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高三上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11月第二阶段检测试题及答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91.50 KB
整理时间:
2021-12-11
文件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第二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第二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些人认为,中国传统儒家学说比较阴柔,儒生或“酸腐”或“白面”或“手无缚鸡之力”。当然,对“儒”的最初含义,民国以来学者误读很多,如胡适认为儒是靠搞丧礼混饭的殷商遗民;徐中舒认为儒是古文字的“需”,是洗浴从事巫术活动的人;有的现代学者甚至认为儒家讲究温柔敦厚是源自上古“阉人祭司王”的人格。这些偏见,可能与晚清以来外患频繁、人们多把民族的积贫积弱归因于儒学有关。实际上,儒学源自殷周封建军事贵族文化,天然带有军事贵族的阳刚属性。孔子本人崇尚阳刚。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儒士作为男子汉,其志向不可被强迫改变。他指出,“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意思是刚毅的精神气质是近乎“仁”的。刚毅之外,孔子认为“仁者必有勇”(《论语·宪问》),就是说“仁”包含了勇敢阳刚。孔子推崇为保卫共同体而不惜牺牲的勇毅行为。《左传》记载鲁国在抵御齐国入侵的战斗中,“公与其嬖僮汪绮乘,皆死,皆殡。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这位战死的汪绮,是未成年人,当时习俗认为,未成年死者属于“殇”,不该按照成年人礼仪殡葬。孔子则认为,汪绮能拿起武器,勇敢地为保卫祖国而战死,不应该算作“殇”,理当享受成人牺牲者的礼遇。赞美保卫共同体利益的勇敢行为,是儒家传统。诚然,孔子反对“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论语·述而》)的莽夫之勇,也讲究“温柔敦厚”,“必也临事而惧”。但这是否意味着儒家文化不够阳刚?我们需要看当时的社会氛围。当时遍地都是充满了生命力、战斗力的人。子路初见孔子时,“冠雄鸡,佩豭豚,欲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一副野蛮战士造型,因而孔子“设礼稍诱子路”,渐渐用教化来节制这种磅礴的生命冲动。磅礴的生命力、战斗力,须加以节制,才能达到中庸状态。孔子本人“温而厉,威而不猛”(《论语·述而》),就是一种对力量有所节制的人格。他提倡“君子无所争”“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人的力气大小不同),不是反对阳刚,而是针对当时情形,对过度尚武加以节制。孔子后的七十子[注],也是颇尚阳刚。《周易》的《象》对乾卦解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种阳刚精神,尤为人们所熟悉。《礼记·儒行》主张“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可杀而不可……其刚毅有如此者”。就是说,哪怕用死来胁迫,要求儒士放弃信念,都是不可能的;儒士可以被杀,不可受辱。此后孟子提出脍炙人口的“大丈夫”和“正气”之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公孙丑上》)。其学说中阳刚之气沛然勃发,对宋代士人精神有着深远影响。文天祥被囚禁时吟《正气歌》,其“天地有正气”的阳刚精神,至今仍在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重新确认儒家的阳刚属性,是十分必要的。
(注)七十子:指孔门七十二贤。
(摘编自李竞恒《儒家阳刚之气,源自殷周封建军事贵族文化》,《南方周末》2021年3月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多把晚清以来中华民族的积贫积弱、外患频繁归因于儒学,这导致一些现代学者对儒家产生偏见。
B.孔子认为有刚毅勇敢品格的人,就可以称为仁者;能为保卫共同体而英勇牺牲的未成年人,其死不应被当作“殇”。
C.子路初见孔子时,一副野蛮战士造型,而孔子推崇中庸,故不赞许子路身上所体现出的阳刚。
D.文天祥被囚禁时吟《正气歌》,其“天地有正气”的阳刚精神,可看作是对儒家崇尚阳刚传统的传承与弘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就一些人对中国传统儒家的偏见立论,这体现了写作的现实针对性。
B.文章多处依据传统儒家典籍中的言论,有力论证了中国传统儒家学说有阳刚属性的观点。
C.文章以孔子赞汪锜之例,证明孔子对年轻人勇敢阳刚、牺牲报国尤为推崇。
D.文章在论述传统儒学的阳刚属性时,既具历史眼光,又有辩证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学源自殷周封建军事贵族文化,有军事贵族的阳刚属性,这说明儒学不仅有崇尚阳刚的文化基因,也有崇尚阳刚的传统。
B.《礼记·儒行》主张“可杀而不可辱”的阳刚精神,这是对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思想的传承。
C.在儒家学说中,“仁”与阳刚精神并不矛盾,在许多时候,为了弘扬“仁”,持守“仁”,就必须具有阳刚精神。
D.儒家思想从来不缺阳刚之质,但那些认为儒家阴柔羸弱的偏见,会干扰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准确理解,有损我们的文化自信。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非常需要经济“外循环”,通过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来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这是经济“外循环”的优势。但是,经济“外循环”持续的时间越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越是严重,因此发展经济“内循环”非常有必要。与以前“扩大内需”的提法相比,“内循环”显然更加动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因此,从2020年起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将变为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也就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逐渐向内需与出口并重过渡,国内供给和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内循环”或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也将成为资本市场映射的产业趋势。
