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语文试题 > 七下语文试题
文件名称: 上海市2021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测试卷及答案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72.50 KB         整理时间:2022-05-06
文件简介:
上海市2021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测试卷
2020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阶段测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5题。
2.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一)默写(10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              ,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表明诗人不畏艰险,攀登人生顶峰的豪言是“          ,一览众山小”。 (《望岳》)
(二)阅读下文,完成6—9题(8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7.对本文文学及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课题中的“铭”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B.本文作者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
C.“九曲黄河万里沙”出自本文作者之手。   D.本文作者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2分)
    何陋之有                       
9.选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四句,以类比方式开头,引出“           ,           ”的主旨,也为下文                   埋下了伏笔。(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8分)
书马犬事
欧阳公在翰林时①,常与同院②出游。有奔马毙③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④,逸⑤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⑥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选自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翰林:指宋代的翰林学士院。在此供职者称翰林学士,专为朝廷起草命令、修撰史书等。②同院:指与欧阳修同在翰林院供职的人。③毙:杀。此处指踢死或踩死。④通衢(qú):大道。 ⑤逸:奔驰。⑥内翰:翰林的别称,此处指欧阳修。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试书其一事(        )(2分)
11.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命令你们编修史书,一万册足够了。
B.让你们编修史书,一万册(也写)不完。
C.命令你们编修史书,一万册(也写)不完。
D.让你们编修史书,一万册足够了。
12.选文“公曰:‘试书其一事’”的起因是:“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选文最后大家“相与一笑”的原因是:                                       。(2分)
1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中提议“试书其一事”的人是欧阳修。
B.文中人物的身份特征为故事展开提供依据。
C.文中说“逸马杀犬于道”是欧阳修同院人。
D.选文启示我们写作时要精粹扼要言简意赅。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2分)
驿路梨花(节选)
彭荆风
⑴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⑵……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⑶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⑷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⑸……“快看,有人家了。”
⑹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⑺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⑻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⑼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⑽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打着一袋米。
⑾“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
⑿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⒀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⒁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⒂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⒃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⒄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⒅“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⒆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⒇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选文有删节)
14.对选文第⑴段划线内容理解最不确切的一项是    (2分)
