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高一上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58.00 KB         整理时间:2021-05-03
文件简介:
2021届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①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宗族共同体聚居以围堡式大屋为前提,围堡式大屋以宗族共同体聚居为依据。这两个特征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同为北方南下流民,何以唯独这一支成为客家人?关键就在于这支南下流民采取了兼备这两个特征的居处方式,前者是其形成的内在条件,后者是其形成的外在条件。
②宗族共同体聚居使其不致被淹没、同化于江南各族之中,从而丧失其固有的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特征,得以持久地、较完整地保持其从中原带来的中古时代的传统,成为在南方腹地独具特色的汉族民系。围堡式大屋这种建筑特征,则是保证其上述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围堡式大屋,不仅保证了客家人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发展,而且因其具有的封闭性、独立性,使其有可能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或同化,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民系特征,而瓜瓞绵绵,百世其昌。“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表明建造客式房屋对于客家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这种房屋不仅把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区别开来,也是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原因。
③凡是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就有可能形成为客家人,包括那些晚渡北人接受并实行了这种居处方式者,也就有可能陆续融入这一民系之中而成为客家人。因为早渡北人所采取的这种居处方式,是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既适应南迁后当地条件而又能保持其宗族和文化传统不坠的一种最佳选择,晚渡北人必须认同并实行这一居处方式才能融入这一群体而成为客家人。
④凡是没有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则不可能成为客家人,而成为了吴人、蜀人、闽人、广东人……同为北方南下的移民,何以并非都成为客家人的原因就应从这里去寻找。
⑤客家人之所以能够实行这两个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与其所迁入之地域及社会环境亦有密切关系。陈寅恪先生在论述南北朝时期南北士族的差异时指出,南方士族“主要与城市、商业相联系,宗族则已分解”,因而大家族制度遭到破坏;北方士族“主要与农村、土地、宗族相联系”,因而大家族制度得以继续维持,“北方士族的势力可以延长或延续下来”。同理,从北方南下的移民,如果与城市和商业相联系,则其与宗族的联系就将受到破坏,其大家族制度便难以维持。如果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则其与宗族就有难分的关系,其大家族制度就将得以保持。因此,那些迁于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和发达地区,与城市、商业相联系的南下移民,其与宗族的联系亦受到破坏,从而深受江南之俗影响,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客家人。只有那些迁入相对落后、偏僻地区,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自然也与宗族有不可分割联系的那部分南下移民,才有可能继续实行宗族聚居,其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亦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从而保持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才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摘自黎虎《汉魏晋南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宗族共同体聚居能使客家人免于被江南各族同化,较完整地保持其自身传统,使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
B.围堡式大屋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特点,这种大屋不仅能保证客家人南迁后的生存发展,也能保护他们特有的社会、文化、习俗和语言特征。
C.客家属于汉族民系,它实行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并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D.由于深受城市和商业气息的影响,宗族观念不强,大家族制度不复存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士族无法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在论证过程中,本文将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与围堡式大屋并列分析,二者之间特征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B. 本文论证了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与围堡式大屋的辩证关系,宗族共同体聚居以围堡式大屋为前提,围堡式大屋以宗族共同体聚居为依据。
C. 本文论证逻辑严密,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与围堡式大屋对北方南下流民成为客家人的作用是:前者是其形成的外在条件,后者是其形成的内在条件。
D. 本文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与围堡式大屋,肯定了其在保存中国文化传统和习俗中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没有围堡式大屋,那么宗族共同体聚居方式不可能存在或持久,其固有的民系特征无法保持,也就不可能有今日之客家人。
B.客家人不仅来源于接受并实行了客家特有居处方式的南下移民,也包括深受客家文化习俗影响的甚至被同化的当地蛮夷之人。
