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高三下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江苏扬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考前调研测试试题及答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93.00 KB
整理时间:
2021-05-24
文件简介:
江苏扬州市 2021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的媒体融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任务也进一步升级,媒体融合需要走向纵深发展。在此背景下,作为媒体融合主要动力的传统媒体人,如何快速适应新媒体时代、努力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这是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
融媒体环境下,传播格局和传播生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不再局限于原来的传播介质,而是向着网络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建设全媒体传播渠道,延伸服务链条,在服务内容和手段上实现转型。传统媒体人置身其中,既要牢牢守住主流舆论阵地,又不能抛弃新媒体阵地,因此必须主动转变观念,颠覆传统思维,树立媒体融合理念,调整工作状态,适应新媒体时代。颠覆传统思维就必须消除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附属和延伸这一错误的观念,要在新旧媒体一体化发展的体系下,主流媒体牢牢占据互联网上的舆论引导主动权,实现媒体间的“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和利益共融”。
大众传媒时代,传统媒体习惯用受众来界定他们的信息传播对象;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更多地使用用户来定义他们的传播对象,强调用户是产品使用和服务的对象。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信息的社会传播模式,社会个体成为社会传播的基本单位,并且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定义了传播方式和内容,对用户的精准把握和个性化的推送成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特点。
可见,传统媒体从不缺少内容,缺少的是对用户的精准把握和个性化的服务。如果用户不能获得良好的信息体验,就会转而选择其他媒体。因此,传统媒体人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识,了解用户需要什么信息,目标是什么,按照用户的媒体消费需求进行内容生产,细分用户市场,精准推送产品,培养用户对于自己建设的新媒体平台的认知度、依赖度和忠诚度。
传统媒体要推动媒体融合向前发展,就要重新定义服务,因为所有信息的推送都要带着服务才有黏合度。从大处着眼,主流媒体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从小处着眼,主流媒体要放下身段,将发展用户、聚集用户作为重要抓手,将新闻报道转变为服务实践,积极改善用户服务体验。服务通常借助于平台实现,因而传统媒体要加强平台的建设能力,整合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
媒体融合给传统媒体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传统媒体人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我,尽快适应时代,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更好地推动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梁燕《传统媒体人如何快速适应新媒体时代》)
材料二
相对于传统媒体,当前对新型媒体的管制相对宽松。诸如近些年出现的网络电视,由于能够兼容电信和广电,从而由多个部门共同监管。伴随运营工作的开展,行业利益的争夺也渐渐浮出水面。单从手机终端来看,运营商为了能够将APP植入手机中,就必须具备多个部门颁发的牌照。
伴随科技水平的提升,媒体融合的价值越来越高。媒体技术的快速进步,直接影响用户的基本取向,从而也对媒体融合带来了诸多影响。正是这一因素,我们国家的媒体融合直接和技术发展有所关联。尤其是传播模式和媒体形态实际联系极为明显。
对于媒体来说,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一直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只有掌握了大量具备跨媒体能力并且懂得管理的全面人才,才能在媒体完成融合之后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人才虽然了解媒体,却不懂得如何管理;同样,有些人才虽然懂得管理,却对媒体的了解非常少。正是这一情况,当前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摘编自王红萍《浅谈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
从社会关系重塑角度看,应以用户为中心,重建与用户的新型连接关系。以用户为中心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生产上,吸纳用户意见,注重场景化生产和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关系维护上,以用户画像为依据,开展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渠道建设上,吸引用户分享传播,构建多元传播体系。在这方面,头部媒体和中央级媒体一直走在前列。《人民日报》加快推进融合步伐,建设融合传播矩阵,不断推出爆款融媒产品,报网端微十多种载体覆盖用户近8亿人次。在建军9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互动H5《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仅8月1日建军节当天的浏览次数就达到3.94亿。以用户为中心守正创新,主流媒体迸发出超强传播力。当前,主流媒体思想观念上的“破圈”成效越来越显著,地方主流媒体也在积极突破,在重大叙事中议程设置能力逐渐增强,爆款产品百花齐放。
(摘编自段梦《主流媒体在“破圈”与“建圈”中的迭代升级与深度融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流媒体应积极发挥新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附属和延伸作用,像《人民日报》一样不断推出爆款融媒产品。
B. 大众传媒时代,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对象是“受众”,受众是被动接受者,可见传统媒体人缺少服务意识。
C. 传统媒体缺少了对用户的精准把握和个性化的服务,如果用户能获得良好的信息体验,就不会选择其他媒体。
D. 媒体融合需要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无论是作为媒体融合主要动力的传统媒体人,还是新媒体人,都应主动求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媒体要推动媒体融合向前发展,就需要加强平台的建设能力,整合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B. 近年来出现的网络电视,由多个部门共同监管,行业利益争夺逐渐浮出水面,这就需要对新型媒体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
C. 以用户为中心,需要媒体人重建与用户的新型连接关系,根据用户的媒体消费需求进行内容生产,并精准推送产品。
