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九上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测评试题及答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85.68 KB         整理时间:2021-12-13
文件简介: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测评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测评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核 分 人
得 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7题,共20分)
1. 下列字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褴褛(lǚ) 恣睢(zì) 煞白(shà) 强聒不舍(qiǎng)
B. 嗤笑(chī) 睿智(ruì) 抽噎(yē) 廓然无累(kuó)
C. 殒落(yǔn) 田圃(pǔ) 发窘(jiǒng) 一抔黄土(bēi)
D. 栈桥(zhān) 阴诲(huì) 妖娆(ráo) 恪尽职守(k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B.廓然无累(kuó)——kuò;

C. 一抔黄土(bēi)——póu;
D.栈桥(zhān)——zhàn;阴诲(huì) ——晦;
故选A。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道理我一直都懂,你这番话,让我理解得更加深刻,茅塞顿开。
B. 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某些国家落井下石,实在太不厚道。
C. 疫情期间教育部门开设“空中课堂”,无数莘莘学子在家就能上课,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D. 在辩论赛即将结束时,他一反常态,以咄咄逼人的辩词战胜对方,令人赞叹不已。
【答案】C
【解析】
【详解】A.“茅塞顿开”意思是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让我理解得更加深刻”与“茅塞顿开”重复,使用错误;
B.“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莘莘学子”意思是众多的学生,与前面的“无数”意思重复,使用错误;
D.“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不能用于形容辩词,使用对象错误;
故选C。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中宋江是“忠义双全的典范”,他自幼受父亲教诲,一心为国尽忠,为家尽孝。
B. 艾青,现当代诗人。“土地”和“太阳”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意象。
C. 《醉翁亭记》是范仲淹被贬滁州写的一篇游记。
D. 议论文按照论证方式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答案】C
【解析】
【详解】C.有误,《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写的一篇游记;
故选C。
4. 下面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我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答案】“增长”和“复苏”对调。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病的修改。
句子“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中的“增长”和“复苏”语序不当,应该先“复苏”,再“增长”。
5. 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欣赏别人的谈吐,能提高我们的口才;欣赏别人的大度,能开阔我们的心胸; , 。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时,别人也会向我们投来欣赏的眼光。
【答案】示例:欣赏别人的善举,能净化我们的心灵。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注意句式特点为:欣赏别人的……,能……我们的……。可以写别人身上的优点,如善举、无私等等,语言通顺即可。
示例:欣赏别人的幽默,能舒缓我们的情绪。
6. 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2字以内)
本报北京1月14日电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京召开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创作座谈会。
《功勋》是由广电总局组织推进的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该剧通过“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叙述方式,将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华彩篇章串联起来,表达对“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精神品格的礼赞。全剧分为《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8个单元,每单元5集左右,拟定40集。
【答案】示例1:电视剧《功勋》创作座谈会举行
示例2:国家广电(总)局在京召开电视剧《功勋》创作座谈会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拟写新闻标题按照“人物+事件”的形式。根据导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京召开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创作座谈会”可以概括出主语内容是:电视剧《功勋》创作座谈会进行。要注意题干要求“22字以内”。
7. 古代诗文默写。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3)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4)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5)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李商隐在《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雪拥蓝关马不前 ②. 边秋一雁声 ③. 岸芷汀兰 ④. 将登太行雪满山 ⑤. 汉文有道恩犹薄 ⑥.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⑦. 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详解】“拥”“雁”“芷”“汀”“犹”“炬”“始”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学习(第8-10题,共8分)
古语云:“孝立则德立,德立则人立,人立则国立。”可见“孝”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之重要。下面让我们走进“孝行天下”主题活动,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8. 阅读下列“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林香,女,13岁。吴林香6岁时父母离异,2011年母亲被检查出肺癌晚期,继父外出打工,小林香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小林香本来不爱笑,但自从妈妈病了之后,她便总是用笑容面对妈妈,逗她开心。虽然妈妈最终离开了人世,但她依然微笑着生活。
材料二:
王芹秀,女,13岁。王芹秀个头不大,却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一个家。她逼着自己坚强起来,养活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养父和八十多岁的奶奶……她用爱阐释着超越血缘的亲情。
