)
(2)据材料二,简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2分)
(3)提取材料三中图一至三三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分)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2分)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