A.第⑴段中“啊”表感叹语气,突显山高、体量大特点。
B.第⑴段主要描绘了暮色中山势高大、连绵起伏的画面。
C.第⑴段主要表达了对伟大祖国大好河山歌颂赞美之情。
D.第⑴段的环境还突显出我们担心露宿深山的着急之情。
15.分析比较选文第⑹段划线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
原句: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改句:木门板上用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2分)
16.阅读第⑿-⒇段内容,完成下表。(4分)
时间 人物 事件 情感
 
 
第二天早上 (1)_________ 修葺小茅屋  
知晓茅屋“主人”真相后产生(4)_______之情 
遇见主人“梨花”
(2)_________
梨花姑娘 (3)_________
照料小茅屋
知晓“梨花”真相
17.上文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标题中的“驿路”,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指                                  (1分)。
18.对选文标题《驿路梨花》理解最不确切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巧妙截取“驿路梨花处处开”前半部分,是作者深意的含蓄表露。
B.《驿路梨花》仅仅是指盛开在边疆驿路上洁白如雪、香气四溢的梨花。
C.标题《驿路梨花》还象征着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生生不息。
D.《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巧妙联系,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4分)
我将你当做我爸爸
⑴李先生是一所省示范中学数学老师。他一生培育的桃李无数,有的很早就露出      (fēng  máng),在事业上出人头地;有的则大器晚成,若干年后取得斐然成绩。
⑵在任教整整35年之后,李老师光荣退休了。那天,有很多他过去教过的学生都来参加他的退休茶会,其中大多数还是当年班里的后进生。他们各自回忆着曾与老师共同拥有过的难忘岁月,而李老师本人讲述的一件往事,深深地震撼了在座每一位的心灵。
⑶那是他刚一毕业,开始到这所省示范中学做老师的时候。因为学生都是高分考进来的,很少功课不好,教起来当然是得心应手。可是,班上有一位姓张的同学上课总是心不在焉,经常对着天花板发呆。第一次阶段考试,他的数学只得了15分,全班只有他不及格,且分数如此之差。这使新上任的李老师感到非常不解。有一天放学后,他请那个学生来办公室谈了次话。
⑷没想到张同学对自己成绩的大幅滑落,讲不出任何理由。李老师要请他家长过来,他立刻紧张起来,说自己5岁时父亲就生病去世了,母亲改嫁到了国外,没有带着他一起去。他和祖母一起住,虽然家里的经济状况还不错,可是祖母年纪大了,文化程度也不高,普通话都讲不好。如果知道他功课不好,老人家一定会很伤心的。李老师当即决定替这个没有父母关爱的孩子补习数学,而且当天晚上就开始。
⑸这位张同学一开始还不大愿意接受老师的义务补习,可是李老师一再坚持,他也只好乖乖就范了。他并不笨,两周以后,就赶上了进度,考得越来越好。两个月之后就完全不用补习了。
⑹那以后张同学和李老师的关系亲密起来,有什么事情,一定会来找老师商量,包括一些生活规划的问题。他考上大学后的第三天,李老师收到了他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令李老师大吃一惊。
李老师:
请原谅我骗了您一次。当年我功课忽然一落千丈,是我故意的。我从小没有爸爸,也很想有个爸爸,这样,如果有什么问题,我好问问他,因此我心生一计。我发现我的英语老师、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是男老师,就决定假装功课不好,看看他们反应如何。
结果,英语老师对我的成绩完全无动于衷,他将考试卷发给我的时候,一点表情也没有;语文老师把我臭训了一顿,说他最痛恨不用功的学生,罚我站了一个多小时。那时虽然刚上高一,但我的个子已经很高,高个子最怕被罚站,这么大人了还要被羞辱,我当然心情不好。第二天要求背诵的课文是一篇较长的古文,我一个字也没背出来,又一次被罚了站。然后,在下课时,他向全班宣布,说已经放弃了我。
唯一关心我的就是您,您不仅一再问我是怎么一回事,还花费时间和精力义务替我补习。其实您只要关心我就足够了,我完全没有想到您会免费做我的家教老师。我必须装作听不懂,如此装了整整两个月之后,才脱离“苦海”,但我从此发现我很会演戏。
我从此以后将您当做我的爸爸,有什么事,我都会问您,您也都会给我建议。我悄悄地学您的为人处世——您对人诚恳,我也因此尽量地诚恳——这些都是您所不知道的事。
我要在此请您原谅我,我当年骗您,实在是迫不得已,我的确需要一个好爸爸。难得您对我关怀,我从此凡事都有人可以商量。您在我功课不好的时候没有漠然对我,更没有放弃我,因而成为了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⑺这封信令李老师出了一身冷汗,做老师的一天到晚考学生,却很少想到学生也在考他们。从那以后,李老师特别注意班里的后进生,无论他们的成绩如何,他都不轻言放弃,总是尽量地去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⑻那位张同学后来事业有成,并一直和李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⑼李老师满含深情地说,他深深地感谢张同学,是这位同学改变了他的一生,是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人。
(内容有删改)
19.在第⑴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fēng  máng                  
20. 请写清第⑵段加点部分“一件往事”的内容:(3分)
任教伊始,碰到“问题”学生        询问缘由,             
补习有效,师生关系亲密       阅读来信,                 惊出冷汗,            
21.选文第⑵段为什么要强调李老师退休茶会上来的学生 “其中大多数还是当年班里的后进生”?                                                                 。(3分)
22. 对于“这封信”中划线部分出现两处“破折号”的理解最不适切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处“破折号”解释说明张同学是如何学习李老师为人处世的。
B.第二处“破折号”补充说明这是在李老师不知情的状况下发生的。
C.第二处“破折号”还照应前文“学您的为人处世”是“悄悄”的。
