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历史试题 > 高一上历史试题
文件名称: 玉山县樟村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96.31 KB         整理时间:2021-05-05
文件简介:
2021届江西省玉山县樟村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考试范围:1-13课;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礼记·曲礼》云“无田禄者,不设祭器”;《荀子·礼论》亦云“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这主要强调西周(  )
A.获取宗族统治权的前提 B.分封制度形成等级秩序
C.政治活动带有神秘色彩 D.君主专制源于宗族祭祀
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并众封功臣谋士,尚父被封于营丘,曰齐。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 B.有助于笼络异姓权贵
C.确保西周统治长治久安 D.与宗法制度相辅相成
3.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宗法制度是维系同姓的纽带的话,那么同姓不婚制则是其补充,大宗百世不迁,同姓百世不婚,这是维系周代举国上下紧密团结的两条纽带,不可或缺。”这表明,同姓不婚制的实行(  )
A.促进了宗法制的形成 B.扩大了周朝统治基础
C.消弭了大宗小宗矛盾 D.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
4.有学者把唐代的藩镇根据分布特点大致分为河朔型、中原型、边疆型、东南型等,其中河朔型藩镇最基本的特点是藩帅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镇拥立,如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节度使前后凡五十七人,唐廷所任者仅4人,其余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偏裨擅立。这种藩镇(  )
A.导致唐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 B.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
C.形成源于地方经济实力的强大 D.使唐朝迅速走向灭亡
5.汉武帝在全国划分13个州,每州一位刺史或州牧;唐太宗将设10道,每道设巡察使、按察使等官职;宋太宗将道改为路,设15路。这些机构的设置,其主要用意在于(  )
A.强化对地方的监管力度 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分裂割据势力出现 D.督察地方豪强
6.唐朝武则天时,开始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宋代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还要考问军事策略,如考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等。到了明朝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把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术之上。这说明“武举”(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有利于选拔各类实用人才
C.在实行中不断加以完善 D.比文举更注重公平公正性
7.宋诗有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有学者统计,北宋寒门入仕的官员占比高达46%,远超隋唐,即使是实行“唯才是举”的曹魏这一比值也不过26%。北宋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理学成为官方正统 D.选官制度的完善
8.1839年9月,林则徐在会奏中指出:“臣等细察夷情,略窥底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该夷义律在粤多年,狡黠素著,时常购觅邸报,探听揣摩,并习闻有‘边衅’二字,借此暗为恫喝,实则毫无影”。这表明林则徐(  )
A.对形势判断出现了失误 B.增加了国人对世界的认知
C.加强了广东沿海的防务 D.认为中英矛盾将出现缓和
9.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认识
清末 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
民国成立后 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
1930年前后 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A.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 B.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鸦片战争的评价
C.文字史实带有主观因素 D.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
10.鸦片战争后,先后有20余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总行或分行及代理处;甲午战争后,外国银行更加积极地扩充地盘和业务,一大批中外“合办”银行出现,纷纷给子清政府大量借款。这些银行的设立,主要立足于(  )
A.为中国民族工业提供所需资金 B.为清政府提供大量贷款
C.强化对清政府的财政经济控制 D.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需要
11.有学者指出:由于义和团运动盛期的民族信仰狂热和“剿灭洋鬼”的狂热都是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之上,所以它们不仅在运动失败之后急遽瓦解,而且更进一步普遍堕落为极端的恐洋或崇洋。这反映了(  )
A.“扶清灭洋”违背现代化潮流 B.义和团运动助长盲目崇外心理
C.仇外心理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D.国民心态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
12.下图反映的是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的结果,其中“进步党”和“其他党派”都是支持袁世凯的“拥袁派”。这表明(  )

A.辛亥革命作用比较显著 B.合法斗争突出的有效性
