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道德与法治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75分)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谓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1.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生活的核心问题,对这一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B.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 社会的存在可以不依赖于个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关系。
D:据所学知识,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努力,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ABC: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不符,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故AB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2.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成功举办,杭州亚运会赛会志愿者共1.76万名,每个志愿岗位散发的微光汇聚成耀眼夺目的光源,为亚运盛会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这说明( )
A. 服务社会需要掌握过硬的本领
B. 奉献社会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C. 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D.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服务奉献社会。
C:题文材料中,每个志愿岗位散发的微光汇聚成耀眼夺目的光源,为亚运盛会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说明我们要积极融入社会,
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故C符合题意;
AB:题文材料中没有体现奉献社会需要掌握过硬的本领、讲究策略和方法,故AB不符合题意;
D:说法虽然正确但这与题文的主旨内容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 我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在家里是父母的子女,在小区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到超市购物又成了消费者,这表明( )
A. 我与老师、父母、邻居都存在着地缘关系 B.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具有不同的身份
C. 我们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D. 虽然身份不同,但是我对社会的作用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B:依据题文描述,这说明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具有不同的身份,故B说法正确;
A:说法错误,我与老师是业缘关系,与父母是血缘关系;
C: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与题意不符;
D:身份不同,责任不同,我们对社会的作用不相同,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4. 参加环保宣传活动、积极为贫困地区儿童捐献图书、到图书馆义务整理图书……这些做法有利于我们青少年( )
①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深入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
③发扬敬业精神,更好地获得个人荣誉
④制定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①②: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青少年要养成亲社会行为,这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故①②正确;
③:养成亲社会行为并不是为了获得个人荣誉,故排除③;
④:青少年不能制定社会公德。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A。
5. 浦北县研学教育资源丰富。走进大成镇革命老区,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峥嵘岁月;走进北通镇石祖禅茶园、花果田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走进小江瓷艺教研基地,学习关于小江瓷的历史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先人们的生活和审美……参加研学活动( )
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②就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③有利于学生在社会课堂中成长④是为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赏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①③:题文中研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学生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提高实践能力,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参加研学活动就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说法太绝对,故②说法错误;
④:参加研学活动目的不是为了功利性,是为了养成亲社会行为,提升自己,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6.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谦让、分享、帮助他人等的亲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养成离不开人们的( )
A. 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 B. 上网和电子游戏知识
C. 享有最好的物质生活 D. 独立生活,与世无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
A: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故A说法正确;
B:上网和电子游戏知识不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故B错误;
CD:这是对亲社会行为的错误理解,故CD错误;
故本题选A。
7. 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各类商品不论产地多远,都可以随时随地购买,真可谓一“触”即“发”:借助网络互动的载体,亲朋好友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瞬间“出现”在眼前……这些表明( )
①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②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④网络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网络积极作用的认识。
①②:依据题文描述,通过互联网购物,表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借助互联网亲朋好友可以相互联系,表明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网络对文明传播和民主生活的影响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③④;
故本题选A。
8. 网络谣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对于网络谣言,我们中学生应该( )
A. 完善网络立法,加强平台监管 B. 学会辨析,自觉转发
C. 守法自律,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D. 加大惩处网络谣言行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C:网络谣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对于网络谣言应该守法自律,不制造和传播谣言;故C符合题意;
AD:两者不属于中学生的职责范畴,是相关国家机关的职责,故AD不符合题意;
B:针对网络谣言我们中学生应该学会辨析,谨慎对待,而不是自觉转发,故B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9. “安全带=生命带”,不管您是打车还是乘坐自己的私家车,坐后排没有系安全带,交警都将依法实施处罚。国家规范交通秩序,是因为( )
A.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的状态
B. 良好的交通秩序保障了社会规则的实现
C. 我们每位市民要系好安全带,养成好习惯
D. 良好的交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秩序。
D:国家规范交通秩序,是因为良好的交通秩序可以避免混乱,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保障,故D符合题意;
AC:说法虽然正确但不能与题文构成因果关系,故AC不符合题意;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故B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0. 在学校,我们既要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反思我们的言行是否妨碍了他人。这说明( )
A.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B. 在公共生活中人们没有自由
C. 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是一种被迫行为
D. 公共生活的规则使人的生活变得不方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遵守规则。
A:我们要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说明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行为,体现出遵守社会规则还需要自律,A说法正确;
B:在公共生活之中人们有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B说法错误;
C: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应是自觉的行为,C说法错误;
D:公共生活规则保障了人们的自由,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1. “红灯停,绿灯行”是一条连小朋友都能明白的基本交通规则,但我们身边却有许多人未能遵守。近日,某地交警部门集中曝光了102名行人过马路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的行为。这启示我们( )
①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②要不断维护和改进规则
③社会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④要自觉遵守规则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遵守规则。
①④:“红灯停,绿灯行”是一条连小朋友都能明白的基本交通规则,但我们身边却有许多人未能遵守,启示我们遵守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题文没有体现维护和改进规则,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社会规则是为了保障自由,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2.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说明( )
①规则是一成不变的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任何人违反社会规则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规则和自由的认识。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故排除①;
②③:题文中的观点表明自由是法律范围之内的自由,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故②③说法正确;
④:任何人违反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3. 某市各学校广泛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并将礼仪教育纳入各校的校本课程,让广大未成年人在活动中学有所获、思有所得、努力争当最美少年。下列对开展该活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B. 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 影响学生的学习,得不偿失 D. 有利于展现文明风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
ABD:某市各学校广泛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是因为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这一活动有利于展现文明风采,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故ABD正确;
C:这样的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是很有教育意义,故C错误;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C。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为了推进诚信建设,我们中学生要( )
①坚持诚信经营,赢得客户
②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③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信守承诺
④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诚信。
②③: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诚信,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诚信记录,运用诚信智慧等。故②③正确;
①:坚持诚信经营,赢得客户,这是经营者做法,不是中学生的做法,故排除①;
④: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国家的做法,不是中学生的做法,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B。
15. “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没有人下人”启示我们与人交往要( )
A. 平等对待他人 B. 学会欣赏他人
C. 学会换位思考 D.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平等待人的相关知识。
A:分析“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没有人下人”的话的寓意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启示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平等对待他人,故A说法符合题意;
BCD:材料没体现学会欣赏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积极关注、重视他人,故BCD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A。
16.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多发,已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活动。电信网络诈骗涉及日常生活诸多领域,经常打着投资理财、情感交友、网络购物等“幌子”实施诈骗。电信诈骗( )
①扰乱社会秩序②是民事违法行为③侵害公民的财产权④践踏了诚实守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类别、诚信。
①③④:从法律角度来讲,电信诈骗是扰乱社会秩序、侵害公民财产权的违法行为;从道德角度来讲,电信诈骗是践踏诚信的行为,违背诚实守信的原则,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电信诈骗属于犯罪行为,但不能都归类为民事违法行为,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7.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未成年人应该( )
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②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③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④树立法治意识,善用法律维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
①③:题文表述了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题文表述的内容没有体现未成年人应对违法犯罪要有勇有谋,故②不符合题意;
④:题文主旨不涉及善用法律维权的内容,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8.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的一种手段是( )
A. 诉讼 B. 见义勇为 C. 获得法律咨询、帮助 D. 申请法律援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善用法律。
A: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故A符合题意;
BCD:都不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的一种手段,故BCD错误;
故本题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9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公共场所、交通路口等地方,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同的警示图标,它是有关部门为维护公共秩序而设立,并据此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