参照下面示例,为材料二中的“最美孝心少年”王芹秀拟写一句赞语。
吴林香:逆境中她始终微笑
王芹秀:
【答案】示例:爱比血缘更加美丽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以及给人物拟写赞语的能力。阅读材料二,从“养活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养父和八十多岁的奶奶”可知,王芹秀和养父、奶奶没有血缘关系,从“她用爱阐释着超越血缘的亲情”可知,她把亲情看得比血缘重要,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据此可知,可以拟写赞语为:爱比血缘更美丽;亲情重于血缘等。
9. 网友们被“最美孝心少年”感动,纷纷发帖表达赞美之情,作为初中生的你也要跟帖,表达对她们的敬意。(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一江春水:爱的指引,带我们众里寻你;孝的承诺,温暖了你我的心。
夕阳更红:“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就像一曲曲动人心田的歌,使人感受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深沉震撼。
【答案】示例:“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犹如一曲爱的赞歌。我们要以“最美孝心少年”为榜样,树立励志成长、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仁爱谦和之心,身体力行,将孝道践行到底。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围绕对“最美孝心少年”的感动、敬佩等方面展开论述,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如:“最美孝心少年”,你们为全中国人树立了榜样。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就该懂得“百善孝为先”,孝心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能消融人们心头的坚冰。以后我要以你们为榜样,珍惜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体谅父母的辛苦,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受到我的孝心。
10. 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已落下帷幕,谁能将孝心故事延续呢?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最美孝心少年”,但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尽孝的人。下面请你就中学生如何尽孝提出三点具体建议,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
【答案】示例:(1)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2)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3)经常与父母交流,增进情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围绕“尽孝”展开,提出建议即可。示例:父母下班回家后给父母按摩,帮他们消除疲劳;记住父母的生日,送上祝福。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27题,共42分)
(一)(共5分)
古诗词赏析,回答下列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1. 这首词以“________”为线索,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的手法。写出了少年与成年两种人生感受,在反复品味与自嘲自讽之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12. 这首词以“却道‘天凉好个秋’”作结,有何用意?
【答案】11. ①. 愁 ②. 对比 ③. 反复
12. 表现了词人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时所作的一首词,渲染了一个“愁”字,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可见,“愁”贯串全篇的线索。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少年”和“而今”的对比,“不识愁滋味”和“识尽愁滋味”的对比。另外,这首词连用两个“爱上层楼”,两个“欲说还休”,这是反复的手法。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写少年时代,苏轼不谙世事,喜欢登高,为写“新词”,没有愁苦,勉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写成年之后,历尽世事艰难,满腔愁苦,却无从诉说。“却道‘天凉好个秋’”,意思是“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这句结尾十分含蓄,生动地表现了词人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二)(共9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而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13.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惟其义尽( )(2)从容谓吏曰( )(3)吾事毕矣( )
14. 把下面的句子用“/”划一处停顿。
见 闻 者 无 不 流 涕
15.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16.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3. ①. 只要 ②. 对……说 ③. 完成
14. 见闻者/无不流涕。
15. (文天祥)问集市上(围观)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16.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只要尽了人臣的责任。惟:只要;
(2)句意:他不慌不忙地对执刑的官吏说。谓……曰:对……说;
(3)句意: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毕:完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见闻者”是句子的主语,因此停顿划分为:见闻者/无不流涕。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市人,集市上(围观)的人;孰,哪里;为,是;再,两次。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句子意思,分析出文天祥的相关行为即可。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是说: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从文中第一段“过市,意气扬扬自若”“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可知,他临死前毫不畏惧,从容赴死,正是这句话中“威武不能屈”的具体表现。
【点睛】【参考译文】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只要尽了人臣的责任,这是达成了仁德的原因。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对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两次,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三)(共6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些树不怕火
沈艺娟
①一般而言,树木遇到火,就只有被烧的份儿了。然而天外有天,树外有树,偏偏就有一些树不信命,非要和大自然的规律抗争到底。那么,究竟有哪些不怕火的树呢?
