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试题
>
历史试题
>
高一上历史试题
文件名称:
徐州市三十五中2021届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1.54 MB
整理时间:
2021-05-04
文件简介:
2021届江苏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种植水稻 B.会使用火 C.烧制彩陶 D.铸造青铜器
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陶器上的稻穗纹 ②鱼纹 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文化的特点有(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 ③饲养家畜 ④种植农作物 ⑤有成熟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4.《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
A.元谋人 B.炎帝黄帝 C.尧舜禹 D.三皇五帝
5.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答案 C
6.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最能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甲骨卜辞 D.青铜器铭文
7.《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
A.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B.建立武装 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
8.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9.“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 )
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 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
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 D.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
10.下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摘要一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摘要二 各国变法
摘要三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摘要四 百家争鸣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1.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大强国。”下列属于“秦国新法”内容的是( )
A.土地私有 B.建立郡县制 C.说汉话 D.施行“尊王攘夷”
12.有一位圣贤,出生于春秋时期。500年后他成为了“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为了“东亚人”,现在正逐步成为“世界人”。这位“圣贤”是( )
A.老子 B.孔子 C.嬴政 D.汉武帝
13.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1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排除。
15.“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16.如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中________部分应是( )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17.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有( )
①钳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②摧残了先秦文化 ③加剧了秦王朝与知识阶层的对立 ④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举
1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0.下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 )
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兵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1.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他完成了长途旅行,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
22.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 )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23.《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下列文学成就最早体现出“大一统”气度的是( )
A.汉赋 B.楚辞 C.乐府诗 D.唐诗
24.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他所用到的知识最可能记载于( )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神农本草经》 D.《黄帝内经》
2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词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26.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A.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生产恢复
C.社会分工扩大 D.民族交融加强
27.曹操主政期间,多次发布求贤令,认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他反复阐明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任人唯才,不拘名声品行。这说明当时( )
A.察举制度已被彻底破坏 B.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
C.世家大族垄断政治特权 D.九品官人法已日益僵化
28.南方汉人认为北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旨在强调( )
A.鲜卑族被汉族同化 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D.北方战乱社会动荡
29.西汉初年,统治者认为“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因此采取的措施是( )
A.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 B.汉景帝实行削藩
C.汉武帝在地方设刺史 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30.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3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A.废分封行县制 B.实行盐铁专营
C.废旧俗兴汉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是( )
A.采用汉制汉礼 B.使用汉姓
C.与汉族通婚 D.迁都洛阳
33.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人口大量南迁
C.江南的开发 D.孝文帝改革
34.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中原地区广为传唱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淝水之战 D.北魏孝文帝改革
35.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坐具,后引入内地。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坐具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最有可能是发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6分,第37题14分)
3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人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2分)
(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鹏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2分)
(5)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没有认识到儒学的价值,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为“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采取了什么措施?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是怎样实施的?(4分)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现代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2分)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黑龙江双鸭山三十一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黑龙江双鸭山三十一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