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九上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179.00 KB         整理时间:2022-12-21
文件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石清虚
汪曾祺
①邢云飞,爱石头。书桌上,条几上,书架上,柜橱里,多宝隔里,到处都是石
头。这些石头有的是他不惜重价买来的,有的是他登山涉水满世界寻觅来的。每天早
晚,他把这石头挨着个儿看一遍。有时对着一块石头能端详半天。一天,在河里打鱼,
觉得有什么东西挂了网,挺沉,他脱了衣服,一个猛子扎下去,一摸,是块石头。抱
上来一看,石头不小,直径够一尺,高三尺有余。四面玲珑,峰峦叠秀。高兴极了。
带回家了,配了一个紫檀木的座,供在客厅的案上。
②一天,天要下雨,邢云飞发现:这块石头出云。石头有很多小窟窿,每个窟窿
里都有云,白白的,像一团一团的新棉花,袅袅飞动,忽淡忽浓。他左看右看,看呆
了。以后,每到天要下雨,都是这样。这块石头是个稀世之宝!
③这就传开了。很多人都来看这块石头。一到阴天,来看的人更多。
④邢云飞怕惹事,就把石头移到室内,只留一个檀木座在客厅案上。再有人来要
看,就说石头丢了。
⑤一天,有一个老叟敲门,说想看看那块石头。邢云飞说:“石头已经丢失很久
了。”老叟说:“不是在您的客厅里供着吗?”——“您不信?不信就请到客厅看。”
——“好,请!”一跨进客厅,邢云飞愣了:石头果然好好地嵌在檀木座里。咦!
⑥老叟抚摸着石头,说:“这是我家的旧物,丢失了很久了,现在还在这里啊。
既然叫我看见了,就请赐还给我。”邢云飞哪肯呀:“这是我家传了几代的东西,怎
么会是你的!”——“是我的。”——“我的!”两个争了半天。老叟笑道:“既是
你家的,有什么验证?”邢云飞答不上来。老叟说:“你说不上来,我可知道。这石
头前后共有九十二个窟窿,最大的窟窿里有五个字:‘清虚天石供’。”邢云飞仔细
一看,大窟窿里果然有五个字,才小米粒大,使劲看,才能辨出笔画。又数数窟窿,
不多不少,九十二。
⑦邢云飞没有话说,但就是不给。老叟说:“是谁家的东西,应该归谁,怎么能
由得你呢?”说完一拱手,走了。邢云飞送到门外,回来:石头没了。大惊,惊疑是
老叟带走了,急忙追出门来。老叟慢慢地走着,还没走远。赶紧奔上去,拉住老叟的
袖子,哀求道:“你把石头还给我吧!”老叟说:“这可是奇怪了,那么大的一块石
头,我能攥在手里,揣在袖子里吗?”邢云飞知道这老叟很神,就强拉硬拽,把老叟
拽回来,给老叟下了一跪,不起来,直说:“您给我吧,给我吧!”老叟说:“石头
到底是你家的,是我家的?”——“您家的!您家的!——求您割爱!求您割爱!”

老叟说:“既是这样,那么,石头还在。”邢云飞一扭头,石头还在座里,没挪窝。
老叟说:“天下之宝,当与爱惜之人。这块石头能自己选择一个主人,我也很喜欢。
然而,它太急于自现了。出世早,劫运未除,对主人也不利。我本想带走,等过了三
年,再赠送给你。既想留下,那你就得减寿三年,这块石头才能随着你一辈子,你愿
意吗?”——“愿意!愿意!”老叟于是用两个指头捏了一个窟窿一下,窟窿软得像
泥,闭上了。随手闭了三个窟窿,完了,说:“石上窟窿,就是你的寿数。”说罢,
飘然而去。
⑧有一个权豪之家,听说邢家有一块能出云的石头,就惦记上了。一天派了两个
家奴闯到邢家,抢了石头便走。邢云飞追出去,拼命拽住。家奴说石头是他们主人的,
邢云飞说:“我的!”于是经了官。地方官坐堂问案,说是你们各执一词,都说说,
有什么验证。
⑨家奴说:“有!这石头有九十二个窟窿。”——原来这权豪之家早就派了清客,
到邢家看过几趟,暗记了窟窿数目。问邢云飞:“人家说出验证来了,你还有什么话
说!”邢云飞说:“回大人,他们说得不对。石头只有八十九个窟窿。有三个窟窿闭
了,还有六个指头印。”——“呈上来!”地方官当堂验看,邢云飞所说,一字不差,
只好把石头断给邢云飞。
⑩邢云飞得了石头回来,用一方古锦把石头包起来,藏在一只铁梨木匣子里。想
看看,一定得先焚一炷香,然后才开匣子。也怪,石头很沉,别人搬起来很费劲;邢
云飞搬起来却是轻而易举。 ⑪邢云飞到了八十九岁,自己置办了装裹棺木,抱着石头往棺材里一躺,死了。
(选自《聊斋新义》)
(阅读提示)
1987 年,汪曾祺改写了 13 篇《聊斋志异》中的文言小说,本文是其中的一篇。他在
《聊斋新义·后记》中提到:中国的许多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都值得重新处理,从
审美的视角。所以他改写的小说往往赋予人物以性情之美。他还说过“我想把生活中
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
强对生活的信念。”
(读小说·理情节)
1.小说以“奇石的得失”为线索安排情节,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石头得失 情节安排
一得石 水中得石
一失石 老叟索石

二得石 ①______________ 二失石 ②______________ 三得石 ③______________ 终守石 抱石同葬
(读小说·评人物)
2.人们用一个“痴”字评价邢云飞,请结合选文简述理由。
(读小说·品语言)
3.品味语言可运用推敲词语、推敲句式、推敲修辞、推敲标点等策略,请从下列两
句中选择一句,运用恰当的策略进行赏析。
A.邢云飞,爱石头。书桌上,条几上,书架上,柜厨里,多宝福里,到处都是石头。
B.“您家的!您家的!——求您割爱!求您割爱!”
我选_________(填字母),我运用的策略:__________,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小说·探主题)
4.汪曾祺借改写的 13 篇《聊斋志异》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请结合《石清虚》
及“阅读提示”,分析作者所传递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智慧。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饹馇①刘
①水城的柳条巷里有一家老作坊,青瓦,灰墙,方格窗,经过几次修葺,仍然保
留着过去的样式。门口斜插着一面黄旗,上边写着三个红字:饹馇刘。
②刘福生经营着这家饹馇作坊,独生女儿香秀随丈夫去了南方,家中只剩下他和
老伴。白天,刘福生用石磨碾绿豆面,然后加水过箩去渣,再除毛浆;半夜,他又早
早起来,用姜黄汁和面,搅成糊状,在锅上摊饹馇。
③水城里有好多家摊饹馇的,星罗棋布在各个角落,众人却说,即便把饹馇刘的
黄旗摘了,照样能闻着饹馇味儿找到他的作坊。
④巷子里有个鞋匠叫王十三,日子过得不赖,常常在刘福生家买饹馇吃。谁知,
王十三家里突然着了大火,穷得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再也没有光顾刘福生的作坊,即
使在门口路过,他也是佝偻着腰,捂着鼻子匆匆而过。
⑤偏偏遇上天灾,王十三瘦成了皮包骨。媳妇见他快不中了,便四下借钱为他准
备后事。