(摘编自孟凡君《我国启动“内循环”实现经济独立》)
材料二
世界对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五种压力、五个坐标面的变化。第一,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进入了衰退期,我们的出口碰上了天花板。第二,从2006-2015年,10年WTO里各种贸易纠纷案件1/3是跟中国打的,因为中国的出口突飞猛进,等于占领别的国家的市场,所以摩擦不断。但这个摩擦和美国现在和我们搞贸易摩擦、贸易战是两回事,那属于WTO常规的经济次序里产生的摩擦。第三,从2012年以后中国的劳动力边界条件变化了。整个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这几年劳动力成本提高一倍以上。第四,中国在这样的大工业发展中,油电煤气运包括城市土地成本都提高了很多,比较优势开始减弱。第五,生态环保的压力增加,对环保的治理成本也大大提高。面对这些变化,中央审时度势,从2013年提出了新常态,2014、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过去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状态,转化为供给平衡的状态,多余的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一套循环措施出来以后,中国的经济其实就在往内循环方向走了。
(摘编自黄奇帆《疫情下世界经济趋势和中国经济双循环》)
材料三
第三次城市大洗牌属于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被动反应。外贸受阻,一些明星城市顿时黯淡。4万亿救市计划,大量项目出台,让内陆城市受益不少,“强省会”抬头。内循环的伏笔,早在那时就已经埋下。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暗线:美联储以降息作为应对。北京、深圳、杭州借着低息资本的流入,实现产业升级,成为最大赢家。高层关于内循环的完整表述是:“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并未动摇。所以内循环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备份”我国。说回到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3位大赢家,理解北京、深圳腾笼换鸟,以及杭州弯道超车,有助于我们理解内循环。这也是我国“备份”我国,以及第四次城市大洗牌的关键。
(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内循环带来大震动》)
材料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起飞与繁荣很大程度是依赖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引入了国际资本、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方式及市场化观念,而且让中国最为优势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进入国际贸易的分工体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全球接轨。不过,到现在为止,与美国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相比,中国的内需扩张只能是在有限的程度进行。14亿人口当然具有无限大的市场,但这更多的是潜在市场或潜在的消费力。中国居民的消费力与北美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国的城乡差别、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差别、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力的差别都很严重,有些农村居民刚刚从贫困线上走出。如果没有重大制度改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让许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全面提升,他们的潜在消费力是无法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力的。还有,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外向型经济是在逐渐调整,但其代替的是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并以此来拉动中国GDP增长。但这种增长是以房价快速上涨及居民负债快速增加为代价的。目前房价高的城市,许多居民每月收入还了住房按揭贷款之后,可支配可消费的收入非常少。同时由于住房价格是一种社会财富分配机制,而价值高的住房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这必然会让整个社会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公。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力相对水平越来越低。中国的“内循环经济”是建立在中国居民消费力不足、经济房地产化、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等基础上的,这些问题不解决,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难以确立。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重大制度改革,特别是基础性制度的改革。所以,要建立中国的“内循环经济”体系,有人认为应该以确立内需体系、解决三农问题及加快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但无论是三者并进,还是单头进行,要取得重大进展,都得以市场法则为依归。“内循环经济”的确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市场化体系能否成熟,市场能否成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并以市场法则来化解中国生活中一系列的中长期问题,否则“内循环经济”可能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摘编自易宪容《内循环经济的实质与未来发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外循环”持续久了就会暴露问题,发展“内循环”就非常必要,但这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外循环”。