C.革命派立法目的已达到 D.革命成果难以继续保持
13.民国初年,孙中山在给一些妇女团体的信中提出:“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据此,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女子赢得普选权力 B.政治参与主体扩大
C.民主政体得到落实 D.男女平等得以实现
14.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浙江咨议局大部分议员同情、拥护革命,积极谋划和平独立,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但总体上,因为立宪派的积极活动,浙江基本上可算兵不血刃,没有发生动乱,并拥戴立宪派领袖汤寿潜出任都督。这可以佐证立宪派(  )
A.为结束君主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 B.与革命派政治主张一致
C.以维护满洲贵族既得利益为初衷 D.主导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15.下表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一些阶层占国民党党员的比例统计表(整理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  )
阶层 农民 工人 学生 商人 军、警、法、政、自由职业者等
占国民党党员的比例 40% 23% 25% 10% 极低
A.辛亥革命成功的有力推动 B.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C.国民大革命高潮到来的结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6.下图是发表在1912年上海《民权画报》上的一幅漫画《北京人物之今昔观》。这反映出当时(  )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C.北洋军阀颠倒黑白 D.辛亥革命不够彻底
17.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曾这样描述梭伦执政下的城邦:“每天都有人到他(梭伦)那里去,称赞或是指责某些法律,或建议加上某些条文。也有很多人去询问他,请求教导他们,说明各条文的目的和意义。”据此可知,梭伦改革(  )
A.激发了公民的公共精神 B.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C.废除了城邦贵族政治 D.实现了公民权利平等
18.乔治·威尔斯的《全球通史》记载:公元前490年至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国来袭,全希腊人都投入抵抗。以希腊贫穷的公民为主体的陆海军,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胜利。这反映了(  )
A.公民组成的军队战斗力较强 B.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推动
C.古希腊的公民主体意识较强 D.城邦体制具有制度优越性
19.亚里土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亚里士多德称赞的是古希腊公民(  )
A.浓厚的民主意识 B.人人平等的法制观念
C.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积极参政的政治素养
20.有学者说:“现代民法制度的形式与实体内容的形式理性,可以从《民法大全》方面的历史材料中得到灵活性解释。”这表明罗马法(  )
A.是现代西方民法制度的开端 B.具有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
C.多数法律条文仍被西方沿用 D.一直被西方国家沿用至今
21.有学者认为,万民法可以被定义为:“罗马人与古代文明民族共有的或在同他们的关系中逐渐创立的规范总和。”由此可知,罗马法的意义是(  )
A.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政权 B.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
C.消除罗马人与外邦人的矛盾 D.为后世法律奠定基础
22.“事实上,不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学说、制度和科学受到过(古)罗马私法的洗礼,而且在近现代西方人们的信念和生活方式里面,也渗透着罗马私法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文化就是法律文化,而且首先是私法文化。”据此可知罗马私法(  )
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基础 B.决定了西方社会生活的方式
C.阻碍了西方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构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23.史学界对1688年光荣革命,存在着不同的历史评价。这反映出(  )
代表 观点
辉格派史学家 “光荣”在于议会最终战胜了国王
托利派史学家 没有权威,自由就不能存在,建立政府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由,而是为了提供正义;对当权政府的反抗,是不可饶恕的行为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光荣革命仅仅是一场政变,相对而言更重要的是先前四五十年代的暴力革命
A.光荣革命的社会环境复杂 B.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评价
C.差异性是历史评价的原则 D.多角度的解释历史更真实
24.1832年英国《贫民卫报》登载了《一个工人的来信》,表达了其对英国议会改革的看法:在世界上所有已提出的法案或是阴谋(除此别无适当的说法)之中,这是最骗人和最阴险的。这个工人的态度表明(  )
A.英国的民主政治还有待完善 B.英国议会改革背离民主方向
C.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25.托克维尔曾写道:“没有人会比我更欣赏联邦制了,我认为它是最有利于人类繁荣、自由和强大的政治形式。同时,也没有人会比我更怀疑联邦制了,我始终难以相信,联邦制国家能够在与一个力量相等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长期斗争中最终获胜。”作者“始终难以相信”的主要原因是(  )
A.联邦制度不利于激发地方的积极性 B.联邦制不利于培养国民民主精神
C.联邦制政府权力相对分散较为软弱 D.联邦制政府的工作效率比较低下
