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高三上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90.00 KB
整理时间:
2021-12-23
文件简介: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激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成为干部群众欢度国庆的鲜明底色:在革命遗址寻找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在文化场所汲(jí)取丰富知识、煅造精神力量,在广袤(mào)乡间饱览自然风光、领略农村新貌,目睹乡村振兴战略宏伟落子、步步推进。
B.援藏队员的一次次停留,是爱上了这块神秘而多彩的土地,恋上了无垠的草原和美丽的格桑花,还是迷上了热情高亢(kàng)的锅庄舞和浓烈香甜的青稞(kē)酒、酥油茶?
C.我们应该汇聚民族力量,同仇敌忾,勠力同心,坚决摒弃骄傲自满、松劲(jìn)歇脚的念头,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乘(chèng)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D.习近平主席提出文艺一定要表现军人的血性精神。在这个基础上,一大批表现军人血性精神的影视剧应(yìng)运而生。军人那种攻艰克难、赴汤蹈火的钢铁意志和英勇表现,绝不是银样镴(là)枪头的花样而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书画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成为东方艺术的重要代表。
B.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政府和各级部门纷纷组织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
C.西部大开发20多年,发展变化令世界瞩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D.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围绕“奋斗·创新·奉献”为主题,展示高校艺术教育成果和大学生风采,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3.依据文意,补全下面一段散文的空缺处,其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强者,一旦泄漏人性软弱的一面,______,实在已足粪土王侯。(方瑜《项羽——超级巨星》
①在如此巨力之前
②此所以当时帐中诸将皆泣,“莫能仰视”
③项羽、虞姬生死不移之至情
④其震撼人心的巨力,实难抵御
⑤凡人不由得会畏惧震怖,心魂无主
A.④①⑤②③B.④②③⑤①C.⑤①②③④D.⑤②④①③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18年5月15日,《狂人日记》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刊发,署名鲁迅。[甲]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也是周树人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一笔名。
而就在此之前,公务员周树人尚处在“十年沉默”之中。直到《狂人日记》发表,他才真正成为我们熟悉的那个鲁迅。这一转折的发生,和1917年中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及《新青年》编辑部成员在北大的会聚有直接的关系。
在钱玄同的鼓励下,抱着希望与绝望并存的心情,鲁迅终于答应“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就这样,《狂人日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为中国文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纪元,现代小说由此诞生。[乙]形式上,鲁迅采用日记体,“小序”使用文言,日记主体用白话;语言风格独树一帜,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西方现代小说和中国传统小说的双重借鉴;内容上,反抗“吃人的礼教”亦成为整个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主旨之一。
陈独秀、胡适等人从理论上倡导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的真正实绩就最先体现在鲁迅的创作上。《狂人日记》发表后,鲁迅和北大诸人的关系进一步拉近,当时的北大学生傅斯年、孙伏园为《狂人日记》撰写了最初几篇评论,将其推向公众,[丙]陈独秀则对鲁迅的创作“实在五体投地的佩服” 。此后不断向他约稿,促成了《孔乙己》《药》等一系列重要作品。
4.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鼓励B.开启C.独树一帜D.促成