B.北京、深圳、杭州在4万亿救市计划的“内循环”中借着大量项目的出台,实现产业升级,成为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最大赢家。
C.面对我国外向型经济所遭受的多重压力与变化,中央从2013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循环措施,我国经济就在往内循环方向发展了。
D.经济“内循环”是通过“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独立,但“内循环”不是放弃对外开放,闭关锁国,而是为我国发展“备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我国实行经济“内循环”的背景及原因,材料一指出经济“外循环”存在的问题,材料二则将问题分析得更为具体、全面。
B.材料三橙子辅导提及的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证材料一中每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非常需要“外循环”和“内循环”的观点。
C.通过材料二、材料四的比照可以发现,经济“内循环”虽然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却是在疫情下世界经济趋势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D.材料四指出,中国确立以“内循环”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的基础还较为薄弱,尤其是市场化体系还不成熟,需要一系列的基础性制度改革。
6.中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决策有哪些层面的依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名高地有了名(节选)
老舍
进了三月的门儿,远处高峰上的积雪虽然未见减少,近山山脚下的驿谷川(注)却起了点变化:还冻着冰,可是每当晴明的晌午,河中就漾出水来,把冰上一冬的积尘与积雪冲洗开一些,显出些颜色不同的沟沟道道来。这给我们的战士带来说不完的麻烦和困难。小河的一举一动和任何变化都惹起战士们的、特别是后勤部队的密切注意。他们必须随时动脑子想出应付的办法来,而后冒着最大的危险,付出最大的体力劳动,忍受那常人绝不能忍受的痛苦,去执行那些自己想出来的办法。难怪运输连的一位老班长,常若桂,每每这么说:“这条该死的河就是咱们的绊马索!”虽然这么叨唠,每遇到较大的战斗的时节,常班长可没落过后,总是去要求最艰难的任务。每逢他在路上遇见电话员谭明超的时候,必定说几句关于驿谷川的事。小谭才十八岁。看样子,他并不怎么壮实:细条身子,相当的高;窄长秀气的脸还没有长成熟;特别像孩子的地方是在嘴上,不在左就在右,嘴角上老破裂着一小块,他常常用舌尖去舔一舔。看神气,他可绝不像个孩子。每逢炮弹或敌机从他的头上飞过,他总是傲慢地向上斜一斜眼,然后微笑一下——只有饱经世故的中年人才会这么微笑。跟常班长一样,他永远不肯落后,哪里的任务最艰难,他要求到哪里去。现在,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斗,他的任务仍然是极艰苦的,他担任驿谷川渡口的查线接线工作。敌人的炮火日夜封锁着这个渡口。空中的和水里的电线随时被炸断,他得去检查修理。他的瘦长的身子上已受过许多次伤。他不但知道电话是部队的耳目,而且保证使这耳目永远灵通。当他看到手上的、臂上的、腿肚子上的伤疤的时候,他会那么老练地一笑,心里说:现在虽然还不是英雄,这些伤疤却是能作英雄的根据。他心中的模范人物是每战必定立功的,在驿谷川东边的前沿阵地守备了一百多天,在二月初撤到河西去的一营营长,贺重耘。像冲破坚冰的春水,青春的生命力量与愿望是源源而来,不受阻扼的。谭明超切盼有那么一天,打个大仗,他给贺营长当电话员。想想看,和英雄营长坐在一处,替营长传达一切命令,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这有多么光荣!他的想象使他兴奋得要跳起来欢呼!一个青年怎可以没有荣誉心和由争取荣誉而来的想象呢!谭明超真的遇见了他所敬仰的贺营长,当一营调到后面去调整的时候。他坚决地清楚地向营长说出他的心愿,说出他正在练习掌握步行机。说完,他以为营长也许像敷衍孩子似的敷衍他两句。哪知道,营长是那么诚恳、谦蔼、亲热,不但注意地听了他的话,而且详细地问了他的姓名、年岁、哪里的人和他的工作,并且鼓励他要在业务上努力学习。至于将来有没有机会带他到战场去,营长不能马上肯定,那要看作战时节,兵力怎样配合。“好好地干吧!我记住你的名字!”出自英雄之口的这些热情恳挚的鼓励,使这青年敬礼的手好像长在了眉旁,再也放不下来。贺营长走了两步,又回头笑着说:“我参军的时候比你还小两岁呢!”这短短的一段情景中的每一细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深深地印在这青年的心里。从这以后,每逢值班的时候,他不再用以前常进去的小隐蔽洞,而始终在河滩上,紧守着渡口的电话线。小洞子离渡口还有三十来米远,他不愿跑来跑去,耽误时间。干粮随身带着,渴了就嚼一块冰——他纳闷:为什么吃冰还压不住胃火,嘴角依旧烂着那么一小块儿呢!只在拾起不少炸断的碎线的时候,他才跑回小洞,储藏起来。他珍惜那些碎线,像战士们珍惜子弹那样。黄昏以前,敌人向渡口发了几排炮,炮一出口,谭明超就听得出,是哪一种炮,和要往哪里打。炮到,他轻快地卧倒;炸过后,他马上接线。地上、冰上、空中(空炸),弹片乱飞,可是他好像会找弹片的缝隙,既能躲开危险,又能紧张地工作。拾了些碎线,他就往小洞那边跑。
(有删改)
(注)驿谷川位于朝鲜。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记述了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战士们的故事,文章开头就交代了季节、地点和环境。
B.谭明超是小说的主人公,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担任查线接线工作认真负责,敢担重任。
