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题 > 政治试题 > 高二上政治试题
文件名称: 黑龙江嫩江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二政治9月月考试题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1 ]
文件大小: 851.00 KB         整理时间:2021-05-04
文件简介:
2021届黑龙江省嫩江市高级中学高二政治9月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
①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④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A.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对于微信朋友圈,有的人把它当成自己的日记本,有的人把它当成自己的社交名片,有的人把它当成自己炫耀的平台,还有的人把它当成自己的宣泄出口,什么样子的“朋友圈”往往体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表明(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人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C.人们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事物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形式不同
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4.关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根本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5.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
6.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责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7.“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种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8.“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夸大了意识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由绝对精神决定的客观唯心主义
D.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唯物主义
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自然界由数目不同、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③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②→①→③ D. ③→②→④
10.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会议强调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这说明( )
①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③哲学源于实践,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真正的哲学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的指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1.最新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脑中,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这再次佐证()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12.“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的绝对性 B. 客观存在性 C. 可知性 D. 客观实在性
1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表明( )
A. 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B.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 精神是运动的承担者 D.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4.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稳中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B.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C. 运动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是无条件的 D.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5.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
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②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
③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 ③④
16.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饲料专家认为,养殖业过度依靠生长素、激素,就像运动员依靠兴奋剂,但后者损害的仅仅是体育公平和个体健康,前者危害的却是整个社会。这告诉我们( )
A.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 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 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制约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17.焦虑常使人紧张、坐立不安,甚至影响身体健康。教你几招走出焦虑的方法——确立目标:规划自己手头的事情,确立合适的目标,逐一来完成;参加活动:郊游、运动、听音乐,对亲近的人倾诉等有益于级解焦虑;回忆成功:多想想自己成功的事件,情绪愉悦有助于消除紧张和焦虑。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上述“走出焦虑的方法”反映了( )
①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人们能够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③意识源于人脑,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意识具有创造性,能够突破客观条件规划人生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利用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Microwell-seq”,对来自小白鼠近50种器官组织的40余万个细胞进行了系统性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绘制出全球首个哺乳动物的细胞图谱。这说明( )
①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发挥作用离不开一定物质条件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因此其内容是主观的
③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形态的一种客观反映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事物最终都能为意识所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羞草会对陌生的机械刺激产生剧烈反应:把叶子合上。将含羞草从轨道上扔下,让它们坐了一次植物过山车。含羞草对此作出了反应,闭紧了叶子。在一天之内以60次为一组,重复7组让含羞草反复跌落,没多久,它们在跌落时就毫无反应了。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植物能“记住”外界信息,进一步佐证了( )
①一切物质都有对外界刺激反应的特性 ②意识是生物的特殊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热情欢腾的群众游行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10万名群众、70组彩车组成36个方阵和3个情境式行进欢庆这一盛大节日。每一场景都充分显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这一庆祝活动设计思路反映了( )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D.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1.2020年3月-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陕西、山西三省考察时,多次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护好生态环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方向
②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③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④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佐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 )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23. 下列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遭惩罚 ②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③规律是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④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普遍的、永恒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5.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具体性和条件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26.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这说明( )
A.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B. 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
C.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D. 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27.下列关于真理和认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永远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8.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9.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并进行峰顶测量,测量外业作业收官只意味着取得了一手测量数据,珠峰究竟有多高,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在数据分析、处理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度。这一过程进一步佐证了( )
①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②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③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的统一
④经过精准测量和反复研究才能完成对事物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周恩来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因为真理是( )
A.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直观反映 B.客观对象对于人的意义
C.客观世界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1.“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2.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水究竟是怎么变成冰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上百年来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如今,中国科学家在实验上“再现”了水结冰的过程,揭示了这一过程中“临界冰核”的存在,证实了经典临界冰核理论的百年预言。2019年12月,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中国科学家的上述实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获得真理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3.应对新冠疫情挑战,疫苗是“最大的希望”之一。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新冠疫苗研发项目令人鼓舞,进展之快令人惊叹。但是,有关专家也指出,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安全性是新冠疫苗研发的“最大挑战”,疫苗研发仍然任重道远。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疫苗研发是一个基于实践探索未知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
②疫苗研发充满偶然性,不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规律
③医疗实践的发展是推进人们对于新冠病毒认识的唯一动力
④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纸包不住火”。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 000℃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羟基磷灰石“耐火纸”,从此“纸也能包住火”。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
③改变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人的意识可以改变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5.党的十九大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规律相结合 ④把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这样的故事贯穿于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从一穷二白的起点出发,我们还曾遭遇封锁与遏制,经历洪水、地震、非典疫情的考验,面对金融危机和贸易摩擦的挑战。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涵养了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这样一种斗争精神,就是一种知难而进、逆流而上的勇气,一种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气神,一种遇强更强、愈挫愈勇的坚韧。70年不懈奋斗,让我们在面对风险挑战时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乐观精神,我们可以克服今天的困难、遇见更好的明天,推动中国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分析斗争精神在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中的作用。(8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2019年10月23日,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周年。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针对跨海工程“低阻水率”“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环境保护”以及“行车安全”等苛刻的现实要求,大桥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形式,全路段呈S型曲线,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又能减少桥墩阻水率,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港珠澳大桥的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港珠澳大桥贯通,解决了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比较薄弱的环节,粤港澳三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大大畅通,促进三地在综合运输、经济贸易、科技创新、旅游观光、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将形成一个全球性的产业走廊,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结合材料,谈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论道理?(10分)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2020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从最初的简单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几十年间我国扶贫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扶贫的含义逐步深化、扩展。起初,政府为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给予贫困户资金和政策的帮扶,让不少贫困群众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这让我们开始反思:扶贫,造血比输血更重要,精准比粗放更重要。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考察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扶贫政策从简单到精准的变化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请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建议。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文件: 无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下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