5.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三、简答题组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文件明确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双减”政策给学生“减负”的同时,对社会、学校尤其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之下,家长如何调整心态和观念迎接挑战,在家庭中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双减”政策出台前,家庭与学校出现同质化趋势,学校像考场,家庭像学校。家长一方面被学校绑架,一味追求分数;另一方面被校外培训机构绑架,追求“精英教育”。这两座大山不仅给家长带来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学业压力,还导致教育与其本质渐行渐远。同时,父母的天职和家庭教育的天然能动性被焦虑和压力掩盖、抹杀,导致家长对自身教育角色出现认知偏差,乃至教育缺席。
而“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就是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双减”减轻了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但没有减轻家长的责任。“双减”在给孩子减负的同时,其实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请概括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2)结合上文和自己的认识,谈谈“家庭教育”如何“回归各自的角色”,80字以内。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方戏剧传统在根本上是一种诗学。对变幻无常的命运的探索,是西方戏剧传统诞生之初的重要命题,同样也是西方哲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命题。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复仇构成了这部剧的核心环节,但是全剧最后归结到一点,讨论的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哈姆雷特》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戏剧冲突和情节冲突,它传达的是一种对命运的深刻追问,是对整个人类生存根本价值的纠结和思考。
那么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话剧为何难以成诗?中国现代话剧发生的根本动机与五四时期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是为启蒙所用、为中国社会变革所用,这也就注定了它从一开始就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而不是对宇宙的探索和对命运的追问。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话剧,更多是对现实人生的探讨,而少了一份诗的色彩。拿胡适来讲,胡适的《终身大事》是一部问题剧,反映的是五四“女性解放”的社会问题,他身体力行所推举的“易卜生主义”,“并不是艺术家的易卜生,乃是社会改革家的易卜生”。到了老舍这里,从《龙须沟》到《茶馆》,老舍开创了一种特殊的话剧风格:第一是带有浓厚的京味地域色彩,第二是叙事模式的“小说化”:通过一条龙须沟、一个茶馆,串联起几个阶段的历史横截面。这是一种小说式的话剧,这种话剧是独属于老舍自己的,而不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话剧创作的突破。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到郭沫若,郭沫若的剧,看上去是最接近诗的,我们今天也常常用“诗剧合一”来形容他的史剧创作特点。但诗在郭沫若的剧里,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语言的澎湃,一种情绪的偾张、一种抒情的形式。抒情确实是诗的一种表现手法,但诗的本质不是抒情。诗的本质不仅不是抒情,也不是传奇性色彩,更不是忧伤的情调,诗的本质根本上应该是对宇宙未知的探索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曹禺的创作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中最接近诗的。诗不是曹禺剧作的外形,也不是他抒情的手法,更不是为戏剧场景编制的氛围,而是贯穿于他整个戏剧创作的根本内核。“五四”初期,从胡适开始,提倡的都是问题剧,但深受传统京剧影响的曹禺,却对于戏剧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京剧是写意的艺术,归根到底是诗的艺术。传统的京剧,从来讲究的都是一种心领神会。什么动作是骑马、什么动作是坐轿、什么动作是上楼、什么动作是开窗,表演者也早与观众达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默契。走一个圆场,就是行走了千里之遥;甩一面帅旗,背后站着的就是千军万马。“一桌两椅”的舞台局限非但没有限制住京剧的表达空间,反而滋生出广阔的审美空间和诗意表达。曹禺成功地继承和发展了京剧艺术的精髓,他对戏剧冲突的设计、对潜台词的运用、对剧本虚实的处理,这些都不是单纯的技巧问题,而是源于他对京剧的深刻理解。同时,曹禺对西方戏剧本源的把握,让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转型。曹禺剧作从一开始就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人的命运。他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一部一个风格,很难概括,如果要用一个东西来统摄的话,那就是命运冲突构成了这几部剧作的核心本质,对命运的探讨生成了曹禺剧作的诗意。当《雷雨》面世,几乎所有评论者、读者和编导演都认为这是一部暴露上层社会大家庭罪恶的社会问题剧时,曹禺却说自己的《雷雨》是一首诗;当曹禺写出了比《雷雨》更现实的《日出》时,叶圣陶说《日出》“其实也是诗”;当大多数人都在批判曹禺的《原野》是走进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时,唐弢说:“‘原野’这个名词意味着多么广阔、多么辽廓、多么厚实的发人深思的含义呵!”所有这些说法都指向一个本质所在,那就是曹禺的剧作是诗的,而不只是剧的。