C.谭明超在贺营长那里得到了极大的鼓励,值班时,为了完成任务,全然置安危于不顾。
D.战士们生活条件恶劣,健康也深受影响,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却处处透着积极乐观。
8.赏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1)跟常班长一样,他永远不肯落后,哪里的任务最艰难,他要求到哪里去。
(2)出自英雄之口的这些热情恳挚的鼓励,使这青年敬礼的手好像长在了眉旁,再也放不下来。
9.有人评价小说塑造了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英雄形象,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擢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
B.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
C.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
D.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副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吉祥的征兆。
D.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B.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C.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官员意见相同相异者张商英都能很好对待,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因而对他颇有忌惮。
D.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2)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梦孚若①
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②鲸脍;圉人③呈罢,西极龙媒④。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①词人追怀亡友方孚若之作。方孚若,词人同乡,政治上主张抗金。②东溟,东海。③圉(yǔ)人,养马的官。④龙媒,骏马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得慷慨悲凉,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熔铸典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B.上片写词人梦见与方孚若相逢后,一同游赏名胜古迹,享用美食,乘坐西域名马,极具浪漫色彩。
C.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饮酣”两句写晨鸡无情地唤醒了美梦,词人不得不面对清醒的现实。
D.词人善用典故,如李广之典,寓李广难封之意,“万户侯”一句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鄙薄之情。
15.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运用互文手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刈麦》中侧面表现农民田间劳作繁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作者颂扬滕子京功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一句既正面写游鱼的自在,又侧面表现潭水清澈,而“__________”一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游鱼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情态。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部史诗级战争大片,事件的铺陈与宏观的视角__________。电影《长津湖》虽聚焦于“长津湖战役”这一具体战役,却是将其置于整个朝鲜战争的大背景下来呈现。中南海气氛凝重肃然,毛主席深宵灯火不眠,彭德怀司令员匆匆赶来晤面,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的重要性与严峻性。影片所带来的思考也是深度而__________的。当新兵伍万里在疾驰的车厢里接住年轻的女卫生员抛来的红围巾时,当连长伍千里阻挡弟弟把复仇的子弹射向本已奄奄一息的敌人时,当美国将军为“冰雕连”的精神所折服而情不自禁致以军礼时,人性的力量跳跃出来,__________了战争的冷酷。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个铸剑为犁、再无战争的新世界,这也让影片在爱国主义的基本立场上有了人类的高度!山河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津湖用热血创造的辉煌战绩。我们珍爱和平,但是,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依然是猎枪和我们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宋扬《山河不会忘记》,摘编自《大众日报》)
17.以此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缺一不可 多样 淡化B.缺一不可 多元 柔化
C.等量齐观 多元 淡化D.等量齐观 多样 柔化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影片在爱国主义的基本立场上有了人类的高度,也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个铸剑为犁、再无战争的新世界!
B.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个铸剑为犁、再无战争的新世界,也让影片在爱国主义的基本立场上有了人类的高度!
C.这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个铸剑为犁、再无战争的新世界,也让影片在爱国主义的基本立场上有了人类的高度!