D. 互动H5《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获得成功,可以看出主流媒体吸纳了用户的意见,注重了场景化生产。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具备媒体融合特点的一项是( )
A. 某报业集团近日开展了“百年路,忆峥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征文活动,并将获奖文章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B. “学习强国”APP用户可以通过“强国通”板块创建和加入学习组织,还可以发起视频会议、邀请好友展开对战答题。
C. 湖北广播电视台的长江云平台建设了电子政务大厅,当地政府部门已经落户平台,及时发布老百姓关注的各类信息。
D. 江西电视台在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借力新华智云,推出的《两会云指数》《江西成绩单》等媒体产品引起广泛关注。
4. 请简要概述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学校校长办公室邀请你参加“利用新媒体,营造好氛围”的论坛活动,请你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拟写发言提纲。
【答案】1. D 2. D 3. A
4. 首先分析传统媒体需要变革的时代背景;其次提出传统媒体人转变的具体要求;最后发出传统媒体人必须努力提升自我的呼吁。
5. 观念上,要将师生作为传播对象;方式上,增加师生积极参与媒体活动的渠道;人才上,提升宣传人员的综合能力;内容上,关注学校热点,及时推送具有爆款性质的产品。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新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附属和延伸”错。原文说“颠覆传统思维就必须消除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附属和延伸这一错误的观念”,由此可知,新媒体不是传统媒体的附属和延伸。
B.“受众是被动接受者”错。原文说“传统媒体习惯用受众来界定他们的信息传播对象”“传统媒体从不缺少内容,缺少的是对用户的精准把握和个性化的服务。如果用户不能获得良好的信息体验,就会转而选择其他媒体”,由此可知,“受众”不一定是被动接受者,他们有自主选择权。
C.“如果用户能获得良好的信息体验,就不会选择其他媒体”错。原文为“如果用户不能获得良好的信息体验,就会转而选择其他媒体”真命题的否命题不一定成立。在新媒体时代,即使用户对传统媒体能获得良好的信息体验,也可能会选择其他媒体。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D.“主流媒体吸纳了用户的意见,注重了场景化生产”错。原文说“在建军9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互动H5《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仅8月1日建军节当天的浏览次数就达到3.94亿。以用户为中心守正创新,主流媒体迸发出超强传播力”,说明主流媒体注重了“互动式、沉浸式体验”。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有材料一可知,媒体融合要求“传统媒体不再局限于原来的传播介质,而是向着网络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建设全媒体传播渠道,延伸服务链条,在服务内容和手段上实现转型”。
A. “某报业集团近日开展了“百年路,忆峥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征文活动,并将获奖文章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只是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是传统媒体的做法,不具备媒体融合特点。
B.“‘学习强国’APP用户……发起视频会议、邀请好友展开对战答题”,“学习强国”使用网络,具备媒体融合特点。
C.“长江云平台建设了电子政务大厅,当地政府部门已经落户平台,及时发布老百姓关注的各类信息”,“云平台”建设全媒体传播渠道,延伸服务链条,具备媒体融合特点。
D.“江西电视台……借力新华智云,推出的……媒体产品引起广泛关注”,“江西电视台”借力新华智云,推出新的媒体产品,具备媒体融合特点。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首先,材料一第一段开篇写“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意见》,这标志着我国的媒体融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任务也进一步升级,媒体融合需要走向纵深发展”,然后写“在此背景下,作为媒体融合主要动力的传统媒体人,如何快速适应新媒体时代、努力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这是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由此可知,材料一首先分析传统媒体需要变革的时代背景。
其次,材料一的第二、三、四、五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二段要求传统媒体人“必须主动转变观念,颠覆传统思维,树立媒体融合理念,调整工作状态,适应新媒体时代”“实现媒体间的‘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和利益共融’”;
第三段写“对用户的精准把握和个性化的推送成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特点”;
第四段写“传统媒体人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识,了解用户需要什么信息,目标是什么,按照用户的媒体消费需求进行内容生产,细分用户市场,精准推送产品,培养用户对于自己建设的新媒体平台的认知度、依赖度和忠诚度”;
第五段写“传统媒体要加强平台的建设能力,整合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
由此可知,文章主体部分提出传统媒体人转变的具体要求。
最后,文章结尾段写“传统媒体人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我,尽快适应时代,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更好地推动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发出传统媒体人必须努力提升自我的呼吁。
综上可知,材料一的行文脉络:层递式论证思路,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拟写发言提纲。发言时要注意发言对象、内容等要素。
原文说“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更多地使用用户来定义他们的传播对象,强调用户是产品使用和服务的对象”,由此可知,观念上,要将师生作为传播对象;
原文说“渠道建设上,吸引用户分享传播,构建多元传播体系”“向着网络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建设全媒体传播渠道,延伸服务链条,在服务内容和手段上实现转型”,由此可知,方式上,增加师生积极参与媒体活动的渠道;
原文说“有些人才虽然懂得管理,却对媒体的了解非常少。正是这一情况,当前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由此可知,人才上,提升宣传人员的综合能力;
原文说“地方主流媒体也在积极突破,在重大叙事中议程设置能力逐渐增强,爆款产品百花齐放”,由此可知,内容上,关注学校热点,及时推送具有爆款性质的产品。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大歌星
严歌苓
胡同第五家,十号,住着三兄弟,最小的叫郑小三儿。整条胡同的街坊都拿他来发牢骚“当今什么人能发?郑小三儿那号玩艺儿!”两个月前,天刚热那阵,郑小三儿的铺里进来个女孩。
“有商务印书馆刚出的音乐辞典吗? ”女孩问,胸口上别着一个校徽。
她一看书后的标价就说“高价呀?!”