(摘自刘勇《从戏剧冲突到命运冲突——曹禺剧作的诗性生成》)
7.下列对材料中“西方戏剧”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戏剧的发展,并不全是依靠戏剧家和文艺批评家,也有哲学家的功劳,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诗学。
B.西方戏剧与哲学是结合紧密的,对变幻无常的命运的探索,促使观众对整个人类生存根本价值进行思考。
C.西方戏剧影响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让中国现代话剧既探讨现实人生更关注宇宙的探索和人命运的探索。
D.西方戏剧不注重戏剧冲突和情节冲突,更关心人类命运的走向和深层追问,从而形成一种诗学的戏剧传统。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现代话剧从一开始就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为启蒙所用、为中国社会变革所用,这也造成中国的话剧难以成诗。
B.老舍开创了一种特殊的话剧风格,第一是带有浓厚的京味地域色彩,第二是叙事模式的“小说化”,但很难说是对中国话剧创作的突破。
C.曹禺的剧本创作成功地继承和发展了京剧艺术的精髓,更是精准把握西方戏剧的本源,从而使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转型。
D.大多数人批判《原野》在写曹禺不熟悉的领域,而唐弢则认为《原野》和曹禺原先的剧作一样,不仅是剧的,更是诗的。
9.根据材料,阐述“《雷雨》是一首诗”的两条理由。
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来坐着的。
安乐居不卖米饭炒菜。主食是包子、花卷。每天卖得不少,一半是附近的居民买回去的。这家饭馆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有时也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比老吕稍晚进店的是老聂。老聂总是坐在老吕的对面。老聂有个小毛病,说话爱眨巴眼。凡是说话爱眨眼的人,脾气都比较急。他喝酒也快,不像老吕一口一口地抿。老聂每次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有人强往他酒碗里倒一点,他拿起酒碗就倒在地下。他爱吃豆制品。熏干、鸡腿、麻辣丝……小葱下来的时候,他常常用铝饭盒装来一些小葱拌豆腐。有一回他装来整整两饭盒腌香椿。“来吧!”他招呼全店酒友。“你哪来这么多香椿?——这得不少钱!”“没花钱!乡下的亲家带来的。我们家没人爱吃。”于是酒友们一人抓了一撮。剩下的,他都给了老吕。“吃完了,给我把饭盒带来!”一口把余酒喝净,退了杯,“回见!”出门上车,吱溜——没影儿了。
安乐居喝酒的都很有节制,很少有人喝过量的。也喝得很斯文,没有喝了酒胡咧咧的。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人是个瘸子,左腿短一截,走路时左脚跟着不了地,一晃一晃的。他自己说他原来是“勤行”——厨子,煎炒烹炸,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说他能用两个鸡蛋打三碗汤,鸡蛋都得成片儿!但我没有再听到他还有什么特别的手艺,好像他的绝技只是两个鸡蛋打三碗汤。瘸子喝酒爱说。老是那一套,没人听他的。他一个人说。前言不搭后语,当中夹杂了很多“唔唔唔”。
瘸子爱管闲事。有一回,在李村胡同里,一个市容检查员要罚一个卖花盆的款,他插进去了:“你干吗罚他?他一个卖花盆的,又不脏,又没有气味,‘污染’,他‘污染’什么啦?罚了款,你们好多拿奖金?你想钱想疯了!卖花盆的,大老远地推一车花盆,不容易!”他对卖花盆的说:“你走,有什么话叫他朝我说!”很奇怪,他跟人辩理的时候话说得很明快,也没有那么多“唔唔唔”。
老王养鸟,红子。他每天沿天坛根儿遛早,一手提一只鸟笼,有时还架着一只。老王话不多,但是有时打开话匣子,也能聊一气。我跟他聊了几回,知道他原先是扛包的。
“我们这一行,不在三百六十行之内。三百六十行,没这一行!”
“你们这一行没有祖师爷?”
“没有!”
“有没有传授?”
“没有!我们这一行,没啥技巧,有力气就行!”
“都扛什么?”
“什么都扛,主要是粮食。顶不好扛的是盐包,——包硬,支支棱棱的,硌。不随体。扛起来不得劲儿。扛包,扛个几天就会了。要说窍门,也有。一包粮食,一百多斤,搁在肩膀上,先得颤两下。一颤,唉,包跟人就合了槽了,合适了!扛熟了的,也能换换样儿。跟递包的一说:‘您跟我立一个!’哎,立一个!”
“竖着扛?”
“竖着扛。您给我‘搭’一个!”
“斜搭着?”
“斜搭着。”
“能混饱了?”
“能!那会儿吃得多!早晨起来,半斤猪头肉,一斤烙饼。中午,一样。每天每晚半晌吃得少点。半斤饼,喝点稀的,喝一口酒。齐啦。——就怕下雨。赶上连阴天,没活儿。怎么办呢,拿着面口袋,到一家熟粮店去:‘掌柜的!’‘来啦!几斤?’告诉他几斤几斤,‘接着!’没的说。赶天好了,拿了钱,赶紧给人家送回去。为人在世,讲信用。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少!……”
“退休了?”
“早退了!干我们这行的,四十五就退休,没有过四十五的。现在打包的也没有了,都改了传送带。”
老王现在每天夜晚在一个幼儿园看门。
“没事儿!扫扫院子,归置归置,下水道不通了,——通通!活动活动。老待着干吗呀,又没病!”
