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高三上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2022届高三语文第四次适应性训练试卷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75.50 KB
整理时间:
2021-12-23
文件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2022届高三语文第四次适应性训练试卷
2022届高三第四次适应性训练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所谓“互文”就是在一篇文本中交叉借用了其他文本的表述。这种表述方式是这样形成的:“文学的写就伴随着对它自己现今和以往的回忆。它摸索并表达这些记忆,通过一系列的复述、追忆和重写将它们记载在文本中,这种工作造就了互文。”
文本解读肯定要进入文本的内部,倾听文本语言非常细微的声响。但是,由于文本的意蕴隐藏得很深,有时仅从“这一篇”中无法发掘更加丰富、更有价值的意义,这时就需要我们放开视野,本着基于文本、超越文本而又不偏离文本的原则,尝试在“这一篇”的基础上进行横向延伸与纵向拓展,进行互文性文本解读。文本解读就是分析,而分析就是揭示问题和矛盾。不少文本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寻找相关文本来作合理阐释,这时,阐释文本就构成了互文本。例如,《愚公移山》中有这样一个为人所忽视、也令人费解的细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为什么操蛇之神“惧其不已”,而帝则“感其诚”呢?也就是说,同样是神,在对待愚公的态度上为何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对此,东晋玄学家张湛在《山海经》中这样注释,操蛇之神就是山海之神,他们“惧其不已”就是怕愚公如此坚持下去会改变原有的山海形貌,无山,山神居何处?无海,海神司何海?因此,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如此一来,单就文本本身所传达的信息看,只强调“愚公精神”的观点是一种不全面的理解,忽视了文本隐含着的多重信息、意义的表达。而通过张湛的阐释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还可以读出这则寓言蕴含保护自身居住环境生态的意义。
利用互文性文本解读,得出的意义我们称之为文本的“互文性意义”,互文性意义并不完全就是文本本身的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讲,互文性文本解读利用构成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差异关系,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差异性,造成了文本的意义延宕,消解了文本的意义中心,让文本充满了复义。因此,互文性理论,使我们的文本解读有了新的解读视角和更多的支撑与依傍,也为我们多元解读文本指明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摘自张斗和《互文性文本解读和互文本类型》)
材料二: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始于摹仿,文学创作同样也不例外。“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许的,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是表达一种敬意,或是屈从一种模式,推翻一个经典或心甘情愿地受其启发。”而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摹拟更是经典形成以后的普遍风气,从魏晋到南北朝之间拟古一直是诗坛的时尚,在陆机、谢灵运、江淹等诗人的创作中,拟古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创作中还明显留下拟古的痕迹。拟古的结果是形成古典诗歌普遍而清晰的互文关系,并渗透于诗歌文本的各个层次。甚至可以说,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文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作品最普遍的现象。
鉴于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梁代钟嵘《诗品》就用推源溯流之法论列历代诗人,揭示其间的传承和影响关系,其实质正是出于对其作品互文性的体认。唐朝诗僧皎然《诗式》将文本的相似概括为语、意、势三个层次的“三同”,而作者的有意摹仿便有所谓“三偷”。偷语之例,如傅咸《赠何劭王济诗》一诗有“日月光太清”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拟作“日月光天德”;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句,沈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偷势之例,如嵇康《送秀才入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句,王昌龄《独游》脱胎为“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嗟此罹忧患”。皎然的“三偷”之说虽从语词、取景、立意的不同角度区分了诗歌文本中不同类型的摹仿,但由于唐代诗学的中心问题在于意象和造句,所以“三偷”所论的摹仿也只限于句与联的范围,集中在语词的层面。事实上,诗歌文本的摹仿本来就是多层次的,不止局限于语句,还包括主题和结构。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论“三偷”,即将其内涵大为扩展,罗列了主题和结构等不同层次的例证。如果按照后人的习惯用法,意与主题相关,势与结构相关,那么偷语、偷意、偷势就可以概括为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而这些方面也正是诗歌中互文关系发生的主要层面。
