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历史试题 > 高一上历史试题
文件名称: 玉山县樟村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答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27.10 KB         整理时间:2021-05-05
文件简介:
2021届江西省玉山县樟村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A B C D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B A B D A C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B A C C C B D B

1.【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礼记》中说没有来自于采地或公田俸给的,就不设祭器,《荀子》中也有说,靠双手劳动吃饭的人,即最底层的百姓是没有资格建立宗庙的,这说明西周时期的祭祀权需要资格,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获得宗族祭祀的前提而非分封制度形成的等级秩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家族祭祀中应该具备的条件,并未神化宗庙祭祀,排除C项;材料反映祭祀中的要求,而君主专制思想源于法家主张,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据材料“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封功臣谋士”可知周武王分封古代帝王后裔和功臣,有利于笼络异姓权贵,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基础,不符题意,排除A项;分封制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但随着诸侯国实力增长,西周后期出现了诸侯分裂割据局面,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宗法制,无法说明相辅相成,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据材料“同姓百世不婚”可推理异姓通婚,结成姻亲同盟关系,这扩大了周朝统治基础,故选B项;宗法制是维系同姓的纽带,同姓不婚制是维系异姓的纽带,不符题意,排除A项;主体不一致,材料不能体现消弭了大宗小宗矛盾,排除C项;据题意,宗法制和同姓不婚制使举国上下紧密团结在周天子周围,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据材料“河朔型藩镇最基本的特点是藩帅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镇拥立,如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节度使前后凡五十七人,唐廷所任者仅4人,其余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偏裨擅立”,可知唐代时河朔型藩镇节度使大多自立,权力较大,中央集权削弱,故选A项;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后发生的地方权力尾大不掉,与中央对抗的局面,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地方节度使的任命情况,并不是地方经济实力,排除C项;藩镇割据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汉武帝对于州、道和路的设置,最初都是为了监察地方,从根本上说,均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强化对地方的监管、防止分裂割据势力是直接目的,排除A项、C项;对于州、道和路的设置,仅州有督察地方豪强的职能,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据材料“唐朝……开始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宋代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还要考问军事策略……明朝……把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术之上”可知武举在实行中不断加以完善,故选C项;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但材料只提及武举,以偏概全,排除A项;武举选拔了军事上的实用人才,不是各类,夸大了武举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只提及武举考试不断完善,没有涉及公平公平性,无法比较,排除D项。
7.【答案】D【解析】据材料“北宋寒门入仕的官员占比高达46%,远超隋唐”可知这一变化是指北宋寒门入仕的官员增多,结合北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可知北宋科举更加公平公正,为寒门子弟入仕提供了平台,故选D项;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与科举制度无关,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会带来文化重心南移,对寒门入仕的官员无影响,排除B项;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是在明代,排除C项。
8.【答案】A【解析】据材料“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借此暗为恫喝,实则毫无影”可知,林则徐认为西方列强不会也不敢侵略中国,表明林则徐对夷情的认知浅薄,对形势判断失误,故选A项;材料中林则徐对夷情和世界的认知仍受“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并未增加国人对世界新的认知,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林则徐对沿海形势做了错误的判断,并未反映其对广东沿海防务的加强,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林则徐对中英矛盾是否将缓和的认识,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据材料“清末,鸦片战争是……一个普通事件;民国成立后,鸦片战争……导致鸦片泛滥;1930年前后,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可知随着时间的增长,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故选D项;不是所有的历史评价标准都难有定论,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中方人员,无法说明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排除B项;C项没有紧扣材料主体,不符题意,排除C项。
10.【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形式有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设置银行就是资本输出的方式之一,故选D项;“为中国民族工业”的表述不符列强本意,排除A项;“提供大量贷款”是甲午战后,排除B项;设银行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控制清政府财政经济”并非其根本目的,排除C项。
11.【答案】D【解析】无论是运动初期的“民族信仰狂热”,还是运动之后的“恐洋或崇洋”,两种心态都是非理性的,即义和团运动前后,国民的心态都处于非理性状态,这必然会制约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故选D项;题干未论及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A项虽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B项与“更进一步普遍堕落为极端的恐洋或崇洋”的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爆发主要原因是列强侵略的加剧,排除C项。
12.【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中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结果数据可看出,进步党和其他党派在国会中占据半数以上,结合题干中“其中‘进步党’和‘其他党派’都是支持袁世凯的‘拥袁派’”,表明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难以继续保持,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的结果,并未直接反映出辛亥革命的作用,排除A项;根据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的结果来看,“拥袁派”占据多数,表明通过合法斗争来维护民主效果有限,排除B项;革命派立法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而从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结果看革命派目的并未达到,排除C项。