C.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士族由于跟城市、商业联系紧密,同时与宗族的关系密切,维持大家族制度,所以他们南迁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D.晚渡北人只要认同围堡式大屋这一居处方式,就能融入早渡北人这一群体而成为客家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劳动及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当然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但是,劳动依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依然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之一。新时代的社会特征反映到教育上,主要表现为对专业知识和高精技术的需求。基础教育的课程越来越偏重知识和技术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然而,知识和技术的实践应用过程以及驾驭知识和技术的思想意识的基础依然是劳动。劳动的两大特征——“实践”和“行动”,以及学校教育的目标指向——“实践意识”和“动手习惯”,是贯穿、渗透、融汇在所有培养目标和手段中的基础素养。劳动及实践意识和情感是创新的基础,是把知识技能变为创造行动的桥梁。
在当今时代,创造价值的过程依然是劳动。新时代的劳动形式更加多样化。然而,归根结底,一切真正创造价值的活动都是以身体力行为基本特征的劳动。不能因为劳动的多样化形式而否定其本质——创造价值的活动。
随着劳动含义的扩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也相应有所扩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更应强调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学校教育需要把握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基本劳动素养、基本劳动品质和基本劳动习惯,通过学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过
程,培养学生成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和以劳动为荣的社会公民。
马克思说:“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任何一育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基础性关联。
(摘编自耿申《劳动教育的定位及意义》)
材料二∶“大学生邮寄脏衣服回家洗”曾在网上引发热议。一名大学生连自己的生活小事都解决不了,还怎么指望他学有所成,报效祖国?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不会剥鸡蛋、系鞋带,真是不折不扣的劳动“小白”。劳动教育缘何被弱化?一些家长一味地无条件疼爱孩子,向孩子灌输“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不需要管”的观念,导致一些孩子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教育越来越边缘化。一些学校片面强调智育至上,劳动教育不被重视,不安排劳动课或劳动课由其他学科取代,即使开设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受金钱第一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一些孩子认为劳动可以雇人,一切都可以花钱买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可谓是及时雨,必将使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焕发活力。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启航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须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长应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从“重知识教育、轻劳动教育,重智能教育、轻体力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注重加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培养其勤劳向上的品格和素养。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操练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当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承担起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不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社会是劳动教育的实践台。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担当。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把劳动光荣作为新时代的价值尺度,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让我们通过实打实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摘编自边建军《让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劳动教育。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劳动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未能与变化了的环境相适应。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这种状况不仅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而且与新时代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后,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智育的重要性,忽视劳动教育的倾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变得比较薄弱。还有些人有意无意淡化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把劳动教育简单看成一种技能训练。这些错误思想和行为不仅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负面影响非常大,而且严重影响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把握育人导向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首要价值,也是最核心的价值。
(摘编自杨业华、王南芳《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在何处》)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新时代的教育主要是专业知识和高精技术的教育,而基础教育的课程越来越偏重知识和技术教育,这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悖。