文学史上的拟古或摹仿历来就是缺乏独创性的同义词,很少得到正面的评价。但严格地说,如果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理解文学文本构成的某种特殊要求的话,互文已不是摹仿而是用经过压缩的语码来替代一个经典表现。这就是互文性理论所要揭示的问题:文本可以通过吸收其他文本来实现意义的增殖。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家无不善于利用文本的这一特性,而文本的文学意味也往往就在这不同文本的关系之中。明白了这一点,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相似就不能简单地以摹仿二字概之,而首先应该从互文性的立场去审视其间意义的实现与增殖。
(摘自蒋寅《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
1.根据所学内容,下列对“互文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我们把白居易《长恨歌》、李商隐《马嵬》结合起来进行跨文本阅读的时候,对“这一篇”就有了新的解读视角和更多的延伸拓展。
B.学习《鸿门宴》时,授课老师不仅带领学生阅读《项羽本纪》,还引导学生阅读《高祖本纪》这就是在进行互文性文本阅读。
C.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柳永《雨铃霖》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几乎相同的语码,启发我们应该从互文性的立场去审视其间意义的实现与增殖。
D.鲁迅先生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样的解读让文本充满了复义。
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不薄今人爱古人,清丽词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B.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唐•王若虚《评东坡山谷四绝》
C.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宋•张舜民《百舌》
D.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之四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玄学家张湛对《山海经》的注释说明,如果不能借助文本进行互文性的解读,文本隐含的多重信息和意义就不会得到合理的阐释。
B.梁代钟嵘在《诗品》中根据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揭示历代诗人之间的传承和影响关系,实质上就是对互文性的体认。
C.沈佺期在偷意方面对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的刻意摹仿已不止局限于语句的范围,还上升到了主题与立意的更高层面。
D.贺裳的《载酒园诗话》卷一在内涵上扩展了皎然的“三偷”之说,认为“三偷”就是对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91年,位于赤道附近的菲律宾吕宋岛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在热带东风的作用下,火山灰从菲律宾一直飘到印度。火山爆发形成了烟柱,它传播十分迅速,仅3周的时间就形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宽广的烟柱带;火山爆发还产生了大量有害气体,其中二氧化硫就超过1500万吨。受此次火山爆发的影响,中东及南半球南部地区的气温下降明显,1992年的夏天,两地的气温比往年平均值低2,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夏天。
为什么会产生火山爆发这一现象呢?这要从地球的内部结构说起。位于地壳固体岩石下面的区域叫作地幔,这里的岩石密度比地壳岩石大,但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这里的岩石就像一层厚厚的液态物。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幔比地壳厚得多,约为2900千米,地幔一直延伸到地核。位于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的流动的炙热岩石叫作岩浆。岩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旦地壳岩石出现裂缝,它就向上涌出,这就是火山爆发的原因。
上升的岩浆堆积在地面以下很深的地壳空洞里,这里叫作初级岩浆室。越来越多的岩浆进入初级岩浆室后,岩浆室里面的压力不断增加,最后岩浆冲破上面的岩石,沿着阻力最小的通道上升,填充了更接近地表的二级岩浆室。当二级岩浆室的压力逐渐升高时,其顶部向上膨胀,使得上面的岩石凸起。在地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凸起部分——熔岩丘。它的出现说明岩浆室已满,火山即将爆发。