郑小三儿说 “不高价我挣谁的钱?”“你挣了我的饭钱!下月我伙食费都没了!”她说。
然后她开始掏钱:连个钱包也没有,左一把右一把地掏了一台面的钥匙、硬币。他拈出其中的六张十元钞票。
“还差一半。”他说。
“你明儿来买,保证给您留着。”见她要抵押自己的手表,郑小三儿诚恳地说。
“这表不好,不过表带特值钱!”她说。
“你拿去吧。”
她便拿去了,连六十块钱也没付。
他说他不愿搜刮得她一个子儿也不剩;既然卖不了他理想的价钱,他宁可一分钱也不卖。
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女孩又来了。一来就把一张票拍在郑小三儿面前 “全世界最有名的歌星!唱得棒极了!……你这儿放的是什么呀?母猫叫!”
郑小三儿心里一股热乎 她来请我看戏!
他一嘴油腔滑调全没了,半天才问她道“你买的?”
“买?这可买不着!他在北京一共演五场,全是义演!票半年前就卖完了!现在黑市上;一张票值五十块美金!……”
他不信她的话。但他说他知道。对这类事的知与无知象征着档次。这女孩既来邀他看戏,证明她没把他看得太低,他不能辜负她的抬举。
剧场门口早就没地方停车了,郑小三儿只好把他的奥迪停在五百米之外。
刚出车门,两个男人上来问 “您有富裕票吗?”一看就知道他俩不是看戏的。
他想,原来那女大学生说的是真话这票真有赚头。在他走神的几秒钟里,两个男人相互咬,已把价钱咬到了“二百!”“二百二!”
郑小三儿走到剧场台阶下面,已经有不下十人问过他“有富裕票吗?”
一个少年从一群外国人中钻出来,显然刚刚成功地敲到一笔,兴奋得两眼贼亮。他一把逮住少年,问“卖了多少?”
“一百!”
他心里突然一阵痛苦。像是一头猎犬被禁制而不能扑向猎物,那种对天性背叛的痛苦。还有五个台阶,就是那扇门——金的框,晶亮的大玻璃。里面像个殿堂,大理石的地、吊灯闪烁的天。先进去的人们都表情隆重、穿着隆重地聚在那儿,像是等待 皇 室 接 见。
一个学者样的洋老头靠近了 郑 小 三 儿。
“有富裕 票 么?"他用中文问道,”“我的妻子有票,我没有。一百块,怎么样?美金!”郑小三儿飞快地换算:一百块几乎顶 上 了 他 一 天 的 销 售 额。不过他还是摇头,向那扇宫殿一样的大门走去。老头看出他的动心,两步跨在他面前。
台阶下的人群早已留神到这里的苗头。他们很快包围上来。
郑小三儿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个大明星,一招一式,一个眨眼,一个微笑,都牵动这群人的神志。
“一百九! ……”一个号啕般的声音重复道 “一百九!”号响渐渐变成了赌咒,最后变成了定音鼓一般自信而沉着地宣布“一百九。”
郑小三儿却仍感到他还没榨干他们,还是对他们太手软。
幕前曲轰响起来。
那个被人群弃下良久的老学者这时走到郑小三儿面前,又红又大的鼻子上是油亮亮的汗。他低声却不容置疑地说 “两百!”