D.这让影片在爱国主义的基本立场上有了人类的高度,也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个铸剑为犁、再无战争的新世界!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划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商汤《盘铭》有官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C.你居然在课堂上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D.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八、选择题
20.下列各句中,表达最得体的一句是( )
A.有同学于11月25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年级部认领。(招领启事)
B.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120周年校庆日,学校的图书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C.凡参加此次征文活动并获得奖项者,我社将赠送一本《古文观止》,敬请惠存。(征文书通知)
D.欣闻母校将举行庆典,纪念合肥一中120周年诞辰,本人定当拨冗参加。(邀请函回信)
九、语言表达
2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们在朗读时通常会不自觉地采用腹式呼吸来呼气吐气,这会引起胸腹之间的横膈肌上下大幅运动,①___________。而平时人们多采用胸式呼吸,这是一种浅表的呼吸方式,横膈肌运动幅度很小,难免有空气残留肺中不能充分排出。横膈肌动作加大,②___________。接收到这一信号以后,大脑会向肌肉、血管发出缓解紧张的指令,导致血压下降。随着朗读声音的加大,身体的姿势也自然越来越端正,因为既不挺胸,又不收腹,③___________。同样道理,平时有肩酸腰痛毛病的人,通过深呼吸带动背部肌肉可以改善不适症状。十、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民日报最近登载了十二个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中国俗语,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下面三个:①“空穴来风”,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意思是“枳树弯曲多叉,就容易招引鸟来作窝;有空洞的地方,风就会吹过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由于广泛的误用,现在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②“无奸不商”,原是“无尖不商”,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没一个好人了。③“两肋插刀”,其来历是隋唐时,秦琼为救朋友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通往老家和登州的岔道口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最终还是冒死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被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而今却因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这些文化误传现象引发了读者广泛讨论,有人主张“将错就错”,有人支持“回归正解”,你对此作何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2.C
3.A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人们多把晚清以来中华民族的积贫积弱、外患频繁归因于儒学,这导致一些现代学者对儒家产生偏见”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一段“这些偏见,可能与晚清以来外患频繁、人们多把民族的积贫积弱归因于儒学有关”可知,对偏见产生的原因作者仅仅是作推测,并不确定。
B.“有刚毅勇敢品格的人,就可以称为仁者”说法绝对。根据原文第二段“孔子认为‘仁者必有勇’”“‘仁’包含了勇敢阳刚”可知,“有勇”是成为“仁者”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C.“孔子……不赞许子路身上所体现出的阳刚”与第四段文意相悖。第四段结语说“(孔子)不是反对阳刚,而是针对当时情形,对过度尚武加以节制”。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选项对第三段的论点表述有误。第三段的论点是“孔子推崇保卫共同体利益的勇敢行为”,是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孔子崇尚阳刚。孔子赞汪綺之例,正是这一论点的论据。选项中“证明孔子对年轻人勇敢阳刚、牺牲报国尤为推崇”的分析有失偏颇。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儒学……有崇尚阳刚的传统”推断不合理。儒学“源自殷周封建军事贵族文化,有军事贵族的阳刚属性”,据此说它“有崇尚阳刚的文化基因”,这是合理的;但并不能据此推出儒学具有“崇尚阳刚的传统”,这还需历代儒家对阳刚精神的持守和弘扬。
故选A。
4.B
5.C
6.(1)经济规律层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非常需要经济外循环,所以不能闭关自守,脱离国际循环。
(2)经济发展的现实层面:世界经济形势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种种压力和变化,需要发展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内循环。
(3)中国国情层面:巨大的人口资源、超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其他优势,有利于实施经济内循环。
(4)历史经验层面:2008年以4万亿救市计划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被动反应以及中央后来的一系列政策调整,表明内外循环是可行的。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北京、深圳、杭州在4万亿救市计划的‘内循环’中借着大量项目的出台”错误。由原文“4万亿救市计划,大量项目出台,让内陆城市受益不少,‘强省会’抬头。内循环的伏笔,早在那时就已经埋下。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暗线:美联储以降息作为应对。北京、深圳、杭州借着低息资本的流入,实现产业升级,成为最大赢家”可知,北京、深圳、杭州成为赢家,不仅是4万亿救市计划,也得益于美联储降息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且,4万亿救市计划也还并非“内循环”,只是伏笔。
