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基督教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是( B )
A.罗马教皇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B.长期遭受苦难的犹太人渴望“救世主”
C.罗马皇帝的推崇
D.人们对宗教文化感兴趣
2.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法兰克王国( C )
A.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与罗马帝国相当
B.实行限制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C.国王与下属关系不同于中国皇帝与臣僚关系
D.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英国的雏形
3.5世纪末期,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众多“蛮族王国”的是( A )
A.日耳曼人 B.希腊人
C.埃及人 D.古巴比伦人
4.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B )
A.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君提供兵役服务等
B.封臣有效忠封君的义务,封君对封臣则没有义务
C.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5.8世纪改革后,西欧逐渐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政治制度。国王是最高的领主,以下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最后是骑士。在这种体系下,各级领主依次从属,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上述材料反映的西欧政治制度是( B )
A.雅典民主制 B.封君封臣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6.“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这种生产组织形式遍布欧洲各地大约是在( D )
A.1世纪 B.5世纪
C.8世纪 D.11世纪
7.“庄园与村庄不完全相同,有的庄园包括一个或几个村庄,有的则只是一个村庄的一部分。一个典型的庄园一般由封建主的城堡、农奴的农舍群、教堂、耕地、牧场、森林、河流,还有磨坊、面包炉等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所组成。”这段材料主要介绍了( B )
A.庄园出现的背景 B. 庄园的布局
C.庄园的土地构成 D. 庄园出现的影响
8.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列有关庄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B.庄园的耕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
C.庄园领主的佃户分为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D.领主可以随意没收庄园内自由农民的土地
9.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兴起后,城市居民通过多种方式反抗封建领主,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下列属于西欧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常用手段的是( C )
①金钱赎买 ②复兴城市 ③建立自治机构 ④武力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在中世纪西欧,农奴科特威在某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后,他的境遇不符合史实的是( C )
A.他获得了某市市民的身份
B.他从此享有自由
C.领主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
D.他在城市里找到了适合他的工作
11.在谈到中世纪留给当代的历史遗产时,有学者明确说: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此处“现代精神”主要指大学( D )
A.建立教师行会 B.实行精英教育
C.获得教会支持 D.具有自治地位
12.某同学要研究2世纪以来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你应该推荐他查阅( A )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理概要》
C.《法学汇纂》 D.《新法典》
13.“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材料主要描述《查士丁尼法典》( C )
A.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B.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C.稳固帝国社会秩序,保证君主专制权力
D.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主人安排,不许反抗
14.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A )
A.①拜占庭帝国 ②查理曼帝国 ③德意志
B. ①拜占庭帝国 ②波斯帝国 ③英格兰
C. 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荷兰
D. ①阿拉伯帝国 ②德意志帝国 ③俄罗斯
15.20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公布新年号为“令和”。这是日本自公元645年首次使用年号以来的第248个年号。日本首次使用的年号是( A )
A.大化 B.德川 C.明治 D.裕仁
16.在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C )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17.以下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古代日本社会概况的是( B )
①封君封臣 ②大化改新 ③武士集团 ④幕府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2022绥滨期末)穆罕默德率领信徒在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这里所涉及的宗教指的是( A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道教 D.印度教
19.8世纪中期,帝国极盛之际,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然其疆域之辽阔,为历史之空前。这里的“帝国”指的是( D )
A.波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埃及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0.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多元的文化,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D )
A.希腊雕塑——《掷铁饼者》
B.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
C.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D.古罗马文学——《天方夜谭》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8分,22题15分,23题12分,24题15分,共60分)
21.中世纪西欧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敝的境地。罗马帝国后期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
从古希腊到现代》
材料二 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应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概括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地位。(2分)
答案:基督教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6分)
答案: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
(3)依据材料三,说说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是什么。图中的“自营地”由谁直接经营?“份地”是什么人的生活来源?(6分)
答案:庄园。领主。佃户。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至少写两点)(4分)
答案:思想文化上: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政治上:封君与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与发展;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新现象: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兴起。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在从头开始,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框架中,所以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西欧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6分)
答案:经济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产生了城市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印度的城市的不同在哪里。(4分)
答案:中古西欧城市有自治权;市民们的自信和独立。
(3)材料三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学自治地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分)
答案: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和教育自主权。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处的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在经济方面,几百年来拜占庭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它的货币是当时国际贸易的通用媒介;在文化方面,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加之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处的卓越地理位置,拜占庭文明最初以其文化上的兼收并蓄而显繁荣灿烂之势。在它俯视之下的西方世界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当西欧东征的士兵来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的时候,他们为人间竟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
“天堂”!
材料二 然而,拜占庭帝国就在这种卓越中洋洋自得,在以后的时日里,它无视于西欧在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而依然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之中。拜占庭人显然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和做法持续了若干个世纪。在以后的岁月里,它不仅在同宗的基督教兄弟——代表着一种新文明扩张势力的西欧军队进攻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兰扩张势力的打击之下也是束手无策。最终在到处布满贪婪目光的世界里可悲地充当了刀俎之上的一块肥肉,在1453年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庭帝国衰亡原因有哪些?(4分)
答案:统治者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统治者”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中,保守封闭,故步自封,不思进取。
(2)材料二中“文明新因素”是指什么?它的“悄然兴起”有何历史意义? (4分)
答案:早期资产阶级。孕育了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资产阶级文化,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3)联系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历史遭遇,指出拜占庭的历史命运给后人留下的经验和教训。(4分)
答案:开放包容促进文明繁荣(或任何文明都必须开放进取,不断创新,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或故步自封,保守狭隘,不思进取最后只能被历史的大潮所淘汰)。
24.(2021宁波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综观中世纪的世界,东方与西方呈现给人类的是两道迥异的风景,欧洲人的意识处于睡眠与半醒状态;而在亚洲西部,这个沙漠广布,缺少水源,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阿拉伯半岛上,以伊斯兰教为特点的阿拉伯文明格外璀璨……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它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
材料二 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
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中世纪的欧洲“人的意识处于睡眠与半醒状态”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教会垄断了教育和文化。
(2)请结合具体史实说说阿拉伯文明兴盛的表现(至少两项)。从民族特性上来讲,阿拉伯民族能创造璀璨的文明得益于什么?(5分)
答案:数学: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文学:《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民族特性: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重视文化的民族。
(3)材料二中“日本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变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什么影响?联系材料二,指出这场变革能够成功推行的因素。(6分)
答案:政治措施: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后的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因素:遣唐使的推动;日本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唐朝为模式学习先进的封建制度。
(4)从阿拉伯民族和日本的崛起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2分)
答案:要有危机意识,要善于学习他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要具有改革创新精神;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