“两百。”老头知道再不会有人跟他拼,他掏出两张钞票。
音乐变得柔和,充满诱惑。他今晚为看这场歌剧兴奋得忘了吃饭。他还生怕吃了面条的肚皮把“皮尔卡丹”西服绷走了形。他这几个星期来一直等着的——心诚意笃等着的绝不是到这宫殿的大门口,出卖他进入宫殿的权力。啊,绝不是的!那些坐在宫殿内的人或许比他更短缺这两百美金。
女大学生完全可以拿这张票换取下月的——下面半年的伙食费。
他来,是为了走进那扇大门。
他突然意识到那女大学生和他之间荒唐的尊卑关系,原来是这扇大门所做的分野。
这是张很昂贵的进入许可。既然这样昂贵,我为什么要把它给你,你们?!……
音乐声拉开了红丝绒的大幕,他生平第一次走进如此的辉煌和庄严之中。
大歌星在唱出最著名的那段高音时,郑小三儿睡着了。直到一群大学生在演员谢幕时叫喊“We Love You,PAVAROTTI!老帕! ……”
郑小三儿还没醒。郑小三儿在空调中,在音乐歌声伴奏中,睡了多年来最踏实的一觉。
(有删改)
文本二
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讲故事,而故事的好坏主要是由故事的情节决定的。严歌苓在《主流与边缘》中曾写道"我总想给读者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好听的故事该有精彩的情节,有出其不意的发展,一个意外接一个意外,最主要的是通过所有的冲突,一个个人物活起来了,读者们与这些人物渐渐相处得难舍难分,因他们产生了爱、憎、怜、恶。"
—-—王莉《严歌苓小说艺术研究》
6.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街坊邻居都拿郑小三儿发财来发牢骚,借此影射社会上有许多人像郑小三儿一样,有着追求金钱的强烈欲望。
B. 文中女学生为了买到商务印书馆的音乐词典,钱不够的时候甚至想要将手表抵押给郑小三儿,可见女孩对音乐的热爱。
C. 当一群人围着郑小三儿飚价时,郑小三儿觉得自己像大明星,透露出其向往成为明星,能够引人注目,牵人心神。
D. 小说将郑小三儿在“卖票”和“不卖票”之间挣扎的情绪表达得非常饱满,很有张力,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回味无穷。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郑小三儿开“奥迪”、穿“皮尔卡丹”等日常细节,表现了他想要通过炫富来赢得别人尊重的心理。
B. 郑小三儿看到少年成功敲到一笔时突然感到“一阵痛苦”,此处凸显出郑小三儿追逐金钱的天性受到压抑时的心理状态。
C. “幕前曲轰想起来”“音乐变得柔和”“音乐声拉开了红丝绒大幕”,都是通过对音乐的直接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 “我为什么要把它给你,你们?!……”句末连用三种标点,表现出郑小三儿在卑下与崇高中挣扎后的心灵突围。
8. 文章结尾郑小三儿“在音乐歌声伴奏中,睡了多年来最踏实的一觉”,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9. 文本二中,严歌苓指出要让“读者们与这些人物渐渐相处得难舍难分”,小说《大歌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C
8. 客观上,郑小三儿不懂高雅音乐,舒适的环境让他睡着了。主观上,郑小三儿暂时放下了一直以来对金钱的追逐,内心安稳。
9. 出人意料情节发展:如郑小三爱钱却不卖票,听高雅音乐竟然睡着等情节,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紧张激烈的叙述节奏:如郑小三在剧院门口被人围着抢票的经过,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如想要高价卖书却送书给女学生、可以高价卖票却又选择听自己不懂的音乐,呈现了真实的人性,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C.“透露出其向往成为明星”错。当一群人围着郑小三儿飚价时,郑小三儿觉得自己像大明星,透露出的是郑小三儿对票能卖高价的志得意满,与向往成为明星无关。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都是通过对音乐的直接描写……”错。“音乐声中拉开了红丝绒的大幕”不是对音乐的直接描写。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客观上,郑小三儿只是个卖书的店主,不懂得欣赏音乐,“他突然意识到那女大学生和他之间荒唐的尊卑关系,原来是这扇大门所做的分野”,由此可知,郑小三儿没有学历,不懂高雅音乐,舒适的环境让他睡着了。
主观上,“这是张很昂贵的进入许可。既然这样昂贵,我为什么要把它给你,你们?!……”“音乐声拉开了红丝绒的大幕,他生平第一次走进如此的辉煌和庄严之中”,此时此刻,一向以金钱为重的郑小三儿暂时放下了一直以来对金钱的追逐,内心安稳,故而“在音乐歌声伴奏中,睡了多年来最踏实的一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以及鉴赏文章的写作手法的能力。
小说设置了多处出人意料的情节,如郑小三非常爱钱却最终不卖票,听高雅音乐竟然睡着——“大歌星在唱出最著名的那段高音时,郑小三儿睡着了”等一系列情节,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由此可知要点一:出人意料的情节发展使“读者们与这些人物渐渐相处得难舍难分”。