岩浆流动的通道叫火山管。火山的每个岩浆室都拥有火山管。岩浆最后沿火山管冲破上面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从岩浆室上升的岩浆必须破坏上面的岩石,排除路障。这就会引发许多震级较小的地震。
火山爆发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倾空了距地面最近的岩浆室。室内压力下降,岩浆室最后因无法承担上面岩石的重量而塌陷。地面上的塌陷处叫作火山口。
并不是所有的火山爆发都会影响气候。火山喷发时,必须向平流层喷出大量的微小颗粒,才能改变气候。在平流低层几乎不会出现空气垂直运动,但会出现水平运动。这意味着喷射到平流低层的物质会沿水平方向散落,但降落速度很慢,因此它将在大气上层中停留几个月,甚至几年。
如果火山位于赤道附近,那么它爆发后对气候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它会使喷入平流层中的物质运动到另一个半球,一旦这样,它将影响到两个半球的气候。
反射也会影响气候。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反射光线,表面反射光线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不同物体因性质、形状、大小等因素的不同,对光的反射率也有所不同。整个地球的平均反射率大约是30%,雪花的反射率约为80%,黑色路面的反射率约为7%。一般说来,因为平流层中的空气是透明的,所以反射率几乎为零。然而微小的颗粒却能反射射入的光线,所以增加了平流层的反射率。这些微小颗粒还形成了一层薄雾,这层雾太高太薄,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地表,从而起到冷却的作用。
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和尘粒是大气污染的主要自然污染源,它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我们看来,火山喷出的熔岩流能破坏土地和村庄,但它们还会带来更加不幸的后果:火山喷发释放到平流层中的气体和灰尘将会导致气候变化,这可能会导致饥荒,成千上万的人可能因此而丧命。
(摘编自迈克尔·阿拉贝《空气中的烟、雾、酸·明天的空气会怎么样》)
材料二:
超级火山是指比一般火山具有更大破坏力的火山。目前最大的超级火山就是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大约每隔60万年,就会进入周期性喷发,而现在它已进入喷发周期。
如果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爆发,美国3/4的国土将受到影响。最大的危险在方圆1000千米的地区内,这里90%的人口无法幸免于难,大部分人会因为吸进的火山灰在肺里固化而死亡。它也会威胁到整个地球的生态安危。科学家研究发现,火山喷发之后,包括二氧化硫在内的大量气体和火山灰会随着大气循环到很远的地方,这会对气候造成极大影响。根据推算,如果黄石公园火山爆发,地球年平均气温将会下降10左右,由此导致的寒冷天气也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
人类在面对这种不可抗的自然灾难时,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准确地预测灾难发生的时间,然后撤离躲避,因为人类根本无法与之进行对抗。
(摘编自《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火山——黄石公园超级火山》
4.根据材料,下列对“火山爆发”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球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幔厚度远远大于地壳厚度,地幔岩石密度也大于地壳岩石密度,地球的这种内部结构特点是火山形成的重要原因。
B.位于地幔底层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开始流向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当地壳的岩石出现裂缝的时候,压力就会使岩浆涌向地表。
C.火山爆发前,岩浆进入初级岩浆室后,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二级岩浆室,当二级岩浆室压力升高后,岩浆将通过火山管,冲破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
D.火山爆发之后,距离地面最近的岩浆室的岩浆几乎会被倾尽,岩浆室内的压力下降,这会导致岩浆室因为无法承担岩石的重量而塌陷,从而形成火山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A.岩浆从初级岩浆室流向接近地表的二级岩浆室,一直伴随着高温高压作用下能量的聚集和释放,火山管是能量释放的主渠道。
B.材料一详细介绍了火山形成和喷发的原因,并强调了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这种影响导致的结果比熔岩破坏土地和村庄更严重。
C.物体表面对光具有反射作用,材料一列出地球的平均反射率、雪花与黑色路面的反射率,是为了说明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微小颗粒影响了气候。
D.如果美国的黄石公园火山爆发,将会导致全球各地区的气温下降10左右,这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和自然生态带来严重的影响。
6.为什么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会导致中东及南半球南部这两个地区的气温下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敦煌艳阳下
