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历史试题 > 高一上历史试题
文件名称: 黑龙江双鸭山三十一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171.00 KB         整理时间:2021-05-04
文件简介:
2021届黑龙江双鸭山三十一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进步 B人工取火发明
C 饲养水平提高 D生产工具的进步

2.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能直接佐证()
A种植作物 B磨制石器
C 饲养家畜 D打猎捕鱼
3.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A人工取火 B捕鱼为食
C使用磨制石器 D有古老村落

4.禹传位启,家天下。这一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5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

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道家思想
6易中天曾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在政治上虽死犹存是指()
A统一货币度量衡 B焚书坑儒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修万里长城

7.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下()
A.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形成森严的等级体系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8.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即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这表明道家思想()
A.蕴含了科学和人文精神 B.反对征服和利用规律
C.不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 D.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

9.汉武帝时期,太仓的粮食新陈堆积,腐烂不能食。
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郡国并行制 B汉承秦制 C休养生息 D颁布推恩令

10.东汉后期,皇权逐渐失去对全国政权的有效控制。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礼崩乐坏 B地方势力膨胀 C吏治腐败 D宦官专权

1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主要在于该办法()
A缓解皇族内部矛盾 B便于削弱宰相权力
C瓦解地方势力勾结 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2.荀子的主要思想观点是()
A为政以德 B隆礼重法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13.中国人重视祖先和血缘亲疏是源于()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14.秦统一后推行郡县制有利于()
A完全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
C促进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D弱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5.《史记》首创了()体裁。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 国别史 D 断代史

16.汉武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授爵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7.《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18.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 实行县制
C 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活动
19.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土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干福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B.达到了得意忘
C.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D.蕴含世俗化倾向
20. 建炎三年(1129年),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李清照作诗《乌江》,内容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A.对南宋覆亡的遗憾
B.恰遇婚姻变故时的无限伤感
C.对政治腐败的不满
D.身处民族危亡时的忧国之情
21.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废丞相,设三司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22.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
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
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
23. 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此种历史现象( )
A.说明佛道思想已是社会主流
B.严重阻碍文学艺术发展
C.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严重滑坡
D.对儒家思想有双重作用
24.唐太宗时期,设立十部乐,其中四部来自唐朝境内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其中尤以龟兹部最盛。由此可知,唐代音乐的发展得益于( )
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
C.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 D.民族融合与中外交流
25.如图所示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明( )

A.秦汉书法与篆刻的艺术融合
B.魏晋草书与行书的融合
C.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
D.宋元行书的勾连放纵
第II卷(非选择题共计25分)

26.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儒家其地位几经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二 儒学发展示意图

(1)材料一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孔子的?结合所学,各举一例说明孔子在上述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张。(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儒学在“b”段出现高峰的原因。(4分)


27.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適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火,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材料三: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魏书·高祖纪》
材料四:(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竟为之。
——《后汉·书五行志》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民族关系处理方式上有何异同?(4分)

(2)材料三中的“五经”指什么?孝文帝在政治生活中是怎样推行“五经”之义的?(5分)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民族融合具有什么特点?对中华民族有何影响?(6分)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