B.学校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就可以使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C.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各级政府部门应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
D.在教育实践中,不能片面强调智育的重要性,而忽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不是一种技能训练,劳动教育与智育一样有育人的功能。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劳动教育被弱化,其原因是一些家长无条件疼爱孩子,向孩子灌输“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不需要管”的观念,以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B.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劳动教育中,家长应做孩子的榜样,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
C.劳动教育应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强调劳动观念、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学校教育应培养学生成为尊重、热爱劳动和以劳动为荣的社会公民。
D.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反映出我国的劳动教育不能适应劳动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的实际现状。
6.新时代,如何全面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南门坛上
①一条蜿蜒曲折的青石铺就的街道,在叙述着她往日的辉煌,临水而筑、白墙黛瓦的古屋鳞次栉比,仿佛一条条小船,只要一伸手,你就能触摸到那碧波荡漾的河水;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布局,让身处闹市的你,顿时有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净与舒畅。她就是常熟人的记忆——南门坛上。
②“南门坛上”始建于明洪武三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因此处建有城隍庙祭坛而得名,她见证了常熟几百年的沧海沧田。
③“南门坛上”是旧时常熟南门的重要水道,南来北往的各类载货船只,云集于此,铸就了其商业的辉煌。四丈湾、上塘街、总马桥、平桥街、君子弄、通河桥弄、东仓街,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就像一根根柔丝带,把往昔的梦,从记忆的洞穴里一点点地掏出。巷口冒着热气的豆浆油条,花式各样的本地糕点,还有醇香甘甜的糯米酒,无不勾起你早已乏味的食欲。
④我虽不是常熟人,却与坛上有着不解情缘,坛上曾留给了我抹不去的童年回忆。我的姑父家就在坛上的君子弄。弄内曾有明代清官吴寅的宅第,吴寅有功不言功,亦不争功,有“君子”之称。小时候,过年总会去姑父家住上几天。在摇曳的煤油灯下,倚在姑父怀里,听他说坛上的故事,是我最享受的时光。姑父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坛上,坛上的故事对他来说如数家珍。姑父说,坛上以前可热闹呢!青石板路溜光发亮,两旁店面林立,茶馆、饭馆、腊肉店、浴室一应俱全。这南门坛上为什么这么旺呢?据说,朱元璋得了天下,想为自己父母建皇陵。可惜啊,当年自己穷困潦倒,父母死掉,胡乱埋了。如今天下大定,父母的坟头早已不知所踪。这位朱皇帝啊,孝心还是可嘉的——为他父母造了好多的衣冠冢,好让他父母的亡灵安息。常熟的衣冠冢就在南门坛上,所以啊,坛上才如此兴旺!当然,后来我知道,坛上如此兴旺,绝不仅仅是沾了“皇气”。卖菜的、卖粮的、织毛衣的、逗小孩儿的,所有这些密密麻麻编织着自己的生活的寻常百姓才真正造就了坛上的兴旺。
⑤耳濡目染之下,关于旧时的坛上,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这样一幅动态的水墨画。春日清晨,瑰丽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坛上,青石板上的露水,在朝阳的折射下仿佛晶莹剔透闪着红光的珍珠,转眼又变成了一面面墨绿底子的镜子,异彩纷呈。码头边,船工们蹙着眉,抽着烟,在拥挤的河道中,为寻一靠岸处发着愁。茶馆里的谈笑声、卖菜的吆喝声、孩子们的嬉笑声、船工们上货时的号子声,犹似一曲浑然天成的民间交响乐,响彻于坛上的天空,让烦躁的您,有种迷醉的快感。
⑥“南门坛上”与很多文人雅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出名的,莫过于“得意楼”了。得意楼为砖混结构的茶楼,在其它古建筑的掩映下甚是显眼。镂空绘饰的朱漆门窗,雕刻精美的木制转角楼梯,古色古香的桌凳,样式古拙的茶具,让你有种似曾相识的归属感,古时,“得意楼”是常熟城里最高的建筑。楼分三层:最上面一层是专门给商会的会长及某些有身份的贵人设置的,第二层是接待谈生意的商人的雅座,底层则是脚夫喝茶听书的地方。坐在楼上靠窗处,沏一壶新茶,邀一缕清风,约一二好友,不远处虞山尽收眼底,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美景中侃侃畅谈,岂不是人生得意之乐事。金字招牌上“得意楼”三字是两朝帝师翁同龢亲书。变法失败后,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的翁老先生被罢官,回到了常熟老家,过着半隐的闲云野鹤生活,坛上自然是其闲暇之时必去之地,他也自然成了这座古老茶楼的常客。看着“得意楼”三个遒劲大字,我很难想象他书写此三字时,内心真的“得意”,却仿佛看到了夕阳中一位苍髯老者,朝着帝京的方向凭栏北眺的身影。“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一首临终绝笔诗道尽了悲凉。
⑦除了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南门坛上”还是常熟特产博物馆。蕈油面、酒酿饼、盘香饼、叫化鸡、走油肉……随便一样就能让你垂涎三尺。小时候,徜徉在坛上的街道,总会觉得大人给的零花钱太少。在众多地方特色浓郁的美味中,我最钟爱的要属走油肉。走油肉是将上好的五花肉切成规则的大方块,然后焯水,冲冷,晾干,再放入油温适合的油锅里小火慢炸,待肉表面金黄起泡,方大功告成。过年时把它切成薄薄的大片,让它与爆鱼、白菜、蛋饺、鹌鹑蛋一起在蒸汽的作用下,相互渗透、裹挟。十几分钟后,一盆香气四溢的蒸菜,便在我们的口中肆意了。
⑧然而,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由于商圈的变迁,坛上渐渐失去了往昔的热闹。年轻人外迁打工,只余老人寂寞地留守在青石街上。老屋年久失修,巷弄乏人管理,小商小贩占道经营,“脏乱差”几乎成了坛上的代名词,让很多依恋她的人,不由得扼腕叹息。
⑨2018年10月1日,“南门坛上”经过整修,重新开街,千年熙攘又徐徐展开,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场景又出现在了坛上的巷陌间。得意楼化身“得意楼茶艺蒸菜馆”,以蒸菜为主,辅以茶艺、评弹的经营模式在常熟日益兴盛的餐饮界抢占了一席之地。五芳斋、状元楼等老字号也重焕青春,与时尚的咖啡馆、西餐厅交相辉映。人来人往,车履不停,后轮压过前轮的印记,后人踏上前人的脚步,老去的在这里安详老去,年轻的生命在这里蓬勃生长,“历史”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提醒我们不断向前。