⑥凉炕上,王十三紧闭双眼,仿佛真魂就要出窍。家人围在一旁,正哭天抹泪。
这时,面色枯黄的刘福生端着一大碗饹馇汤,步履蹒跚地来到了王十三面前。王十三
的鼻尖动了动,猛地睁开双眼喊道:饹馇刘!饹馇刘!吃过这碗饹馇汤,王十三的脸
色居然缓了上来。王十三媳妇翻箱倒柜找了几枚零钱,双手颤巍巍地捧给刘福生。刘
福生却摇摇头说:十三是我的老客户,没少照顾我。说完,笑呵呵地走了。
⑦一连数日,刘福生都给王家送饹馇汤来,分文不取。不久,王十三又在巷子里
摆起了鞋摊。
⑧不知何时,水城里开了一家大饭店,用刘福生的饹馇做了一道招牌菜,每天客
人爆满。饭店老板找到刘福生,让他把饹馇独卖他一家。刘福生说:这可不行。老板
说:只要你不给别人,价钱我给你翻番。刘福生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水城的
大街小巷都有我的衣食父母,我不能只钻钱眼儿,把心挤没了。老板在他家坐了一天
冷板凳,脸都快绿了。刘福生却在隔壁不紧不慢地磨着绿豆,嘴里还哼着评戏段子。
终于,老板站起身拍拍屁股,冲刘福生翘了翘大拇指,走了。
⑨水城有一座火车站,有人在那里卖起了饹馇。这天,一个老头倒背着手,在饹
馇摊前来回转悠。摊主冲他笑道:大爷,我这可是正宗的饹馇刘,保您不上当。老头
笑了笑,说:好啊,你的东西我都要了。
⑩摊主高兴极了,赶紧用报纸包装饹馇。老头突然吼道:搁着!摊主顿时愣住了,
说:大爷,我这是饹馇呀!老头啪地拍了一下案子,说:我让你别动,搁着。他嗖地
抖开报纸,指着那一摞饹馇说:你瞪大眼睛看看,这饹馇刚折上就撕开了,分明是白
面掺多了。摊主慌了神儿,道:你别瞎说呀!老头哼了一声,抓起一块饹馇说:你这
饹馇看着亮黄,其实是掺了色素,才闻不到姜黄和豆香味。 ⑪摊主道:你咋啥都明白?
⑫老头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就是刘福生。说着话,他一把扯下摊位上头悬挂的
黄旗,怒气冲冲地盯着上面的三个红字,眼里仿佛出了血。 ⑬数年后,刘福生因病去世。出殡那天,柳条巷内外人山人海。很多吃过他饹馇
的人,都系着白布来为他送行。刘福生的女儿香秀被人架着,简直哭成了一摊泥。大
伙纷纷感叹:饹馇刘的黄旗再也竖不起来了。 ⑭一天凌晨,饹馇刘的作坊里突然亮起了灯。姜黄和豆香的味道从门缝和方格窗
里钻出来,向四下弥漫。人们惊喜地涌过来,还排起了队。房门打开,香秀和她的男
人笑盈盈地站在那里。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 年 12 期,作者,宋向阳)
(注释)饹馇(gē zha):一种用豆面做的食品。
(小说:线索)

5.阅读小说,梳理文本,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线索
精工细

雪中送

①_____
_ 当街打

因病去

女承父

饹馇刘 立黄旗 守黄旗 护黄旗 扯黄旗 倒黄旗 传黄旗
勤劳朴

乐于助

安常守

恪守原

②_____
__ 言传身

6.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
(1)这时,面色枯黄的刘福生端着一大碗饹馇汤,步履蹒跚地来到了王十三面前。
(加点词语妙在何处?)
(2)姜黄和豆香的味道从门缝和方格窗里钻出来,向四下弥漫。(分析此处环境描
写的作用。)
(小说·写法)
7.“饹馇刘当街打假”的情节中,起初为什么没有直接揭示刘福生身份?请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
(小说·感悟)
8.平凡人因坚守初心而不平凡。请根据文意,结合链接材料和生活经历,谈谈“坚
守初心”的丰富内涵。
(链接材料)
山东“拉面哥”抱着“只为老百姓都吃得起”的想法,十五年不涨价,拉面只卖
三元钱,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点赞。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海风吹拂
胥得意
①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
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
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②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
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他没有坐过船,不知道坐在船上是什么感觉。从电视
上他看到过像足球场一样大的轮船,也看到过乘风破浪的军舰,还有运动员驾驶的帆
船,无论是哪一种船,在浩瀚的海洋面前,都是那样的小。正是船的小,愈发衬托出
大海的宽广无边。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拍打着海岸,

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后来,罗布学会了一首汉语歌曲《大
海》,没事的时候他就在雪山脚下唱这支歌。
③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
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④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
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⑤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⑥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
⑦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
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女友次仁被他远远地甩在后面,只能听
到他的尖叫。“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在五彩经幡上飘过,一直飞向湛
蓝的天空。
⑧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
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
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那个时候,他已经学会了《军港之夜》。他似乎感觉到
了海浪在轻轻地摇,摇来摇去,他又睡着了。
⑨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
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
会溜号,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⑩新兵下连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
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⑪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了一个道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⑫新兵下连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
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越走越往山里钻,最后汽车攀山而上,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
站前。⑬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
子。四下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要有 100 公里,
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 ⑭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长已在山上工作二十多年了,肩上的杠杠一个
挨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一道的。 ⑮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士怎么
会跑到这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
茫茫的一片。他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