13.【答案】B【解析】据材料“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可知女子获得了参政权,民国的参政主体扩大到女子,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女子有参政权而非普选权,排除A项;材料只说明女子有参政权没有体现民主政体的落实,排除C项;根据所学民国初年男女平等没有实现,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浙江咨议局大部分议员是立宪派和旧官僚,他们“积极谋划和平独立,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的举动加速了清王朝的垮台,为结束君主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故选A项;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主张并不相同,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分头与当政的满人接触”并不等同于以维护满洲贵族利益为初衷,排除C项;“主导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5.【答案】B【解析】从材料表格国民党党员中工人、农民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可知这一时期是代表工农阶级的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新三民主义是这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故选B项;辛亥革命没有波及到农村,不可能推动农民加入国民党,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高潮即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之后共同领导的,排除C项;共产党和国民党以党外合作的方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会出现国民党党员主要由农民、工人组成的现象,排除D项。
16.【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可知,正看北京人物俨然是经过辛亥革命洗礼之后的人物形象,反看北京人物却仍然是清朝遗老形象,据此可以判断出,辛亥革命虽然使得一部分人焕发了新的形象,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没有改变,即题干插图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故选D项;反看图片,可以得知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尚待深入,排除A项;题干插图仅是一个“北京人物”,不能扩大为中华民国,并且中华民国自建立之后,并没有名存实亡,排除B项;题干插图仅是一个“北京人物”,不能扩大为北洋军阀,排除C项。
17.【答案】A【解析】材料“都有人……也有很多人”体现公民的参政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故选A项;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平民还是在最低等级,排除B项;梭伦改革冲击了城邦贵族政治,排除C项;实现了公民权利平等是在伯利克里改革时期,排除D项。
18.【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全希腊人都投入抵抗”、“以希腊贫穷的公民为主体的陆海军,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希腊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公民的团结和努力,体现出古希腊公民的主体意识、集体观念较强,故选C项;希腊公民战斗力很强,也是源于公民以城邦安危为己任的主体意识较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希腊公民在国家对外战争时的作用,不是突出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希腊公民的作用,而不是强调城邦体制的制度优越性,排除D项。
1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可知题干之意在于强调雅典公民不仅仅是其本身,更重要的在于其集体荣誉感,故选C项;题干中“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不是古希腊民众民主意识的表现,排除A项;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人人平等”这一观念,排除B项;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任何“积极参政”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
2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现代民法制度的形式与实体内容的形式理性,可以从《民法大全》方面的历史材料中得到灵活性解释”结合所学,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表明罗马法具有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故选B项;根据所学,罗马法是是奴隶社会的法,并非现代西方民法制度的开端,排除A项;根据所学,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并非是多数法律条文仍被西方沿用,排除C项;根据所学,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法不可能一直被西方国家沿用至今,沿用的是罗马法的原则和精神,排除D项。
21.【答案】A【解析】从材料万民法是罗马人与其他民族交往中形成的规范,可知万民法可以被罗马帝国用来维护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稳定,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故选A项;从材料中万民法是“罗马人与古代文明民族共有的或在同他们的关系中逐渐创立的规范总和”,体现的是万民法可以维护罗马帝国与被征服地区的关系,没有涉及万民法对法律制度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万民法有利于解决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矛盾纠纷,但不能消除罗马人与外邦人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万民法适用于很多文明民族,没有体现罗马法对后世法律的影响,排除D项。
2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不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学说、制度和科学受到过(古)罗马私法的洗礼,而且在近现代西方人们的信念和生活方式里面,也渗透着罗马私法的精神”,可知题干之意在于强调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它不但影响了近现代西方法治的理论层面,还影响了近现代西方法治的精神层面,即罗马法奠定了西方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基础,故选A项;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理念层面,它也不能决定近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的方式,毕竟,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对西方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不是阻碍作用,排除C项;启蒙运动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构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而不是罗马法,排除D项。