小说叙述节奏紧张激烈,如郑小三在剧院门口被人围着抢票的经过——“‘一百九! ……’一个号啕般的声音重复道 ‘一百九!’号响渐渐变成了赌咒,最后变成了定音鼓一般自信而沉着地宣布‘一百九’”,由此可知,紧张激烈的叙述节奏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小说人物形象鲜活立体:如想要高价卖书却送书给女学生——“他说他不愿搜刮得她一个子儿也不剩;既然卖不了他理想的价钱,他宁可一分钱也不卖”,可以高价卖票却又选择听自己不懂的音乐,最终却“大歌星在唱出最著名的那段高音时,郑小三儿睡着了”,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呈现了真实的人性,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人也。父宣,哀帝时任司隶校尉,为王莽所杀。永初为郡功曹。莽以宣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路平承望风旨,欲害永。太守苟谏拥护,召以为吏,常置府中。永因数为谏陈兴复汉室、剪灭篡逆之策。谏每戒永曰:“君长机事不密,祸倚人门。”永感其言。及谏卒,自送丧归扶风。路平遂收永弟升。太守赵兴到,闻乃叹曰:“我受汉茅土,不能立节,而鲍宣死之,岂可害其子也!”敕县出升,复署永功曹。时有矫称侍中止传舍者,兴欲谒之。永疑其诈,谏不听而出,兴遂驾往,永乃拔佩刀截马当胸,乃止。后数日,莽诏书果下捕矫称者,永由是知名。更始二年征,再迁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永虽为将帅,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时赤眉害更始,三辅道绝。光武即位,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持节征永诣行在所。永疑不从,乃收系大伯,遣使驰至长安。既知更始已亡,乃发丧,出大伯等,封上将军、列侯印绶,悉罢兵,但幅巾与诸将及同心客百余人诣河内。时攻怀未拔,帝谓永曰:“我攻怀三日而兵不下,关东畏服卿,可且将故人自往城下譬之。”即拜永谏议大夫。至怀,乃说更始河内太守,于是开城而降。建武十一年,征为司隶校尉。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永行县到霸陵,路经更始墓,引车入陌,从事谏止之。永曰:“亲北面事人,宁有过墓不拜!虽以获罪,司隶所不避也。”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太中大夫张湛对曰:“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也。”帝意乃释。
(选自《后汉书•卷二十九》,有删改)
【注】更始:公元23年,刘玄被拥立为帝,质复汉朝国号,建立更始政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
B. 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
C. 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
D. 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舍,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舍相如广成传”的“传”即同此义。
B. 三辅,又称“三秦”,西汉时本指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C. 行在,即“行在所”,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是第一个意思。
D. 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指天子的地位,后来又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鲍永聪明果断。他怀疑有人假冒侍中身份来访,在劝阻赵兴无效的情况下,拔刀割断了马胸前的皮带,避免了赵兴受骗。
B. 鲍永生活俭朴。他虽为位高权重的将帅,然而乘坐的车辆装饰却很破旧,因为这一特点,他很容易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
C. 鲍永能言善辩。光武帝攻打怀州,三天都没能攻下,于是请鲍永去城下劝降,鲍永三言两语就让河内太守打开城门投降。
D. 鲍永行事谨慎。光武帝即位,派遣储大伯征召鲍永,鲍永有所怀疑而没有听从,待派人确认更始帝已死才去投奔光武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受汉茅土,不能立节,而鲍宣死之,岂可害其子也!
(2)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
14. 鲍永为何要亲自护送苟谏的灵柩回到扶风?请简要分析。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我接受汉朝廷的册封,却不能成就名节,现在鲍宣为名节而死了,我怎么能害他的儿子啊!
