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生物试题 > 高三上生物试题
文件名称: 2021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生物第五次模拟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998.49 KB         整理时间:2021-04-30
文件简介:
2021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生物第五次模拟考试题
2021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生物第五次模拟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40小题 ,共60分)
1.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内容要点,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③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④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⑤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⑥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由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
⑦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A.6项 B.5项 C.4项 D.3项
2.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所含的贮藏物进行代谢转化,果实逐渐变甜。图A中I、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 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 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下列对于该实验的一些分析,正确的是 ( )
A.向a、c试管加入碘液后,c试管中蓝色更深
B.曲线Ⅰ表示还原性糖,曲线Ⅱ表示淀粉
C.向b、d试管加入斐林试剂,试管d颜色更深
D.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不断转变成还原性糖
3.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水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并维持细胞形态
②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很少且大多数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③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④无机盐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⑤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小 ⑥缺碘会引起儿童佝偻病
A.六项 B.五项 C.四项 D.三项
4.如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5.在生物学实验中,材料的选择及临时装片制作对于实验能否成功都是非常关键的,下列有关说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序号 实验课题 生物材料 装片制作过程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口腔上皮细胞 制片→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染色
B 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蔬菜叶上表皮细胞 滴清水→加标本→盖盖玻片
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2—3cm 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酵母菌 滴稀释后的培养液于计数室→盖盖玻片
A.A B.B C.C D.D
6.如图所示,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好 氧细菌和蓝细菌(旧称蓝藻),它们最早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下列表述不支持“内共生学说”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核糖体
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环状DNA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多数蛋白质由核DNA指导合成
7.如图为某种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无叶绿体,该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这是一种需氧型生物,但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C.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中央,内质网非常发达
D.该细胞的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8.如图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RNA和蛋白质在②中合成并组装成核糖体
B.连续分裂的细胞,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的只有④
C.③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rRNA、tRNA在细胞质中合成
9.在小型圆底烧瓶内盛等量的H2O2,并向各瓶中迅速加入等量相应的物质(如图),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沉于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同一位置(瓶内有气体产生,烧瓶可浮起)。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4中均需要ATP提供能量 B.图3中的烧瓶浮起的速度最快
C.图4中无气体产生,烧瓶不上浮 D.图1与图2对照验证酶的高效性
10.细菌紫膜质是一种膜蛋白,ATP 合成酶能将H+势能转化为 ATP 中的化学能。科学家分别将细菌紫膜质和 ATP 合成酶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 在光照条件下,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易化扩散
B.ATP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C.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对ATP的合成无影响
D.ATP合成酶只具有催化作用,不具有运输作用
11.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以等体积等浓度H2O2为底物,对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相关研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实验一可以看出,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其原因是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B.若将实验一中的萝卜提取液换成等量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则O2产生总量明显增多
C.实验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酶的含量不同
D.过氧化氢酶制剂的保存,一般应选择低温、pH为7的条件
12.科学家从动物的胰脏中分离到一类低分子量的蛋白质(Ub),能对细胞中的异常蛋白(靶蛋白)贴上“标签”,被贴标签的靶蛋白随即被蛋白酶水解,其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Ub为靶蛋白贴标签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Ub在靶蛋白水解过程中起到催化的作用
C.AMP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MP分子不含有高能磷酸键
D.靶蛋白水解过程与人消化道内蛋白质水解过程不同
13.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 O2浓度下,O2的吸收量和 CO2 的释放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 )
A.在 MN 段该器官细胞呼吸的产物有 H2O、酒精和 CO2
B.M 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 O2浓度
C.N 点时,细胞呼吸产生的氢全部用来还原 O2
D.O 点时,该器官产生 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
14.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不允许二糖及多糖透过),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图4分别表示达到平衡后,图1、图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平衡后,漏斗内溶液浓度Ma大于Mb
B.平衡后,漏斗内液面上升高度h1>h2
C.平衡后,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度相等,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D.若再向a、b中加入等量的蔗糖酶,漏斗内外液面最终会齐平
15.如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糖脂,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
B.②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
C.③可以是细胞器膜、核膜的主要成分
D.④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16.某生物研究小组为验证酵母菌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才能产生酒精,他们依据酒精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的原理进行实验,装置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锥形瓶A中无氧或缺氧,锥形瓶D中有充足的氧气
B.实验一段时间后,从试管B中取出一部分液体可使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
C.锥形瓶A和D中的葡萄糖溶液的量属于无关变量
D.如果将试管B和E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则一段时间后均会变浑浊
17.各取10%的无菌葡萄糖溶液100mL加入两瓶中,分别加入少许等量的酵母菌液,混匀、密封,按下图装置实验。如果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均为10g,撤去装置,将两瓶溶液用滤菌膜过滤掉酵母菌,滤液分别倒入下列U型管中,开始时液面相平,下列对一段时间后A、B液面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A、B液面不变,因为生成的CaCO3相等,分解的葡萄糖也相等
