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试题
>
历史试题
>
高一上历史试题
文件名称:
湖南娄底市春元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415.00 KB
整理时间:
2021-05-04
文件简介:
2021届湖南娄底市春元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众多,其中在良渚文化的墓葬遗存中,有的墓葬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有的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也没有专门的营建墓地,只是散落在居住址的周围。这说明当时( )
A.社会分化日益加剧 B.墓葬风格呈现地域差异
C.礼乐制度日趋完备 D.手工业生产趋于专业化
2.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3.唐代柳宗元说:“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4.2020年喜逢中秋、国庆双节同度。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国人对团圆和睦的美好追求。下列制度中与中秋节有密切关系的是(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分封制开始出现 B.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6.《史记·封禅书》载:“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极力劝止,桓公却认为自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这表明当时( )
A.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B.封禅维护了礼乐秩序
C.周王权力丧失殆尽 D.分封制度已遭到破坏
7.“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是在( )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8.“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持上述观点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9.战国某学派提出:“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这一思想在当时( )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
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10.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的图片。这些货币的出现,不能推断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农业的发展 B.冶铸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展 D.各国间商业交流频繁
11.“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
A.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B.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C.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12.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赢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征”了。一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 )
A.皇帝独尊 B.皇位世袭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13.“博士,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据统计,秦始皇时有博士七十余人,二世时有博士诸生三十余人。秦朝博士官有姓名可考者十二人。十二名中,儒家占 50%,而在可知学派的八名博士中,儒家占 75%。由此可知,秦朝( )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B.注重缓和与士人矛盾
C.儒学居于主流的地位 D.利用仁德以优化统治
14.史书记载,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副丞相”。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据此意解“副丞相”者,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 )
A.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 B.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
C.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
15.秦汉代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发行时间 名称 重量 币面文字 是否垄断发行
自秦延续 秦半两 半两 半两 否
文帝五年(前175年) 四铢钱 四铢 半两 否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 三铢钱 三铢 三铢 不准私铸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 郡国五铢 五铢 五铢 由郡国垄断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 赤侧五铢 五铢 五铢(带红色镶边) 由中央垄断
表中铸币变化反映出( )
A.汉承秦制,但有损益 B.王国问题的日趋严重
C.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 D.古代铸币制度的完善
16.一般来说,汉代监察官只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对监察对象的处罚要报请所属长官,或与司法部门协调处理。各级官吏对监察官的行为也有监督作用,可以随时上书弹劾监察官。这表明汉代( )
A.监察体制完备具有独立性 B.形成了对地方有效管理
C.建立了对监察的反向机制 D.监察体系具有多层次性
17.汉代,政府选官时的选举或考试,都实行分区定额。无论经济文化先进或落后的地区,都照人口比例来考选,同时郡县长官,例须避用本郡本县人。这些举措( )
A.目的在于维系王朝统治 B.使全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趋向平衡
C.缓解了中央和地方矛盾 D.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18.《礼记·王制》载:“国家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汉代晁错认为“务民於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两者都认识到统治者应该( )
A.劝课农桑 B.重视国家粮食储备
C.轻徭薄赋 D.防备水旱自然灾害
19.汉武帝时期,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以法令的形式严格限制商业发展,对盐铁等行业实行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度,还剥夺了商人对土地的占有权。西汉政府的做法( )
A.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B.垄断了商业贸易
C.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D.促进了社会公平
20.西汉画像砖《养老图》(图1)反映了统治者救助下层民众的现象,其救助原因包括天现异象、针对特殊群体救济等。这反映了( )
图1
A.无为而治的政策 B.民本思想的影响
C.保障制度的成熟 D.等级秩序的弱化
21.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B.由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C.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建立国家政权后,纷纷秉承传统的“华夷同族”观念,主动将本族先世祖源“续接”于以黄帝为首的中华圣王之后。这种行为客观上( )
A.消除了民族文化的差异 B.促进了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C.加速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D.解释了政权建立的合法性
23.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24.太和九年(485年),北魏颁布了均田制。规定: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官。官吏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离职时移交下任,不得转卖。这有利于( )
A.缓和阶级矛盾 B.促进民族融合 C.加剧土地兼并 D.提高妇女地位
25.《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孝文帝此项改革( )
A.强迫官员放弃本民族习俗 B.实现了北魏的富国强兵
C.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D.大大加剧了民族间矛盾
2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27.有学者认为,汉代结束后,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中国南北的物产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由东西整合转向南北整合。以下为其提供便利的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驰道 D.大运河
28.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这说明唐太宗(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
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 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
30.《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C.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D.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二、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10分,33题14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我国的学术思想,起源是很早的。然其大为发展,则在春秋战国之世。诸家的学术,当分两方面观之:其(一)古代本有一种和宗教混合的哲学。其宇宙观和人生观,为各家所同本。其(二)则在社会及政治方面,自大同时代,降至小康,再降而入于乱世,都有很大的变迁。所以仁人君子,各思出其所学以救世。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径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针对诸侯分裂势力,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向汉武帝陈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把国家统一、政治集权上升到天地之道的高度,促使汉武帝下决心彻底解决诸侯王国封土过大的社会顽疾。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 ——摘编自李奎良《董仲舒关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有关社会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影响。(6分)
(3)概述材料二与材料一所述思想之间的关系。(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实施的目的。(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并举一例说明秦以后“封建体制的反动”都“没有好下场”。(4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内,先秦时期共有战争661次(此从周平王东迁算起),平均每年约1.2次;秦汉时期有战争682次,平均每年1.6次;魏晋南北朝时战事最多,共有1677次,平均每年有4.6次;而隋唐五代时期,战事亦不少,共1411次;至宋辽金夏,战争只有620次;而元明时期,战争次数亦达千次以上。
——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时空分布》
材料一
自永嘉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约九十万,占当时户政人口的六分之一,以江苏为最多,山东、安徽、四川、陕南、湖北等次之。……换言之,亦即晋永嘉以来,北方平均八人之中,有一人迁徙至南方。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图一 唐蕃会盟碑 图二 邮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图三 唐灭突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一时期战争最为频繁?说明这一时期战乱的主要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口南渡现象出现的原因,说明人口南渡的历史作用。(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方式(4分),并为这组图片设计一个主题(2分)。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黑龙江双鸭山三十一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黑龙江双鸭山三十一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