故选B。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经济‘内循环’虽然还停留在概念层面”错误。由原文“中央审时度势,从2013年提出了新常态,2014、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过去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状态,转化为供给平衡的状态,多余的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一套循环措施出来以后,中国的经济其实就在往内循环方向走了”可知,并非停留在概念层面,已有实际举措。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非常需要经济‘外循环’,通过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来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这是经济‘外循环’的优势。但是,经济‘外循环’持续的时间越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越是严重,因此发展经济‘内循环’非常有必要”可知,从经济规律层面来看,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非常需要经济外循环,所以不能闭关自守,脱离国际循环。
由原文“世界对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五种压力、五个坐标面的变化”“第三次城市大洗牌属于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被动反应。外贸受阻,一些明星城市顿时黯淡。4万亿救市计划,大量项目出台,让内陆城市受益不少,‘强省会’抬头。内循环的伏笔,早在那时就已经埋下。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暗线:美联储以降息作为应对。北京、深圳、杭州借着低息资本的流入,实现产业升级,成为最大赢家。高层关于内循环的完整表述是:‘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知,在经济发展的现实层面来看,世界经济形势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种种压力和变化,需要发展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内循环。
由原文“14亿人口当然具有无限大的市场,但这更多的是潜在市场或潜在的消费力”可知,从中国的国情层面来看,巨大的人口资源、超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其他优势,有利于实施经济内循环。
由原文“第三次城市大洗牌属于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被动反应。外贸受阻,一些明星城市顿时黯淡。4万亿救市计划,大量项目出台,让内陆城市受益不少,‘强省会’抬头。内循环的伏笔,早在那时就已经埋下”“从2013年提出了新常态,2014、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过去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状态,转化为供给平衡的状态,多余的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一套循环措施出来以后,中国的经济其实就在往内循环方向走了”可知,从历史经验层面来看,2008年以4万亿救市计划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被动反应以及中央后来的一系列政策调整,表明内外循环是可行的。
7.C
8.(1)运用类比手法,表明小谭迎难而上、不怕牺牲、勇担责任的精神,揭示了以小谭为代表的战士们内心深处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观念。
(2)运用夸张的手法,暗示贺营长的鼓励将永远影响着小谭,小谭也终将成为像贺营长那样的英雄。
9.①勇毅刚强、敢挑重担。战士们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之苦,随时解决各种麻烦和困难。常老班长和小谭具有极强的荣誉感,迎难而上,斗志昂扬,不怕牺牲。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勇”。
②谦恭宽厚、热情恳挚、遵守礼法。贺营长在小谭讲述心愿时,没有丝毫敷衍和傲慢,不但认真聆听、仔细了解,还给予了恳挚的鼓励。但是对小谭的热切心愿,贺营长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要看后续情况。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中的“仁”。
③聪慧机敏,善于学习总结。后勤部队战士们,遇到麻烦和困难时,能够随时想出应付的办法,并付诸实施。小谭在火力封锁的前线,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判断,既能躲开危险,又能紧张工作。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中的“智”。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全然置安危于不顾”表述不当。根据结尾段“炮到,他轻快地卧倒;炸过后,他马上接线。地上、冰上、空中(空炸),弹片乱飞,可是他好像会找弹片的缝隙,既能躲开危险,又能紧张地工作”,可知谭明超非常智慧敏捷,既能完成任务,又能兼顾自身安全。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1)运用类比手法,写出了电话员谭明超虽然年龄不大,但和老常一样“总是去要求最艰难的任务”,积极要求进步,迎难而上,斗志昂扬,不怕牺牲,勇担责任。“哪里的任务最艰难,他要求到哪里去”即使环境再艰苦再危险,都会毫不犹豫地向前挺进。体现了战士内心深处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观念,他们忠于国家和人民,忠于国家的革命事业。