⑯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
站长站在塔楼顶上,遥望着远方,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
长:“你是在想家吗?”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我当了二十
多年兵了,没有出过海,见过的都我们家乡的海子。” ⑰“海子?”罗布很吃惊。 ⑱“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
是真正的大海。” ⑲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雾气漫上来了,整
个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呀。” ⑳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
㉑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
(选自《中国海洋报》2020 年 11 月 16 日)
9.小说最后揭示罗布没有被分配到舰上,下列最有可能起暗示作用的一项是( )
A.“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在五彩经幡上飘过,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
B.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约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
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
C.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
新兵要穿上水兵服。
D.罗布不停地追问着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
分配。”
10.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作赏析。
(1)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2)那天,他在草原上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女友次仁被他远远地甩在
后面,只能听到他的尖叫。
11.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海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2.如果把题目“海风吹拂”改为“山风吹拂”,你觉得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古泉村
张建春
①星子落在泉眼里,得意地闪烁。水清冽冽地往上涌,又安安静静地留在原地,
似乎在等待着。等待什么呢?
②泉是老泉了,不过这古老曾经是存在传说里的。传说有证据,证据是村庄的名
字——古泉村。

③说起来都不相信,村子落在一高台上,本就是丘陵地,缺水,又是丘陵里的高
地,怎会有泉呢?
③也有相信的,大中相信。人头上血,山头上水,山头上都有水涌出,高台上怎
就不能有一眼泉呢?何况村里的人口口相传,一辈子交给一辈子,村中有古泉,泉水
哗哗响。
④村里太需要一眼泉水了,缺水的丘陵,喝不上一口好水,比饿着还难受。村里
人吃用塘里的水,水靠天降,水窝在塘里憋着,都快憋馊了,就这馈水,一个月老天
不下雨,塘就要见底,人和牲畜就得受旱,干裂着个嘴唇。
⑤大中相信高台上会有泉眼,他要把这泉找出来。
⑥村子所在的高台是老大的一块地,方圆好几百亩,除了村庄,剩下的是旱地和
水塘,旱地生长着一些植物,不疼不痒地长着,灰灰地绿,绿得没有精神。
⑦大中先是悄悄地找,连老婆巧凤也不告诉,他拎把自制的钎,在旱地上戳,土
地很硬,戳进去要费很大的劲。大中起早贪黑在早地里捣鼓,惊得一些虫子炸了翅膀
飞,还有的虫子调皮,飞起了撒泡尿,尿得大中一头一脸。老婆以为大中是在野地里
找兔子,几年前大中打到过兔子。好在大中不误田地里的活,巧凤也懒得问。
⑧日子久了,巧凤生了疑,没日没夜地拎把钎在旱地转悠,连根兔子毛也没见着,
自然不是撵兔子。
⑨巧凤一问,大中就交了底,找泉眼。巧风一阵好笑:找个头呀,哪来的泉眼?
大中回答得理直气壮:古泉村呢!
⑩大中再拎着钎出门,巧凤不依了。一把扯了衣袖不让出门,话打枪样冲出:没
事,找块土坯涮涮,土坯涮干净,再给家中的老公鸡把把尿。意思是大中没事找事,
而这事根本就不是事
⑪大中脾气犟,认准了,八条牛拉不回。还是拎把钎找泉,他认定有泉,否则村
子不会叫古泉。 ⑫巧凤试图说服大中,祖先们做梦,梦想有口泉,把村子叫古泉。大中不认这理,
疯了般找泉。 ⑬大中固执地找泉,传遍村子,村子人早看在眼里,一致地认为,大中疯了。见
到大中,目光中流露的是同情和不屑,或开个玩笑,指着某个地,说:泉眼埋在地下
呢。大中还真是当真,把钎一个劲地向地下戳,好像戳痛泥土,泉就冒出来了。 ⑭泉没戳出来,大中把自己戳老了,当然老了的还有巧凤。缺水,村子穷,穷了
的人,鱼样纷纷向水涌的地方游,村子里的年轻人都走了,去城里,城里有水,水在
管道里,龙头一拧,就哗哗叫地流。 ⑮大中不走,他要把泉眼找出来,他一辈子要干这事,为古泉村正个名,古泉村
有泉。

⑯巧凤拗不过大中,不走就不走,嫁狗撵鸡,嫁大中找泉,巧凤认命。 ⑰巧凤不再管大中,找就找吧,一把老命找没了,日子也就过到头了。 ⑱村子里静了下来,死寂般的静。大中的身子骨还硬得很,也是的,针不离手和
曲不离口差不多,大中练出了好身子。 ⑲也是静的原因,大中在门前的老榆树下乘阴凉,突然就听到了地底下水潺潺流
动的声音,开始以为是幻觉,三番五次地听,真是水流的声音。 ⑳大中把巧凤拽了来,要巧凤听,巧凤不信,倾耳细听,水流音乐般悦耳。巧凤
惊呼:是水呀!
㉑大中突然劈了自己一巴掌:真笨,看这老榆树。
㉒老榆树活得精神,比村子里的所有树都葳蕤都壮实都古老都高大,没水滋润怎
行?
㉓大中用了七七四十九天破土,顺着老榆树的根向下挖,天啦,一汪泉涌了出来,
水甘甜,大中喝了一口又一口。
㉔几乎就在同时,自来水管向古泉村延伸,这埋在地下的河,游进了村子里的家
家户户,大中截出的泉,被忽略了。
㉕被忽略的泉依然存在着,老榆树守在一边,大中和巧凤守在一边。泉水实在是
一汪好泉水,但被冷落了,村里人有时好奇,瞅上几眼,也仅是瞅上几眼——不过就
是一汪水。有几只青蛙迷了路,栽进了泉里,晚上发出呱呱的叫声,倒是装点了大中
沉沉的睡梦。
㉖星子落进了泉眼,闪闪烁烁地激动,一到太阳出来就又消失了。古泉村还叫古
泉村,不过有了佐证。
㉗大中很老了,有一天他突然担心起来,戳出的泉会不会在某一天迷失了?会不
会在某一年还会出现一个大中,拿把钎四处找泉,再固执地要找出泉来,验证古泉村
名?
㉘老榆树不言语,它想告诉大中,它还会葳蕤粗壮茂盛下去,地下水奔涌,它的
根会把水咬得紧紧的。
㉙但,老榆树不会说话。
㉚看着不说话的老榆树,大中竟然明白泉水在等待什么了。