⑩在一个夏日傍晚,我又一次来到了“南门坛上”。一抹殷红的晚霞横斜于西山,湛蓝的天空中浮动着的大块云朵在夕阳的辉映下如火焰一般,映红了河面。“东里”、“西里”相对而立,细腻的小青砖,穹形的门洞,整整齐齐地镌刻了近百年的光阴。历史不过一瞬,人间己是辗转几重岁月。坛上虽是新的,但精髓没有变;人生也一样,如白驹过隙,刹那十年,人虽然老了,但心气儿还是一样的。看着那恢弘典雅、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迷人的新“得意楼”,我仿佛又看到了翁同龢老先生凭栏远眺的身影。
(取材于徐志俊散文)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追忆童年往事,描写风物特产,叙述街区变迁,……饱含热爱之情,体现“形散神聚”的特点。
B.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清新幽美的江南水乡风光,展现了热闹淳朴的市井生活。
C.历史掌故、传说和古诗词信手拈来,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文学色彩,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D.第⑦段详述走油肉的制作方法和过程,目的在于说明坛上人生活富裕,也表达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8.第⑩段写道:“坛上虽是新的,但精髓没有变;人生也一样,如白驹过隙,刹那十年,人虽然老了,但心气儿还是一样的。”结合语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9.文章在第⑥段和第⑩段两次写到,仿佛看到了翁同龢先生凭栏眺望“身影”,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两处“身影”的含义,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①魏骥,字仲房,萧山人。永乐中,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诸生感奋,多成就者。用师逵荐,迁太常博士。宣德初,迁吏部考功员外郎。正统三年,召试行在吏部左侍郎。逾年实授。屡命巡视畿甸遗蝗,问民疾苦。八年,改礼部,寻以老请致仕。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
②骥居官务大体。在太常,山川坛获双白兔,圻内生瑞麦,皆却不进。在吏部,有进士未终制,求考功。同官将许之,骥持不可。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纲者,恶逆当辟,或悯其少,欲缓之。骥曰:“此妇人之仁,天道不时,正此故也。”狱决而雨。
③正统中,王振怙宠,凌公卿,独严重骥,呼“先生”。景泰初,以请老至京师。大学士陈循,骥门生也,请间曰:“公虽位冢宰,然未尝立朝。愿少待,事在循辈。”骥正色曰:“君为辅臣,当为天下进贤才,不得私一座主。”退语人曰:“渠以朝廷事为一己事,安得善终。”竟致仕去。
④骥端厚祗慎。顾劲直,好别白君子小人。恒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忧国忧民,老而弥笃。萧山故多水患,骥倡修螺山、毕公诸塘堰,捍江潮,兴湖利。乡人赖之。居恒布衣粝食,不殖生产。事兄教谕骐,虽耄益恭。时戴笠行田间。尝遇钱塘主簿,隶呵之。答曰“萧山魏骥也”。主簿仓皇谢慰而去。
⑤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言:“臣先任萧山,见致仕尚书臣魏骥里居,教子孙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御灾患。所行动应礼法,倡理学,勖后进。虽在林野,有补治化,齿德有余。乞下所司,酌前代故事施行。”帝览奏嘉叹,遣行人存问,赐羊酒,命有司月给米三石。使命未至而骥卒。赐祭葬如礼,谥文靖。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振饥民。帝怃然曰:“骥临终遗命,犹恐劳民,可谓纯臣矣。”许之。
(节选自《明史•魏骥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 劳:慰劳,犒劳
B.用师逵荐,迁太常博士 用:因为,由于
C.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 念:思念,惦念
D.狱决而雨 狱:诉讼,官司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B.永乐,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年号为汉武帝即位后首创,是重要的纪年名号。年号纪年影响到朝鲜、日本。2019年,日本确定新年号为“令和”。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百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仍在南京保留六部,行文时署名“南京某部”字样。
D.诣阙,“诣”即到、往;“阙”是古代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又指宫殿或朝廷;“诣阙”即到宫殿或到朝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骥不媚世俗,德行高尚。他任太常官时,拒绝凭借进呈祥瑞之物升官发财;在吏部时,也没有因为其他人的影响做违背规定和法律的事。
B.魏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曾多次奉命巡视京城郊区蝗虫灾情,询问民众的疾苦;倡议修筑水利设施,使得乡民获利。
C.魏骥为人爽直,善于识人。他认为一个人立身的基础是要有是非心。面对学生陈循对自己的照顾,他并没有感到欣慰,反而教育陈循应为天下进英才。
D.魏骥为人朴实,行事以礼。他布衣粗食,不置产业,经常像老农一样戴斗签行走于田间,事奉做教谕的兄长魏骐,虽年老而更加恭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退语人曰:“渠以朝廷事为一己事,安得善终。”

(2)帝览奏嘉叹,遣行人存问,赐羊酒,命有司月给米三石。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江城子
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①,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注】①南阜:庐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序交代了写作缘由,词人躬耕东坡,筑雪堂而居,怀想渊明斜川之游,慨然而叹。
B.虽然词人是被贬黄州,渊明是主动退隐,但现在的词人和渊明一样清醒,与之心灵共鸣。
C.渊明远望庐山最高峰,“爱曾城之独秀”;词人身在东坡,亦爱雪堂微泉鸣、青山立。
D.虽然词人以渊明为自己超越困顿的榜样,但词的末尾处,仍流露出惨遭贬谪的愤懑不平。
15.请赏析“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8分)