(2)皇帝的叔父赵王刘良是尊崇的皇戚,位贵而权重,鲍永因事而弹劾他大不敬之罪,因此朝廷上下一片肃然。
14. (1)都尉路平迎合王莽的心意,打算要杀害鲍永。太守苟谏保护他,让他担任自己的手下官吏。
(2)苟谏常常劝说他谋划机密事却做得不够隐秘,当心祸患累及家人,对此他很感动。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西至扶风”的意思是“(鲍永)回到扶风”,语意完整;而“椎牛”的意思是“用椎击杀牛”,是拜祭作祭品,与“上苟谏冢”语意联系密切,“椎牛”其前断句,排除BD。
“帝闻之”主谓宾齐全,语意完整;“不平”前面省略主语“帝”,其前断句,排除C。
这段话的意思是:“于是就下车拜祭,大哭一场,极尽哀痛而离去。向西到达扶风,就杀牛作祭品拜祭苟谏坟墓。皇帝听说这事以后,心中不满,问公卿说:‘奉使命出巡却做这样的事,该怎么处置呢?’”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北面’指天子的地位”错误。“北面”的意思是“面向北”,古代君主面向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然而乘坐的车辆装饰却很破旧,因为这一特点,他很容易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错误。根据原文“永虽为将帅,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可知,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除了“车辆装饰却很破旧”外,还有鲍永所穿的衣服也是陈旧而俭朴。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茅土”,指王、侯的封爵,这里指朝廷的册封;“立节”,树立节操;“死”,为……而死;“岂”,难道,怎么。
(2)“尊”,尊贵、高贵;“贵重”,位高权重;“以”,因为;“由是”,因此。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要点 能力。
本题要回答“鲍永为何要亲自护送苟谏的灵柩回到扶风”这一问题,需要结合原文来进行回答。
根据“都尉路平承望风旨,欲害永。太守苟谏拥护,召以为吏,常置府中。”这句话的意思是,都尉路平揣摩迎合王莽的心意,打算要杀害鲍永。太守苟谏拥护,太守苟谏保护鲍永,把他召来担任自己手下的官吏,经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府中。由此可以概括。
根据“永因数为谏陈兴复汉室、剪灭篡逆之策。谏每戒永曰:“君长机事不密,祸倚人门。”永感其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苟谏常常劝诫鲍永说:“你谋划机密事却做得不够隐秘,当心祸患累及家人。”鲍永为他的话所打动。由此可以概括。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鲍永字君长,是上党屯留人。他的父亲鲍宣,在哀帝时候担任司隶校尉,为王莽所杀。鲍永起初担任郡功曹。王莽因为鲍宣不阿附自己,就想灭掉他的子孙。都尉路平揣摩迎合王莽的心意,打算要杀害鲍永。太守苟谏拥护,太守苟谏保护鲍永,把他召来担任自己手下的官吏,经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府中。鲍永于是就屡次向苟谏陈说兴复汉室,除去篡权叛逆的策略。苟谏常常劝诫鲍永说:“你谋划机密事却做得不够隐秘,当心祸患累及家人。”鲍永为他的话所打动。等到苟谏死去,鲍永亲自护送他的遗体回到扶风,路平就趁这个机会关押了鲍永的弟弟鲍升。太守赵兴到任,听说这事叹息说:“我接受汉朝廷的册封,却不能成就名节,现在鲍宣为名节而死了,我怎么能害他的儿子啊!”于是就命令县令释放鲍升,又恢复了鲍永的功曹一职。当时,有假冒宫中侍中身份的人住在传舍中,赵兴想要去拜谒。鲍永怀疑其中有诈,劝说赵兴,赵兴不听从仍执意出府,当他驾车前往时,鲍永拔出佩刀割断了马胸前的皮带,赵兴才没有去成。几天后,王莽的诏书果然下达,要求追捕假冒身份的人,鲍永因此而知名。更始帝(刘玄)二年,鲍永被朝廷征召,连续两次升迁担任尚书仆射,并履行大将军职务。鲍永虽身为将帅,然而他乘的车辆所穿的衣服都陈旧而俭朴,凭这一特点,而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这时赤眉军杀害了更始帝,京城附近的道路被阻断。光武帝(刘秀)即位,派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拿着符节征召鲍永到光武所在的地方去。鲍永有所怀疑而没有听从,并扣押了储大伯,派遣使者骑快马赶到长安去打探情况。这才知道更始帝已死,鲍永就为更始帝发丧,释放了储大伯等人,封存好上将军列侯的印绶,全都遣散了士兵,只用幅巾束发(幅巾谓不着冠,只用幅巾束首)和诸将以及自己的心腹百余人到河内去。当时汉军攻打怀州未能攻下,光武帝对鲍永说:“我攻打怀州三天都没能攻下,关东的人都敬畏佩服你,你可以暂且带你的人亲自去城下劝说他们。”于是就授予鲍永谏议大夫之职。到了怀州,鲍永就劝说更始帝封的河内太守,于是河内太守就打开城门而降。建武十一年,鲍永被朝廷征召担任司隶校尉。皇帝的叔父赵王刘良是尊崇的皇戚,位贵而权重,鲍永因事而弹劾他大不敬之罪,因此朝廷上下一片肃然。鲍永巡视郡县来到霸陵,路上经过更始帝的陵墓,便要引车进入墓地,随从的官员都劝说阻止他。鲍永说:“我曾亲身面向北而侍奉他,哪里有经过他的陵墓却不拜祭的道理!即使因此获罪,我也不会逃避主管部门的惩处的。”于是就下车拜祭,大哭一场,极尽哀痛而离去。向西到达扶风,就杀牛作祭品拜祭苟谏坟墓。皇帝听说这事以后,心中不满,问公卿说:“奉使命出巡却做这样的事,该怎么处置呢?”太中大夫张湛回答说:“仁义是道行的根本,忠诚是道义的主旨。仁义而不忘死去的老朋友,忠诚而不忘故去的君主,这是德行高尚的人啊。”皇帝才心中释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
白居易
闻停岁仗轸皇情,应为淮西寇未平。
不愤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中生。
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从来妄动多如此,自笑何曾得事成?