(2)运用夸张的手法,小谭的“手好像长在了眉旁”,是因为受到营长的鼓励而内心激动,久久不愿放下敬礼的手;“再也放不下来”,暗示贺营长的鼓励将永远影响着小谭,小谭也终将成为像贺营长那样的英雄。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小说节选自老舍的《无名高地有了名》。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朝鲜战争中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甘愿为国奉献、革命目标明确、品德高尚的集体主义英雄群像。分析人物的时候,需注意个体和整体。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价值可以简单概括为“仁、义、礼、智、信”,答题时需弄明白其基本涵意,分析表述时应注意扣住人物特征。
勇毅刚强、敢挑重担的精神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标准。小说第1段通过白描,交代了朝鲜战争的时代背景和条件的恶劣,战士们“冒着最大的危险,付出最大的体力劳动,忍受那常人绝不能忍受的痛苦”,随时解决各种麻烦和困难。常老班长“每遇到较大的战斗的时节,常班长可没落过后,总是去要求最艰难的任务”;小谭“每逢炮弹或敌机从他的头上飞过,他总是傲慢地向上斜一斜眼”“永远不肯落后,哪里的任务最艰难,他要求到哪里去”。以他们为代表的战士们具有极强的荣誉感,迎难而上,斗志昂扬,不怕牺牲。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勇”。
谦恭宽厚、热情恳挚、遵守礼法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标准。贺营长是小谭心中“每战必定立功”的英雄,却丝毫没有“英雄”的架子,当小谭以为他对自己的心愿会“像敷衍孩子似的敷衍他两句”时,贺营长没有丝毫敷衍和傲慢,“那么诚恳、谦蔼、亲热”,“不但注意地听了他的话,而且详细地问了他的姓名、年岁、哪里的人和他的工作,并且鼓励他要在业务上努力学习”,但是对小谭的热切心愿,贺营长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要看后续情况。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中的“仁”。
聪慧机敏,善于学习总结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标准。后勤部队战士们“必须随时动脑子想出应付的办法来,而后冒着最大的危险,付出最大的体力劳动,忍受那常人绝不能忍受的痛苦,去执行那些自己想出来的办法”,他们在遇到麻烦和困难时,能够随时想出应付的办法,并付诸实施。小谭在火力封锁的前线,“炮到,他轻快地卧倒;炸过后,他马上接线。地上、冰上、空中(空炸),弹片乱飞,可是他好像会找弹片的缝隙,既能躲开危险,又能紧张地工作”,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判断,既能躲开危险,又能紧张工作。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中的“智”。
10.C
11.C
12.D
13.(1)张商英多次毁谤蔡京“作为辅国宰相,心思却在逢迎君主上”,御史弹劾他说了不应说的话,他被免去现职做了亳州知府。(“劾非所宜言”也可译为“弹劾他所说的话都是不合适的”)
(2)张商英通过僧德洪和郭天信互传口信,后来事情被发觉,张商英在开封府受审,御史张克公上疏攻讦他。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
句意为:神宗改革法度,一定是致力于除大害、兴大利,如今如果一一施行,就完全继承了新法的完美的部分。
“法度”指法律制度,是名词,做“修建”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B、D两项。
再比较A、C两项,“行”为前一句子的谓语,后面应断开,排除A项。
故选C项。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彗星出现被看作吉祥的征兆”错误,彗星出现被看作灾祸的征兆。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给他人以可乘之机”说法错误,原文为“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意思是凡是要做的,先在官吏办公事的地方明说,会引起麻烦和问题的能够事先做谋划。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数”,多次;“谤”,毁谤;“为”,作为;“逢”,逢迎;“劾”,弹劾;“罢”,被免去现职;“知”,做知府。
(2)“因”,通过;“语言往来”,互传口信;“觉”,被发觉;“鞫”,受审;“疏击”,上疏攻讦。
参考译文:
张商英,字天觉,是蜀州新津人。自负卓异,雄视世间。征召为南川知县。章惇治理夔夷,侮辱郡县官吏,没人敢和他说话。部使者想到只有张商英足以和他抗衡,就传檄召他到夔夷。章惇随意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举止潇洒,高出章惇一筹。章惇非常高兴,延引为坐上客,章惇回到朝廷后,把他推荐给王安石,擢升为监察御史。哲宗初年,朝廷稍微更改制度,商英上书:“‘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现在先皇的陵墓的土还未干,就商议变更,能是孝吗?”徽宗崇宁初,担任吏部、刑部侍郎,多次诋毁蔡京“身为宰相,却一心在迎合君主”,御史弹劾不是他应该说的,罢免他主持亳州,蔡京被罢免宰相,张商英被起用任杭州知州。到朝廷对答,上奏说:“神宗改革法度,一定是致力于除大害、兴大利,如今如果一一施行,就完全继承了新法的完美的部分。如果有弊端,不可不变,但不要失掉变法之意。”留在朝廷任资政殿学士。不久,任命为中书侍郎,于是又任尚书右仆射。蔡京长久以来窃夺国家政权,朝廷上下都怨恨愤慨,意见相同相异者张商英都能很好对待,多次被称赞为贤臣,徽宗因为他有声望,就任他做宰相。当时长期干旱,一日,彗星出现在天空,这天晚上,彗星没有出现,第二天,就下雨。徽宗高兴,大字书写了“商霖”二字赐给张商英。张商英处理政务公平,认为蔡京虽然标榜恢复新法,但不过是借此来威胁控制国君,禁锢士大夫罢了。于是大力变革弊政,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张商英劝说徽宗节制浮华奢侈的生活,停止修建土木工程,打击投机钻营的佞臣。皇帝对他都有几分畏惧。曾经修葺装潢升平楼,告诫主管官吏凡是遇到张丞相骑马来到,一定要把工匠藏在楼下,直到他走过去才恢复工作。商英志大才琉,凡是要做的,先在官吏办公事的地方明说,会引起麻烦和问题的能够事先做谋划。有叫郭天信的,凭借医药及养生之类的技术掌管太史局,徽宗未做皇帝时,曾经说能做皇帝,从此慢慢宠信他。张商英通过僧德洪和郭天信互传口信,后来事情被发觉,张商英在开封府受审,御史张克公上疏攻讦他,不久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郭天信也被贬斥而死。蔡京于是被起用。没过多久,太学生们为张商英伸冤,他得以官复原职。宣和三年卒,七十九岁。赠少保。
14.D