老王走道低着脑袋,上身微微往前倾,两腿叉得很开,步子慢而稳,还看得出有当年扛包的痕迹。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安乐居喝酒的老酒座们都瞟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雅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
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
这是老王的口头语。凡是他不以为然的事,就说“这是什么买卖”。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10.小说塑造老聂、瘸子、老王等人物形象有什么意义?
11.文章第二自然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安乐林”,试分析其作用。
12.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非常明显,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分析。
13.结合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探究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暨州重修州学记
(明)刘基
学校以教民明人伦,见于书传,肇自虞夏,以逮于今,莫不以先代圣人为师。圣人,人伦之至也。自太皞迄于孔子,圣人迭出,莫不以道德被于民物,垂于后世。孔子既出,而天下翕然师孔子。自汉以来,释奠先师,皆于孔子。至唐太宗,遂诏州县学,悉立孔子庙,至今因之,无有间议。先孔子者,得志行乎当时,后世不获见闻其言行之详也,而欲学焉,何从而入哉?孔子独无位于时,而以淑其弟子,故论学至孔子而始备。微孔子,师不知所以教,弟子不知所以学。往古之言行,无所折衷,而人不知轨范。故至孔子而后大中之论定,亘古今弥天地,不可易也。是故宰我、子贡、有若,孔子之弟子也,其论孔子,或曰“贤于尧舜”,或曰“自生民以来未之有也”,而后世不以之为党。子思,孔子之孙也,其论孔子则曰“譬如天地之无不覆帱,无不持载”,而后世不以之为私。然则学校以孔子为师,谁得而议之哉!国家仍先代旧制,凡天下郡县莫不有学,学皆有孔子庙,立官设教,以作成贤能。至今且百载。承平既久,天下忘危,于是盗贼窃发,而有事于师旅。为郡县者往往以戎事供给,告疲且怠,故学校多不举。
奏议大夫伯不花侯来监绍兴之诸暨州,即注意治学事。而州学不修久,墁瓦剥落,梁木蠹腐,且堕且压。侯大以为忧,亟谋新之。会同知张君守正,判官许君汝霖、吕君诚,俱以进士受命来佐是州。侯大喜曰:“吾事成矣!”乃与其知州元侯思中、同知张君友仁,及山长包君瑛,咸会于治事之堂,集吏民,劝儒户有田而羡于财者,俾以力高下供役,众皆愿听命。乃择木伐石,命之曰:“必巩必完。”自殿堂以及廊庑、斋居、灵星之门、先贤之祠,罔不毕葺。于是庙益邃以清,学益隆以严,弦诵蔼然,士气为之一新。经始于至正十五年五月,告完于是年七月。乃以其事请记于刘基。
昔者冉有问于夫子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国家自混一以来,以仁泽施于民,涵濡养育,蕃衍滋息,可谓庶且富矣。今乃至相率而为盗,庸非典教者失其职耶?夫民之所以敢犯法者,以其不知人伦也。圣人之教行,则人伦明矣。人伦既明则为民者莫不知爱其亲而不敢为不义以自累为士者莫不知敬其君而不敢自私以债国事盗贼何由而生亦何由而滋蔓哉?诸君子可谓能知治道之本矣,可无述乎?于是乎为之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九《覆瓿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肇自虞夏 肇:开始
B.而天下翕然师孔子 翕然:一致的样子
C.国家仍先代旧制 仍:沿袭,继承
D.今乃至相率而为盗 相率:一起,一同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得志行乎当时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
B.①自生民以来未之有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
C.①乃择木伐石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以仁泽施于民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议结合,多处运用正反对比手法,突出了伯不花侯勤政崇教的形象,阐明了作者的教育思想,显示了士大夫心忧天下的品性。
B.先代教育尊圣人孔子为师,注重教化士民、培养贤能;而当代世风衰败,盗贼作乱,作者认为这与人伦教化的缺失紧密关联。
C.奉议大夫伯不花侯为州学年久失修破落不堪的现状忧虑焦急,召集当地官吏商议修葺,勉励士民积极参与,最终成功修建州学。
D.作者认为,教育乃“治道之本”,兴办学校不仅要宣扬道德仁义,使士民敬爱君亲,更应当强调经世致用,为国计民生服务。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人伦既明则为民者莫不知爱其亲而不敢为不义以自累为士者莫不知敬其君而不敢自私以债国事盗贼何由而生亦何由而滋蔓哉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承平既久,天下忘危,于是盗贼窃发,而有事于师旅。
(2)集吏民,劝儒户有田而羡于财者,俾以力高下供役,众皆愿听命。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19.“黄芦苦竹”采用了___________手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进湓江地低湿,__________________”之句,点出了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类。
20.本词寓情丰富,请结合词的下片作简要的分析。
八、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