26.2020年3月,美国纽约州州长科莫在接受采访时说:“看看我们最终陷入的奇怪局面:每个州都在采购呼吸机,纽约州在买,加州在买,伊利诺伊州也在买,我们都试图购买相同的商品。最后联邦政府也加入了竞标……效率非常低”。这反映美国、(  )
A.社会分配严重不公 B.制造业空洞化严重
C.联邦制的弊端凸显 D.政府大力干预市场
27.1866年,美国国会推出的宪法第14条修正案(1868年批准)规定:美国公民出生后的身份依据不再是当时所在州,而是美国国土。从此美国公民身份直接与联邦绑定。这一规定(  )
A.强化了对公民的监控力度 B.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推动了国家认同观念发展 D.修正了邦联制原则的弊端
28.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快速蔓延,多州呼吁联邦政府加强干预、提供抗疫物资援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联邦政府“不是货运员”,不应该购买大量物品然后负责运送,同时他让州长们自己承担起责任,获得抗疫所需的关键设备。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制度渊源是(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议会制 D.内阁制
29.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是复杂的民主,其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如下图所示。下列各项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启蒙思想对德国影响较深 B.封建残余势力起根本作用
C.君主立宪制明显不切实际 D.民主化进程没有充分体现
30.在法国政治派别斗争格外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呈现出残缺、矛盾、可修改、不稳定的缺陷,却成了宪法的护身符,人们有了对宪法作出重新解释的余地。最终这部宪法维护了法国共和政体的连续和相对稳定。这部宪法体现了(  )
A.共和政体是大势所趋 B.政治妥协的智慧
C.法国大革命的不彻底 D.理性精神的渗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阅读题(第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宪法规定联邦、州是最重要的两个权力主体,其中又着重规定了联邦权力的三个主体——国会、总统、最高法院。联邦与州的关系首先是权力分立,宪法分别规定了联邦与州的权力范围,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别行使其权力。其次,联邦与州的权力是相互制约的,这两级政府分别产生,互不隶属。各州州长也在联邦参议院享有平等的参政权。众议院与参议院地位平等,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始终由不同的势力分别控制。联邦没有州的支持,无法采取任何措施;相反,州长却不需要联邦的支持,就能采取任何措施。联邦只能通过联邦法院,尤其是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对州的行为进行监督,纠正其错误。
——摘编自庄崴《论美国宪法的特点》
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和“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所体现的制度变革。从世界文化遗产角度,举2例证明秦始皇的新制度保障下取得的成就。(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的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表现。从学者的感慨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5分)

3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来源。在治理手段上,儒家先哲共同推崇的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那样的圣人用仁德教化来治理国家,法家推崇的“法”是“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即君王统治臣民的工具;就治理思想而言,儒家以仁、德、礼来规范权力,君权神授的观点也一定程度规范了权力,法家也要求君王要循道用天。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大一统”形成共鸣性认同,这种“大一统”的文化心理需求不断地绵延存续,符合历史的潮流,但也易形成君王认为权力随心所欲地使用理所应当。王朝的更替,都是在一个权力中心的统治之下。
——据宋清员《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
材料二
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意味着:一群自由、平等的城邦公民走向广场等公共场所,基于说服和对话的方式共同商议有关公共生活的事宜,并通过制定契约或法律来规范公民之间的生活,以此种方式共同追求至善的城邦生活,这种众人之治意味着法治。古希腊人认为一个人的统治(君主政体)容易导致对臣民的暴政,从而滑落为僭主统治,那将是人们的不幸。古希腊关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二分思维,到罗马基督教倡导神人二分,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的划分,这种二分思维对以后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二分起到促进作用,注重对公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从而保障个人权利。
——据宋清员《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的国家治理思想。(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西方国家治理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国家治理思想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4分)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黑龙江双鸭山三十一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 黑龙江双鸭山三十一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