临近开学,突然看见一个吐蕃展,是国内第一个以吐蕃文化为专题的展览。但是,只在敦煌展出。怎么办?九月、十月,新学期的无数事情黑云压城一样就在眼前。跟朋友提了一句,她立刻回:机票只剩六张了,下手吧!好吧!立刻买了机票。
飞机的舷窗下,祁连山触目可及,雪白的山头与苍黑的山脊一路延伸,无穷无尽。地面一片苍黄,都是戈壁。当飞机降落在敦煌时,西北的艳阳扑面而来,真是艳阳啊!那种强烈,打得人一闭眼,感觉身心都暴露于这通亮的澄澈的热烈的阳光下。那几天,觉得自己像是被充电了一样。
敦煌,这两个字在口腔中发声的时候,就有一种煌煌阔大的气息。许多年前,看见井上靖的小说《敦煌》,意识到东瀛对大唐对西域的那种迷恋,持续了上千年。敦煌,本质上来说,已经是礼失求诸野,但这是文明的交汇点。对于爱好历史的人而言,再多的书籍研究,都不及文明的现场感。
不是第一次来,车过戈壁,远方的山崖上陆陆续续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我还是屏息沉默了。天蓝得仿佛蓝琉璃一样,洞窟山崖是砂砾岩的黄色。莫高窟前的沙河一如既往,只有河底断断续续一点细流,还在枯水期。在这样的风沙偏远之地,穷尽心力、智慧与财富,为佛兴建一千年的洞窟,真是人类近乎疯狂的行为。但也正是这样的疯狂,使得蚍蜉一样的微末生命建构出了伟大的文明遗迹。
上次来敦煌,就听说要逐步实现数字化观看。果然,这次数字观看已经是很重要的一环。即使如此,还能够实地再看10个窟。这种机缘真是来一次少一次的福分,应该敛容珍惜。壁画最畏惧的是光照,所以洞窟常年处于自然黑暗中。推开石窟的门,游客按照要求分列两边,会有自然光打在主座的菩萨脸上。这个小细节让我有点出神。千百年来,跟我们一样有幸造访的人们,光线缓缓照亮佛陀面容的那一刻,心中刹那升腾的应该是无与伦比的敬畏与惊叹。菩萨低眉金刚怒目,漫天漫地的经变故事,都化身为超然美妙的恢弘画卷。经历千年岁月风沙,壁画雕塑早已斑驳褪色,然而光照处依然摄人心魂,令人心醉,不知身在何处。不知自己的来处,何以明了自己的现在与存在?人类文明的庄严璀璨向我们打开的应该就是这种神游古今、与古人劈面相逢的快感。
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的故居和办公室,就在莫高窟最负盛名的九层楼对面。这位上世纪40年代从法国来到敦煌的画家,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给了敦煌。他的办公室和故居都是意想不到的清寒。床和书架都是土坯的,几张木质桌椅,一个灶台,一直到1982年他离开敦煌,都是这样。许多代学人和艺术家就是在这里默默无闻度过大半生。被称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也是如此,60年代北大毕业后即来到敦煌,先生远在万里之外的武大工作,孩子也是在武汉长大。分居数十年,最终还是先生追随她,在敦煌会合。她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是敦煌成就了她。
吐蕃展就位于敦煌研究院内,一个不起眼的二层建筑。一到展馆,视线与内心一下子沉入历史的情境。古格、象雄、吐蕃,藏文化真是太深邃迷人了。展不大,却集中了许多国内外大牌博物馆的名品以及私人收藏。一个6-8世纪吐蕃贵族小孩的丝质外套和软靴,样式像唐装,而织物图案又是带着中亚波斯风格的连珠立鸟纹。吐蕃文化展,有一种特别的混合的气息。这也是这个展一定要在敦煌的原因。季羡林说过,中国、希腊、波斯和印度四大文明的交汇点就是敦煌和新疆。的确,没有比这里更适合的了。
在展览的最后,我看到了基金会创始人及主席玛格和汤姆·普里兹克夫妇充满深情的回顾资料,他们回忆自己因为对印度、中国西藏和尼泊尔文化的强烈兴趣而结缘,甚至他们的儿子也继承了这种激情,获得了藏文文献与喜马拉雅研究的博士学位。也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们拜访中国国家文物局,促成了与敦煌研究院的合作,总共有20余家国内外的考古文博机构将其收藏的吐蕃瑰宝借展。如此,像我一样的爱好者,才有机缘目睹来自全球的吐蕃艺术精品。
在敦煌,时时觉得,激情真是人类心灵最可宝贵的东西。
为什么来到敦煌?当然是为了它迷人的历史与文化光影。它的阳光与星辰,曾照耀无数杰出的艺术家与虔诚信众的心灵,给予了他们坚定的力量。在敦煌看见的一草一木,都令人浮想联翩。这里既是陈寅恪所谓“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之地,也是千年来伟大平凡兼具的一个个真实存在过的生命构建的时间之流。面对在这块土地上留下泪与血,留下光荣与梦想,留下不朽艺术的古人,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我更觉得,来到敦煌,是为了与自己相遇。短短几天,敦煌的艳阳,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光影都犹如神迹。夜晚在极致的安静中入睡,清晨又在极致的安静中醒来。这样的旅程,仿佛出世了一趟。
人类文明的宝贵遗迹,此生此世,也许只有这一次机遇相见。除了珍惜,还是珍惜。
(取材于朱丽丽的同名散文)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段所说的“文明的现场感”,既指参观者身处文明现场,也指实地观看带来的直接、深切和独特的体验。
B.第段由光线打在菩萨脸上的细节,联想到千百年来造访者的感受,进而突出了庄严璀璨的文明的震撼力。
C.第段通过对展品的细致描写,表现出吐蕃文化的深邃迷人,而这也正是吐蕃展一定要在敦煌举办的原因。
D.开篇写诸事繁忙但仍来敦煌参观,结尾部分说特别珍惜与文明遗迹相见的机会,文章首尾照应,圆融自然。
8.作者在第段说“激情真是人类心灵最可宝贵的东西”。从全文看,“激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9文章题目“敦煌艳阳下”含义丰富,综观全文,简要回答其含义和文章以此为题的效果。(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
