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首页
课件
教案
试题
幼教
作文
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高一上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111.50 KB
整理时间:
2021-12-23
文件简介: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
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结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激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门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礼记·中庸》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论语·子路》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B.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C.在笔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B.文章具体阐述文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整。
C.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
D.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能认清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走好自己的文化道路。
B.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其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
C.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
D.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的个性和特点为前提。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除夕雪
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笼的白面馒头,被苍茫的暮色笼着。“咔嚓”一声,一棵枝桠在雪的重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
一间亮着黄晕的灯光的草屋下,几个孩子倦倦地偎在炭烧火桶边,旁边一只烧煤的炉子,放着一只铝锅,里面“突突”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
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老大飞快地拉开木门,门像老牛般哼着,光亮随着门的开启逐渐拉宽,像面镜子躺在雪地里,她喊道:“妈!”
母亲挑着两担雪,拖着一地水迹走了进来,老二老三也都一起站起来,眼巴巴地看着母亲。
母亲摘下头上的围巾,脸颊冻得通红,说:“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母亲一早就出门卖菜了。
拨开筐子里的积雪,母亲扒拉出三棵大白菜,老二失望的眼神垂了下来,老三委屈地瘪嘴,眼圈泛红,老大瞪了他们一眼,就去拎起炉上的锅灌水。
母亲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看着这三个瘦骨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
“元宝?”三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目光也聚光灯般投向了母亲,老三吧嗒着满嘴的口水。
母亲点头,指挥道:“老大,你把这几棵白菜洗洗!”
“老二,去把床下的粉丝拿出来!”
老三才五岁,睁着透亮的黑眼珠注视着母亲,母亲说:“你给我准备一瓢水。”
母亲舀了几碗白面在盆里,吩咐道:“加水!”
老三两只手颤巍巍地端着水瓢,滴了两滴,“不够!”母亲说。又加了一点,母亲见状,直接从老三手里夺过水瓢。只听“哗”的一声,水冲到面里,隐了身,母亲接着便用手搓揉了起来。面团像雪球一般滚大,圆滚滚的像个白胖子,母亲安慰般拍打着面团。
洗净的白菜从热水里捞起,切碎,放到摊开的纱布里拧干,粉丝同样烫软,切碎,与拧好的白菜放在一个盆子里搅拌,加盐,又一通拌着,白菜也慢慢泛出喜色。
母亲把擀面杖直接压在了面团上,横一道竖一道,将胖子压扁、抻长。直到一张大面皮摊在桌上,她又找来一个罐头瓶子,压在面皮上。这样,一张圆形的小面皮就出来了
“饺子!”老二惊呼道,自从父亲去世后,家里就一直没有包过饺子。父亲擀面皮,掐一小块面剂子,用擀面杖搓动两下,一张小面皮就飞了出来。不像母亲这样费劲。
饺子七零八落地散在桌上,像一群咧嘴的大肚汉。母亲对老二说:“去烧水吧!”老三在一旁不安分地用手揉揉捏捏,被母亲拍落了,噘着嘴,老大则在一旁安静地包着饺子。
当水汽弥漫整个屋子,一个个水饺“扑通扑通”地跳下水,沉到锅底,母亲掂着锅铲说:“你们三个把对联贴上!”
等三个孩子回到了屋里,三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就端到了桌上,母亲颇为神秘地说:“这里面有惊喜,你们谁吃到了,谁明年就有好运哟!”
老二咬了一口,惊叫道:“我吃到了!”就吐出枚硬币,摊开手掌,熠熠生辉。
老三有些着急地吞了几口溜光水滑的饺子,停了下来,翻着白眼看着老二。母亲也吃了一个饺子,鼓励说:“三子,吃啊!”
老三眉头锁住,又解开,叫道:“我也吃到了!就从嘴里吐出了硬币,在手里扬了扬,那样子比吃了开心果还兴奋。
老大看着母亲,说:“我吃撑了!”把碗里两个饺子拨到了母亲的碗里后,赶紧把碗抽走。母亲牙齿“咯”了一声,蹙眉,老三叫道:“妈也吃到了!”
老二拍着巴掌说:“大姐,就你没有吃到了!”
老大鼓起嘴咽下一口,瞪大眼说:“不好,我吞到肚子里了!”