㉛等待鱼游来,等待游走的人归来。
(小说·理情节)
13.根据小说情节,补全思维导图。
村里需要一眼泉水→(1)______→大家一致认为大中疯了→(2)______→自来水管
进入村庄→(3)______→大中担心古泉迷失
(小说·析人物)
14.当大中疯了一样在到处找泉眼的时候,妻子巧凤和村里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赏风景)
15.文章中有多处关于古泉村风景的描写,请从文章划线处中任选一处,联系上下文,
分析其表达效果。
A.旱地生长着一些植物,不疼不痒地长着,灰灰地绿,绿得没有精神。
B.星子落进了泉眼,闪闪烁烁地激动,一到太阳出来就又消失了。
我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探主题)
16.文章中有一些带有隐喻意义的自然之物,请结合全文内容和阅读经验,任选一物,
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A.古泉 C.游鱼 B.榆树
知识卡片
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手段,用在文学作品中旨在展示作品意犹未尽的潜台
词。在文学作品中运用隐喻,既能深化文章主题,又能提升文章情感表达。
我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峡谷
阿城

①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
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②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
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
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③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
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
石头们赛呆。
④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
不见。
⑤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
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⑥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
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
来多舌。
⑦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
沉甸甸地垂着。
⑧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
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
身,并不上下颠。
⑨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
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
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⑩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
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
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
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⑪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
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
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⑫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
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
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
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
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⑬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
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
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
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⑭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
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⑮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
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⑯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
响鼻。⑰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
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⑱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7.文中如何突出峡谷的“静”?请结合选文举例分析。
18.以下是关于阿城作品的评价,你最赞同哪一条?请结合选文简述理由。
A.多用单音节词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
B.语言短,但有力、有劲、有节奏,句短义丰。
C.若无其事漫不经心地叙事,却让人读着读着就被打动了。
19.请从下列“词云图”中选出解读本文的关键词,并结合选文阐述理由。
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世外美髯公
冯骥才①

风光旖旎的采尔湖可谓人间仙境。湖边山上有一个神仙生活的地方,这地方有位
奇人,叫做弗里茨。
弗里茨像童话里的人物:头大身短,膀肥腰圆,从又硬又宽的皮带上边鼓出一个
啤酒肚,两条腿好似两根粗木桩,拳头大得像外边套了个拳套。最精彩的是他银色的
大胡子:又大又松又软又密,如果一只小甲虫贪图舒服钻进去,保管一个小时爬不出
来。大胡子是他的骄傲。他就凭着这大胡子,去年在意大利的国际美髯公比赛中抱得
一个亮晃晃的大奖杯回来。他最吸引我的还不是他那绝世的胡子,而是这罕见的仙境,
还有在这里他营造的伐木工人博物馆。
当我的向导弗莱第把车子开到他的山上时,我被这里的风景惊呆了。远处是蓝天、
云彩和雪山,靠近一些是碧湖、白帆和小村庄,脚下是森林、草原和野花。鲜艳,纯
洁,透明,宁静,也只有在童话或神话里才有这样的画面。弗里茨就站在这画面里,
一握手就把我们拉了进去。
更奇异的景象展现在我面前——
首先是几间粗糙的木屋。屋内屋外琳琅满目挂着各式各样的锯。最长的锯近三米,
小的不过几公分。抬头一看,连屋内天花板上也全是锯。有锯树的,也有锯冰的,锯
兽肉的。当弗里茨说他这里有一千八百多种锯,我感觉全世界的锯全在这儿了。在人
们没有发明锯之前,就用斧头对付坚硬又粗大的木头。他收藏的一把堪称始祖的锯至
少有一千七百年的锯龄,上边几乎看不见锯齿了。我想起我写过的一句话:锯最终被
木头磨平。这把锯叫我想到没有牙的老爷爷。
我问他究竟什么原因,使他去收集如此浩瀚的藏品?
原来他父亲整整一辈子在森林伐木,死后留下许多工具。但现在人们的生活形态
改变了,原先使用的工具不要了。这就使他产生一个奇思妙想:把这些老东西收集起
来,再像博物馆那样展示出来,别让祖先的生活消失了。想到这里,他就干起来。他
不仅自己的劲头愈来愈大,来参观的老乡们也很有兴趣。主动把家中各种搁置不用的
伐木工具,连伐木工人各种日常生活的用具也都拿来送给他。他就依照昔时在阿尔卑
斯山上工作的伐木工人的生活方式,搭起一座三角形的小木屋。里边一切布置都严格
地遵循生活的真实。连爬山鞋和冰鞋放在哪里,酒壶挂在什么地方,煮饭是何种方法,
都一丝不苟地摆放出来。所有的物品没有一件仿制品,全是真家伙。我对其中一把木
锁,一件在屋内干活的小型的自动锯和一个可以升降的锅架,很感兴趣。这些东西一
下子就把古代山民们的智慧与文明十分生动地告诉我们。弗里茨看到我充满兴趣,他
高兴极了,拉着我到屋外去看那些伐木工人使的大家伙。一把一半断在木头里的巨型
的锯是他藏品中的“宝贝”。这片断锯深深锯进树木,而且在折断之后又渐渐被蓬勃
生长的木头紧紧包裹起来。这真是一个奇迹!他说这是在一千八百米山上的森林里发