②第一个上场的就是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选手——红杉。红杉不仅有“世界爷”之名,而且还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作为珍稀的古生植物,人们把它们当作稀世珍宝,绞尽脑汁加以保护,就怕一不小心来个森林火灾给“团灭”了。然而,人们的“溺爱”却适得其反,罕见的红杉在层层保护之下竟然行将绝种。原来,红杉的周围生长着许多冷杉幼树,不断争夺着红杉的养分。只有定期进行火烧,红杉林才能得以不断更新、生长。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红杉可以“劫后独生”呢?
③虽然大火烧掉了红杉的叶子和树冠,但是老叶烧掉之后,新叶很快就生长出来了。而红杉的木质极其坚硬,犹如钢铁一般,并不能轻易燃烧的。不仅如此,红杉厚实的纤维质木皮严密地保护着整个树干,即使是熊熊大火也只能将表皮烤糊。看来,“脸皮厚”也有用武之地!在大火之后,红杉不但获得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可以快速向周围生长,同时,红杉种子只有在没有草木、被火烧透且覆盖草木灰的土壤上才能发芽,经历过火烧的红杉林才能繁衍生息。
④美洲选手大显风采,来自非洲的梓桐树也不甘示弱。在外貌方面,梓桐树就以另类的长相先胜一筹。梓桐树的树杈间簇拥着像馒头一样的小节苞,这些小节苞表面都是小孔,小孔里藏满了透明的液体。发生火灾时,小节苞就要展现真正的实力了。它一旦感受到周围的火光,立马会从小孔中喷出火的克星——四氯化碳。当氧气被四氯化碳逐渐取代,火苗就失去了作威作福的能力,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投降。
⑤当然,我们中国也不缺实力强劲的种子选手,生长于南方的珊瑚树就是其中的代表。一般情况下,树叶遇到火焰就只有葬身其中,因为树叶中含有一定的油质,火遇到了油自然会越烧越猛。而珊瑚树的树叶则相反,不仅叶质厚水分多,而且几乎不含油质,所以一般的火根本点不着它们。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带有“防火技能包”的珊瑚树也是我国目前防火木的重要树种之一。
⑥自然界还有不少不怕火烧的树,比如木质坚硬、散热能力强的海松,“皮厚耐烤”的落叶松,储水量超大的水瓶树。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17.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的是( )
A. 红杉种子只有在没有草木、被火烧透且覆盖草木灰的土壤上才能发芽。
B. 发生火灾时,梓桐树的小节苞一旦感受到周围的火光,立马会从小孔中喷出火的克星——四氯化碳。
C. 带有“防火技能包”的珊瑚树是我国目前防火木的重要树种。
D. 木质坚硬、散热能力强的海松,“皮厚耐烤”的落叶松,储水量超大的水瓶树都是不怕火烧的树。
18.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般情况下,树叶遇到火焰就只有葬身其中,因为树叶中含有一定的油质,火遇到了油自然会越烧越猛。”这句话中的“一般情况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B. “当氧气被四氯化碳逐渐取代,火苗就失去了作威作福的能力,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投降,”这句话中的“作威作福”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C. “而红杉的木质极其坚硬,犹如钢铁一般,并不能轻易燃烧的。”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 “一般情况下,树叶遇到火焰就只有葬身其中,因为树叶中含有一定的油质,火遇到了油自然会越烧越猛。而珊瑚树的树叶则相反,不仅叶质厚水分多,而且几乎不含油质,所以一般的火根本点不着它们。”这句话运用了做诠释的说明方法。
19.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详实地说明了红杉、梓桐树、珊瑚树这三种不怕火的树。
B. 罕见的红杉在层层保护之下竟然行将绝种的原因是森林火灾给“团灭”的。
C. 红杉不怕火,是因为它的木质坚硬,而且有厚实的纤维质木皮严密地保护着整个树干,即使是熊熊大火也只能将表皮烤糊。
D. 本文依次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树木不怕火的原因,层次清晰,过渡自然;从各个段落看,是先果后因,先说明结果,再说明原因,这样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从原文第⑤段“带有‘防火技能包’的珊瑚树也是我国目前防火木的重要树种之一”可知,珊瑚树只是我国目前防火木的重要树种中的一种,“带有‘防火技能包’的珊瑚树是我国目前防火木的重要树种”表述有误;
故选C。
【18题详解】
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考查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方法等知识点。
D.从“一般情况下,树叶遇到火焰就只有葬身其中”“珊瑚树的树叶则相反,不仅叶质厚水分多,而且几乎不含油质,所以一般的火根本点不着它们”可知,这里把一般的树叶与珊瑚树的树叶进行了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句话运用了做诠释的说明方法”表述有误;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说明顺序的把握。
B.从原文第②段可知,“红杉的周围生长着许多冷杉幼树,不断争夺着红杉的养分”是红杉行将灭种的原因,“原因是森林火灾给‘团灭’的”表述有误;
故选B。
(四)(共9分)