欢乐的笑声爆起,冲破除夕夜白雪皑皑的屋顶张扬开来。母亲转头望向墙上丈夫的照片,嘴咧开,眼圈却已经红了……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除夕夜的雪景,突出了过年的热闹和草屋环境的寂静,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通过穿“父亲”留下的军大衣、“父亲”去世后没包过饺子、墙上挂“父亲”的照片等细节,暗示了“父亲”去世给这个家庭造成的穷困和不幸。
C.第三段“光亮随着门的开启逐渐拉宽”,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开门后光线由窄到宽的变化过程,“门像老牛般哼唧着”,也暗示了这个家庭生活的窘迫。
D.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孩子们的形象。老三天真烂漫,老二鲁莽性急,老大贴心懂事,个性鲜活,真切生动。
5.请简要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②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④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辟: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官宦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④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7.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B.古文运动是指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D.孟郊和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8.下面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三岁时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裴度对碑文内容不满。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暴雨①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颃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②。
〔注〕①有美堂:在杭州吴山上。 ②鲛室:传说中人鱼的宫室。琼瑰:本指玉,在这里形容海水。
10.下列对诗歌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脚底一声雷”和“颃云拨不开”,既写出了雨中的景象,又衬托出有美堂位置之高。
B.颔联用动词连缀意象,摹写风雨在空间的纵横之状,给与读者强烈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C.尾联上句想象用雨水唤醒醉酒的谪仙李白,此为虚写;下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大雨如注,实中有虚。
D.诗歌以雄奇的笔调描写有美堂所见,骤至之雨由远而来,横跨大江,呼啸奔来。
11.本诗颈联暴雨的描写很传神,请赏析。
五、情景默写
12.名句默写。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六、选择题
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变宫、变羽称为七音。
B.《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C.《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认为是高级的音乐。所以后来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D.乐师是古代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瘦削(xiāo) 砥砺(dǐ) 复辟(pì) 叱咤(zhà) 引亢高歌
B.弄堂(lòng) 博闻强识(shí) 菲(fēi)薄 开花结果(jiē) 文恬武嘻
C.包扎(zā) 双簧(huáng) 接载(zǎi) 即将(jí) 通关文牒
D.内疚(jiū) 情谊(yì) 参与(yù) 艰苦卓绝(zhuó) 不寒而粟
15.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为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吾从而/师之
16.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
1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天长日久,人们对报刊杂志上的错别字也就习以为常了。
B.在很多城市,泥水匠月收入已经超过万元,虽然钱多,比刚毕业的大学生高,但新生代农民工除了看收入外,更注重工作的环境,未来建筑业将面临劳动力更加短缺的局面。
C.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D.全长8公里的襄樊大道,是连接襄阳古城、樊城旧城和城市窗口火车站的重要通道,全线将设计11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以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绝江河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孰能无惑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D.则耻师焉 不耻相师
1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古之学者必有师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或师焉,或不焉
2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几年,在延安城墙上,曾经看见过这样一个标语:“工人农民联合起来争取抗日胜利。”这个标语的意思并不坏。
B.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
C.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着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D.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循声而望,如血的夕阳下,青白色的蒙古包茕茕孑立。而蒙古包外,一群雄壮的骆驼闲步于戈壁滩:好一幅落日骆驼图!