现的,至少有一千年!于是大自然的威严、森林的雄伟和伐木工人的艰辛,就令人震
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时,弗里茨感到他使父亲、祖父以及这大山里祖先们的生活复活了。
历史的复原是一种复活。
他把父亲当年的老照片挂在这木屋里。他在小木屋中会感到,父亲也在屋里。
为了吸引人们来参观,他精心营造这一小片土地,他在草地上架上一块大树干,
上边放一把两人拉的大锯,好让人们动手试试身手,感受一下伐木工人天天要付出的
力量,他从山上木制的水槽引下清泉,注入一个水池中,水里养着许多鳟鱼,这也是
唯有阿尔卑斯山上才能做到的事,他还在山崖边上放一张木桌,招待前来参观的客人
一边饱览这里的湖光山色,一边吃肉喝酒,享受一下山民独有的风味。这里所吃到的
熏肉、葡萄酒、白酒,还有加气的啤酒都是他自制的。他又拉着我去他住所的地下室,
看他熏肉的厨房,告诉我怎样用锯木来熏肉。他很得意,因为只有伐木工人才更善于
使用锯木,至于这里能喝到的冰镇的矿泉水则是纯天然的。山泉原本冰凉,泉水清冽
沁人,人造的矿泉水怎么能与阿尔卑斯山的泉水相比?
他在房前屋后各处都栽满鲜花。此地山民的习惯是把各种颜色的花拼种一起,于
是他所收藏的伐木工人的历史就绽放在这缤纷又芬芳的鲜花之中了。
健壮如牛的弗里茨原是一名开挖土机的工人,如今已经退休。他有些经济头脑,
人们来到他这里参观是不收门票的,玩一玩和他照个相也一律免费。吃肉喝酒当然要
付费,这些收入要作为他这个民间博物馆必不可少的经费。采尔湖是欧洲的旅游胜地,
到这里来参观的游人也日日不绝。然而,山民朴实又豪爽,决不把客人付钱多少当作
要紧的事。如今,他这个地方在采尔湖地区已经小有名气。不少人都知道,要想了解
祖辈上伐木的故事,就得到弗里茨这儿来看一看,听一听。弗里茨的美髯使他客串过
一次电影。他给我看了一张剧照,很大一张的黑白照片上,一个蓄着飞瀑似的大胡须
的老汉一脸严肃地站在森林里。我问他演的什么角色,他说是“森林保护神”。
他拿出一本纪念册,请我题词。我在他电影角色的称呼中加了两个字:“森林文
化保护神”。
(选自《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
(注释)①冯骥才:著名作家,文化遗产保护的守望者。
20.文中的“我”和弗里茨对于历史文化都持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21.品味文中的画线句;分析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22.能否把题目“世外美际公”换成“森林文化保护神”?请结合本文内容说明你的
看法。
23.阅读下面《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扉页上的寄语,你觉得孩子阅读本
文会获得哪些心灵教育?结合你的阅读体验简要分析。

附《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扉页上的寄语:
如果说教育以人为本,那么教育的根本便是心灵教育。知识教育是必需的,但心
灵教有才是根本——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课堂教有。心灵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
自己的心灵天地。
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周伟
①早晨,吱呀一声,推开厚重的木门,乡村的第一缕光亮照进我们的生活。奶奶
摸着我的小脑袋,对着这满是光的世界说,生活一天天开始,人一寸寸长高,事理一
点点明了。
②奶奶告诉我,有光,心里头每个角落就亮堂了。
③奶奶总是早早地起了床,一脸的笑,端坐在荷塘边的木椅上,看清晨之光渐渐
明亮,黑暗渐渐消退。她乐呵呵的,和身边经过的男女老少一个个打着招呼:“起得
早啊,捡块宝哩!”大伙就笑:“承奶奶贵言。”
④在每个桃花夭夭的春天,奶奶总要久久地摸我的头,自言自语:“嗯,壮了。
嗯,高了。”然后,牵我到门前的桃树下比画着。要我站直了,拿把柴刀在树身上划
一横。她一脸春光,呵呵笑着:“过了年,奶奶瘦一圈,树高一轮,伟宝又长一寸了。”
⑤我长大了,奶奶催促爹娘把我送去学堂,好早早地飞上枝头。大队没有像样的
教室,于是把一个好好的榨油坊改装了。那些油光发亮厚厚的木榨和宽宽的木门,他
们毫不心痛,拆下来做了我们上课用的黑板和课桌椅。课堂上,那一个个白色的方块
粉笔字,是我们眼前的一片光。我们如饥似渴,上一堂课远远胜过吃一顿美味佳肴。
老师在讲台上讲,有了知识的光,孩子们的心灵就不会暗,乡村就不会孤独。
⑥夜晚走山路,举一个火把,心里就会亮堂堂的。奶奶常站在进山的路口,把火
把递给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过路人,并长长地喊一声,给人壮胆,给人力量。奶奶
总是说,心里亮堂堂的,你的夜就不会黑。乡里乡外的人,走我们那儿的山路,都不
怕,就算见不到人也不会慌,进山路口的老树上总是预备有火把和柴火。冻了,先烧
点柴火暖暖身,再“哟嗬哟嗬”大喊一声,胸有成竹地进山,黑暗中准会有人长长地
答应一声。
⑦乡村的阳光下,总是笼罩着一团和气。人们与动物相处,和善良的鸡鸭说着话,
跟勤劳的老牛交换着眼神,把贪吃贪睡的猪养得白白胖胖,和山上的飞禽走兽也和睦
相处。那些年,山上的野兔满地跑,鸟雀常常飞落在我们的肩上。
⑧下雪了,纷纷扬扬,天地一片光亮,地上仿佛铺了一床厚厚的棉絮,无边无际。
转眼,看不见阡陌田野,看不见山川河流,看不见草垛房屋,也看不见进山的路。然

而,路是人走出来的,再大的雪也封不住村人的脚,再冷的天也冻不住火热的心。不
知是谁先迈开脚去闯世界的,雪白的大地上留下了两行脚印。不久,又多了两行。渐
渐地,一串串脚印,深深浅浅,弯弯曲曲,长长地通向远方。跟着那些脚印,走在乡
村的大地上,不会跌倒,不会迷路,不会掉进陷阱。
⑨生命如树,我大了,桃树高了,奶奶老了。奶奶立在我的面前,犹如一棵干枯
的桃树。但我知道,那干枯的枝干里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⑩多年以后,站在老家门前的那棵桃树下,我仿佛看见桃树幻化成了奶奶。它笔
直地立在我面前,静静地伸展枝条,摇曳着一树灼灼的光。
(选自《光明日报》2020 年 10 月 09 日 15 版)
24.本文标题为“光”,文中都写了哪些光?请简要概括。
25.请简要概括奶奶的特点。
26.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在每个桃花天夭的春天。妈奶总要久久地摸我的头,自言自语,“嗯,壮了。嗯,高
了。”
27.请对选文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奶奶立在我的面前,犹如一棵干枯的桃树,但我知道,那干枯的枝干里蕴藏着无穷的
力量。
28.文章第⑧段似乎与“光”无关,却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沙棘
侯发山
①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已经被
他硬实实踩出一条路。其实,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都是蓬蓬勃勃的沙棘,
这些可都是老党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
脖子那儿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
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②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
十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的,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知道沙棘最适合
在沙漠上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
老党反而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拄着头休息了一
下。咳,老了,过去哪有途中歇息的?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想到儿子老党心
里就一沉。
③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④“爹……”