【注】元和十二年春江州作。岁仗是新年大礼,皇帝主持朝会,接受四方朝贺。轸忧虑。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听说朝廷因淮西叛军没有平定而停止朝会大典,对此感到无限忧愤。
B. 诗人心中的不平之气和无名怒火油然而生,借助痛饮狂歌方得以抒发和缓解。
C. 诗人忽然想到要迅速飞檄声讨,请缨作战,表达了为王前驱、平定叛乱 决心。
D. 全诗一气直下,流转自如,不同于白居易诗歌的平和朴实,是其诗歌中难得的变奏。
16. 与《论语•侍坐章》子路的“率尔而对”相比,本诗题中的“率尔”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15. B 16. 子路的“率尔而对”表现了他急于表达自己志向的迫切心情。白居易的“率尔”有匆忙之意,但体现出诗人在听闻叛乱、朝廷受辱后迅速迸发的爱国热情,表现他身在江湖仍心忧天下的情怀。“率尔”亦有轻率之意,诗人因自己往日多言妄动造成江州被贬,表现他自嘲背后隐含的忠而被谤、志不能伸的愤懑。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等的鉴赏的能力。
B.“借助痛饮狂歌方得以抒发和缓解”错。诗歌颔联写“不愤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中生”,结合首联“闻停岁仗轸皇情,应为淮西寇未平”可知,诗人听说朝廷因淮西叛军没有平定而停止朝会大典,感到无限忧愤,心中有不平之气和无名怒火,从而借助痛饮狂歌抒发内心的情感,没有体现“缓解”之意。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子路“率尔而对”中,“率尔”是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子路的回答是不谦虚的,表现了他急于表达自己志向的迫切心情。
白居易“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中,诗人是在听闻淮西叛军没有平定、朝廷停止朝会大典后迅速迸发的爱国热情,此处的“率尔”有匆忙之意,表现作者身在江湖仍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
另外,本诗题目是“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结合尾联“从来妄动多如此,自笑何曾得事成”,联想白居易曾有过被贬江州的经历可知,“率尔”亦有轻率之意,诗人因自己往日多言妄动造成江州被贬,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自嘲背后隐含的忠而被谤、志不能伸的愤懑。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是一位躬耕陇亩的田园诗人,《归园田居》中,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去来兮辞》中,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克庄在《贺新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表达了他的人才观;人才济济,但必须在用人时不可严苛,方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扁舟”不滞于物,从流飘荡,常引起诗人的感喟或有漂泊之意,或有悠然之感。唐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曾表达了类似的感慨。
【答案】 (1). 怀良辰以孤往 (2). 或植杖而耘耔 (3). 未必人间无好汉 (4). 谁与宽些尺度? (5). 春潮带雨晚来急 (6). 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辰”,“植杖”,“耘耔”,“汉”,“带”,“渡”,“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体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用器制器,目的其实并非是仅限于器物本身,而是为了重在以器载道。如鼎有方圆之别,圆鼎象天,方鼎象地。古礼祭天以犊,故圆鼎盛肉;地载万物,遂方鼎盛谷,是谓粢盛而名“齍”。或铭写“大禾”,为后稷农官。簋也有圆器方座的形制,上圆下方,同样是在借器物再现天圆地方。宇宙间以天地为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人追求天人合一,这种宇宙观必然影响到相应的器用制度。一年四季寒暑更替,阴阳消长,这意味着器用只有合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令变化,人们才可能通过器用之顺调,谋诸天地人的和谐,最终达到大备之盛德。
中国传统文化所理解的器非止为器,而是知识与思想的载体。这些思想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先民的超凡智慧。显然,如果人们仅满足于对器物形制特点的描述,不能通过器见人睹事,那么我们就会与己身文明的精蕴失之交臂。目见以器,心怀以道,这是我们学习中国文化时所必须抱有的态度。
18.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作者说“目见以器,心怀以道”,下列各项中对“器”与“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借这种方廉之器称赞子贡方正不阿的个性。
B. “诸侯以龟为宝,以圭为瑞。”昼夜更迭,春秋代序,时间从来不欺不背,“圭”作为度量影长的尺子,被古人赋予诚信之意。
C.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宥器”是国君置于座位右边的器皿,借以警诫保持中正平和之态。
D.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举起的环形有缺口的玉玦,也可以用于送给想要重新召回并任用的被贬官员。
19. 请为文中空白处的语句进行排序,组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只写序号)
天覆地载表现天地便成为他们最普遍的追求以生万物故古人制器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D 19.