阅读《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最好的养心之道。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澄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20. 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1.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22. 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23. 读完文章,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读书收获。(不少于30字且不得引用文中原句)
【答案】20. 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或: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最好的养心之道。)
21. 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具体生动地论证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这一分论点,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22. 首先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接着从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澄澈;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四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了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的结论。
23. 示例:我喜欢读名著,感觉读名著就是与大师们进行一场心灵对话。鲜活的人物、人间的百态、深邃的思想,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情感、提升了我的品位。读书让我不断成长、成熟,有书为伴,真是人生幸事。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论点是能够表达观点的陈述句,一般位于题目、开头或结尾,或者可以结合文章的关键词句概括,结合分论点概括。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文章围绕读书对人心灵产生的作用展开,文章题目“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就是作者的观点,故判断文章题目是中心论点,并且文章第①段“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表达的意思和题目相似,也可作为论点。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从“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可知,这里把“读书”比作“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知,这里列举了所读的具体书籍以及产生的具体作用,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两种论证方法综合运用,生动具体地证明了段首的分论点“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最好的养心之道”;接着②③④⑤段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分别从“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澄澈”“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四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读书的益处;第⑥段点明读书的意义,强调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要结合自己的读书情况,谈自己的感悟。如:我喜欢读散文,我认为散文是一个人真实的、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读散文能够和作者距离更近,了解到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并且能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启示。
(五)(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余香
滕敦太
①万洁又来了,这是她第三次来看望于香,说了会贴心话,突然支支唔唔:“有件事……”
②于香就知道这事非同一般。两人多年交情,做着同一个事业,最重要的是,爱人出车祸离世这一个月来,于香伤心欲绝,患了抑郁症,万洁一天几个电话安慰她,在她人生最黑暗的时候不断送来光亮,此情难忘啊!万洁够姐们,于香也痛快:“姐有事直说,我一定尽力。”
③“这时候麻烦你不太合适啊!”万洁叹了口气:“但也只有你才行。协会有一个服务对象张姨,这老太太的孙女出了意外,她性情大变,几个帮助她的小姑娘都被她骂跑了,我们协会又不能中途放弃,这样会失信于社会。只好请你出山了,可你现在的状况……”
④于香和万洁都在义工协会。两人都是款姐,男人有事业,孩子在国外,有钱有闲的她们经常到麻将馆打发时间。当听说万洁他们经常义务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时,于香马上也加入了这个“红榆伞”义工协会,花不太多的钱,或者投入不太多的时间,就能帮助那些老弱病残人,于香干得很开心。
⑤想不到一个月前,爱人出车祸离世,于香受不了打击,一下子病倒在床。在国外的女儿劝于香出国,于香拒绝了,一来是因为生活习惯,还有一个就是放不下那些求助的眼神和感恩的目光。见万洁如此一说,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⑥于香的服务对象张姨,家住一个二层小别墅,在城东的富人区。老太太七十来岁,面无表情,坐在轮椅上,像一尊佛。于香的任务就是每天推着轮椅,陪老人到海边看海,这是老人要求的,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两小时,为期一个月。