材料二: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①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
(注)①不下带:指平常浅近。
21.“己欲达而达人”在句中“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材料一中在内容上表现了儒家______________的思想。
22.材料二中“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与材料一中“己欲达而达人”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
九、句子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十、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徐志摩说,少年的时候,我疯狂地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地让任何人带我走。我学会了,自己走。
歌德说,对年轻一辈要求就要更严格些,他们不应该老是摸索和走错路,应该多听听过来人的忠告。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煅造”的“煅”应写作“锻”;
C.“乘势而上”的“乘”应读chéng;
D.“攻艰克难”的“艰”应写作“坚”。
故选B。
2.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主宾搭配不当,“7月1日是……100周年”应改为“今年是……100周年”;
C.成分残缺,“以习近平……领导下”前面添加“在”;
D.句式杂糅,“围绕……为主题”应为“以……为主题”。
故选A。
3.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由上句“一个强者,一旦泄漏人性软弱的一面”可知,是在讲“强者”泄漏他的力量,所以“强者的力量”是巨大的,难以抵御的,所以后面紧跟④;那么在这样强大的力量面前,凡人又是怎样的呢?所以④后面应该是①⑤;由最后一句“实在已足粪土王侯”可知,已足粪土王侯的应该是“项羽、虞姬生死不移之至情”,所以③排在最后。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④①⑤②③。
故选A。
4.D
5.B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鼓励: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语境为钱玄同激励鲁迅写作,使用正确。
B.开启:指打开、从某一点起等。也可以理解为某个设备启动或开始运行的步骤。语境指鲁迅的小说使中国近代小说开始了新的征程。使用正确。
C. 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独闯一条路子,自成一家。语境指鲁迅的语言风格自成一家,使用正确。
D.促成:推动,使成功。和“作品”搭配不当,应为“催生”。
故选D。
5.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主体用白话”后分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前后两句不是并列的分句,中间不能用分号。
故选B。
6.
(1)政府颁布“双减”政策,给家长提出新挑战。/政府颁布“双减”政策,对家长提出更高要求。
(2)参考示例:家庭教育要从赶着上各样的培训班、一味追逐分数,回归到在陪伴和身教言传、生活方式和情感交流中影响孩子,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能够独立生活的健康子女上来。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此则消息共有三个文段,先筛选各段主要信息,第一段的关键信息是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双减’之下,家长如何调整心态和观念迎接挑战,在家庭中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第二段主要内容写“双减”政策出台前,家长出现的焦虑及其表现,导致教育与其本质渐行渐远;
第三段主要内容写“政策的底层逻辑就是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其实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合三段内容可知,这则新闻主要内容写:政府颁布“双减”政策,给家长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
家庭教育有关内容主要在材料的第二段。具体作答时,可针对第二段中“家长一方面被学校绑架,一味追求分数;另一方面被校外培训机构绑架,追求‘精英教育’”“父母的天职和家庭教育的天然能动性被焦虑和压力掩盖、抹杀,导致家长对自身教育角色出现认知偏差,乃至教育缺席”等内容,谈谈“家庭教育”如何“回归各自的角色”。比如:家长要消除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理,不要让孩子上过多的培训班,要正确认识培训班的作用,要有科学的教育观,不要把教育功能窄化为升学竞争,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要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作答时还要注意字数限制“80字以内”。
7.D
8.B
9.(1)内容上,《雷雨》突出命运冲突,拉开了与社会问题剧的距离。(2)《雷雨》运用象征手法,用环境渲染人物命运。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D.“西方戏剧不注重戏剧冲突和情节冲突”错误,曲解文艺,原文是“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戏剧冲突和情节冲突”,而不是“不注重”。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第二是叙事模式的‘小说化’,但很难说是对中国话剧创作的突破”错误,曲解原意,原文是“中国的话剧为何难以成诗……这是一种小说式的话剧,这种话剧是独属于老舍自己的,而不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话剧创作的突破”,“更广泛意义”指的是诗性。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首先找到“《雷雨》是一首诗”,然后结合上下文找到《雷雨》是诗的理由。