⑤“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⑥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
⑦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觉悟都没有。”老
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死前,也是乡干部
呢。
⑧“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
⑨“龟孙,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
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别想侵占!”
⑩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 ⑪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
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 ⑫(甲)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⑬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 ⑭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⑮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就要飞
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
⑯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上的头换到了右肩。不去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眼前的
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乙)金黄色的叶
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橘红,有的橘黄,虽然还不到成熟的季节,已经散发
出淡淡的香味儿。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
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您的子女,我们都是
这个乡的子民。 ⑰老党呢,似乎也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长出一口气,迈开大
步往前走。 ⑱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
一紧,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衣服都没穿。 ⑲心里凉爽极了。他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 ⑳“你,不走了?”
㉑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乡长,谁说要走了?”
㉒“……”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似乎误会了儿子。
㉓儿子说:“乡长,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
C 含量高,素有维生素 C 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
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
质,除了食品、医药,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领域……”

㉔“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
还有大用处哩?还能帮助咱们乡脱贫?”
㉕儿子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乡长同志,是有大用处哩。”
㉖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
㉗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
㉘“原来是这样!”老党明白了。
㉙“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
疼地说。
㉚“乡长……”
㉛“龟儿子,别乡长乡长的,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抱住了儿子,眼里的泪欢快
地流了出来。
㉜远远望去,老党父子两个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好像他们也成了沙棘。
(选自《芒种》2020 年第 9 期,有删改)
(梳理称呼)
29.称呼变化蕴含情感变化。阅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
龟孙 儿子 ①______________ 龟儿子
误解儿子生气
②______________
_ 看儿子光膀子种树而
心疼
③_______________ (聚焦细节)
30.有同学对文中(甲)(乙)两处有疑问,请你解答。
(1)(甲)处“满腹的心思”指什么?(用第一人称表述)
(2)(乙)处的色彩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质疑标题)
31.有同学认为标题改成“老党父子”更合适,你怎么看?为什么?
(联接生活)
32.以下是小文和小语看完本文后的讨论,请你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小文:老党儿子太可悲了,在自己的人生里追求的却是父亲的理想!
小语:不一定可悲,也许父亲的理想就是儿子的理想呢!有国才有家,家国大理想与
个人小理想不一定矛盾吧。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奔跑

张炜
①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林子里疯跑一阵,衣服常被撕破。没有办法,脚痒,主
要是心痒。看看吧,到处绿蓬蓬的,小鸟儿在树叶间瞅我,小头一摆一摆多么得意。
这样看上一会儿我身上就要发热,好像有什么顶在胸口那儿,让人非要蹿跳、撒欢狂
奔一会儿才行。那是一种很怪的念头,藏在体内很深的什么地方,顶得我难受,最后
简直无法抵挡。
②我飞奔向前,一仰头,蓝蓝的天空像是要伸手将人抱起来似的。两旁的树叶也
像闪动的眼睛,一齐盯住我说:“瞧这孩子跑得多快!比小鹿和兔子还快!”白杨树
低头咕哝:“谁家的孩子?噢,茅屋里的孩子。好快的两条腿啊!”紫穗槐在热乎乎
的风中洋洋地唱歌,它们大概刚刚睡了一会儿,这时揉揉眼睛说:“又是他在跑!真
能跑!”一只黄雀从野椿树上探了一下头,用小到无法听清的声音说:“他这两条腿
啊,比四条腿都厉害!”
③汗水从额头滴下,流到眼睛里。我一边擦眼一边跑,险些撞到梧桐树上。这棵
树上有两只斑鸠,它们是一对儿,这时正挨在一起看我。看到我被汗水洇透的衣服,
它们发出“咕咕”声,议论道:“咱们要有个孩子,像他这么强壮就好了!咱的孩子
一准忒强壮吧!”
④我听见沙地上的小蚂蜥发出抱怨:“瞧他慌成了什么!难道就不能停下来和咱
们聊聊?”我在心里回答:“当然不能,我要急着赶路,我正跑着哩!”“有什么急
事吗?咱们一起玩玩吧!”“嗤,我是一日千里的人,我要快些追赶哩!”小蚂蜥不
依不饶地问:“你追赶什么?前边什么都没有啊!”我对它实在解释不清,只是跑,
直到跑了很远很远,才想起应该怎么回答小蚂蜥,不过它已经听不到了。我回答道:
⑤“我在追赶自己的心事!”
⑥一只兔子从林隙蹿出,一直跑在我的前边。它的尾巴是一朵盛开的花,一摇一
摇引诱我,让我追上去采摘。它是林子里的一支飞箭,嗖一下穿过十几棵小叶青杨。
它真机灵,再快也撞不到树桩。我不吭一声,跟紧兔子,学它一边奔跑一边躲闪的本
事:在急速冲向大树时身子一仄,几乎紧贴着树干擦过去,却没有沾一点边。地上有
酸枣棵,它的尖刺会划破脚踝,可是兔子能像水流一样打个旋儿,轻轻漫过尖刺。兔
子一点都不在乎挡路的东西,四蹄就像踏在了小舢板上,随着水波和浪头往前飞射,
跃起来滑下去,什么都别想挡住它。
(A)这三个“一”似乎用得太平实了。
⑦一只雀鹰从身后追来,可能要陪我一会儿,速度渐渐放缓下来。它飞得又慢又
低,灰绿色的后背让我看得清清楚楚。我紧追上去,一直盯着它的后背和翅膀。这时
我才发现,原来雀鹰的周身上下全部裹紧了细小的羽毛,整个身体就像小狗那么结实;
双翅是长长的翎子,这些翎子一会儿翘起一会儿伏下,整个身躯也就随着升高或降低。