⑦上门做义工,于香经验丰富,每天推着老人到海边散心,想着法子劝慰老人。老太太不说话,一直阴沉着脸,于香就找话题安慰她。万洁早就告诉她了,老太太儿子离异,到了国外,上高中的孙女跟着她生活,前不久为救落水的小孩不幸溺水身亡。老人每天到海边,望着孙女溺水的地方,一言不发,默默泪流。
⑧于香就一阵阵心疼,各家都有各家的不幸啊。一边劝慰老人,一边流着眼泪讲起车祸离世的爱人,果然老太太跟着哭了起来,二人这一哭,居然有了共同语言。
⑨真得佩服万洁会安排,让于香来陪伴张姨,可算找对了人,每当老太太在海边伤心流泪时,于香就温言安慰,有时安慰不起作用,于香就施出“杀手锏”,以哭对哭,哭自己英年早逝的爱人,这招果然有效,老太太马上止住哭声,拉着于香的手来安慰她。结果是,老太太暂时忘了伤心,于香心中的积郁也释散了不少。
⑩随着相处时间的累积,于香与张姨有了说不完的话。一天,听张姨说她孙女名叫余香,与自己的名字音同字不同。她不觉吐出一句流行词:“缘分啊!”然后与张姨相视微笑,都有“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
⑪满一个月的那天,于香把张姨推到屋里,擦着眼泪:“张姨,以后我还会来看你的。”
⑫张姨也恋恋不舍:“你这孩子,这些日子让我开心了,说再见也要开心点!你们做义工不容易,自己辛苦,让我们舒心,我会记住你的!”
⑬目送于香出了门,老太太忽地离开轮椅上站了起来,一边揉着快要麻木的双腿,一边挪到窗前,望着于香骑车离去的背影喃喃自语:“于香啊,你心情好了,我的任务也完成了。可怜我这两条老腿啊,这些日子坐轮椅可遭罪了。”
⑭一个月前,张姨的外甥女万洁来找老太太,说她做义工的同事于香爱人出车祸死了,于香患了抑郁症一病不起,想请老人配合演一出戏,让于香来照顾她一段时间,好让时间冲淡于香心头的郁闷。
⑮揉了揉不太利落的双腿,老太太慢慢来到孙女的卧室。桌上,孙女的靓照甜甜地笑着,花瓶里放着新鲜的玫瑰。老人轻轻地嗅着花蕾,就像亲着孙女的脸:“余香啊,奶奶我也帮助了一个于香。她和你一样,都做义工,以后,奶奶我还会帮你做下去的。”
24.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叫于香的人,作者的题目却叫“余香”,作者用意何在?
25. 请简要概括④⑤自然段的内容,并谈谈其作用。
26.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于香是一个怎样的人。
27. 文章在结尾处才点明整个事情的背后原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案】24. ①于香是文章的线索,标题却为“余香”,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起读者的兴趣;②同时谐音双关,既指于香及张姨的孙女余香,又指由于香照顾孤身老人张姨反被帮助引出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义工的美好情操,凸显了助人为乐主题,体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价值观。
25. 内容:④于香在义工协会帮助老弱病残并干得很开心;⑤于香爱人出车祸离世,于香受不了打击,但拒绝女儿劝她出国的要求。作用:此部分为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后文于香帮助张姨做铺垫,突出于香坚强、有爱心的性格特点。
26. ①知恩图报:相对万洁对她的帮助,万洁有事找她,尽力帮忙;②有爱心:上门做义工,每天推老人到海边散心;③坚强:爱人离世,仍去照料张姨;④和善:当张姨流泪时,温言安慰。
27. ①让读者感受到小说“出乎意料”的艺术魅力;②深化主题,通过于香帮助别人,张姨帮助于香,揭示爱心传承与回报的主题;③启迪教育,引发读者对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主旨的思考。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全文主要是围绕于香进行描写的,写了于香丈夫去世患抑郁症、于香做义工帮助张姨,因此于香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文章标题却为“余香”,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起读者的兴趣;“余香”表层上指张姨的孙女余香,于香照顾孤身老人张姨,最后反被帮助的故事,这深层上体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主旨。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与段落作用。内容概括一般就是“谁做了什么”,段落作用我们一般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进行考虑。从第四段“于香和万洁都在义工协会”“就能帮助那些老弱病残人,于香干得很开心”等语句可知,该段只要讲了于香在义工协会做的很开心。从第五段“于香受不了打击,一下子病倒在床”“在国外的女儿劝于香出国,于香拒绝了”等语句可知,该段主要讲了于香病倒,并拒绝女儿劝她出国的要求。