张吉、王纯、丁玑、敖毓元、李文祥并以言事远谪,吏部主事储礶上言:“五人者,既以直言徇国,必不变节辱身。今皆弃之岭海之间,毒雾瘴气,与死为伍,情实可悯。乞取而寘之风纪论思之地,则言论风采必有可观。与其旋求敢诛之士,不若先用已试之人。”上命吏部皆起用之。
吏部尚书王恕恳疏求致仕,不许。恕时有建白,众议谓业已行矣。恕言:“天下事苟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害。若谓已行不及改,则古之纳谏如流,岂皆未行乎?”恕遇事敢言,有不合,即引疾求退,上每温诏留之。
刑部侍郎屠勋勘寿宁侯与河间民构田事,直田归民。勋上言:“食禄之家不言利,况母后诞毓之乡,而与小民争尺寸地,臣以为不可。”上嘉纳从之。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几。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
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上谕各司大小诸臣曰:“朕方图新理政,乐闻谠言。除祖宗成宪定规不可纷更,其余事关军民利病,切于治体,但有可行者,诸臣悉心开具以闻。”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B.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C.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D.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籍田,古代一种“吉礼”,帝王亲自替老百姓耕种的小块农田,以示重视农业。
B.教坊,掌管俳优杂伎的官署,早在唐代就开始设立了。
C.致仕,交还官职,一般指正常退休,《尚书》言“大夫七十而致仕“,有疾者可以提前。
D.温诏,指辞情恳切、语气温和的诏书,能体现皇帝待人宽厚的一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是直言敢谏之人,受到皇帝特殊恩遇后,更是感恩图报;他严厉批评指责教坊,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提醒皇帝要恪守本心。
B.储礶指出,现在与其到处寻求敢谏之人,不如重新任用那些经过考验的忠良之士,最终说服了皇帝,巧妙地让张吉等五人得脱厄境。
C.屠勋秉持食禄者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处理戚贵与百姓间的土地纠纷,固然是为了维护纲纪和皇家形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百姓的利益。
D.皇帝重用贤良,广为纳谏,曾表示:一切有益于军国民生和国政治理的措施,除先皇成法不可更改外,均可经汇报后施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
(2)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4~15题。
闻子瞻重游南山
苏辙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谷鸟呜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苏轼
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
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应许过时陪。
【注】鸣鹿:《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逋:欠。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三番五次游南山,可见其对南山情有独钟,也从侧面写出南山风景独特。
B.苏辙诗的前三联写终南山春回大地,自己陪苏轼重游时弹琴饮酒、吟诗作赋。
C.苏辙向苏轼索取游南山时写的新作,苏轼欣然相赠,两人一唱一和,情意融洽。
D.苏轼诗标题交代了写作缘由,首联对比开篇,抒发自己重游南山时的迥异景象。
15. 两诗颈联在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请结合两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观沧海》中,描写碧波荡漾、岛屿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 ”一句写出了明月初升后的情态,“ ”一句通过写人的感受突出了箫声的悲凉与幽怨。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摹出音乐中的休止部分,以无胜有,隽永含蓄,为后文积聚了无穷的力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部史诗级战争大片,事件的铺陈与宏观的视角( )。电影《长津湖》虽聚焦于“长津湖战役”这一具体战役,却是将其置于整个朝鲜战争的大背景下来呈现。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彭德怀司令员匆匆赶来晤面,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的重要性与严峻性。
影片所带来的思考也是深刻而( )的。当新兵伍万里在疾驰的车厢里接住年轻的女卫生员抛来的红围巾时,当连长伍千里阻挡弟弟把复仇的子弹射向本已奄奄一息的敌人时,当美国将军为“冰雕连”的精神所折服而情不自禁致以军礼时,人性的力量跳跃出来,( )了战争的冷酷。这让影片在爱国主义的基本立场上有了人类的高度,也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个铸剑为犁、再无战争的新世界!