本题的设题区域主要在最后一段。结合倒数第二段“诗的本质根本上应该是对宇宙未知的探索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可知诗的本质,结合最后一段“从一开始就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人的命运”“他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一部一个风格,很难概括,如果要用一个东西来统摄的话,那就是命运冲突构成了这几部剧作的核心本质,对命运的探讨生成了曹禺剧作的诗意”可知,《雷雨》突出命运冲突,拉开与社会问题剧的距离;结合最后一段“滋生出广阔的审美空间和诗意表达”可知,《雷雨》中有诗意的表达,如这部作品使用象征的手法,用“雷雨”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象征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闷空气里,一场暴风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同时通过对“雷雨”来临前以及来临时的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从这些方面来看,《雷雨》是一首诗。
10.①老聂、瘸子、老王等人物各有特点,活灵活现,丰富了小说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②这些人物都是平凡常见的市井人物,小说通过描写这些人展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借此赞美了自然质朴的人性与平凡人物身上的美德。
11.①暗示着故事活动的背景。安乐居作为一个小饭店,紧挨安乐林,暗示安乐居并不处于繁华的商业中心,安乐林悠闲自在的自然风景和生活场景的描写,也交代了故事活动的社会环境。②安乐林与安乐居一样,不仅是一处环境或一处场所,也是人们精神的栖息之地,这一段描写给全文奠定了悠闲自在的抒情基调。
12.①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老吕的话 “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缓缓地,和他的性格一致。②口语化,京味浓,贴近生活。“很浑愣”“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等京味口语的运用很地道。③语言幽默风趣。如“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再如提到画家的画,作者写道“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④语言简洁平淡自然素朴雅致。多用短句,不加修饰,自然朴素而有韵味。
13.⑴首尾照应。结尾“安乐居的消失”和开头照应,结构更加紧凑。(2)揭示主题。安乐居在最后消失不见了,这种淡淡的失落和前文淡淡的悠闲安适、乐在其中的感觉形成反差,增添文本的张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安乐居的消失意味着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退让。(3)作者的叙述语言平静克制,蕴含着淡淡的感伤,这样的令人伤感的结尾,令人回味,促人思考。
14.D
15.C
16.D
17.人伦既明/则为民者莫不知爱其亲/而不敢为不义以自累/为士者莫不知敬其君/而不敢自私以债国事/盗贼何由而生/亦何由而滋蔓哉
18.(1)天下太平日子已经很久了,天下人忘记了危险,在这个时候盗贼偷偷发生,军队就有了战事。
(2)汇集官民,鼓励有田地并且有多余财产的居民,让他们凭借自己能力的高低做事情,众人都愿意听从命令。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D.“相率:一起,一同”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如今竟然到了相继成为盗贼,“相率”在此处意思是“相继”。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A.“乎”:在/比;
B.“之”: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乃”:于是,就;
D.“以”,用/凭借。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更应当强调经世致用,为国计民生服务”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圣人之教行,则人伦明矣。人伦既明,则为民者莫不知爱其亲,而不敢为不义以自累,为士者莫不知敬其君,而不敢自私以债国事,盗贼何由而生?亦何由而滋蔓哉”可见,原文作者只是认为兴办学校要宣扬道德仁义,使士民敬爱君亲,并没有强调经世致用,为国计民生服务。
故选D。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此句的断句,首先可以通过很多虚词作为入手点判断,“则”“而”“亦”都是常放在句首的词语,可以通过这些判断点,在其前断句。此句中还有对称的结构,也可以作为判断依据,“为民者”“为士者”是对称的两个句子,可以由此判断断句的位置;还可以抓准主语断句,比如“盗贼”。
通过这些判断点,此句可断为:人伦既明/则为民者莫不知爱其亲/而不敢为不义以自累/为士者莫不知敬其君/而不敢自私以债国事/盗贼何由而生/亦何由而滋蔓哉
译文:人伦明白了,那么作为老百姓内有不知道爱护他们的亲人,而且也不敢做不合乎道义的事情加拖累自己,作为读书人,没有不知道敬爱他们的君王,而且不敢私自做事来拖累国家大事,盗贼从哪里产生呢?并且从哪里滋生蔓延呢?