D.第一处“破折号”标示“我学您的为人处世”这些内容后的中断。
23.(1)对张同学“这封信”在文中作用的理解最适切的两项是        和       (2分)
A.“这封信”能使读者更好感受张同学内心思想活动,也使叙事更有波澜。
B.“这封信”在文中意义不大,张同学可以直接和李老师说清楚事情缘由。
C.突显了“这封信”的内容对李老师教育生涯造成的震撼之大、影响之深。
D.从“这封信”内容表明: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欺骗自己的老师。
(2)选文中张同学“信”的最后觉得李老师“成为了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而选文结尾李老师却说张同学“是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人,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3分)
三、综合运用(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4—25题(8分)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24.以下名言警句中,不能表达“家国情怀”的两项是      和      (4分)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E.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5.请用简要的语言写一则能表现“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的事例。(4分)
                                                                            
                                                                            。
四、写作(40分)
26.作文:请以“特别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字数在6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3)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七年级语文试卷评分参考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一)默写(10分,每空2分,错别字每错1个扣1分,扣完即止)
1.化作春泥更护花   2.山重水复疑无路   3.独怆然而涕下   4.不畏浮云遮望眼
5.会当凌绝顶
(二)阅读下文,完成6—9题(8分)
6.(2分)(1)出名,有名(1分)            (2)大(1分)  
7.(1分) D (1分)【《陋室铭》一文作者刘禹锡,他是唐代文学家】
8.(2分)有什么简陋的呢(关键字:“之”)(2分)
9.(3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分)   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或“对陋室的歌颂”)【写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8分)
10.(2分) 写(2分)                    11.(2分)B (2分)
12.(2分) (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1分)          (1)欧阳修仅用六个字就把事情说清楚了;(2)对欧阳修用词准确精炼表示佩服【写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1分】
13.(2分)  C (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2分)
14.(2分) C (2分)【选项“C”的表述太空泛;选文第⑴段内容不仅描绘了暮色中山势高大、连绵起伏的画面,还突显出我们(我和老余)担心露宿深山的着急之情】
15.(2分)原句用表示颜色的词语“白”和“黑”分别修饰“门”和“炭”,突显出所写“请进”两字的醒目程度(1分),而改句体现不出字迹的鲜明与醒目(1分),也表现不出“小茅屋主人” 处处为人着想、方便过路人的美好品德(1分)。【写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16.(4分) (1)我、老余和瑶族老人(1分)    (2)解放军战士(或“一队解放军”)(1分)  (3)建造小茅屋(1分)  (4)感激、赞美、热爱、崇敬等(1分)【写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4分】
17.(4分) 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1分)       B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4分)
18.(1分) 锋芒(1分)
19.(3分)坚持义务补习(1分)知晓事情真相(1分)关注后进学生(1分)【意对即可,共3分】
20.(3分)(1)表明这些后进生不忘记老师的教诲(2)强调李老师在这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了关爱之心(3)表明李老师和这些后进生之间关系融洽(4)与后文第⑺段提到的李老师特别关注和关爱后进生相照应【写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共3分】
21.(2分) D (2分)
22.(5分)(1)(2分) A(1分)    C (1分)
(2)(3分)不矛盾。对张同学而言,李老师是男老师中唯一关心他成绩差的原因并主动提供帮助的。这不仅提高了他的成绩,还在无形中教导他做人,更给了他父亲般的温暖。因此,称“李老师”为影响最大的人。对李老师而言,张同学的信让他明白师生之间的考验其实是双向的。作为老师,应更关心、照顾后进生,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称“张同学”是影响最大的人。【判断1分,两个角度的理由各1分,共3分。理由陈述符合文意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三、综合运用(8分)
23.(4分)  A(2分)  D(2分)
24.(4分)事例表述完整2分,内容符合主题2分。
四、写作(40分)
25.参照2019中考作文评分分项给分表按比例调整,酌情给分。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