2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不同派别史学家对光荣革命的看法不同,可见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评价,故选B项;据材料“史学界对1688年光荣革命,存在着不同的历史评价”可知材料主旨是光荣革命的评价而非背景,排除A项;历史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排除C项;多角度的解释历史不一定更真实,排除D项。
24.【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其对英国议会改革的看法:在世界上所有已提出的法案或是阴谋(除此别无适当的说法)之中,这是最骗人和最阴险的”可知,这个工人对英国议会改革是有意见的,所以说明英国的民主政治还有待完善,故选A项;1832年议会改革是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治权利,工人阶级没有获得,所以工人会有上述不满,但并不意味着议会改革背离了民主方向,排除B项;欧洲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而不是1832年议会改革,排除C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表明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英国1832年的议会改革是工业资产阶级领导的运动,排除D项。
25.【答案】C【解析】“我始终难以相信,联邦制国家能够在与一个力量相等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长期斗争中最终获胜”,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联邦制下的各州设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有一定的自主权,说明联邦制政府权力相对分散较为软弱,故选C项;联邦制下的各州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有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激发地方的积极性,排除A项;邦制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相互制衡,与培养国民民主精神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难以相信”的是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性,会导致政府权力相对分散较为软弱,材料没有涉及工作效率问题,排除D项。
26.【答案】C【解析】据材料“每个州都在采购呼吸机,纽约州在买,加州在买,伊利诺伊州也在买,我们都试图购买相同的商品。最后联邦政府也加入了竞标……效率非常低”,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地方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情况下有权,决定各州事务,联邦政府无权干预。材料中各州在面临呼吸机短缺问题时,出现了各州相互争夺的局面,最后联邦政府也加入竞标,这反映美国联邦制下无法解决的全国性统一规划和协调问题,导致政府在处理诸如经济、卫生等事务时效率降低,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中各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关系,与分配制度无关,排除A项;美国制造业空洞化是因为美国把中低端产业转移到世界各地以降低生产成本所致,材料没有反映这一信息,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美国各级政府互相争夺医疗资源的问题,并非干预市场,排除D项。
27.【答案】C【解析】1866年的修正案加强了美国公民和国家的联系,这有助于推动美国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故选C项;材料并未论述对公民的监控问题,排除A项;材料论述的是美国公民身份的认定依据,并未体现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B项;对邦联制弊端的修正是《1787年宪法》规定的联邦制原则,排除D项。
28.【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总统特朗普要求“州长们自己承担起责任,获得抗疫所需的关键设备”,可知这一现象充分体现出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具有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即美国所实行的联邦制原则,故选B项;总统制主要体现美国的政体类型,即总统制民主共和制,这与题干中的“分权”无关,排除A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美国总统与地方各州之间的关系,与“议会制”无关,排除C项;内阁制是英国所实行的,而不是美国,排除D项。
29.【答案】D【解析】据材料“君主掌握实权”“君主召集、解散议会”“帝国议会作用很小”等信息可知,德意志的君主掌握实权而代表民意的帝国议会权力很小,表明德意志的民主化进程没有充分体现,故选D项;据材料“君主掌握实权”“帝国议会作用很小”等信息,表明启蒙思想对德国的影响有限,排除A项;材料中虽反映了君主依然掌握实权等信息,但也已确立具有民主性质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封建残余势力起根本作用表述错误,排除B项;根据所学,德意志君主立宪的特点是由于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统一后的德意志等因素造成的,是依据德意志国情确立的制度,排除C项。
30.【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残缺、矛盾、可修改、不稳定”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有缺陷,而最终“维护了法国共和政体的连续和相对稳定”是由于“人们有了对宪法作出重新解释”,这种重新解释则是各政治派别妥协的结果,故选B项;题干体现的是法国政治派别斗争的格外错综复杂使得宪法出台充满变数,而不是共和政体的大势所趋,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距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出台过去了将近一百年时间,所以这部宪法出台没法体现法国大革命是否彻底,排除C项;由宪法的缺陷也使其有了可以重新解释的可能,从而保证了共和政体的连续和相对稳定,说明这一过程主要不是体现的理性精神,而是当时的政治派别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导致的,排除D项。

二、材料阅读
31.【答案】
(1)措施:政治上:废除封建国家和王国,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将六国旧贵族迁至首都,加强监视。
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驻到全国各地。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举例: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秦长城。
(2)特点:中央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分权体制;中央与地方各州互不统属但相互制约;中央对地方通过司法监督实行管理。
意义:既避免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3)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启示: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民主政治模式的多样性;民主政治建设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32.【答案】
(1)古代中国:德法并治,强调仁德教化;加强君主专制,同时规范君主权力;大一统思想。(5分)
古代西方:重视自由平等的个人权利,主张民主;强调法治优于人治;限制公权力,重视权力分治。(5分)
(2)原因:古希腊罗马民主和法制的影响;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重视个人的人文精神传统。(6分)
(3)启示:国家治理应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重视民主和法治的建设;以德治国,促进社会和谐;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坚定走中国特色的治理现代化之路。(4分)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黑龙江双鸭山三十一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 黑龙江双鸭山三十一中学2021届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