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座位号、班级填写清楚;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题题号后面的答题要求;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记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卡胶和贴纸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一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木偶人走路 B. 玩具蛙跳跃
C. 生石花开花 D. 钟乳石长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B.木偶人走路、玩具蛙跳跃都无生物特征,不属于生命现象,AB错误。
C.生石花开花,说明生物能繁殖,是生命现象,C正确。
D.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所以钟乳石慢慢长大不是生命现象,D错误。
故选C。
2.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有一些绿色结构。下列特征中不能判断该结构为生物的是( )
A. 颜色呈绿色 B. 有细胞结构
C. 具有鞭毛 D.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A.不能根据颜色来判断是否是生物,A错误。
B.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正确。
C.细菌通过鞭毛进行运动,C正确。
D.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够运动的物体一定是生物
B. 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C.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D.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风吹沙动,但是沙子不是生物,A错误。
B.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B正确。
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描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C错误。
D.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错误。
故选B。
4. 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这体现了( )
A. 生物能进行呼吸 B.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详解】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这体现了生物(水稻)能对外界刺激(水)作出反应,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5. 民间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光照和温度 B. 温度和水分
C. 水分和光照 D. 水分和温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详解】“春兰秋菊“这一句可以说指不同季节里,不同的植物会开花,这是与光照直接相关的,也就是植物生理学所说的光周期。兰花在春天开花原因是春分后光照变长,这时适合的光周期促使开花;而菊是短日照植物,每天光照时间变短,反而有利于开花。“春兰秋菊”主要是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因素不同的影响。
“南桔北梨”是由于温度的原因。桔在北方的温度下是不能生长的,而梨也无法适应南方过热的温度环境,所以两种情况都会使桔或梨长势不好,而不结果或结果风味不佳。“南橘北枳”主要是受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6. 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 莲藕的茎和叶柄内有相通的气腔
C.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D. 南极企鹅的羽毛密,皮下脂肪厚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影响环境指的是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生物适应环境指的是生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为了趋利避害而主动对自身进行的调节或改变;环境影响生物指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
【详解】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B.莲的叶柄和根状茎(藕)都有空气孔可输送氧气,彼此相通形成了气体通道,适应水下缺少空气的环境,B不符合题意。
C.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肥力,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符合题意。
D.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南极的企鹅,皮下脂肪特别厚,脂肪保暖有了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生物圈 B. 森林生态系统 C. 海洋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A。
【点睛】生物圈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明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8.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苗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 竞争 B. 共生 C. 捕食 D. 寄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竞争包括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种间竞争指的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争夺食物、空间、领地等资源,如:田里的水稻和杂草是种间竞争关系。种内竞争是同种生物之间争夺各种资源,如:熊梅花鹿争夺配偶是种内竞争关系。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作共生。捕食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
【详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苗和杂草之间争夺阳光、空气、水分等,所以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A。
9. 谚语“清明雨水多,竹笋满山坡”中,促进竹笋生长的生态因素是( )
A 阳光 B. 空气 C. 水分 D. 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谚语“清明雨水多,竹笋满山坡”中,促进竹笋生长的生态因素是水分。
故选C。
10. 珊瑚虫与藻类植物生活在一起,藻类从珊瑚虫排出的废物中获取营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这体现了珊瑚虫和藻类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A. 寄生 B. 竞争 C. 捕食 D. 共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等。
【详解】A.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A错误。
B.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B错误。
C.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C错误。
D.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珊瑚虫体内生活着某些藻类,它们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珊瑚虫和藻类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关系,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阔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处,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处,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
B. 沙漠上到处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说明水分会影响植物的分布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温度对花期的影响
D.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详解】A.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左右,在高山上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因此,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越低的地方,主要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A正确。
B.沙漠中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有水才有植物生长,体现的是非生物因素水影响植物的分布,B正确。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说明了温度对花期的影响,C正确。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 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生产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
【详解】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只是生物成分,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C正确。
D.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 阳光→草→牛→虎 B. 鼠→蛇→鹰
C. 鹰→蛇→青蛙→昆虫 D. 草→兔→鹰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详解】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题目可知,草→兔→鹰,符合食物链的书写要求。D正确。
【点睛】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14. 某同学为制作生态瓶准备了玻璃瓶、池塘水、螺蛳、小鱼、小虾,他还必须补充的材料是( )
A. 金鱼藻
B. 自来水
C. 河沙