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是在补充交代之前的事情,介绍于香的经历及与万洁的关系,属于插叙,因此起到了补充故事情节的作用,让读者对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因此也起到了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在经历丈夫离世、自己病倒等事情后,于香还是答应去帮助张姨,衬托了于香坚强、乐于助人的品质,突出了中心。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于香伤心欲绝,患了抑郁症,万洁一天几个电话安慰她,在她人生最黑暗的时候不断送来光亮,此情难忘啊!万洁够姐们,于香也痛快:‘姐有事直说,我一定尽力’”,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于香知恩图报;“爱人出车祸离世,于香受不了打击,一下子病倒在床”“见万洁如此一说,毫不犹豫地点了头”可以看出于香坚强;“上门做义工,于香经验丰富,每天推着老人到海边散心,想着法子劝慰老人。老太太不说话,一直阴沉着脸,于香就找话题安慰她”可以看出于香有爱心;“每当老太太在海边伤心流泪时,于香就温言安慰”可以看出于香和善。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主题、启发性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情节角度:文章开头是万洁找于香帮助张姨,最后点明是张姨为完成孙女的心愿帮助于香,结局出乎意料,体现了小说的魅力。主题角度:于香帮助张姨,最后一段点明是张姨帮助于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品质,张姨是为了完好孙女余香的心愿,传递爱心,这揭示了爱心传承与回报的主题。启发性角度:文章结尾出乎意料,震撼读者的心,让我们在惊讶之余,引发我们对文章的思考。
四、写作(28题,共50分)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2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7岁的小睿在小区骑车时撞倒了一个3岁的小朋友,既没有道歉,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妈妈了解情况后认为:小睿应该正视错误,承担过失;父母也应该担起责任,加强教育,于是他们写了一份特殊的“寻人启事”寻找被撞的孩子及其家长。启事上,妈妈写下了一段文字表达歉意,表示愿意支付检查和治疗的全部费用;小睿也亲手写下了道歉的话。小睿刚上小学,有些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妈妈也没有代笔。
担当,无论年龄;担当,不分身份,事无巨细都显担当,大事难事更须担当。
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例文:
责任与担当
小舟之所以能够横渡大江,是因为它有载人送客的责任;蒲公英之所以能够漫天飞翔,是因为它有传播未来的责任;蜗牛之所以能够坚持上爬,是因为他有对自己永不言弃的责任。而如今,社会中有些人却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赡养父母,逃税甚至开车撞人后逃之夭夭。这些事不断发生在我们周围,这种不负责任的情况早已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是正视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勇于担当。
责任是沉重的,背负起这两个字并不轻松,也许这便是有些人不想承担责任的重要原因吧!可是,责任又是高尚的,它能促使人成长,成功……毫无疑问责任是不能逃避或推让的。只有勇于承担,你的人生才会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我不想负责任,只是过程很麻烦。开车撞人后如果不跑,被人家骂一顿之后还要赔上大笔的医药费,何苦呢?是的,责任有时候就意味着麻烦,在这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麻烦是人们避之不及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仔细想想,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凭着一份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热爱,将心比心,麻烦将不再是麻烦,而担当中,也包含着一颗真心。
20世纪初,一位叫弗兰克的人经过艰难的努力,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不幸的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抢劫,导致了他银行的倒闭。因为他破产了,储户失去了存款。若是我们应该会置之不理!可是,弗兰克却说:“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他用自己的一份努力和心血,诠释了担当的真正意义,诠释了一份因为爱而负责的一份心甘情愿。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的存在是上帝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有的人不能通过考验,于是他选择了逃避;有的人成功的通过了考验,戴上了桂冠。逃避的人和成功的人,终将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失,但这两类人在后人的心中仍以各自的不耻或高尚生存者。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勇敢的承担责任,勇于担当,将担当的品质带到成长之路上,让人生散发出金子般耀眼的光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材料作文审题要抓住关键的句子,一般位于材料的结尾,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本则材料的关键句是:“担当,无论年龄;担当,不分身份,事无巨细都显担当,大事难事更须担当。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从关键句里提炼关键词:担当。担当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关键句里指出了担当的意义,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指出了担当的范围,年龄、身份、事情的大小和难易都不能影响担当的行为。由此可以提炼观点: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勇于担当是每个人的责任。同时,也可以关注故事,故事中小睿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担当,是在妈妈的教导下开始学着担当的,由此可以思考,担当的培养非常重要,父母、学校、社会都有责任教导孩子学会担当。故本文从立意上,可以写勇于担当的价值,可以写如何培养孩子学会担当,可以写担当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等等。