山河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津湖用热血创造的辉煌战绩。我们珍爱和平,但是,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依然是猎枪和我们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 )!
(宋扬《山河不会忘记》,摘编自《大众日报》)
17.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相辅相成 多元 淡化 庄严承诺
B.相辅相成 多样 柔化 庄严承诺
C.缺一不可 多样 淡化 铮铮誓言
D.缺一不可 多元 柔化 铮铮誓言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德怀司令员,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的重要性与严峻性。
B.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德怀司令员,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这一生死抉择的重要性与严峻性。
C.中南海气氛凝重肃然,毛主席深宵灯火不眠,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德怀司令员,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这一生死抉择的重要性与严峻性。
D.中南海气氛凝重肃然,毛主席深宵灯火不眠,彭德怀司令员匆匆赶来晤面,无一不凸显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的重要性与严峻性。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科学界基本形成一个共识: 。
但最近,一位名叫日置幸介的日本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新理论:在地震发生前半个小时甚至更久,地震发生地上空的电子密度就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似乎是即将发生的地震引起的。
日置没有立即发表自己的发现。在日本东北大地震之后,( ),这两次地震所在地都有详细的GPS数据。日置发现,在这两场地震发生前至少30分钟,电子密度都出现了明显增加;地震越大, 。在2014年智利的8.2级地震中,电子密度出现变化的时间是提前了25分钟,而在9.O级的日本东北大地震中,这一提前时间则是40分钟。所以说,电子信号 ,还会表明即将发生的地震的相对大小。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又观察了另外两次大地震 B.他观察了另外两次大地震的情况
C.又另外发生了两次大地震 D.另外两次大地震又引起了他的注意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1949年3月23日,离开西柏坡之际,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013年……在西柏坡援引毛泽东当年所说“进京赶考”,强调今天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认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材料二: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宋·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宋·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也是“赶考人”。“赶考”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考试,是人民对我们党永不谢幕的考试,“赶考”永远在路上。“赶考”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这对当代新青年来说,也同样意义深远。作为一名正在冲刺高考的高三学生,请你以“赶考”为核心话题,结合上述材料的内涵和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鲁迅的话阐释了《红楼梦》一书主旨的多义性, 不属于“互文性”的范畴。
2.A。解析:A项,“不薄今人爱古人,清丽词句必为邻”强调不论今人、古人,还是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与材料二观点一致。
3.B。解析:A项,对象颠倒。不是借助《愚公移山》阐释张湛对《山海经》的注释说明,而是借助张湛对《山海经》的注释说明来阐释《愚公移山》语言隐含的多重信息和意义。C项,“已不止局限于语句的范围,还上升到了主题与立意的更高层面”于文无据,原文只说“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句,沈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D项,“认为“三偷”就是对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理解偏差,原文说“如果按照后人的习惯用法”,并非贺裳认为,且“意与主题相关,势与结构相关”,“相关”不能说成“就是”。