B. A上升B下降,因为甲消耗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
C. A下降B上升,因为甲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溶液浓度小
D. A下降B上升,因为乙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
18.下图表示菠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转移途径,其中①~⑥代表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③不在生物膜上进行
B.参与过程②③⑤的酶种类不同
C.过程②③④⑤都有ATP产生
D.过程③产生的[H]全部来自于丙酮酸
19.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适宜用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②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用过氧化氢为实验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④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作为提取液
⑤以淀粉和蔗糖为实验材料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作指示剂进行鉴定
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鉴定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20.下图中Ⅰ、Ⅱ、Ⅲ曲线分别表示夏季某一天24小时的温度、某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曲线Ⅲ在a点上升的原因是温度下降,细胞呼吸减弱
B.图中曲线Ⅲ在12点左右d点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C.叶肉细胞在图中的c、e两点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D.与d点相比,e点ATP的含量下降,C3还原的速率下降
21.下图甲表示水稻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产生量的变化,图乙表示用水稻叶片实验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C.图乙中,光照强度从0到X的范围内,叶片固定的CO2量为S△Oef+S△fgX
D.图乙中,限制g点以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光照强度
22.下面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强下叶绿体与线粒体的代谢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该细胞单位时间释放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
B.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的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
D.分析细胞④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N1小于m2
23.下列有关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鼠吸人18O2,可以在其尿液中检测到H218O
B.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放射性只能出现在细胞的核糖体中
C.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环境中的14CO2中的14C在叶绿体中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14C2H5OH
24.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图表示金鱼缺氧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X”是丙酮酸,由3种元素组成
B.过程①②③⑤均有能量释放,用于合成ATP
C.不同类型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酶种类不同
D.在肌细胞中将乳酸转化成酒精并排出有利于防止酸中毒
25.如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细胞①②表示有丝分裂,其中细胞①有8条染色体
B.细胞②表明曾发生过基因突变
C.如果细胞③④是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则细胞③一定是极体
D.细胞②④均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细胞④表示减数分裂

26.管家基因是维持细胞基本代谢所必需的,是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将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称为奢侈基因。同种生物不同类型的正常体细胞,其基因表达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基因是奢侈基因,ATP合成酶基因是管家基因
B.若图中的基因a-f中有一种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等物质的每的基因,则该基因最可能是基因b
C.同一个体多种体细胞之间具有相同的管家基因和不同的奢侈基因
D.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奢侈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7.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会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
B.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28.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出现明显变化
B.将各分化细胞中mRNA提取并逆转录所得基因不同
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增大,细胞相对表面积增大
D.癌细胞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长度变化不大
29.细胞增殖严格有序地进行与细胞内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密切相关,CDK 的活性受周期蛋白(简称cyclin) 的调节。CDK 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cyclin 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下图表示cyclinB 与CDK1活性调节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yclinB 在G2期开始合成
B.CDK1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
C.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
D.CDK1的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 在M 期不能合成所致
30.萝卜的花色(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选用紫花植株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植株杂交,结果分别如下图①②③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紫花个体的基因型是Aa,白花个体的基因型是aa,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AA
B.红花个体和白花个体杂交,后代全部是紫花个体
C.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一紫花个体连续自交3代,得到的子代中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是7/16
31.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造成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造成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50%的死亡造成
32.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C、c控制。某豌豆种群中,基因型为CC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cc的个体占10%,该种群在自然条件下繁殖两代获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B.F2中c基因频率为40%
C.F2中紫花豌豆占27/40 D.F2中CC基因型的个体占9/25
33.某植物的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花粉粒糯性(e)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有品种甲(BBDDee)、乙(bbDDEE)、丙(BBddEE)和丁(bbddee),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亲本 F1生殖细胞
组合一 甲×丁 BDe:Bde:bDe:bde=4:1:1:4
组合二 丙×丁 BdE:Bde:bdE:bde=1:1:1: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组合一可知,基因B、b和基因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组合一利用F1自交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由组合二可知,基因E、e和基因B、b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F1自交所得F2中,杂合子占3/4
D.利用花粉鉴定法(检测F1花粉性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亲本组合有甲×丙
34.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 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 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
A.AADd 和 ad B.AaDd 和 Ad C.AaDd 和 AD D.Aadd 和 AD
35.某一年生植物开两性花,其花非常小,杂交育种时去雄困难。其花粉可育与不育由细胞核基因A/a(A、a基因仅在花粉中表达)和线粒体基因(N、S,每一植株只具有其中一种基因)共同控制,花粉不育的机理如下图所示(P蛋白的存在是S基因表达的必要条件)。

注:基因型可用“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型)”的形式表示,如植株N(aa)、花粉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现有植株N(aa)、S(aa)、S(AA)、N(AA),若要培育出植株S(Aa),母本最好选用S(aa)
C.植株S(Aa)能产生两种类型的可育花粉
D.植株S(A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S(AA):S(Aa):S(aa)=1:2:1