它的尾巴像外祖母夏天时用的扇子,有时收成一束,有时候展得宽宽的。它的尾巴大
概是顶重要的,就靠了这尾巴,才会飞快地俯冲下去,或升到高处。我喊着:“你让
我揪住尾巴吧!我要和你一起飞到空中!”
⑧雀鹰回头看我一眼,那是冷冷的骄傲的眼神。它双翅收紧,尾巴一抖,整个身
体就冲到了高处。这家伙飞得真高,很快就不见了影子。我有些沮丧,也觉得有些累,
衣服全湿透了。
(B)阿城《溜索》中写到“首领曲着眼望那鹰”,与这里的视角和表达情感迥然不同,
但都很有个性!
⑨晚饭后,如果外祖母无心讲故事,我就踏着月光走出去。
⑩明亮的月光下,一只猫头鹰在树上蹲着。我走近了,它就藏到了树干背面。 ⑪夜晚凉凉的,风不大。飘来一种杏子的香味。四周没有成熟的杏子,这只能是
月光的气味。 ⑫穿过一片白杨树,继续往前。树林之间有一片盛开白毛花的空地,这会儿我已
经不知不觉站在了中间。啊,我清楚地看到了月光在白毛花上像水一样流动,花穗的
阴影就像一条条小鱼。我踏着浅水奔跑,每一下都踢飞了浪花。
(C)想象此意境:“像水一样流动”,美哉!幻哉!妙哉!
⑬跑啊跑啊,我从空地南边一直跑到北边,又一口气穿过了杂树林。脚下,茂盛
的葎(lǜ)草在牵拉我,我费力地摆脱,然后贴紧几棵挺拔的青桐树站了一会儿。这
儿林子稀疏,出奇地安静。我感到树上有什么在偷窥。一只猫头鹰在那儿,它正等待
田鼠出来。萤火虫飘过,飞出一棵树的阴影,立刻化在了月光里。我憋住呼吸,因为
我听到了细小的声音。 ⑭在几棵大叶枫那儿,几只黄鼬正沿着树干跑下来,欢快极了。它们在树下蹿动,
在草地上打滚儿。当两只黄鼬迎面凑近时,竟然一下直立起来,两双蹄爪飞快地一碰,
就像击掌一样。我被它们这个动作迷住了。 ⑮我看得心上发热,也开始了奔跑。可惜没有一个伙伴和我击掌。我一边跑一边
伸出双手,挨个儿拍着大树……
(选自张炜《我的原野盛宴》,有删改)
33.阅读全文,完成思维导图。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小乐为此文做了圈画和旁批,请从(A)(B)(C)中选两处做“批注笔谈”。
小贴士

“批注笔谈”指对别人已有批注做回应。可以回答原有批注的提问,也可在原有批注
的基础上,用联想,对比、关联、赏析或质疑等批注手法补充原有批注。
35.下列两句话出自本文,你会建议小乐特别关注吗?结合文本与阅读经验,谈谈你
的理解与思考。
A.我在追赶自己的心事!
B.可惜没有一个伙伴和我击掌。
36.下表是小乐制作的几个联读主题。请任选一个主题,结合本文和名著的阅读体会
进行阐述。
(1)《沙乡年鉴》 自由平等地与大自然展开对话,聆听荒野的声音。
(2)《朝花夕拾》 以儿童的视角叙述温馨的回忆。
(3)…… ……
九、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你没有听到狗叫吗
[墨西哥]胡安·鲁尔福
①“伊格纳西奥,你在我背上,告诉我,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②“啥也没有听到。”
③这两个人拉长了的黑色身影在小河沿岸一上一下地移动着,这黑影有时爬上了
石块,有时缩小,有时增大。两人只有一个摇摇晃晃的黑影。
④月亮像一团火焰,从大地上升起。
⑤“我们该快到这个村庄了,伊格纳西奥。你的耳朵露在外面,仔细地听听有没
有狗叫声。你还记得有人对我们说过,托纳亚就在山后面吗?我们从什么候下山的,
你回想一下,伊格纳西奥。”
⑥“我不记得了。”
⑦“我累了。”
⑧“让我下来吧。”
⑨老汉慢慢地朝后退着,一直退到身后的一块大石头边,但他没有放下背在背上
的人,而是重新驮了驮。虽说他已感到两腿发软,但还是不想坐下来,因为一坐下来
他便驮不起他儿子的身躯了。他儿子是几小时前在别人的帮助下才驮在他背上的。打
那会儿起,他就一路这样背着他。

⑩“你觉得怎样?” ⑪“不好。” ⑫他儿子的话不多,而且越来越少了。有时他仿佛睡着了。有时他又在浑身颤抖。
他知道儿子在什么时候由于他走路摇晃而抖动起来,因为儿子的两只脚像马刺一般悬
挂在他臀部的两边,儿子的双手揽着父亲的脖子,这时却像马鞭一样在他脑袋边晃动
着。⑬开始时,儿子曾对他说过:“放下我吧……就将我留在这吧……你一个人走吧。
明天或者等我稍微好一点儿后我会赶上你的。”这几句话他几乎说了有五十遍了。现
在他连这几句话也不说了。 ⑭月亮正迎面高悬天空,这是一轮呈红色的大月亮。照得他们满眼生辉,使他们
在地上的黑影拉得更长,显得更暗。 ⑮“我不知该往哪儿走了”他说。 ⑯然而,没有人回应他。 ⑰在背上的那个人全身被月光照得透亮,脸色苍白,毫无血色,露出暗淡的反光。 ⑱“你听到我刚才说的话了吗,伊格纳西奥?我说我看不清路。” ⑲另一个人仍然沉默着。 ⑳他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他时而弯下身子,时而挺直身子,一步一绊地走着。
㉑“不管怎样,我好歹要把你背到托纳亚。到那儿我会找人给你治疗的。我已背
了你好几个小时了,我绝对不会将你丢在这里,让人将你害死的。”
㉒他摇晃了一下,往路边跌跌撞撞地走了两三步,又挺直身子。“我一定要背你
到托纳亚。”
㉓月亮几乎变成了蓝色,缓缓升起在清澈的夜空当中。老汉大汗淋漓的脸上满了
月光。
㉔“我现在做的这一切,才不是为您呢。我全是看在您死去的亲娘分上。因为您
是她儿子,所以我才这么做的。我要是见到您不管,把您丢在那里,或是不把您背起
来去找人给您疗伤,就像现在这样,她准会怪我的。是她鼓动我这么做的,不是您。
要从头说,您给我带来的净是麻烦、折磨、耻辱。”
㉕他一面说话,一面在出汗,但夜风将他的汗吹干了,在吹干后,又淌出汗来。
㉖“我一定把您背到托纳亚,让人给您治伤。我知道,等到伤一治好,您就又会
去干您的歪门道。可这就不关我的事了。您只要给我滚得远远的,不再让我知道您的