②出生于四川阿坝的歌手云朵, 独创“云端音”, 高音音域跨越三个半八度, 她演唱成名曲《爱是你我》时穿云裂石,令听者为之一振。
③中方因不满韩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而实行“限韩令”,这已经让朴槿惠头痛不已,“闺蜜门”事件的出现更让她感觉好像如芒在背。
④在里约奥运会赛场上,孙杨真正的成熟起来,面对霍顿的狂喷与挑衅,他却充耳不闻,最终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冠。
⑤法国的企业早在多年前就进入波兰,在今天的华沙,家乐福、欧尚、香奈儿、雪铁龙的广告比比皆是,法国电信公司的橙色标志更是尽人皆知。
⑥对于刚刚起步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无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
A.①③⑤B.②⑤⑥C.①②④D.③④⑥
23.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不仅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我们所有人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中表现。家国情怀,本来就离我们不远,从我们学习传统诗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陪伴我们一生。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
A.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七、选择类
24.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晓) 而耻学于师(耻辱)
B.善假于物也(借助)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族人)
C.金就砺则利(接近)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全面、普遍)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道,懂得) 而闻者彰(彰显)
2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喜爱)
B.而今安在哉?(哪里)
C.身被十余创(表被动)
D.旧庙祭用牛,世宗晚年欲以他牲易之(改变)
八、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______,就放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萌发对生活的热爱。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_______,她说:“我有一个癖好,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与古龙先生所见大抵相同。
走进菜市场,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世界: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买菜的大都是主妇,为一日三餐的性价比,她们使出________,在这里“斗智”一番。就连平素较弱的女性,为了准备一桌丰盛可口的饭菜,一进菜市场,便也仔细地挑拣蔬菜,麻利地装进大袋小袋……
菜市场蕴含着无穷的生活哲理。姜昆的相声段子就巧妙地拿“菜市场”说事:“生活就是大白菜,( ),内容丰富,层出不穷。”通俗易懂,又让人_______。
2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
B.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
C.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
D.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大声吆喝,撸起袖子,极富节奏感。
2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种了一茬又一茬B.吃了一顿又一顿
C.品了一遍又一遍D.扒了一层又一层
2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穷途末路 一见钟情 浑身解数 叹为观止
B.走投无路 情有独钟 浑身解数 忍俊不禁
C.走投无路 一见钟情 绞尽脑汁 忍俊不禁
D.穷途末路 情有独钟 绞尽脑汁 叹为观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最耀眼的旗手和战士。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说的是文化统序中的英雄。唐代诗人王昌龄诗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说的是刀光剑影中的英雄。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年一度的文代会、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仍 。他对“英雄”一词的诠释,既让文艺创作者为之振奋,也让文艺创作者反思:( )?我们原本并不缺少英雄,可似乎越来越缺少对于英雄的洞见,和创造可为人所接纳的英雄之匠心与慧心。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这个 的国度就在现实和文艺领域涌现出大量英雄人物:铁人王进喜、好党员雷锋、《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百合花》里的通讯员…… 的英雄为国人所熟悉,也搭起了一条通往共和国殿堂的神圣之途。而如今 ,有人试图原封不动地重走老路,可应声寥寥;有人尝试旁逸斜出地全盘西化,却贻人笑柄。在当下浮躁的氛围里,塑造英雄形象,为当代人立起榜样显得尤其重要。没有一个民族能凭借虚无的幻想撑起自己的脊梁,也没有一个国度会解构英雄主义,鄙视信仰与崇高。
2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历历在目 朝气蓬勃 数不胜数 事过境迁
B.声声入耳 朝气蓬勃 数不胜数 时过境迁
C.历历在目 意气风发 数之不尽 时过境迁
D.声声入耳 意气风发 数之不尽 事过境迁
3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代社会中英雄的身影何以少见了呢
B.哪些人物才是我们要着力塑造的英雄
C.当代文艺中英雄的身影何以落寞了呢
D.为什么现代社会英雄越来越少见了呢
九、语言表达
31.下面的文段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三处并改正。
桃花岛附近,郭靖把黄蓉送到她父亲黄药师的面前,说道:“老前辈,初次见面,久违久违。蓉儿今日与我回家,令堂觉得与她非常投缘,刚才留她在府上用餐,故而回来得迟了。晚辈知道桃花岛不许外人进入,晚辈在此留步。”黄药师盯着郭靖,心里想:“这个傻小子,他知道什么叫语言得体吗?”