4.B 。选项分析:B项,“位于地幔底层的岩浆……地壳下层之间”错,根据材料一第2段“位于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的流动的炙热岩石叫作岩浆”可知,岩浆本身就位于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A项,根据材料一第2段的内容可知,本项正确;C项,根据材料一第3段的内容和第4段“岩浆最后沿火山管冲破上面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可知,本项正确;D项,根据材料一第5段的内容可知,本项正确。
5.D。D项,“全球各地区的气温下降10左右”错,材料二第2段中说的是“地球年平均气温将会下降10左右”。A项,根据材料一第4段“从岩浆室上升的岩浆……这就会引发许多震级较小的地震”可知,本项正确。B项,材料一第2-4段介绍了火山形成和喷发的原因,第1段和第7-9段介绍了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再根据材料一第9段“火山喷出的熔岩流……丧命”可知,本项正确。C项,根据材料一第8段“不同物体因性质、形状、大小等因素的不同,对光的反射率也有所不同。整个地球……约为7%”可知,本项正确。
6.火山爆发形成的烟柱传播快、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火山爆发时,大量微小颗粒进入平流层,形成薄雾,因反射遮光降温。火山位于赤道附近,其爆发后喷入平流层的物质会运动到另一个半球。
7.C。对展品的细致描写,跟吐蕃展一定在敦煌举办没有因果关系。文中说“这也正是吐蕃展一定要在敦煌举办的原因”是指“吐蕃文化展,有一种特别的混合的气息”。
8.创造者以微末生命,在偏远之地创造出伟大的人类文明。守护者甘于清寒,默默奉献,穷尽一生来守护敦煌文化。策展者出于强烈的兴趣而结缘、研究,积极筹划文化展览。“我”毅然抛开繁杂的工作,到敦煌感受璀璨文化的魅力。(每点2分)
9.含义:艳阳指的是敦煌通亮、澄澈、热烈的阳光及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在敦煌璀璨的文明遗产的照拂下,人们获得了坚定的力量。(2分)
效果:富有意韵美,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虚实结合(象征),凸显主题。(每点1分)
10.B。选项分析:“以史传诸书考之”中的“考”是动词,“之”是名词,作“考”的宾语,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各种史书考证它,“形制篆刻皆不类”是“考之”的结果,意思是玉玺的形状、篆刻纹路都与记载的不类似,两者主语不同,且意思均完整,故其间应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上”是皇帝的意思,应作“属库藏之”的主语,“在德不在玺”结构完整,不应与“上”相连,故应在“在德不在玺”之后断开,由此排除C项。选B。
11.A 。“籍田”,指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并非“替百姓耕田”。
12.D。“均可经汇报后施行”错,根据原文“但有可行者,诸臣悉心开具以闻”可知,皇帝只是让大臣们把能想到的良策汇报上来,并没有说其经由汇报后就可施行。
13.(1)马文升神情严肃地说:“刚即位的皇帝应该知道农事的劳苦,难道应该用这些东西来扰乱皇帝的视听吗!”当即斥责他们并让他们离开。评分标准:(1)关键词“厉色”(神情严肃)、“稼穑”(农事)、“渎乱”(扰乱)、“宸”(帝王)、“聪”(视听)各1分。
(2)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治理国家),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2)关键词“怠荒”(怠惰荒疏)、“励精”(振作精神)、“怠荒是戒(宾前)、励精是图”(宾前)、“庶”(或许)各1分。
参考译文: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皇太子即位,颁布诏书赦免天下,把第二年定为弘治元年。征召马文升担任左都御史,马文升谒见皇帝,皇帝赏赐他一套大红织金衣。这大概是皇帝做太子的时候,平素知道他的名声的缘故。马文升感激皇帝的特殊恩遇,自己奋发振作,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不说的。皇帝亲自耕田结束后,与众大臣宴饮,教坊司安排杂技表演来侍奉,有的人说出不庄重的语言。马文升神情严肃地说:“刚即位的皇帝应该知道农事的劳苦,难道应该用这些东西来扰乱皇帝的视听吗!”当即斥责他们并让他们离开。
张吉、王纯、丁矶、敖毓元、李文祥因为议论朝廷政事一并被贬谪到远方,吏部主事储礶上奏说:“这五个人,既然是因为直言进谏而传示国人,一定不会改变气节来玷辱自身。现在把他们都弃置在南方荒远之地,那里缭绕着毒雾瘴气,他们与死亡为伴,从情理上来说确实值得同情。请求选取并把他们安排在研讨风教纲纪的官署中,那么他们的言论和风姿文采一定值得人们瞩目。与其临时寻求敢于进谏的人,不如先任用这些已经经过考验的人。”皇帝让吏部把这五个人全都重新任用了。