20. 古人制器用器,目的其实并非仅限于器物本身,而是重在以器载道。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D. “也可以用于送给想要重新召回并任用的被贬官员”错,“玦”喻指“决绝”,与起用被贬官员意思相反,起用被贬官员多送玉环。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前文“宇宙间以天地为大”,故承接本句的应该陈述“天地”,故应是第句填入第一个空;“以生万物”表目的,承接“天覆地载”,故第二个空填入;前文为原因,后文紧接着要陈述结果“故古人制器,表现天地便成为他们最普遍的追求”,所以后两个空应为。
故正确排序为。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语病:“古人用器制器”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先“制作”后“使用”,故应修改为“古人制器用器”;“目的其实并非是仅限于器物本身”成分赘余,“并非”中“非”即“不是”之意,和后文的“是”重复,应去掉“是”;“而是为了重在以器载道”句式杂糅,“为了”和“重在”表达同一个意思,应去掉“为了”或“重在”。
故正确的句子为:古人制器用器,目的其实并非仅限于器物本身,而是重在以器载道。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研学”和“旅行”是研学旅行的两大基本要素,____,更不可失衡。如果忽视“研学”,就会成为游而不学;如果舍弃“旅行”,就会与常规课堂教育无异。而仅仅从时间上平等分配,也不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必须要在课程设置时,切实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做到“寓学于游”。
研学旅行要在研学内容设置方面加入自主、开放、动态元素,研学活动的设置不宜严苛刻板,____。让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多样化体验,自主获得游学经验,为学生更好地实现动态获取知识经验留下必要的空间。
无论是何种内容的研学旅行,对学生来说,____像观赏自然景观、考察历史文化古迹、品鉴语言文化、体验职业生活等,都是学生在真实、复杂、多元的情境中展开的。将研学旅行情景记忆与课堂知识运用结合,必将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研学旅行功效。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学校打算组织高二学生开展“绍兴兰亭文化研学旅行”,请结合上述材料,为该活动写一段推介词。要求句式整齐,不超过45个字。
【答案】21. 两者缺一不可
专制封闭
文化的学习
22. 绍兴兰亭文化研学旅行推介词
亲爱的同学们:
曲水流觞,见证古贤才情;清碧鹅池,溢满时光墨香。经典研学游学路,启航学子无涯路。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空,依据下文“更不可失衡”中的“更”得出上下句是递进语意,上文已明确研学旅行的两大要素,为此推出该要素是不能缺少的,更是不可失衡,所以此空可填:两者缺一不可。
第空,文本上下是因果关系,“不宜严苛刻板”是对上文的课程设置应有的“自主、开放、动态元素”特点而提出的建议性结论,所以该句也紧接“不宜”的含义,结构可仿“不宜严苛刻板”,所以此空可填:专制封闭。
第空,依据下文“像观赏自然景观、考察历史文化古迹、品鉴语言文化、体验职业生活”的举例得出,这是一个比喻句。另外,针对学生来说,自然是指知识文化的学习,所以此空可填:文化的学习。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推介词的能力。
本题写推介词,其特点向人介绍某地、某事、某物,目的要使人喜欢。推介词应包括以下几点:
明确所推之物。注意这是一次研学旅行,少不了介绍美丽景点,同时也要突出游学与研学的关系。自然写到“古韵兰亭”“曲水流觞”“鹅池碑亭”“御碑亭”“墨池”“王右军祠”等著名景点,或可联想我们所学的《兰亭集序》。
向谁推介。题目有要求,高二学生,需注意书信格式,称呼要得体。
任务要求。句式整齐,不超过45字,对考生语言做出考查,语言组织须凝练简洁。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无体育,不清华。1957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非常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
材料二:《人民日报》评论指出,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不断提升国民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材料三:领导人指出,要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
“健康中国”已成为时代主题,无论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是社会健康,都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班级计划举行“健康中国,你我同行”的主题班会,上述材料中哪一个更能引起你的触动?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 得 抄 袭 ,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用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健康中国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 ,我 发言 的 题目 是“用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健康中国”。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