15.思念的友人之情;思念中原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的信念;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伤时忧国的爱国情感。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万户侯’一句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鄙薄之情”错误,“万户侯”一句是说“如果威名赫赫的李广将军,可以遇到珍惜人才的高祖皇帝刘邦,区区一个万户侯又算什么!”,表明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词的上阕写作者梦见与方孚若相逢之后,一同游赏“宝钗楼”和“铜雀台”,抒发了诗人思念的友人之情;
词的上阕是叙述梦中的景象和他同朋友方信孺的胸襟抱负,但是,作者对于南宋小朝廷那种求和屈辱的政策之不满,已洋溢在纸墨之上。南宋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两个地方,意在表示两人平日都没有忘怀北国河山,抒发了诗人思念中原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的信念;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有的无奈叹息,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在上阕诗人还梦想自己能像刘备、曹操一样,是英雄豪杰,身居要职,事业上大展宏图,在网罗天下四方的“剑客奇才”;而从“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可知,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象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抒发了诗人伤时忧国的爱国情感。
16.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控”“箪”“携”“具”。
17.B
18.D
19.D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等量齐观”:不管事物的差别,同等看待。本句语境是强调“史诗级战争大片事件的铺陈与宏观的视角”这必备的两个要素,两个缺一不可,因此应选用“缺一不可”;
第二空:“多样”:多种样式,侧重样式形式。“多元”:三个以上的整体或实体,为具有相似性而又角度不同的组合,此处描述影片带来的思考,强调不同角度,“多元”更适用;
第三空:“淡化”:(问题、情感等)逐渐冷淡下来,变得不被重视或无关紧要。“柔化”:怀柔感化。此处如使用“淡化”,则有削弱电影主题之嫌,使用“柔化”则是在表现电影对战争的艺术化处理,故应填“柔化”。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个铸剑为犁、再无战争的新世界”残缺主语,应在前边添加主语“影片”或“这”,由此排除AB,再比较CD,两个选项区别是两句话的语序不同,分析两个分句的内容和关系,从逻辑上看,应该先说较小的意义,即对“影片”的作用,所以应先阐述影片爱国主义基本立场的新变化,再阐述新变化的影响“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个铸剑为犁、再无战争的新世界”,由此可排除C。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引号的作用,引号一般有以下作用:一、表示引用的部分;二、表示特定的称谓;三、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四、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含义;五、表示讽刺或否定的。
例句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
A.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B.引号的作用是强调;
C.引号的作用是讽刺或否定;
D.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
故选D。
20.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内有人民币48元”不当,招领启事中不应把钱的具体数额交代出来,“48元”应改为“若干”;
B.“学校的图书馆、办公楼全部开放”不当,将“全部”改为“全都”,因为是广播稿,所以要消除播音时候“全部”与“全不”因谐音而造成的歧义;
C.惠存是敬词,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使用正确;
D.“本人定当拨冗参加”不当,“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属敬辞,此处谦敬用错。
故选C。
21.①从而促使肺吐纳更多的空气②会向大脑传递放松的信号③是无法放开音量的
【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有空气残留肺中不能充分排出”,第②空注意后面的“这一信号”,第③空注意前文“朗读声音的加大”。
22.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就文化误传现象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给出了三个典型的被误传的成语,通过审读我们发现,有的误传与本义相比含义缩小且走向相反;有的感情色彩完全改变;有的内容完全不同。
然后材料给出了对于文化误传现象的两种看法,有人主张“将错就错”,有人支持“回归正解”。考生要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看法。
如认同“将错就错”可做如下分析:文化误传并非一朝一夕,由最初的意思演变成现在的含义,中间应当经历过很多曲折,没有必要非得回到正解;成语最初的来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而现在的环境与当初早已不同,没要苛求回到最初的意思;再说文化传承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守正也有创新,不必死守教条寻根究底等等。
如认同“回归正解”,可做如下分析:何为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记录,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文化源头;如果文化可以任意篡改,甚至像材料中的成语那样面目全非,那我们的文化何以守住自己的底色,与其他民族区分?文化传承可以创新,但创新是在底色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来源头都不坚守等等。
当然,我们也可以辩证看待,如有的必须坚守,而有的可以与时俱进。
立意:
1.“误传”不可取,欲创新须先守正。
2.文化也应与时俱进。
3.将错就错未尝不可。
4.文化传承怕“误传”。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