第二,文体。文章可以写记叙文,写自己生活中,自己勇于担当或怯于担当的经历,用具体的生活事件,写出自己在勇于担当这件事上的思考和成长。可以是开始怯于担当,后来醒悟,主动担当;可以写父母是如何教育自己勇于担当的;可以写身边人,父母、朋友、陌生人等,他们的勇于担当的故事。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情节上可以适当的设置悬念、欲扬先抑,使其有波澜和起伏。文章可以写议论文,先明确自己对“担当”这个关键词的看法,表达观点,然后可以采用分论点的方式来论证中心论点,例如,中心论点是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分论点是勇于担当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勇于担当才能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勇于担当能够形成良好的氛围,更有利于成长和进步。论据上要选择典型的事例,精练表述,针对性的议论。
29.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字数在600字左右。
【答案】范文:
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生短暂,每个人都想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奇迹,为社会做出贡献。当然,这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你去战胜困难,战胜挫折,战胜自己。在十四年的学习时光中,我也曾想过放弃,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也曾害怕过。是我的母亲向我伸出手让我走出自己的空间,走进世界,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谢谢你的微笑,激励我奋勇前进。
时间在走,年龄在长。懂得多了,看透的多了,快乐就越来越少了。和朋友间的矛盾,学习的压力,让我有些迷茫。我常常一个人望向窗外,看云卷云舒,听晚风轻唱,想着自己的未来。母亲这时不会说些什么,给我递过一杯牛奶微笑地望着我。那时的母亲眼里有故事,无声的安慰抚摸着我的心间。
谢谢你肯放手,让我学会了独立。
都说叛逆期的孩子与父母格格不入,我和母亲的关系却不受其影响。母亲尊重我的意见,认真对待我的选择。在我这个年龄,母亲给了我独立的空间让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她既是我的母亲又是我知心的朋友,我时常与她谈心,母亲也总是会意地点点头。母亲的适当放手对我的现在乃至将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
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母亲懂我,懂我的话,懂我需要什么。因为母亲,我才成为那个更好的我。我会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因为我知道养得深根,日后才会枝繁叶茂。未来看似遥远的没有形状,实则它就是明天,我会抓住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做有意义的事,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一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如果没有了涓涓细流,不会有宽广无垠的海;如果没有防风固沙的绿树林,不会有巍峨的山。请回过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吧,在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会有那么一个人激励你帮助你,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感谢母亲,她使我明白了要独立自主,要努力读书。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解析】
【详解】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难度较大。审题可知,题目中的“你”一定是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具体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现实中的,也可以是历史上的。只要是对自己产生了正面的影响,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对象均可写入文中。“谢谢你”应该是真情实感的流露,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描写表现出来。这个题目意在考查学生观察生活中人或物,并从中发现其闪光之处,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能力。写作来源于生活,可以写感恩父母养育之情,感恩朋友关怀之意,感恩师长提携之恩,感恩朋友的真诚相伴,感恩对手的鞭策和激励。如:写母亲对自己的帮助与影响,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写读书的好处,书籍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呼吁大家多读书。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