36.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且节瓜的性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节瓜的性别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1/9
C.若aaB_ 为全雌株,则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
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
37.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可以连在一起,成为一条并联的X染色体,带有一条并联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的果蝇(品系C)表现为雌性可育,带有一条并联X染色体和一条正常X染色体的果蝇是致死的,没有X染色体的果蝇也是致死的。用化学诱变剂诱导正常的野生型雄果蝇,然后让该雄果蝇和品系C进行杂交,以下对杂交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子代雌果蝇都带有并联X染色体,子代雄果蝇X染色体来自亲代雄果蝇
B.若子代雄果蝇有某突变性状而雌果蝇没有,则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若子代雌果蝇有某突变性状而雄果蝇没有,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若子代果蝇都出现了某突变性状,则该突变基因最有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8.某科研人员在某地区野生型果蝇(正常眼色)种群中发现两只突变型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类型,进行了如下实验(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亲本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A×纯合正常雄果蝇 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 B×纯合正常雄果蝇 62正常(♀)∶62褐眼(♀)∶65正常(♂)∶63褐眼(♂)
实验三 实验二的子代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 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
A.果蝇A发生了隐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果蝇B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果蝇A、B为不同的突变类型,突变后的基因均有一定的致死效应
D.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2/3
39.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0(细胞内只含1条性染色体X)的果蝇,表现为雄性不育,用红眼雌果蝇XAXA与白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W”)。为探究W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将W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
B.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
C.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aO
D.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aY,由基因突变引起
40.下图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且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已知甲病在人群中发病的概率为1/64,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
B.若 11 和 14 号婚配,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后代的概率为 5/32
C.2 号和 7 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00%
D.8 号和 9 号个体再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为 7/252
二、非选题(每空1分,共40分)
41.如图一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甲代表______________;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膜。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
(3)图二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与图一中的________(填序号)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柽柳是泌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C6H12O6的溶液中进行培养。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结果 结论
乙组吸收速率明显
小于甲组吸收速率 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42.Ⅰ.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在25℃(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下培养番茄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0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无色透明玻璃钟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配制完全营养液时,忘记加入MgSO4,采用该植物的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发现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
(3)利用根毛区细胞和完全培养液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Ⅱ.下图甲是采用黑、白瓶法(黑瓶不透光),分别测定某池塘夏季白天不同深度水层每小时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纵轴表示水池深度(假定不同深度的水温不变),横轴表示瓶中O2的变化量(g/m2·h);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 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瓶中测得的O2变化量为净光合作用产生量,则光照适宜时,水深2 m处每平方米的水藻1小时制造的O2的总量为________。
(2)白瓶在水深3 m时,O2的变化量为0,表明在此深度时,水藻的光合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若将白瓶水藻从3 m处移到2 m处,则短时间内水藻细胞中C3的含量将________。
(3)若图乙实验中将试管向右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图分别表示某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①中a、b柱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②中表示减数分裂的图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①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②中的_______,图①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②中的____________过程。
(3)图①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 
44.(6分)人类的ABO血型是由位于人类第9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IA、IB、i所决定的。含基因IA时为A型,含基因IB时为B型,同时含IA、IB基因时为AB型,不含IA、IB的个体为O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ABO血型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由这组复等位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2)有人认为,一对夫妇所生孩子的ABO血型最多只有3种。你认为是否正确?试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对均为AB型血型的夫妇,生有一个O血型的孩子科学家认为,这最可能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其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研究认为(3)的结果是由于这对夫妇均携带一种与ABO血型决定有关、但在群体中频率很低的h基因(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引起的;h基因纯合时,均表现为O血型。若该O血型孩子与不含h基因的O血型异性结婚,所生子女中不出现________血型即可证明。理论上,上述AB血型夫妇所生后代血型的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
45.(5分)如图为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D、d)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6携带甲病基因,已知,当含有决定睾丸发育基因的Y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其它染色体上后,人群中会出现性染色体为XX的男性,请分析回答:

(1)控制乙病的基因为 性基因,判断的依据是 。
(2)Ⅱ5和Ⅱ6如再生一个孩子为不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 。若Ⅰ3、Ⅱ7均无甲病基因,Ⅲ2和Ⅲ3结婚,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3)若Ⅰ1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Ⅰ2正常(不考虑甲、乙两病,色觉正常基因和色盲基因分别用B、b表示),则Ⅲ1的基因型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
46.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于是,科学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回答: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
(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 。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图中的限性斑纹雌蚕的基因型为 。
(3)在生产中,若要选育雄蚕,可利用限性斑纹雌蚕和表现型为 的雄蚕杂交培育,可以根据体色辨别幼蚕的性别。请在方框中画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