事就行了。主要这样就行了……因为您已经不是我儿子了……你再看看,能看见什么
没有。或是能听见什么你在我背上能做到这一点,我不行,我觉得我耳朵聋啦。”
㉗“我口渴。”
㉘“你忍一下吧!我们快到了。夜深了,村子里的火熄灭了。你至少应该能听到
狗叫声。你仔细听听。”
㉙“我又渴又困。”
㉚我记得你刚生下来时候的样子。那时候你就这个样子。你老是饿醒,然后就吃,
吃了再睡,你妈就给你喝水,因为你把她的奶全吃完了。你总吃不饱,而且你脾气可
坏了。我从没想到,你越长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大……可事实就是这样。你妈现在已
经安息了。她就希望你长得壮壮的。她相信等你长大了,你就能当她的支柱,她什么
都没有,只有你。
㉛他感到他背上的这个人两只膝盖不像刚才这样夹紧了,两只脚往下垂着,左右
摆动着。他觉得他背着的人的脑袋在晃动,像是在流泪。
㉜村庄已在眼前。月光下,屋顶闪闪发亮。在最后几里路里,他感到他的腰弯得
很厉害,儿子的体重都快把他压垮了。当他走到村庄第一座房子时,他斜靠在路边的
栏杆上,无力地放下他儿子,浑身上下的骨头架子也好像都散开了。
㉝他费劲地分开他儿子一直抱住他脖子的双手。当他感到如释重负的时候,他听
见到处都是狗叫声。
㉞“你刚才没有听到狗叫吗?”他说,“你连这点希望也不想给我。”
(屠孟超译,2020 年《读者》,有删改)
37.下列表述与小说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父亲曾经想放下儿子坐下来休息,因为他背得实在太艰难了。
B.被父亲背去托纳亚的路上,儿子一直说没有听到狗叫声。
C.路上父亲数落儿子,是希望儿子能够活下来。
D.儿子一向不懂事,所以一直不愿意让父亲把自己背到托纳亚。
38.文中反复描写“月亮(月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面这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月亮像一团火,从大地上升起。”
“月亮正迎面高悬天空,这是一轮呈红色的大月亮。”
“月亮几乎变成了色,缓缓升起在清的夜空当中。”

“月光下,屋顶闪闪发亮。”
39.老汉对儿子的称呼在“您”和“你”之间变化,请结合译者注释和选文内容品析
人称变化的深意。
“我现在做的这一切,才不是为您呢。”
(这段对话里将“你”改成“您”,意思是说
话人已不将对方看成自己的儿子——译者注)
“你再看看,能看见什么没有。”
(这儿用“你”相称,说话人又将听
话人当儿子看待了——译者注)
40.老汉背着儿子去托纳亚与“狗叫声”似乎没有多大关系,作者为何要以“你没有
听到狗叫吗”为题?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主旨探究作者用意。
十、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家书
①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
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从灶间跑出,坐
到靠墙的矮凳上,仰起头,盯着那封信。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簿簿的一张纸。
②“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菊一字一顿念
出,脸上的喜悦一点点地消失。
③延叔有些不高兴:“完了?”菊淡淡道:“完了。”
④延叔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盅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脸色不对劲
儿,忙打起圆场:“收到信就好。伢子大学念书很忙,没功夫写许多话。”
⑤菊问:“回不回信?”菊娘斜瞟一眼:“当然回。把家里事告诉哥,让他安心
念书。”
⑥菊趴到桌上,从书包里翻出两张纸,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
延叔叹一口气说:“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叫他放心。”说完回
过头:“我没什么说了。”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⑦“我说两句。对哥说家里的事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下九只崽。今年价好,涨到
七块,有卖头儿。卖猪仔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上个月,那只老黑母鸡被隔壁仔崽打
断了腿。我心痛了几天,找到村上张兽医,他说不碍事。现在果真好了,只是有点跛。”
⑧延叔腮帮子一鼓:“说这些干啥?菊,天冷了,叫你哥要当心自己,免得你娘
挂念。告诉他家里人身体都好。”菊娘赶紧插上:“我就是晚上睡不着,胃老是痛。
叫你哥在学校要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别让人笑话咱。”菊烦了:“哥是大学生,
这点事都不懂?”

⑨延叔把酒沥下,不够一盅,只好慢慢喝。边咂嘴边说:“菊,把你的学习情况
对你哥说说。”
⑩菊咬起下唇,写道:“上次期中考试我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支钢笔。娘
还蒸了鸡蛋给我吃。那支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里也发奖状
吗?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都高兴高兴。” ⑪菊写好抬起头,延叔收回盯着菊飞快移动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菊娘就
站起去灶间盛饭。延叔又想起来什么,叫菊接着写:
⑫“前两天,上面分来救灾衣服。队长说你有出息。特地分给我家一件半新的呢
子大衣,让你回家过年穿。腊狗说式样还挺流行,城里都时兴。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
去。”⑬菊娘端出饭,也突然想起什么,叫菊再加上几句:“娘初一到后山庙里替你求
了支签,签上说你有小灾损,要切切注意。” ⑭菊嚷嚷起来:“没纸写了。”延叔见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张,说:“就不写
了。”菊娘便说:“对。你哥不相信这些。再说,写多了他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
么短。” ⑮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
一张,延叔瞪着眼前没了热气的几碟菜,硬邦邦地甩出一句:“重写一封。”正在有
滋有味嚼饭锅巴的菊愕然睁大眼睛,随即就按延叔的话庄重地写好第二封信:信收到。
钱就寄。
41.这篇小说围绕情节和感情变化来组织材料,请按照下面的提示,完成全文梳理。
(1)情节变化:收到儿子的信——______________——议论并写回信一一
_____________ (2)分感情变化:喜悦一一______________ ——热烈——_______________ 42.联系全文,分析第①段“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在文中的作用。
43.本文与小说《变色龙》都突出运用了____________写作手法。阅读《家书》全文
情节,请举例分析此写作手法,并分析本文写作意图。
⑴举例分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举例分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说写作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挡道的外卖员

①窗外又是突然而至的大雨,本来正在忘我加班的朱启星被这暴风疾雨拉回了现
实,才发觉肚子饿,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于是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点了一份
常吃的外卖。
②他计算过,一般外卖员都会在十五分钟之内送过来,于是设了个闹钟小憩一会
儿。闹钟响了,他打开手机查了一下外卖员的定位,怎么这兄弟绕着弯越走越远了呢?
他有些气愤,可是打了几通电话都没人接。
③此时,一位外卖员正在暴雨中骑着电动车行驶在大街上,速度有点快,还霸道
地骑在路中央,更要命的是后面还有一辆闪着灯的救护车,离他大概十米左右的距离,
救护车的速度明显是被压在了电动车的后面。
④路边站在棚子下做生意的老板,看见这一幕,气不打一处来,拼尽全力吼道:
“那个小哥,你让开点啊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
  •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
  • 河北2018—2022 年五年中考语文真题记叙文阅读汇编
  •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段落作用
  •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 赏析句子修辞角度
  •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 赏析句子人物描写角度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