十、材料作文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奇绝想象如今终于变成现实,“嫦娥五号”探测器时隔近半个世纪,即将重新为地球带回月球上的“土特产”;“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突破万米极限,为人类了解深海和全球环境贡献了中国力量。这些历史时刻的背后,藏着的却是比人们所见还要艰难百倍的漫长摸索。然而有人说:“国家花这么多钱在看不到的地方,还不如用来建希望小学。”也有人说:“那都是科学家做的事,和我没有什么关系。”
这些讨论,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A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表述错误。文章第二段的表述为“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并非就是“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选项曲解文意。
B.“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表述错误。文章认为,汉字具有地域性有两个原因,一为方言的多姿多彩,一为共同的文字表述使方言能获得多样的统一性,这样使汉字因为融入了方言而具有地域性特点,并非“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
C.“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表述错误。从文中来看,“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并未实行,所以也谈不上“不理想”。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矛头直指外来文化”表述错误。文章第三段论及“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由此可见矛头指向的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中迷失自己文化方向的人”。
故选C。
3.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若能认清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走好自己的文化道路”表述错误,“若能……就能……的表述过于绝对。根据文中第一段“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等文字的表述,可见,“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并非“走自己的文化道路”的唯一条件。
故选A。
4.C
5.①情节安排上,前呼后应,结尾段“除夕夜白雪皑皑”与标题和第一段形成呼应和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②从主旨表达上看,“欢乐的笑声”与开篇形成对比,营造了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突出了亲情的温暖和一家人苦中作乐的坚强乐观。
③从人物塑造来看,突出了母亲悲喜交加的复杂心理。既有对丈夫的思念,又有对处于窘境、失去父爱的孩子们的悲悯怜爱,更有对亲情温暖、孩子们成长懂事的喜悦和欣慰。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突出了过年的热闹”错误。第一段主要是营造了一个寂静的氛围,它展现的是母亲没回来时,孩子们在家的孤独凄清;
B.“墙上挂‘父亲’的照片等细节,暗示了‘父亲’去世给这个家庭造成的穷困和不幸”理解错误。“墙上挂‘父亲’的照片”是要突出家人对“父亲”的缅怀思念。
D.“心理等描写手法”理解错误,无心理描写;“老二鲁莽性急”中说老二“鲁莽”也不恰当,老二较之其他两个孩子,说话要直接些罢了,并不算鲁莽。
6.C
7.A
8.B
9.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自光顺门入大内”中“大内”作“入”的宾语,故应在“大内”之后断开,排除B、D项。
“留禁中三日”中“三日”作“留”的补语,故应在“三日”之后断开,排除A项。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错误。司马光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应为曾巩。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韩愈三岁时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说法错误,由原文“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可知,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
C.“但裴度对碑文内容不满”说法错误,由原文,“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可知,是李愬对碑文不服。
D.“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误,由原文,“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可知,应为韩愈对待豪门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句得分点:“以”,认为;“累”,多次;“被”,遭受;“摈黜”,排挤贬官;“自喻”,开导自己。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文》,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
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这件事。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
长庆(穆宗年号)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韩愈礼部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
10.A
11.(1)暴雨降临,西湖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雨声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2)运用比喻和想象。把雨后西湖比作盛满美酒满溢的酒杯,把雨声比作敲鼓之声,生动形象传神。(3)视听结合。诉诸听觉视觉,多角度结合突出了雨的暴,生动传神。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A.“既写出了雨中的景象”错误,不写雨中景象,写的是暴雨来临之前的景象。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
题目指出本诗颈联暴雨的描写很传神,要求进行赏析。赏析诗句首先明确诗句所写内容,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对诗句运用的而手法技巧进行分析。本诗颈联“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具体描写暴雨。雨落在西湖里,水汽蒸腾,西湖像一只盛满水的金樽,几乎要满溢出来;雨声急促激切,又如羯鼓声,敲打着这世界。这两句从高处着眼,气势充沛,绘声状形,写景与写意交相并用。而用夸张的手法,把巨大的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声,想象都很奇特。同时是运用视听结合多角度结合突出了雨的暴。“十分潋滟金樽凸”是写雨势的大,属于视觉。“千杖敲铿羯鼓催”是写雨声的急和响,属于听觉。所以本联采取视听结合以及比喻想象等手法形象写出了暴雨的“暴”。具体作答时,先指出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再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须臾”“受”“术业”。
13.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变羽”错误,应为“变徵”。
故选A。
14.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瘦削”的“削”应读作“xuē”;“复辟”的“辟”应读作“bì”;“引亢高歌”的“亢”应写作“吭”;
B.“博闻强识”的“识”应读作“zhì”;“菲薄”的“菲”应读作“fěi”;“文恬武嘻”的“嘻”应写作“嬉”;
D. “内疚”的“疚”应读“jiù”;“不寒而粟”的“粟”应写作“栗”。
故选C。
15.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朗读断句能力。
D.结合句意断句。“从”,跟随;“而”,连词,无义;“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我跟随他然后向他学习(以他为师)。正确为“吾从/而师之”。
故选D。