吏部尚书王恕恳切地上奏请求退休,皇帝没有答应。王恕时常提出建议,众人议论说那些事已经施行了。王恕说:“天下之事如果施行得不适当,即便改正十次也没什么妨害。如果说事情已经施行而来不及改正,那么古人像流水一般顺畅地接受劝谏,难道所接受的都是未施行的事情吗?”王恕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与皇帝意见不合时,就称病请求退职,皇帝常常用言辞恳切的诏书挽留他。
刑部侍郎屠勋审核寿宁侯与河间百姓争地的事件,公正地把田地归还百姓。屠勋上奏说:“享受国家俸禄的家族不谈利益,况且是在皇太后出生的地方,与百姓争夺极微小的地方,我认为不能这样做。”皇帝赞许并采纳听从了他的谏言。大学士刘健上奏说:“自古以来希望天下得到大治的国君,必然很早上朝很晚退朝,日理万机。陛下近来上朝太晚,散朝归去时有时到了傍晚。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皇帝赞许并采纳了这个意见。
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到了玉玺前来献给朝廷。礼部尚书傅瀚说:“根据各种史书考证它,其形状、篆刻纹路都与记载的不类似,毫无疑问这是个赝品。即便不是赝品,国君顺承天命在于他的道德品质而不在于玉玺。”皇帝于是把它交付国库收藏。
皇帝晓谕各官署各级官员说:“我正要谋求新的办法来治理政事,乐意听到正直的言论。除了先皇原已制定的法律、规章不能变乱更改,其他事关军民利弊、切合治国要旨的内容,只要有可以施行的措施,各位大臣要竭尽心力写出来使我听到。”
14、D 。 A.非“三番五次”;B.苏辙没有陪游;C.“欣然相赠”错,苏轼说自己重游终南“懒不作诗”。
15、苏辙诗两句,想象苏轼重游时的情景——定是邀请了道士友人弹琴饮酒,其乐无穷。苏轼诗两句回应,告诉对方重游时实际情况——没有人相陪,只有风月相伴,琴酒相随,别有滋味。(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
16.(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徘徊于斗牛之间 泣孤舟之嫠妇
(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17.D “相辅相成”,彼此间相互配合协作,更能使双方的长处和作用表现出来。“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原文为全段总起句,陈述“史诗级战争大片”必备的两个要素,使用“缺一不可”更合适。“多样”,侧重样式形式。“多元”的定义为具有相似性而又角度不同的组合,此处描述影片带来的思考,“多元”更适用。“淡化”,(问题、情感等)逐渐冷淡下来,变得不被重视或无关紧要。“柔化”,怀柔感化。此处如使用“淡化”,则有削弱电影主题之嫌,使用“柔化”则是在表现电影对战争的艺术化处理。故应填“柔化”。“庄严承诺”,庄重而严肃答应做某事,多用于动词。“铮铮誓言”,掷地有声有决心的誓言,是名词。“铮铮”突出刚毅之气,与前文“豺狼”“猎枪”等词语匹配。故应填“铮铮誓言”。
18. B。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处是“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彭德怀……”语序不当,依据并列结构一致的原则,应该是“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德怀司令员”,据此可排除未进行修改的D。第二处是成分残缺,“面临”需要匹配一个宾语中心词,即“面临……生死抉择”,故应是排除A。C.“中南海气氛凝重肃然,毛主席深宵灯火不眠,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德怀司令员”三句结构不一致。
19. (1)从句式的角度来看,“当……当……当……”使用排比句,在表达气势上,以整齐的长句结构,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从而增强了表达的气势;在主旨上,烘托了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和影片所传递的人性的力量。
(2)三个排比分句分别从各个角度(侧面、方面)展示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意义的思考,尤其是用“美国将军为冰雕连的精神所折服而情不自禁致以军礼时和前面的内容相对照,彰显中国人用不屈赢得敌人的尊重,这都体现了影片的多元思考。
20.A。本则材料介绍日置幸介的新发现及其验证,依文段内容看,括号内的句子主语应以“日置幸介”为最佳,以表现其验证发现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排除CD;另外,从承上启下角度看,也可排除CD。“又”字不可缺少,强调其反复验证,排除B。
21.(1)地震是不可预测的 (2)电子密度出现变化的时间越提前 (3)不仅提示地震即将发生(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 (略)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