D. 锦鲤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瓶是模拟的生态系统,所以生态瓶中应该有生态系统的全部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该生态瓶中已经有池塘水(非生物部分、水中细菌和真菌为分解者)、螺蛳、小鱼、小虾(消费者),还应该补充生产者。
A.金鱼藻,生产者,符合题意。
B.自来水,非生物部分,不符合题意。
C.河沙,非生物部分,不符合题意。
D.锦鲤,消费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瓶制作的原理,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15.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池塘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 热带雨林 D. 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详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阳光充足,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是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故选C。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B. 氧气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
C. 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中各种各样的鱼类组成的
D. 生物生存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被称为“地球之肾”,A正确。
B.海洋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B错误。
C.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C错误。
D.生物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生物周围的各种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D错误。
故选A。
17.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C.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
D.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的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详解】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和,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正确。
CD.生物圈是由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的统一体,C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18. 一片海洋被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海洋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虾→鱼→鱼鹰,在这条食物链中,含化学农药最多的是那种生物( )
A. 浮游植物 B. 鱼鹰 C. 小虾 D. 鱼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因为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很难被分解,不容易被排出,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浮游植物→小虾→鱼→鱼鹰这条食物链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鱼鹰,营养级最低的是浮游植物,所以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鱼鹰,最少的是浮游植物。
故选B。
19.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生物”二字,看到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后,上下左右都颠倒,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即“图像相反”,这个“反”可理解为在同一平面内旋转180°。
【详解】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象,实际上物像的上下是颠倒的。右左也是颠倒的。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正方向“生物”字的玻片时,视野中的物像是“”字,上下左右都颠倒,即选项A。
【点睛】在做题时,可以将题目倒过来看,即把卷子旋转180度,就能得出倒像了。
20. 某班学生在学习使用显微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捂住右眼,用左眼观察,先对光再用低倍镜观察
B. 若想把左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往右下方移
C. 换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可用凹面镜反光使视野变亮
D. 换高倍物镜后,若想使视野更清晰,可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
A. 甲→丙→乙→丁 B. 乙→丙→丁→甲 C. 甲→乙→丙→丁 D. 丁→乙→丙→甲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5、丙0.51、乙7、丁68,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甲→丙→乙→丁。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2. 关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需滴清水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B.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需滴清水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C. 制作玻片标本时,被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
D. 如果所观察的细胞是透明的,可对材料进行染色后再观察
【答案】B
【解析】
【分析】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简单概括为: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详解】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需滴清水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便于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A正确。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需滴生理盐水保持细胞正常形态,B错误。
C.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是因为光线能透过材料,C正确。
D.由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等是无色透明的,观察起来不清楚。用碘液染色为的是对比明显,因为细胞核中有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以便于观察,D正确。
故选B。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想要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涂片进行观察
B. 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观察到细胞
C. 绿色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D. 用钢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用粗线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
【答案】A
【解析】
【分析】1.玻片标本的种类有切片、涂片和装片。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
2.画生物图时要注意:图形的大小和位置要适当;用3H铅笔;较暗的部分用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但不是打斜纹或涂阴影或留下空白;标注的名称一般要在图的右边,指示线要水平的;图的下面写上所画结构的名称。
【详解】A.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因此,想要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涂片进行观察,A正确。
B.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使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因此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大小应该适宜,越大越不容易展开,导致细胞重叠,不有利于观察细胞结构,B错误。
C.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只是植物体的绿色部分才有叶绿体,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就不含叶绿体,C错误。
D.用铅笔(不是钢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用细点(不是粗线)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D错误。
故选A。
2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关于诗句中“黄鹂、白鹭、柳树”三种生物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们都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B. 它们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 它们都能进行呼吸 D. 它们都能繁殖后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黄鹂、白鹭、柳树,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A不符合题意;
黄鹂、白鹭,属于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柳树是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B符合题意;
黄鹂、白鹭、柳树,都能进行呼吸,C不符合题意;
黄鹂、白鹭、柳树,都能繁殖后代,D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5. “草长莺飞”,与草的细胞结构相比,莺的细胞不具有( )
A. 细胞核 B. 细胞质 C. 细胞壁 D. 细胞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