16.D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会分析句子成分结构;然后熟知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其语法特点,常见标志;最后准确理解句意,结合语境进行判断。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调整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A项,判断句,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B项,定语后置句,调整“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C项,被动句,介词“于”表被动。句意:李家的孩子蟠……不受时俗的拘束。
D项,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调整为“古之人不欺余也”。句意: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故选D。
17.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 “报刊杂志”并列不当,不合逻辑,“刊”包含“杂志”,应改为“报纸杂志”或“报刊”;
B.语序不当,将“虽然钱多”与“比刚毕业的大学生高”换顺序;
C.“过于溺爱”成分赘余,“溺爱”就是“过分宠爱”,因此应删掉“过于”。
故选D。
18.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绝:横渡/停止;
B项,惑:疑难问题/糊涂;
C项,无:没有/无论;
D项,耻:以……为耻
故选D。
19.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的能力。
A项,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B项,先后:先和后,早与晚;
C项,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D项,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
故选B。
20.A
【详解】
本题考查掌握通假字的能力。
B项,“有”同“又”,又;
C项,“受”同“授”,传授;
D项,“不”同“否”,指不从师学习。
故选A。
2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又说”后面要加冒号,因为这是直接引用。
故选B。
22.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茕茕孑立:孤零零一个人站在那里,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此处使用对象是“蒙古包”,用错对象。
②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此处用来形容歌手云朵的歌声嘹亮,正确。
③如芒在背: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极度不安)。此处“好像”与“如”语义重复,错误。
④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意见。此处语境指孙杨对霍顿的狂喷与挑衅置之不理,使用错误。
⑤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语境指法国的企业的广告常见,使用正确。
⑥登高自卑:登上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语境是对刚刚起步开始创业的大学生的告诫,正确。
故选B。
23.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A. “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家祭无忘告乃翁”,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诗句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能够体现“家国情怀”。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为了国家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能够体现“家国情怀”。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此句与“家国情怀”无关。
D.诗句大意是:封侯与否无所谓,我只是想国家太平。戚继光戎马一生,在戍边抗倭、平乱安民方面为明朝立下了不朽战功。诗句表达了他杀敌不为封侯,而是为了家国安宁的大爱情怀。能够体现“家国情怀”。
故选C。
24.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就智慧通达而行为没有过失了”。知:通“智”,智慧。“而耻学于师”意思是“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B.“士大夫之族”意思是“士大夫这一类人”。族:一类人。
D.“而闻者彰”意思是“却听得清清楚楚”。彰:清楚。
故选C。
25.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有一个楚人,他疼爱自己的孩子,虽然他吝惜钱财,但孩子的请求他都答应。爱:吝惜。
C.句意:身上受了十几处伤。被:受、遭受。
D.句意:过去举行庙祭用牛,世宗晚年想用别的牲畜代替。易:代替。
故选B。
26.C
27.D
28.B
【解析】
26.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应是先“装袋、过秤”之后,再“收钱、找零”,可排除BD;“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极富节奏感”搭配不当,应是“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可排除AD。
故选C。
27.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姜昆的话以“大白菜”来表现生活的特点,用“扒”和“一层又一层”才能与后文的“层出不穷”相呼应。
故选D。
2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走投无路:形容处境极端困难。穷途末路:形容无路可走。这两个成语相近,均可用于第一横线处。
一见钟情: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欢而感情专注。第二横线处表达作家雪小禅喜欢菜市场,应该用“情有独钟”。
浑身解数:全身的武艺。解数,武术的架式,也泛指手段、本事。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第三横线处,“使出绞尽脑汁”不搭配,应该用“浑身解数”。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第四横线处,表达姜昆的相声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让人忍不住要发笑,用“忍俊不禁”更恰当。
故选B。
29.B
30.C
【解析】
2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声声在耳”,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语境是说习总书记的讲话,是声音,应选“声声入耳”。
“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朝华夕秀”,比喻有新意的文章。根据使用对象“国度”可知,选“朝气蓬勃”。
“数不胜数”,形容数量多,不可计算。“数之不尽”,表示数量很多,数也数不过来。语境是说英雄人物非常多,不能一一列举,不是永远数不完的意思,应用“数不胜数”。
“时过境迁”,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了,境况也改变了。语境是说时代变了,情况不同了,应用“时过境迁”。
故选B。
3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在这段文字中,这句话具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从下文看,“我们原本并不缺少英雄,可似乎越来越缺少对于英雄的洞见,和创造可为人所接纳的英雄之匠心与慧心”,“在当下浮躁的氛围里,塑造英雄形象,为当代人立起榜样显得尤其重要”,可见后面主要谈的是当代文艺作品中缺少英雄的现状。只有C项谈的是“文艺中……”。
故选C。
31.(1)“久违久违”改为“久仰久仰”;(2)“令堂”改为“家母”;(3)“府上”改为“寒舍”;(4)“留步”改为“止步”。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Copyright © 2010-2011
jastkj.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
桂ICP备13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