1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赋分点:
(1)“于是”,在这个时候;“窃”,偷偷;“师旅”,军队。
(2)“劝”,鼓励;“儒户有田而羡于财者”,定语后置,有田地并且有多余财产的居民;“俾”,让;“以”,凭借。
参考译文:
学校教育人懂得忠、孝、节、义这些人伦道理,在书传中见到,从虞夏开始,到现在,没有人不把先代圣人当做老师的。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从太皞到孔子,圣人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没有不用高尚的道德感染百姓,留传于后世。孔子出来以后,天下就一致称颂、学习孔子。自汉代以来,佛家祭奠先师,都向孔子祭奠。到唐太宗时,唐代就下诏州学、县学,都建立孔子庙,到现在沿袭这样的风气,没有指责。以前孔子,在当时实现志向,后代的人不能详尽地得到他的见闻和他的言行,想学习他,从什么地方学起呢?孔子在当时只是没有职位,就用这个教导他的弟子,所以论学到孔子是时候才完备。如果没有孔子,老师不知道用来教育弟子的方法,学生不知道学习的方法。古代人的言行走中庸之道,人就不了解规范,所以到孔子然后无过与不及的中正之道就定下了,贯通往古来今,充满天地不可以改变。所以宰我、子贡、有若是孔子的弟子,他们谈论孔子,有的说“比尧舜贤能”,有的说“从生民以来没有这些”,但是后世不把这当做朋辈。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他谈论孔子就说“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覆盖,没有什么不承载”,后世不把这当做是私事。既然这样,那么学校把孔子作为老师,谁能够议论啊!国家沿袭先代旧的制度,凡是天下郡县没有不审理学校的,学校都建有孔子庙,设立官员安排教学,来成就贤能的人。到现在将近一百年了。天下太平日子已经很久了,天下人忘记了危险,在这个时候盗贼偷偷发生,军队就有了战事。治理郡县的人常常用战事供给,上报疲惫而且懈怠,所以学校大多不成功。
朝奏商议大夫伯不花侯来监管绍兴的诸暨州,他就把注意力用于治理学校的事情。而州学很久没有修整,地砖、屋瓦都剥落,房梁木被蛀虫腐朽,将要倒塌。侯来把这当做非常忧心的事情,急忙谋划新修学校。恰逢同知张守正,判官许汝霖、吕君诚,都凭借进士的身份接受任命来帮助这诸暨州。侯来非常高兴,说:“我的事情成功了!”于是就与知州元思中、同知张友仁,及山长包瑛,一起在商讨事情的厅堂聚会,汇集官民,鼓励有田地并且有多余财产的居民,让他们凭借自己能力的高低做事情,众人都愿意听从命令。于是选择木材开凿石头,侯来命令他们说:“一定坚固一定完成。”从殿堂以及廊庑、斋居、灵星的大门、先贤的祠堂,没有不全部修葺的。于是(从此)庙堂更加深邃清静,学校更加兴旺(高大)庄严,弦歌诵读和谐(礼乐教化和乐),士气因为这样完全改变(焕然一新)。在至正十五年五月开始修建州学,在这年七月宣告竣工。于是就请我把修建学校这件事写篇记。
从前冉有向孔夫子询问说:“人多了以后,该怎么办呢了?”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了以后,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育他们。”自从国家统一以来,用仁义恩泽施加给百姓,沉浸教育,繁殖众多,这可以叫做多并且富裕了。如今竟然到了相继成为盗贼,这难道不是主管教育的人失职吗?老百姓之所以敢违犯法律,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人伦。圣人教化百姓的品行,就是人伦明白了。人伦明白了,那么作为老百姓内有不知道爱护他们的亲人,而且也不敢做不合乎道义的事情加拖累自己,作为读书人,没有不知道敬爱他们的君王,而且不敢私自做事来拖累国家大事,盗贼从哪里产生呢?并且从哪里滋生蔓延呢?各位君子可谓能够了解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的根本了,能够不记述吗?于是我写了这篇记。
19. 用典 黄芦苦竹绕宅生
20.①寄身官场,厌恶宦海;
②漂泊在外,思亲念乡;
③愁思不已,借酒消愁。
21. 行得通 忠恕
22.不一致。“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人们的毛病往往在于放弃自己的田地不耕种,却跑到别人的田里去除草,要求别人很多很严格,要求自己却很少很放松,这是恕己而不达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则是自己想立得住,于是使别人也立得住。孔子主张的是推己及人,正己而后正人,是律己而后才能达人,是儒家倡导的忠恕之道。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也不强加给别人。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材料二:
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23.浴乎沂 风乎舞雩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