个人命运与民族发展密切相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纵观古今,无数前行者潜心书写出俯仰无愧的人生篇章。天下纷争四起,曹操对酒放歌,倾吐心声——“(1)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要像周公一样广纳贤才,以期一统天下;南宋风云动荡,辛弃疾屹立北固亭上慷慨高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像刘裕一样横扫强敌,北上恢复中原,实现伟大抱负;列强践踏,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指点江山——“(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青年才俊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激流的豪迈气概。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20年9月22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特别是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冲击的这一年,丰收来之不易,意义 。丰收不仅关系着中国人的口粮、饭碗,而且为国家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信心和底气。有了丰收的“成绩单”,农业基本盘才能牢牢稳住,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才会有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专门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是强化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穰穰满家,丰收后的农民分外欣喜。这样的喜悦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分享,把幸福通过节日传遍千家万户。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促丰收等 的活动已经陆续展开,“中国农民丰收节”已经成为中国乡村的文化符号。丰收的喜悦,写在 的景色里,更写在亿万农民的笑容里。在广大农民喜迎丰收的欢歌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愿景必将变为现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约而至 非同寻常 各具特色 五彩斑斓
B.不期而至 非同凡响 各具特色 五光十色
C.如约而至 非同凡响 别具匠心 五光十色
D.不期而至 非同寻常 别具匠心 五彩斑斓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专门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强化了农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增加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B.专门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强化了农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是增加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C.专门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强化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D.专门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是强化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要保护好黄河,否则,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B.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山上。
20.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每空1分,共5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
(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_____________
(3)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___________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1.为下面的消息拟一则标题,不超过20个字。(4分)
家在湖北的谢晖是山东科技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已经考取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湖北距离青岛较远,往返路费又高,谢晖毕业前不想返校,但又不知道能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
6月14日,谢晖接到了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辅导员老师王贝贝的电话,王贝贝老师告诉谢晖,今年学校毕业生所有的离校手续均可网上办理,审核通过后,就可以收到学校邮寄的毕业证书。这是山科大最近推出的一项“云毕业”服务,服务对象是全校9000多名毕业生。
“以往的毕业季,都是每个班分头到八九个部门进行材料审核、盖章,办理离校手续。今年学校推出线上服务,所有的离校手续办理均由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山科大学生工作处处长王震介绍,通过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甚至不跑腿,9000余名毕业生就可以为大学四年画上圆满的句号。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9年,在工地做水电工的“95后”农民工李木荣走红网络。工作间隙,田埂边、建筑工地旁,一根竹竿顶端插一个易拉罐,就是这个农村小伙的舞台。视频中,他穿着迷彩服和橡胶长筒靴,敏捷而充满力量地舞动身体,跳出“太空步”“身体前倾45度”“擦玻璃”等经典舞步,被网友封为“接地气”的“民工舞王”。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托举着嫦娥五号探测器一飞冲天。现场指挥员周承钰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指挥员。这位96年出生的小姑娘平时爱睡懒觉、吃零食,也爱逛街买买买。同事们说,工作中的她有航天“花木兰”既视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华东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志愿者团队,发挥专业特长,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在沪家庭子女提供一对一专门辅导,包括学科辅导、作业指导、课程学习、读书交流等,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学习活动。
诗人顾城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青春平凡,青春可贵,青春无限大。每个人的青春都只有一次,步入高中的你们,该如何开辟青春天地呢?请结合材料和个人生活体验,以“ 开创美丽青春” 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书写工整,不少于 800 字。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