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
生物学
(考试时间:60分钟;全卷满分:6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答案。)
1. 我市的平天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6.76平方公里,有桫、格木、喜树、海南五针松、罗汉松等珍稀植物和18种国家二级保护的兰科植物,形成了色彩斑斓的森林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B. 个体大小的多样性
C. 个体数量的多样性
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平天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有桫、格木、喜树、海南五针松、罗汉松等珍稀植物和18种国家二级保护的兰科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的多样性,它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A符合题意。
B.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个体大小的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个体数量的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成语不能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 雨后春笋 B. 孔雀开屏
C. 蜻蜓点水 D. 水滴石穿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雨后春笋,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A不符合题意。
B.孔雀开屏是雄孔雀的求偶行为,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B不符合题意。
C.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C不符合题意。
D.水滴石穿没有生物,不能体现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3.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儿受到惊吓而飞起的场景,这其中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能繁殖 B. 对刺激有应激性
C. 能生长 D. 能进行新陈代谢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可见,“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说明生物对刺激有应激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 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发生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温度影响蚯蚓的生活
B. 阳光影响蚯蚓的生活
C. 空气影响蚯蚓的生活
D. 湿度影响蚯蚓的生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详解】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呼吸的,其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大雨过后,由于雨水把土壤中的缝隙塞满,导致土壤中的氧减少使蚯蚓无法正常呼吸,所以爬出洞穴,这体现了影响蚯蚓生活的因素是空气,而不是阳光、温度、湿度,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 能够体现生物必须依赖和适应环境的是( )
A. 草盛豆苗稀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鱼儿离不开水
D. 蝗灾导致小麦减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生物影响环境的同时还要适应环境。
【详解】A.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这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B不符合题意。
C.鱼儿离不开水,并且鱼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应于水中生活,体现生物能适应环境且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C符合题意。
D.蝗灾导致小麦减产,是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蝗虫对小麦生长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不属于生物分类单位的是( )
A. 界 B. 属 C. 纲 D. 宗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宗不属于分类单位,D错误,ABC正确。
故选D。
7. 在探究实验中,如果实验数据和结果不支持假设,则不应该有的后续做法是( )
A. 认真分析原因
B. 继续查找资料
C. 修改实验数据
D. 重新进行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认真分析原因,继续查找资料后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或者再进一步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修改实验数据,因此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8. 科学家在草原上利用摄像机记录狮子的捕猎过程,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文献法 D. 调查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详解】A.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A错误。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可见,科学家在草原上利用摄像机记录狮子的捕猎过程,属于观察法,B正确。
C.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C错误。
D.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D错误。
故选B。
9. 小明惯用右手,他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正确位置关系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时正确的方法是:用左眼观察,同时右眼睁开,便于边观察边作图。
【详解】用显微镜观察时正确的方法是:用左眼观察,同时右眼睁开,便于边观察边作图。小明习惯用右手,所以观察时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记录作图。如果用左眼观察,右眼闭起就不能同时记录作图,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 既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也是细胞内遗传物质贮存场所的结构是( )
A. 细胞核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叶绿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正确。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B错误。
C.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C错误。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A。
11. 动、植物细胞进行分裂时,最先发生变化的结构都是( )
A. 线粒体 B. 细胞核 C. 叶绿体 D. 细胞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详解】细胞的分裂过程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可见,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 生物绘图的用笔,应选用( )
A. 3H或2H铅笔 B. 2B或HB铅笔
C. 蓝色水性笔 D. 黑色水性笔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有:(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2)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详解】3H或2H的铅笔较硬,能较清晰的绘出细胞的结构图,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3. 人体血液被称为“流动的组织”,它属于( )
A. 结缔组织 B. 神经组织
C. 肌肉组织 D. 上皮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
【详解】由分析可知,人体内的血液具有营养等作用,属于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4. 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是( )
A. 营养组织 B. 保护组织
C. 上皮组织 D. 神经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动物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表皮构成,具有保护功能,B不符合题意。
C.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分布在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体内各种管腔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C不符合题意。
D.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接受刺激,产生、传导神经冲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15. 西红柿又名番茄、洋柿子,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与西红柿果肉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
A. 白菜叶 B. 口腔上皮细胞
C. 玉米茎 D. 菠菜叶上表皮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动物体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西红柿果肉和菠菜叶上表皮都属于组织结构层次,白菜叶和玉米茎都属于器官结构层次,口腔上皮细胞属于细胞结构层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答案。)
16. 图1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